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日本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
48181500000021

第21章 丰富人性的中小学道德教育(4)

首先,在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方面,仍然重视人伦关系、对天皇制的拥护、重视国家主义和“立身出世”主义的教育,但在表达上和内容上与以往有所不同。在重视人伦关系方面,去除了《教学敕语》中下对上、卑对尊等绝对服从的人伦关系,但仍然强调人作为社会成员必须注重人际关系和处理好与集体的关系。例如,在反映1989年和1998年两次课程改革的《学习指导要领》中,都强调从“有关自己的内容”、“有关与他人关系的内容”、“有关与自然及崇高事物关系的内容”和“有关自己与集体以及社会关系的内容”等四个方面来进行道德教育。其中,“有关与他人关系的内容”和“有关自己与集体以及社会关系的内容”都是关于人伦关系的内容。在对天皇制的拥护方面,虽然已经和“二战”前有了很大区别,不再在《学习指导要领》中提“效忠天皇”,甚至没有出现“天皇”的字眼,但天皇仍然是国家的象征、民族精神的代表。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国歌。日本国歌《君之代》是从和歌《古今集》中选词,由宫内省雅乐课的林广宇1880年作曲,由外籍教师埃克特配以和声并加以修改而作成。它一开始就以“吾皇圣明,泽被子万载”的歌词和庄严肃穆的旋律,使日本国民在“天皇崇拜”观的指导下,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民族认同感。在1989年的课程改革中,文部省规定把中小学入学式和毕业典礼上唱《君之代》歌作为一项义务,目的就是为了强化对天皇制的拥护。在重视国家主义方面,虽然已经不提“忠君爱国”、“国体”、“家族道德”,但除了通过对天皇制的拥护来强化国家观念外,还通过“有关自己与集体以及社会关系的内容”来强调集体精神和国家利益。在强调集体精神方面,在1998年《学习指导要领》“有关自己与集体以及社会关系的内容”中,要求小学低年级儿童“喜欢参加学校和班级的活动”;中年级儿童“和大家合作,为建立快乐的班集体而努力”;高年级儿童“和大家合作,为建立更好的校风而努力”;要求初中儿童“具有把自己看作是班级和学校一员的自觉性,和大家合作,为建立更好的校风而努力”。在强调国家利益方面,要求小学中年级儿童“喜爱我国(日本)的文化和传统”;高年级儿童“珍惜我国(日本)的文化和传统”、“热爱祖国”、“具有作为日本人的觉悟”;要求初中儿童“具有把自己看作是日本人的自觉性,热爱祖国,为国家的发展尽心尽力,并为继承优良传统、创造新文化作出贡献”。在重视“立身出世”主义教育方面,继承自古以来的传统,主要通过“有关自己的内容”来培养儿童坚持、忍耐、为了达到目标而努力的精神。例如,在1998年的《学习指导要领》中,要求小学低年级儿童“认为是好的事情的,就好好地去做”;中年级儿童“认为是正确的事,能够有勇气地去做”;高年级儿童“树立较高的目标,并怀着希望和勇气、坚定不移地为达到目标而努力”;要求初中儿童“怀着希望和勇气,向着更高的目标,坚忍不拔、意志坚定地努力。”

其次,在中小学道德教育的方法方面,仍然强调直接教育和间接教育的结合。文部省(文部科学省)、学术界和中小学一方面继续探讨道德课的教学,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另一方面谋求道德课教学和学校其他活动、与家庭和社区之间的合作。其中,较突出的表现是学术界对道德教学理论的研究,这些研究有的是西方理论的本土化,有的是日本土生土长的道德教学理论。而不论是哪种教学理论,又因为注重在实践中的运用和检验而得到发展。道德教学理论研究的繁荣和兴盛大大促进了道德课的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部分解决了道德教育不易教的难题。与此同时,文部省在1998年的课程改革中,又通过强调道德课的作用和重点应该指导的内容,对道德课指导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等措施,加强了道德教学的计划性和目的性。此外,文部省从2002年开始向全国小学和初中发放道德课的辅助教材《心灵的笔记》,也表明了日本政府对道德课教学的重视。凡此种种,都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增强了道德课教学,为加强中小学道德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在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管理体制方面,仍然显示出一定的国家干预性。例如,在中小学道德教育目标的制定、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等方面,文部省都在《学习指导要领》中给予了规定。但是,受世界教育改革的影响,受日本国内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日本政府也开始对这种大一统的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其中,较突出的表现就是简政放权,在对文部省进行机构改革的同时,加大地方政府和学校的自主权。这些措施使地方教育委员会、学校和教师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和自主性,对改变学校教育的划一性、僵化性、封闭性和学校管理主义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小学和初中创建有特色的学校和有特色的道德教育。

总而言之,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管理体制等方面,都体现出“不变”与“渐变”的统一,反映了日本中小学的道德教育重视连续性的特色。

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中

日本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是举国上下关心的事情。《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以及政府的教育政策等,都对中小学道德教育作了规定,要求学校认真做好中学生的德育工作。

文部省根据《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的精神,对中小学生提出了明确的道德教育目标,要求中学生做到:第一,养成在家庭、社会生活中的尊重人的精神;第二,成为富有创造精神和富有个性的人;第三,成为爱好民主国家和社会的人;第四,成为为国际和平积极作出贡献的日本人。

围绕道德教育目标,各中学对学生开展了多方面的教育。总起来看,日本中学生要经受以下16个方面的教育:

1.养成积极的生命意识和身体健康意识,过有节制的、协调的生活。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积极工作,具有顽强的意志。

4.善于独立思考,自己作出决定,并对自己的决定和行为负责。

5.理解别人的种种看法和想法,尊重与自己不同的想法和立场。

6.认识劳动的可贵,追求以真正的幸福为目标的生活方向。

7.爱真理,求真实,以实现理想为目标开拓自己的一生。

8.感到人生的愉快和温暖,具有爱别人的精神。

9.爱自然、爱美的事物,以坦率的胸怀和满腔的热情对待崇高的事物。

10.懂得尊重友谊,真心信赖朋友,互相促进提高。

11.男女双方互相尊重,树立健康的异性观。

12.懂得自己作为家庭和社会的一员,应同心协力搞好生活。

13.理解自己所属的各种集团的意义,团结一致,搞好集体生活。

14.懂得区别公与私,重视公共福利,具有合作的意识,为实现最理想的社会而努力。

15.理解法律精神和权利、义务的意义及关系,加强社会纪律。

16.认识到作为日本人,要自觉地爱国家,为国家的发展出力,为人类幸福作贡献。

为了贯彻这16个方面的教育,文部省制定的教学计划规定,中小学生每周要上一节道德教育课。但很显然,仅仅靠每周一节课是不能完全展开16个方面的教育的。因此,文部省要求,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应贯穿在他们的各科学习之中。文部省指出,中学生的各科课程在全部教育活动中所占比重最大,充分利用各科教育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对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是极为重要的。文部省为了统一全国各中小学的道德教育要求,在制定各学科的教学目标时,明确提出了各学科的道德教育意义。这样,日本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便成为各学科的共同任务。换句话说,中小学生在学习各学科知识的过程中,要同时自觉接受道德教育。

国语科中的道德教育:国语科既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又与道德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生在学习正确理解、表达国语的同时,可以养成对国语的热爱,养成语言的实感和尊重国语的态度,在提高语言能力的过程中,可以更有效地参与道德课的讨论,理解道德价值。

社会科中的道德教育:日本中小学的社会科是在战后教育改革中创设的,其主要目的就是取代战前的修身科而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在日本中小学各科中,它是与道德教育的关系最为密切的科目。《大纲》要求,学生在学习社会科的过程中,要学会观察和认识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了解社会状况,形成道德判断能力、道德情感和道德态度,养成合格社会成员所需的良好素质。

音乐和绘画科中的道德教育:日本文部省认为,音乐和图画与道德教育也有密切的关系。它们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感受美的情操,使学生成为知、情、意协调一致的人。还有,学生在学习音乐和绘画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卓有成就的艺术家的动人事迹,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热爱工作、生活、国家和人类的品质,从而产生对艺术家的崇敬和模仿。

体育科中的道德教育:体育的目标是通过适当的运动经验,使学生热爱运动,理解健康的意义,增强体质和体力,形成乐观、明朗的生活态度。这种目标与道德教育中的“尊重生命”、“增进身心健康”等目标是一致的,体育中的“合作”、“顾大局”、“公正”、“坚持到底”的精神,也是道德教育追求的目标。因此,学生通过体育活动,也可受到道德方面的陶冶。

数理学科中的道德教育:从表面上看,数理学科与道德教育的关系似乎不大,但是,日本同样要求中学生在数理学科的学习中体验道德的意义。具体地说,在对数和式的论证中,在养成直观、类推、归纳、演绎能力的同时,要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习态度;要形成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态度;要养成从多方面考察问题的习惯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

特别活动中的道德教育:特别活动是日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理想的集体活动,使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个性得到和谐的发展,养成齐心协力建设更加美好的生活的意识和实践态度,成为集体的优秀一员”。从这一点来看,特别活动也是日本中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

日本中小学的领导与教师认为,学生自发开展的活动,也是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好渠道。所以,应多让学生自己组织活动,通过自治、自立的活动,养成健全的自立性和丰富的社会性,养成为发展、提高集体生活而努力的态度。

另外,学校还经常组织一些活动。这些活动是学生运用自己的道德经验、品性的机会,而且还能养成学生的归属感,掌握集体活动的方法、规则,充实和丰富生活。

日本中小学课程由各科教学、特别活动和道德课组成,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也贯穿在各科教学、特别活动和道德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