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孩子别当小霸王,有一技之长更能服人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往往会遇到什么都反抗,有一点不顺心就欺负其他小朋友,喜欢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希望别人都顺着他的脾气,时时都只求自己开心的霸王行为,这也让大人头疼。成天跟着“小霸王”给别人赔礼道歉不说,动不动“小霸王”还会在家里闹个人仰马翻的,对家长来说也是件“麻烦”事。
其实,孩子认为自己是“老大”,别人都不能违反他的意志,究其根源,还是与孩子上学前期的道德认识有关。自律刚刚开始的孩子们,经常是行动在前、思维在后,即使对于这种抢东西、欺负同学的行为的对错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还是不能控制自己,见到好东西就渴望拥有。加之,孩子在家中备受溺爱,更是没了怕头,助长了孩子的霸王行为。
而这种骄傲自大的“小霸王”行为虽然可以免去孩子在外受欺负的可能,可以考量孩子今后的个人学习及生活发展,但孩子习惯了这种自大,一旦外界来“欺压”孩子,孩子就会靠暴力来还原自大的状态,这样孩子的内心就不容易学习新东西了,并且还会因为一时的得不到而怨天尤人。久而久之,形成与外界的隔膜,孩子变得心胸狭隘,同时还会表现得很不礼貌,对其今后的人际关系发展造成障碍。
苗苗是家里的小独苗,从小家里的人都视之为掌上明珠,备受宠爱,要什么就立马能得到什么。尤其是爷爷奶奶,对苗苗更是百依百顺。苗苗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爷爷奶奶还怕他受人欺负,所以特别叮嘱老师要好好照顾小苗苗。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小苗苗认为自己是老大,他经常跟小朋友说在家连爷爷奶奶都得听他的,爸爸妈妈也没办法,在幼儿园里老师还要特别关爱他,世界上的人谁都得依着他的心愿。于是苗苗自封为班上的“大王”,经常跟班上的同学说话没礼貌,跟小朋友在户外活动的时候,苗苗更是经常惹祸,一点也不让老师省心。苗苗对自己喜欢的玩具,或是想玩的游戏,表达方式很简单,不用说的,直接上手,抢、掐、踢、推……并且出手特别快,一两下就让小同伴负伤退场。弄得幼儿园老师常常打电话给苗苗父母。苗苗的父母要在受伤的小朋友的父母面前使劲道歉,有时候还要赔付医药费,搞得工作很忙的苗苗父母焦头烂额的,回家就批评小苗苗不应该这样,而爷爷奶奶却舍不得小苗苗挨骂,不仅护着他,还在他面前数落父母:“不该对孩子要求那么高,等长大后他自然就懂事了。再说了,小苗苗跟人家打架,能不受伤就不错了呢。”而小苗苗有了爷爷奶奶当靠山,更是嚣张得很,根本不在乎别人的感受,而是继续把自己当霸王。
小苗苗全家人都对他十分溺爱,从小就处处都顺着他,可谓是有求必应,只要是苗苗感兴趣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会想办法给他。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他的霸道行为。可是苗苗不知道,他只是家里的“老大”,在幼儿园里没有人会承认这个“老大”,所以他才会以霸王的行为来证明他的“老大”地位——只要是他喜欢的,他就一定会抢,不惜使用武力,导致幼儿园的小朋友受伤。
实际上,现在备受溺爱的孩子,大多都会有霸王的行为。而对于孩子这种称霸的心理,只要家长不溺爱,做到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时刻给予提醒,就可以杜绝他的“霸王”行为。当然,家长也可以利用孩子称霸这一心理特性,引导孩子,让他不再因为自己喜欢的东西而大打出手,而是在其他方面,比如学习或者体育等方面展现孩子的“霸气”,积极培养孩子的特长,让这种霸王气势转化为其前进的动力,取得更为骄人的成绩。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经说过:“没有一个孩子是不顽皮的,但不能将此作为孩子的缺点,顽皮之中往往蕴含着创造,是孩子智慧发展的原动力。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地对待孩子的顽皮行为,进行科学指导,那么,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顽皮之中激活的智慧,可能是孩子挖掘的第一桶成长之宝。”斯宾塞认为孩子的霸王行为可以通过用“老大”的优势为集体做有益的事情,利用其自身的优势帮助他人,在学习方面开展共同学习的小集体,在集体中应该相互尊重,养成与别人合作的优点,培养他的团队精神。不能因为自己的体格健壮或者自认为的优势而对别人不尊重,甚至欺负别人。
斯宾塞认为孩子的可塑性其实是很强的,孩子的霸王行为一方面证明孩子的确有强势之处,另一方面也表露了孩子渴望在成长中维持其“自我中心”的地位。对待孩子的霸王行为,只要家长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孩子利用这种霸王心态促进其学习更多的技能,争取以真正的强势与过人之处取得在别人心目中霸王的地位,而不是火气冲天地责骂孩子,强硬地收敛孩子的霸王行为,让孩子不再惹祸。这些观点都给那些因为孩子成为幼儿园里的“小霸王”而烦恼的家长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虽然孩子的霸王心态会随着成长而有所偏移,这种霸王行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消减,但家长还是不要以为小霸王只是在伤害别人,不管也无妨。要知道,在孩子出现这种行为的时候,如果不及时调整的话,那么孩子将会在情感成长、人际关系、受教育程度等方面都受到负面影响。长此下去,他们会缺乏同情和怜悯之心,总以自我为中心,而这种冷酷的心态必将影响他们的一生。所以,在孩子刚开始显露霸王的端倪时,父母就要及时给他们提供帮助,并积极地利用这种霸王心态取得自身成长的成就。
给父母支招
1.为孩子树立处理问题和控制情绪的榜样。父母的行为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父母在孩子面前应始终保持公平、友好、温和、平静的态度,平等地对待各种事情。尤其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也不要打骂他。在别的孩子来家玩时,要尽可能地平均处理机会和玩具,让孩子享受到公平,而不是专属的溺爱与满足。虽然有时候,孩子的某些过激或暴力行为会激怒父母,但父母们要注意,再气愤也要克制自己的情绪,深呼吸,让自己平静,然后冷静地解决问题,以身作则,不要用暴力给孩子留下了心理的阴影,让孩子觉得凡事可以以暴力解决。
2.让孩子多交一些朋友,并引导孩子互相分享玩具、食物等,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友好共处,感受分享的快乐。同时,鼓励孩子去帮助别人,去做好事,以培养孩子的“善心”,也让孩子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孩子之间闹矛盾也是常有的事情,如果听到孩子被别人欺负,要冷静地听孩子讲述,而不要怒气之下教孩子暴力对付别人,更不要因为孩子的暴力行为,就将他关在家里怕他出去惹是生非;因为越是孤独和隔阂,越容易让孩子向霸王倾向靠拢。
3.孩子有了霸王行为,可以通过“角色游戏”引导孩子渐渐改掉坏的行为。比如,父母亲可以做出一些正确或者错误的行为,让孩子来判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文明的、不能做的,引导孩子的正确行为。还可以针对那些有霸王行为的孩子设计游戏,让孩子体验“被抢玩具”后的心情,感受被欺负的孩子的难过与伤心。
4.建立激励机制,强化孩子的正确积极行为。孩子一天内没犯错误,就应该给予他适当的奖励,促进孩子积极地学会更多的技能,这样他便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探求的良好习惯,而不再是一贯“老大”的霸道表现,以有一技之长服众、称霸。
5.改变过去严厉的管教方式。对孩子来说,最大的愉悦莫过于成人对他的关注,再多的霸道行为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中心”地位。如果在孩子出现霸道行为的时候对他们进行大声训斥,反而容易让孩子相信凡事用霸王行为就很好解决。其实,孩子犯了错误,要给予轻度惩罚,更要对孩子进行理论上的指导,让孩子心服口服,才会更容易接受批评。
§§§第六节 孩子你不要太敏感哦
现在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时候会听到家长们在一起说自己孩子敏感得像刺猬,没说几句话呢,孩子就莫名其妙地大哭起来。说到敏感,更有家长说现在的孩子都是心灵脆弱,在幼儿园被同伴拒绝玩耍后,就会一副很受伤害的表情。孩子敏感得仿佛什么都经受不起,这让孩子的处境尴尬起来,更是影响到孩子正常的人际交往。
看到孩子如此敏感,家长就会担心起来。他们也不知道孩子可以接受的积极的信息是什么样的,更不知道孩子可接收的消极信息,而孩子很可能因为一点小事,就会出现情绪变化的现象。于是,孩子越敏感,大人越不敢触碰。实际上,大人不可能理解孩子是正常的,但是敏感的孩子却需要和大家一样,更好地融入到集体中,更好地表现自己。
小春是个乖巧的孩子,又是那种做事小心翼翼的孩子,有一天早上她起晚了,在紧张中她又打翻了水杯。这下,小春的爸爸起了急,禁不住叫了起来:“闺女,快点,这么笨,什么都没弄好!”这一句话,让乖巧的小春愣了愣,随即大哭起来,边哭边说:“爸爸坏,爸爸骂我笨,你和张老师是一伙儿的,我讨厌爸爸。”
小春的妈妈愣住了,这小春平日里可是乖巧,而且也懂得看大人的眼色,这时候怎么看不明白其实是爸爸着急才说她的呢。于是妈妈就耐着性子问她:“宝宝,张老师怎么坏了?”小春满脸委屈地说:“我穿不好裙子,张老师说别的小朋友都穿好了,就你笨,穿不上。我不想去幼儿园了。”妈妈听了这话,当时就惊呆了,难道这就是当初小春拼死不愿去幼儿园,接连晚上做噩梦的原因吗,这就是小春听到“笨”字就开始大哭的原因吗?
其实,孩子的先天气质各有不同。有的孩子天生就大大咧咧,不把自己身边的磕磕碰碰放在心上。而有的孩子则表现得细腻敏感,在有些场合下显得胆小,容易受别人情绪和看法的影响。敏感与否,其实都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气质,要经历社会环境的磨砺,甚至是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会有所改变。所以,要针对孩子的不同性格来发现孩子,打开孩子的心门。
“敏感期”一词最初见于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在研究动物成长时的文档,敏感主要指一个“人”或其他有知觉的生物个体,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中,会因外在环境的某些刺激,产生特别敏锐的感受力,以致影响其心智的运作或生理的反应,而出现特殊的好恶感受,并表现出特有的一系列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