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地追求十全十美的事情,只能让自己惆怅,让事情失去其美。因为世间本无完美之事,所以,知足常乐、适可而止。人处世的智慧和哲学之一,就是顺其自然。
从哲学意义上讲,人生是充满缺陷的旅程。在思维、生存环境、生活水准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下,人类需要不断地追求、创造,以求达到趋于完美的目的。永不知足的人,永远不知道停滞,他们在追求的动力下,会不断地索取,会贪求厚利,贪婪是一切罪恶之源,贪婪的人实际是在愚弄自己。贪婪令人丧失理智,令人忘却一切,包括自己的人性、人格。甚至在贪婪下,人们会做出愚昧不堪的行为。所以,我们需要适可而止,我们需要远离贪婪,才能够在知足中品味快乐。
当我们得到了我们想要的某种东西,就要懂得珍惜,就不要再奢望更多,如果陷入了欲望的泥潭,恐怕会因得到而失去更多。两千多年前的老子清醒地告诫人们“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不要因争名逐利而丧身,贪欲自私是人类的弱点。老子正是在告诫世人千万要克制自己的欲望,知足知止。要顺应自然,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进行明智的选择,要“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否则,过分地爱惜会导致极大的耗费,正所谓“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要懂得物极必反,过多地敛取必定导致重大的损失。在名与利、得与失上,更是如此。
有一个小孩,当他人同时给他5角和1元的硬币时,他总是选择5角,大家都认为这孩子很傻。有人便问那个孩子:“为什么不选择1元的硬币?是分辨不出硬币的币值吗?”孩子小声说:“如果我选择了1元钱,我就会失去下次玩儿这个游戏的机会了。”
在现实生活中,或许我们可以学学那“傻小孩”,当你贪念小时,或许能因此收获更多。人在社会上,如果总是觉得不拿白不拿,不吃白不吃,适可而止与遗憾是对等的。如果超越自己的承载能力,或许会因这种所谓的“遗憾”而将自己引入绝路。
攀登珠峰是很多人的梦想,曾有一个人因为自己体力严重不支,在享受了登顶一刹那的快乐后,离开了人世。
另有一位无氧登山运动员,在到了6400米高度的珠峰时,渐感体力不支,便停了下来,最终决定悠然下山。有同去的队友后来为他惋惜,因为6500米是登山的死亡线,他再稍稍坚持一下就好了。但是,这位无氧登山运动员却丝毫没有遗憾,因为他觉得6400米就是他登山的制高点。
的确是没有什么遗憾的,不去参照他人的制高点,坦然地达到自己的制高点就是领略自己人生风光的成功。适可而止是一种大智慧,人生有很多的风景,却不能“强己所难”地去获取,否则,过了这个度就与原本的意愿相违背了。
人要奋斗,要进步,但学会停止,这才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能够明白在哪里是需要止步的,这才是更加重要而有意义的。不顾自己所能承受的能力而一味地勇往直前,超过这个极限可能就会适得其反。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请不要亵渎和虐待它。正确地估价自己的能力,适可而止,才能描绘出人生最美的图画。
有个年轻人问一位山中智者:“如何回避寒暑?”智者反问道:“你为何不去无寒暑处?”年轻人又问:“什么地方才是无寒暑处?”智者答道:“寒冷时适应它,与之融合为一体,炎热时彻底与炎热浑然合一。这不就是无寒暑了吗?”年轻人恍然大悟,这就是常听到的“顺其自然”。
其实天气的寒暑易过,而人生旅途中却不知要过多少个寒暑,像我们事业、学业、生活、感情等方面的“寒暑”,是真正考验我们的。一生坦途,这只是人们的梦想,人往往不可能终其一生都是一马平川的。因此,认识生命,认识人生,“顺其自然”的对策才是明智之举。
时常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与活力,成功时就分享成功的喜悦,失败时能认识失败,摒弃痛苦与绝望,成也是成,败也是败,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洒脱、自在,无挂无碍、恬淡快乐,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生活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