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烈马雄骨
48333600000039

第39章 背上的圣旨

大明朝刚玩完的时候,京城猫儿胡同有条小弄堂,里面住着几十个被赶出宫的前明老太监。

这些老太监大多是幼年净身入宫,在暗无天日的宫廷里苦苦煎熬了大半辈子,本来想老了能有个养老之地,不料眨眼间明帝退位,改朝换代,他们也被赶了出来。太监们在宫里时,大多手脚不太干净,隔三差五便偷个扳指呀,鼻烟壶呀之类的小玩意,藏到嘴里和见不得人的地方带出宫,以备日后有个养身救命的本钱。这群老太监也不例外,平日里拿着以前偷出宫的东西换点散碎银子,也能勉强度日。

五顺子是这群老太监里最可怜的一个。他七岁净身入宫,专门给主子捧痰盂,一捧就是几十年,平日里五顺子老实,看到别的太监偷东西,他也眼馋,可自己却不敢下手。如今被赶出来,别的太监有吃有喝,他身无分文,只得靠几个要好的老太监接济一点,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这一天,饿的头昏眼花的五顺子实在是没办法,只好脱下身上仅有的贴身棉袄,赤着上身到当铺换了几个钱,然后买了几个炊饼,蹲在墙角狼吞虎咽。这时,旁边突然有人“咦”了一声:“这不是五公公吗?怎么今日落魄到了如此的田地?”

五顺子抬头一看,发现说话的是位衣着华贵的富商。五顺子认出此人叫齐三宝,是个古玩商人,平日其他太监就是把偷出来得东西卖给他。由于五顺子手里没值钱的玩意,齐三宝平时连正眼都不瞧他。不料今日齐三宝却格外的热情,他见五顺子饿的发昏,就带他来到一家酒楼,要了一桌子酒菜,对五顺子说:“五公公别客气,今日在下做东。”

五顺子受宠若惊,不住给齐三宝作揖道谢。由于好久没沾荤腥了,不大工夫,一桌子酒菜便被他一扫而空,酒足饭饱,五顺子又向齐三宝道谢,齐三宝哈哈笑说:“区区一席酒菜,不足挂齿。”齐三宝虽然满不在乎的样子,可五顺子知道天下商人最吝啬,这齐三宝不会无缘无故请自己吃饭。于是他拱手说道:“我虽然是个无用的废物,可也知道吃人家嘴短,如果齐老爷有什么吩咐,老朽一定赴汤蹈火。”

齐三宝略一沉吟,不禁打着哈哈说:“其实也不是大事,刚才五公公在大街上赤着身子啃炊饼,我偶然瞧到五公公的脊背上好象有字,我这人有好奇的毛病,因此嘛,哈哈……”

原来如此!五顺子松了口气,转过身子让齐三宝瞧清楚。齐三宝上前仔细一瞧,只见五顺子的背上用刀子刻着六个字:朕赦淑妃无罪。看口气和字迹,很像吊死在煤山的崇祯帝所书。“这字难道真是当年崇祯帝的手迹?”齐三宝十分吃惊。五顺子点点头,向齐三宝透露了一桩当年的明宫秘史。

当年,崇祯刚即位,年少气盛,与太后不和,太后怀疑是崇祯的宠妃淑妃在背后挑唆,心里暗暗怀恨。一次,太后趁崇祯不在,让几个太监把淑妃骗来,然后捏造了一个罪名,逼迫淑妃投井自尽。崇祯得到消息后,大吃一惊,急忙的下旨赦淑妃无罪。无奈他手边没有笔墨,情急之下他就用随身的匕首把圣旨刻在了一个小太监的背上,让小太监背着“圣旨”去救淑妃。不料小太监由于刀口钻心的疼痛,在半路上几次昏倒,耽搁了时辰,致使赶到时淑妃早已经香消玉陨……齐三宝吃惊的望着五顺子:“难道你就是那个小太监?”五顺子叹了口气说:“不错,当年如果不是我昏倒在半路上,淑妃娘娘也不会死于非命了。”齐三宝啧啧称奇。

之后,齐三宝经常隔三差五的请五顺子上酒楼吃饭,还不时接济他些散碎银子。五顺子不是傻子,心里明白齐三宝对自己这么好,全都是因为自己背上那道圣旨,可那道圣旨是自己的命呀!于是他打开天窗说亮话,除非他死了,不然身上的圣旨谁都别想打歪主意。齐三宝碰了一鼻子灰,见五顺子识破了自己的心思,只得悻悻的打了退堂鼓。而五顺子没了齐三宝的接济,生活又没了着落。

不久后的一天,五顺子正与几个老太监挤在街头的墙角晒太阳,突然街上一阵吵闹。只见几个轿夫抬着一顶绿呢轿子奔进胡同,轿门掀开,下来个中年男子,他踱到老太监们跟前,仔细着打量每一个人。突然,当他看到五顺子后,表情不禁一阵惊喜,立即扑上前抱住五顺子,号啕大哭起来,边哭还边叫“叔父大人”。

五顺子傻了,自己从小进宫,怎么半空冒出个侄子来?他急忙问:“这位大爷,你认错人了吧?”谁知男子却反问五顺子:“叔父,我可找到你了。你是不是七岁入宫,入宫前是西平府陆家庄人,家里父母双亡,只有一位兄长?”五顺子奇怪的瞪大了眼,心想自己的身世他怎么会知道的一清二楚?男子见五顺子默认不语,马上又说:“家父从小便经常提起叔父,说由于家境艰难,无奈才把叔父卖进宫当太监。这几十年来,家父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叔父,后来听说大明覆灭,所有太监被赶出宫,家父在临终前一再叮嘱小侄,一定要找到叔父,不想今日天遂人愿,终于寻到了叔父。”说罢又痛哭起来。

五顺子又惊喜又疑惑,忙问他:“那你怎么肯定我就是你的叔父?”男子指着五顺子右脸颊上的一颗痣说:“家父说过,叔父从小脸上有颗朱砂痣,我因此才断定叔父的身份。”五顺子恍然大悟,他想不到自己孤苦半生,临老却有侄子来认亲,他不禁与侄子抱头痛哭。其他太监又羡慕又嫉妒,纷纷说:“五公公,你可真有福气啊。”

五顺子的侄子叫陆月良,在京城开了家小商铺,日子过的还算殷实。陆月良用轿子堂堂正正的把五顺子抬进家门,像对待亲生父亲一样伺候他,不但买了个小丫头侍侯五顺子,一日三餐还亲自端到床头,平时出门马进门轿,身上穿的是绸缎锦衣,吃的是四时佳肴。五顺子时常感叹自己不知道上辈子种了什么福荫,这辈子竟然遇到了个比儿子还孝顺的侄子。

在陆家一住就是大半年。一天深夜,五顺子在睡梦中被一阵吵闹声惊醒。他披衣出来,见侄子陆月良的书房还透着光,吵闹声就是从里面传出来的。五顺子悄悄走到窗下,伸头朝房内一看,不禁愣住了。只见陆月良正与一个人大声争执,而那人竟然是古玩商齐三宝。只见齐三宝一脸蛮横,陆月良却是一脸沮丧,五顺子凑上耳朵听了半天,才听明白两人为何争吵。原来,陆月良最近生意不太景气,连连亏损,为了翻本,他就向齐三宝借了三千两银子。不想银子投进去以后,不但没能翻来本,反倒把自己的老本都搭进去了。齐三宝闻听陆月良亏了钱,竟然赶来逼债,扬言陆月良如果不还钱,就把他的店铺和地契抵押给他。店铺是陆月良半生的心血,当然不乐意,两人便吵了起来。

五顺子见齐三宝欺人太甚,陆月良走投无路,心里极为震惊。他思虑半晌,悄悄的回到房里。第二天一早,陆月良仍旧与往常一样,亲自端来早茶。五顺子见他气色不同往常,故意问他:“贤侄,铺子里最近是不是遇到了难事?”陆月良勉强笑说:“没有难事,叔父不用操心。”五顺子摇头:“你不用瞒我,昨晚你与齐三宝在房内争吵,我听的一清二楚。”“叔父……”“你不用说了,我知道齐三宝逼你还债,其实是为了我,你去把他叫来,我知道他想要什么。”

不到半柱香工夫,齐三宝被陆月良叫来。一见到五顺子,齐三宝脸上笑开了花:“恭喜五公公,你老有福气,临入土的人了还找了个孝顺侄子。”五顺子淡然一笑:“我这老废物的确是有福气。齐老爷,我知道你逼月良还债,其实是为了我背上的圣旨而已。这样吧,只要你把月良欠你的银子一笔勾销,我可以给你当牛做马,决不食言。”

“好,痛快!”齐三宝双眼放光,“咱们一言为定!”

旁边的陆月良急忙说:“叔父,你不能答应他呀。”五顺子止住陆月良,然后讨过齐三宝手里的欠据,对齐三宝说:“齐老爷,你先出去一下,我还有话对月良交代。等交代完,我就是你的人了。”

齐三宝心里得意,假装大度的说:“你们叔侄尽管交代。”等齐三宝出去后,五顺子让陆月良把门关上,之后他幽幽的说:“贤侄,我在皇宫里给人家做了半辈子的奴才,低三下四,卑躬屈膝,想不到临老我还能遇到亲人,颐享天伦,过了大半年人过的日子,我也算死而无憾了。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其实我背上的字根本就不是什么崇祯皇帝的圣旨,是我花了三个大钱请人帮我刻上去的。”

“什么?”陆月良大吃一惊。五顺子苦笑一声:“我们太监也是人呐,我们都是父母生养的血肉之躯,也想儿女绕膝,添家置业,不想被人家呼来喝去,像狗一般被人鄙视。能遇到贤侄,待我如亲生父亲一般,我已经知足了。其实我早就知道,你根本不是我的侄子,因为我家中的哥哥,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饿死了。”

陆月良脸色大变,五顺子叹气说:“我知道齐三宝为了我背上的圣旨,肯定会千方百计弄手段,而让你来认我,多半也是他的主意吧?”

陆月良沉吟良久才说:“你既然早就知道,为何不揭穿我?”五顺子凄然一笑:“我多么想你真是我的侄子,那该有多好,一家人和和气气,团团圆圆的过日子。这样的日子我盼了几十年,在梦里才会遇到,现在我能过上这样的日子,还是多亏了你。其实我心里一直把你当作亲人,因此我希望你记住,日后不要再与齐三宝这样的阴险小人同流合污了。”

说罢,他突然从怀里掏出一颗黑色的药丸,塞进了嘴里。陆月良惊的大叫一声:“砒霜!叔父,你不能吃呀!”可五顺子已经吞了下去,弥留之际,他告诉陆月良,他一辈子受人奴役,不想再变成齐三宝的掌中玩物,可他若是不死,齐三宝是不会死心的。

“叔父,我对不起你呀!”陆月良“扑通”一声哭跪在地。

房外的齐三宝听到哭声,奔进来一看,五顺子早已没了气息。他大骂陆月良:“蠢材,你怎么能让他自尽,你知不知道他是一道活圣旨呀。”他一摸五顺子的身体还温软,立即拔出把匕首,恶狠狠的说:“还好人刚死,剥下那道圣旨也算稀世珍宝。”

“住手!”陆月良见齐三宝竟然要剥五顺子的皮,不禁大怒。齐三宝一愣,忍不住冷笑:“怎么,与这老太监相处久了,难道还不忍心下手了?你可别忘了,他根本不是你的叔父,而且你还欠着我的银子呢。”

陆月良看了一眼五顺子,见他面露微笑,一脸安详,心里实在不忍心再去伤害他。于是他告诉齐三宝,五顺子身上的圣旨其实是假的,齐三宝哪里肯信。争来争去,齐三宝恼了:“这死老太监是你什么人,你要如此袒护他?”陆月良一顿,斩钉截铁的说:“一日为父,终身为父。我虽然与他无亲无故,可既然叫过他叔父,他便是我得叔父。”齐三宝无法,只得恨恨叫陆月良小心,以后给他好看。

几天后,陆家大丧,丧事震动了整个京城。只见陆家老老小小披麻戴孝,陆月良手捧灵牌,为五顺子哭丧抬柩。猫儿胡同的那帮老太监也夹杂在人群之中,摸着眼泪都道:“老五,走好,咱们这些半残之人能到如此,也算死而无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