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表演兴趣观摩
48244600000017

第17章 弦鸣乐器的表演练习

二胡

(1)二胡简介

二胡始于唐朝,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宋朝学者陈蜴在《乐书》中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唐代诗人岑参所载“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的诗句,说明胡琴在唐代已开始流传,而且是中西方拉弦乐器和弹拔乐器的总称。

二胡,过去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又称为南胡。集中于中高音域的表现,音色接近人声,情感表现力极高,广为大众接受。1920年二胡始作为独奏乐器出现在舞台上。在这之前,二胡多用于民间音乐演奏或民歌、戏曲的伴奏。

(2)演奏技法

左手持琴是以虎口骑在琴杆上,拇指略微弯曲,不可竖直地向上翘起,也不可向下弯曲紧捏琴杆。

掌心应成悬空状,尽量减少虎口与琴杆的接触面积,这样有利于按指的准确,也有利于换把动作或其他技巧练习的敏捷。

整个左手应放松,小臂自然下垂,与琴杆大约构成45度左右的角度。有些初学者持琴时往往把手臂抬得老高,整个左手几乎与肩构成平面,这样不仅难看,而且手臂陷入僵硬状态,按弦、换把等显得非常被动、死板,运指技法难以提高。

京胡

(1)京胡简介

清代中叶以来,随着京剧的形成,在民间传统拉弦乐器基础上改制而成。早期琴杆短、琴筒小,蒙蟒皮或蛇皮,张丝弦,用软弓拉奏,称软弓胡琴。19世纪后出现硬弓,20世纪上半叶形成今日形制。20世纪50年代始用钢丝弦。

琴杆又称担子,全长49厘米。用5节紫竹、白竹制。上方第一二两节置弦轴,底节插入琴筒,筒里的杆上开长方形对穿的风口,产生共鸣。琴筒长11.4厘米,后口直径4.3厘米,用毛竹制,前口蒙蛇皮,后敞口。弦轴黄杨或黄檀木制,琴码竹制,弓子江苇竹制,上拴马尾,长74厘米。

(2)演奏方法

演奏时坐姿,琴筒置于左腿上,琴杆向左稍倾斜,左手持琴杆按弦,右手执马尾弓夹于两弦间拉奏。弓法有拉弓、推弓、颤弓、抖弓、顿弓、带弓、快弓等,指法有按音、揉弦、打音、滑音、倚音等技巧。用于伴奏或独奏。是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也用于其他剧种。

(3)京胡的选购

第一,是声音要明亮,就是听起来声音是亮出来了的,不能有那种隔靴搔痒的感觉。

第二,是京味浓不浓,主要听内弦比空弦音高三度和四度的那两个音,将京胡定好弦后,反复拉这两个音,这两个音听起来京味必须非常浓郁才能算是音质好的京胡,而且,如果这两个音的京味浓了,京胡的京味也就浓了。

第三,是要声音圆润饱满结实,主要听外弦比空弦音高6度、7度和8度的那3个音,如果这3个音听起来是圆润饱满结实的,那么,京胡的声音都可以保证是圆润饱满结实的了。

高胡

(1)高胡简介

高胡是高音拉弦乐器,其形、构造、演奏弓法与技巧以及所用演奏符号等均与二胡相同,只是琴筒比二胡略小,常用两腿夹着琴筒的一部分演奏。高胡是“高音二胡”的统称,是在二胡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高胡的产生,和中国民间乐种广东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

广东音乐是流行在我国广东地区的一种民间器乐表演形式,起源于当地的地方戏剧和民间音乐。起初广东音乐中并没有高胡这种乐器,在上个世纪20年代前后,广东音乐作曲家和演奏家吕文成先生对二胡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他把传统二胡的丝弦改为钢丝弦,提高了定弦,并用两腿夹着琴筒进行演奏,这种音色清澈明亮的高音二胡,就被人们称作高胡,并且很快成为广东音乐中的灵魂乐器。

(2)高胡结构

高胡的构造,制作和用料与二胡基本相同。最大的区别是琴筒较细,多为圆形,长13厘米,前口外径8.6厘米,筒后口不加音窗。一般用钢丝弦,也有外弦用钢丝弦,里弦用丝弦的。

20世纪70年代初,根据椭圆形扬声器的声学原理,将高胡圆形琴筒改为扁圆形,使共鸣频率范围宽、音量大。扁圆形琴筒长14.5厘米,前口长径10.3厘米,短径7厘米,后口长径11.3厘米,短径7.8厘米。蒙皮改为横鞔,琴弦适当加粗,琴杆也由圆形杆改为椭扁杆。扁圆筒高胡和扁圆筒二胡配套使用,音质非常和谐统一。对称扁八方筒高胡,可与对称扁八方筒二胡一起配套使用,满足了民族乐队的需要。

20世纪70年代制成的三弦高胡,琴筒前口呈扁八方,后口为正八方形,琴筒内设喉管,采用立体音窗,新增的一条低音弦使音域向下扩展了5度。可演奏简单的和弦。

(3)演奏技巧

右手弓法多奏分弓,快速弓法用得较多,奏强拍时多用推弓。左手指法主要有各种滑音和旋律中自由的垫指加花,广东音乐传统奏法,左手不用猱弦,而用压按弦和空弦震音。

在演奏高胡时演奏者两腿加紧琴筒,用以控制音量及减少噪音。高胡的音色清脆、嘹亮,原是用来伴奏广东戏剧和演奏广东小曲的,现在也用于合奏、独奏。在现代大型民乐队中,高胡多作为高音乐器。

演奏时一般多用双膝夹持琴筒,以利于消除杂音。如果在琴码下方安装竹质音罩,罩内放置厚呢料类的控制垫,再在后口下方约1/3处加装一软质木块,也能获得良好的音质。

高胡擅长演奏抒情、活泼、华丽的曲调,是演奏广东音乐、潮州音乐和伴奏粤剧、潮剧的主要乐器。在民族乐队中属高音拉弦乐器,尤宜于演奏装饰性的华彩乐段。

中胡

(1)中胡简介

中音二胡的简称。民族乐队中二胡族的中音乐器,在二胡的基础上改革制成。琴筒较二胡大,琴杆比二胡的稍长,琴弦比二胡弦粗,音色浑厚。二胡的左右手演奏技法都能应用,但中胡左手按音的指距较宽,故演奏起来不如二胡灵活,不宜演奏快速的华彩乐段,也不能拨弦演奏。中胡音色丰满,宽厚,是民族管弦乐队不可缺少的乐器,常担负中音声部的演奏,也可独奏或参加重奏。

中胡有龙头中胡和弯脖中胡两种。琴筒多为圆形,长15厘米,前口外径10.5厘米。也有前口是八方形,后口是圆形的,还有扩音筒中胡。琴杆长83厘米以上。琴筒蒙蟒皮。琴弓长75厘米。琴弦使用丝弦时,外弦用中弦,里弦用老弦。现在多采用钢丝弦。

经改革的中胡有扁圆筒中胡和对称扁八方筒中胡。在民族乐队中,可与筒形相同的高胡、二胡一起使用。以前的中胡仅适于合奏、伴奏,近年来,制成的扩音筒中胡,放长了琴筒,并将琴筒的后口制成喇叭形,才使中胡成为一件能够独奏的乐器。较著名的中胡独奏曲有《草原上》、《苏武》等。

(2)中胡定弦与音域

中胡定弦比二胡低一个纯4度或纯5度,定为g、d或a、e,也有定成比二胡低一个8度的。有效音区在两个8度以上。所有二胡上的弓、指法,都可用于中胡,把位也相近。因为中胡琴杆长,按音的把位也比较宽,演奏上不如高胡、二胡灵便,所以它不大适合演奏速度较快、串把又很高的曲调。

在乐队中,中胡的席位和高胡相等,主要起衬托作用,以调整音色和加强音量。是结合高、低音乐器以及弦乐器与管乐器之间的桥梁。乐队里有了中胡,能弥补高低音之间的空隙,使整个乐队的声音丰满、雄厚而协调。因此在大型民族乐队中,中胡就显得重要。

此外,在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等民间乐种和越剧音乐伴奏中,中胡也是必不可少的乐器。

(3)拨弦技法

弓毛应避开被拨动的那根琴弦,否则根本拨不出清脆的弹拨声。拨弦要用指尖,拇指应用指甲,轻巧敏捷的拨动琴弦。如果用指肚在琴弦上的弹压滑动来求得拨弦声,就很容易触动另一琴弦,使拨弦效果显得浑浊而模糊。

拨弦的时值要准确,这在弹拨和拉拨中显得犹为重要。拨弦必须用得恰当,不可随心所欲的滥用。若要使拨弦效果清脆、明亮,除了动作要敏捷、准确外,乐器本身质量、结构以及一些附属装置的质量也很重要。一般来说,低档中胡的拨弦效果是不如高档中胡理想的。

钢弦比丝弦的效果好;呈“S”状的金属千金比直接用布条、皮条系弦的效果好;松节琴码比其他质料的琴码效果好,千金距琴码远的比近的效果好。要在可能的情况下更换这些附属装置,求得较好的拔弦效果。

(4)演奏姿势

①平腿式

即坐在高度合适的凳子或无靠手的椅子上,两腿自然平放,脚跟自然着地,大腿与小腿基本相互垂直,大腿形成平面,琴筒置于左腿上。平腿式能使演奏者身体始终保持稳定,有利于乐器性能的充分发挥。在合奏、齐奏、伴奏等场合一般都采用这种姿势。

②架腿式

是指演奏者坐在高度合适的凳子或椅子上后,再把左腿架到右腿上,琴筒仍置于左腿根部。由于架腿式使琴筒与身体的接触面增大,所以它有利于琴身保持相对稳定,从而减轻了左手持琴的负担,便于演奏技巧的充分发挥。在独奏场合一般多采用这种姿势。

③站立式

是指把左脚搭在稍高一点的凳子、椅子或石块等东西上,右脚仍直立于地上。站立式可以不受环境、座位等条件限制,但站立式只能偶尔间用于练琴,在演出中一般不采用这种姿势。

不论平腿式、架腿式或是站立式,琴筒均应置放于左腿平面靠近腹部的地方,蒙皮一端略微向右前方偏斜,琴身应保持基本稳定。为便于运指,琴杆可略向左前方倾斜,但不可过分或歪来倒去摇晃不定。

拉奏时上身要自然放松,左右肩应保持基本平衡,头要端正,面部要有表情,身子可根据乐曲感情和演奏需要做轻微的有韵律的摆动,但切不可夸张、过分,做出那种躬腰驼背,摇头晃脑的姿态,或神情过于紧张,造成耸肩咧嘴,头部偏斜的不自然现象。

革胡

革胡是胡琴类的低音拉弦乐器,20世纪50年代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实践后,在保留胡琴类乐器基本音色和造形的基础上,结合西方提琴类乐器的发音结构研制而成。革胡初期有小、中、大及低音革胡4种,后经过不断的改革,无论在音色、外形等都有所改善,大大丰富了民族乐队的低音域。

革胡由圆形和横置的木制琴筒组成,一端蒙有蟒蛇皮,用杠杆式琴码架起弦线,张弦4根。

革胡的音色坚韧响亮,音域宽广,约有3个8度。革胡以琴弓在弦外拉奏发声,或用右手手指拨弦弹奏。音色变化大致与二胡相同。革胡多负责演奏乐曲中的中低音声部,可演奏各种双音、和弦,而且适应任何转调。革胡在合奏时,有增强音响厚度、丰富和声效果的作用。

革胡的演奏技巧分为右手和左手技巧。右手主要是弓法技巧,有慢弓、快弓、分弓、连弓、断弓、顿弓、跳弓、抖弓等。由于革胡的琴箱较大、琴弦较长,余音也较长,因此也不时会以拨弦的方式演奏。至于左手的技巧则主要有泛音、颤音、打音和滑音等。由于革胡的指位距离比较宽,因此,不适宜演奏过快的音符或者是过多的加花演奏。

四胡

(1)四胡简介

四胡,拉弦乐器。又称四弦、二夹弦。源于古代奚琴。宋代陈旸《乐书》:“奚琴本胡乐也。”清代用于宫廷乐队,称提琴。清代《律吕正义后编》:“提琴,四弦,与阮咸相似,其实也奚琴之类也。”流行于内蒙古、东北和华北各省区。

四胡由共鸣筒、琴头、琴杆、弦轴、千斤、琴马、琴弦和琴弓等部分组成。流行于汉族地区的四胡,有大、中、小3种规格,共鸣筒有铜制和木制两种。

(2)四胡演奏

演奏低音四胡时,将琴筒置于左腿根部,琴头稍斜向左方,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弓拉奏。用于伴奏时,主要用左手食指、无名指第二关节处按弦,有时用中指或无名指的指甲从弦下顶弦来代替按弦,还不时从弦下弹弦,小指多用来奏出第一把位的滑音和泛音,常用的有揉音、滑音、泛音、打音和颤音等技巧。右手常用中弓部位演奏,并用弓杆敲击琴筒,以加强节奏、衬托曲调的热烈气氛。

除常用技巧外,左手拇指的指甲弹拨里弦配合右手弓杆敲击琴筒,也经常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轻弹琴筒皮面配合左手指甲弹弦,这些都是四胡独具特色的演奏技法。低音四胡发音圆润优美,音色浑厚深沉,是蒙古族说唱音乐、民族器乐合奏、伴奏中的重要低音拉弦乐器。

不像二胡和其他弦乐器那样用指尖按弦,而是用手指的第二关节奏出滑音、打音、弹拨音、泛音等,因此音色更为优美、醇厚、悠扬,更具有草原风格。最适合为蒙古族民间艺人说唱“好来宝”和蒙古琴书伴奏。

由于低音四胡音调低沉、舒缓,演奏起来往往使人有黯然之感,不太适合合奏及为歌手唱歌伴奏,因而大大影响表现力。解放后,蒙古族专业人员和民间艺人根据时代的要求,在弘扬四胡这一古老民族器乐艺术的同时,也致力于四胡的改革,将琴筒缩小,琴杆缩短,琴弓加长,创制出高音四胡。

改良后的高音四胡,音色高亢、激越、干脆、亮丽,使四胡的表现力和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和丰富。既可以独奏,为歌手伴奏,也可以用于乐队合奏,还可以和三弦等乐器重奏。古老的四胡焕发了青春,赶上了时代的节奏和旋律,成为祖国民族器乐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在蒙古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郭尔罗斯,四胡作为一种风格独特的民族乐器,得到了世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