吃苦是日本孩子的“必修课”
从幼儿园开始,日本人就注意培养孩子的吃苦意识,这首先体现在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幼儿园的保育大纲上这样明确规定:“从三岁开始,就要训练孩子怎样端碗拿筷自己吃饭;怎样自己排解大小便;怎样在保育员的指导下学会穿衣脱裤系鞋带。到了6岁,就必须养成独立着装、饮食、刷牙、洗脸的习惯”。
随着日本经济的高度发展,生活条件日益优越,同时也减少了下一代磨炼意志的机会。日本教育界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缺陷,有意识地给孩子提供吃苦的机会,使孩子们从小就去经历磨难、挫折。
日本中小学有一项规定,学校每天都要求学生打扫厕所,学校一律不雇佣打扫厕所的工友。他们有一个口号叫作:“把厕所打扫得比厨房还干净。”日本京都大学的竹内教授说:“在日本,我们的学校一律让学生打扫厕所,这是我们多年来坚持的一贯做法,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为了从小培养学生具有顽强坚韧的意志和强悍健壮的体魄,日本不少中学坚持每天让学生光脚在石子路上行走、跑步。
有一个日本教育团还实行了一项“无人岛”训练。在一个一向没有交通,也无人迹的地方,学生必须生存一周,利用自然环境自己挖坑洞当临时厕所,自己找柴生火做饭,自己动手找食物,连盐也自己熬制。总之,离开大人,断绝一切通讯联系,一切生活问题由他们自行解决。通过一周的艰难生活,不少人开始习惯自己劳动,自己管理自己,学会关心他人,与人合作,并变得勤快、聪明。许多学生认为这是“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周”。
此外,日本的中小学几乎每年都要定期举办“田间学校”、“孤岛学校”或“森林学校”,组织孩子们到田间、海岛或森林去“留学”,不仅让孩子了解农村生活,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从小经风雨、见世面,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克服困难的毅力。如今在日本,这类“吃苦”活动开展得较为广泛,不仅得到政府的出资支持,而且企业界、社会团体也纷纷解囊赞助,家长们更是主动送孩子去经受锻炼,以便他们将来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经受风浪,立于不败之地。
就在许多中国家长挖空心思地满足子女的各种要求时,而富甲天下的日本人却千方百计地对他们的孩子进行“吃苦教育”。
为了不忘过去最困难的日子,日本一所学校给孩子们做了“忆苦饭”,结果,孩子们面对当年大人吃过的糠菜嚎啕大哭,拒食三餐。校方毫不动摇。第4天,孩子们终于咽下了这顿忆苦饭,在日本的许多孤岛或森林里,人们常可以看见中小学生的身影。他们在无教师带领的情况下,面对着可怕的自然界,安营扎寨,寻觅野果,捡拾柴草,寻找水源,自己营救自己。一位孩子自荒岛归来后,感慨地对老师说:“我以前以为我们享受的一切现代化设施都是本来就有的,荒岛的历险才使我明白,人生来两手空空,一切都是劳动创造的。过去老师讲劳动光荣,我们感到很空洞,如今才真正理解了这个词的含意。”
日本教育家指出,生存意志教育是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日本的有识之士提出了“展开和促进与自然接触,感受自然的活动,恢复和充实孩子们的感性体验”的建议,于1984年起在学校和社区开展了广泛的“感触性”教育活动,日本各地根据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分别建立了一些教育基地——交流村。学校和社区组织孩子们到交流村集中生活、劳动、锻炼,请交流村所在地的老人讲过去的生活;或组织孩子们到敬老院和老人交谈,为老人们服务;或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到大自然中开展活动;或请农村老人向孩子及家长传授打草鞋的方法;或者把不同年龄的孩子混合编组开展活动。孩子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感触性”教育活动,对大自然、周围的环境、生活有了切实的感性体验,从中体会到做人的乐趣,感受到大自然的奥秘,激起了学习欲望,并且在集体活动中逐步培养起关心别人,携手并肩、共同生存和发展的优良品德。
下面是2005年的一次中日韩三国青少年组成的国际草原探险夏令营活动:
2005年8月12日至17日,由中国、韩国、日本三国90名青少年组成的国际草原探险夏令营活动在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进行。其间中国孩子的表现令人失望。
30名来自我国北京、呼和浩特市和当地的蒙古族少年、30名韩国青少年、30名日本青少年共同参加了草原探险,队员中最大的19岁,最小的只有12岁。在为期5天的夏令营中,主办方精心设计了由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步行到内蒙古五角枫自然保护区和翰嘎利湖的活动,平均每天步行30公里,全部是野外宿营。
正值当地遭受罕见的高温天气,整个行程十分艰苦。日本少年个个身背巨大的行囊,显然此前已经做足了准备,把野外生存条件的艰难想到了极尽,当地随行的人员看到日本小孩瘦小的身体却背着与其不相称的包裹,想要帮忙,立即遭到严词拒绝,日本小孩觉得受到了侮辱。
同行的中国孩子却叫苦不迭,队伍中手机铃声不断,全部都是中国孩子在向家长诉苦。活动结束时,日本、韩国的孩子对当地独特的蒙古族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加赞赏,他们说:“头一次感觉到大地有这么大,原来只知道书本上说地球很大。”中国的孩子却不以为然,只盼望着早点回家。
看了以上的内容,不知道你会作何感想。如果我们的孩子还是关在家里学习,关在教室里学习,不能从大自然、社会中学习,综合素质不能提高,我们的“素质教育”只能是空谈!而“吃苦”、“自立能力”,这不正是素质教育培养和追求的重要目标吗?
而与日本的吃苦教育、挫折教育相反,中国的许多家长却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一点苦。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不少是在蜜罐里长大,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吃苦,他们在学校吃饭要高标准,住宿要带洗澡间的公寓,做作业让老师逼急了就花钱找人代做。更令人可笑又可气的是一些孩子上了大学之后,仍然不能独立生活。报纸上曾登载过这么一则消息:
一天,一对父母接到读大学的儿子寄来的一个大包裹,心里十分高兴,认为孩子出息了,还记得给自己寄些礼物。哪知打开一看,尽是脏衣服、臭袜子,里面还附有一张纸条:洗好晒干之后,要速速寄回!父母看后,实在哭笑不得。
在教育孩子方面,日本人有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来获得。”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劳动挣钱,大学生中勤工俭学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里售货、在养老院照顾老人等,来挣取自己的学费。日本的吃苦教育值得借鉴,我们真应该抓紧时间给我们的孩子补上挫折和吃苦这一课!
中学里开放的“性”教育
日本深受西方社会的影响,日本中学生的性意识和日本社会对中学生性品质的要求也更接近西方社会,表现出与东方各国的明显差异。
日本中学生性教育的内容很丰富,可以分为十六个方面:成熟与成长、性器官与性功能、性欲与性行为、男女的性差、性交、受精怀孕、生儿与育儿、避孕与人工绝育、性病、性的不安与烦恼、爱情、男女的关系、结婚与家庭、性与人权、性与社会、性与文化等。这十六个方面的教育内容贯穿在中学生多种学科的学习中,并不是由保健科包揽。日本学者认为,如果不依靠多种学科的教学,不让学生从多种角度接受性教育,他们就很难正确理解人类的性;或者如果仅仅以防止性行为混乱为目的进行性教育,也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目前,日本中学非常重视中学生的性教育。与其他各国相比,日本中学生的性教育开始得较早,在初一年级就开设性教育方面的课程。日本民间团体性教育宣传协会对全国1万所大中小学进行过调查,95%的中学每年都花2~3小时举办性教育讲座。政府特别制作了动画片对学生进行性教育,其中一部影片反映了墨西哥少年的性意识和性行为。从这部影片中,日本中学生看到,在墨西哥及拉美各国,不足十岁的女孩妊娠急增,这一现象的严重程度远远超过日本,构成拉美各国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日本1990年10月3日的《读卖新闻》指出,制作这部影片并非给中学生什么教训,而是试图反映大人用语言所无法表达的一些具体内容,并让学生自己体会。这部影片是完全依据中学生的性意识特点和整个身心特点编制的,使中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影片以特定方面的内容为主题,每个主题10分钟左右。例如,如何看待青春期所引起的心理波动和不安等。绝大多数中学生观看过这部影片,并从中获得许多启发。一位中学女生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后,我对自己的一些心理不再不安,也能够较好地处理同学关系,更不会盲目模仿电影、小说镜头了。”
在日本音响映像所编写的《性教育读本》中,对父母和教师如何进行性教育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并提出了从0岁开始的性教育目标和主题,其中9~16岁的具体目标和主题如下:
9岁:为迎接月经和梦遗作心理准备;
10~11岁:在青春期身心发育过程中的手淫(自慰)问题;
12岁:为异性间的友情作心理准备;
13岁:早期性行为的危险性、性器官的名称、了解性的活动;
14~15岁:父母的责任、性生活和家庭生活的模式及有关法律、少年保护法、性的卫生;
16岁:性病、选择伴侣(约会、恋爱)的方法与婚约、结婚、性的错误(乱婚、同性恋、卖淫)、性的犯罪(堕胎、卖淫斡旋、性犯罪)。
日本学校的性教育特别强调形象性,目的是便于学生理解和受到健康、科学的性教育。下面是日本某学校的一堂生动的性教育课,内容如下:
课堂上,当白布裹着的裸体成人人偶一被取出来,教室里立即响起一片笑声。孩子们之所以骚动起来,是因为看到了爸爸和妈妈的人偶,那人偶上面有阴茎、乳房、阴毛。为使阴茎和腹部膨大,人偶里安置了精心制作的机关。人偶还有温度,用手摸上去,每个部分都相当逼真。
教师从容地打开白布,说:“妈妈在这里,现在是一个人。”孩子们笑得前仰后合,并说:“下一个准是爸爸了。”
教师对孩子们说:“让我告诉你们,这是怎样的东西。”然后让孩子们触摸阴茎的后部。
“这个爸爸和妈妈是好朋友,当他们两人到一块想要互相亲近时,腹部就会充血。小鸡鸡是小孩子的语言,应该称它为阴茎,虽然这不太好懂。”
教师将两个人偶叠起来睡倒。一名男生说:“我想两人在一起真好啊!我想这时候爸爸和妈妈都很高兴吧。”另一位男生说:“老师的阴茎也会这样吧!”
教师又指着妈妈人偶的腹部说:“你们最初就进入这个地方。以后的事,你们都托付给妈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