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吉视察
丙吉,字少卿,西汉鲁国(今山东省曲阜市)人。为人深厚,不伐善。治律令,任廷尉右监。赐爵关内侯。迁御史大夫,封博阳侯。任职期间,关心百姓疾苦,崇尚宽大,谦让好礼,世称贤臣。
对于官属掾史,务求掩盖他们的过错,传扬他们的好处。丙吉的车夫嗜酒。曾跟丙吉外出视察,醉酒呕吐在车上。随从的官员请示丙吉,建议辞退这个车夫。丙吉说:“因为酒醉的小失误而赶走可用之士,这让他以后如何立身处世呢?就宽容他这次吧,只不过是玷污了丞相车上的垫褥罢了。”
这个车夫的原籍是边境之郡,熟知边塞突发紧急事务时的呈报方式。有次这个车夫外出,恰巧遇见边郡递送紧急公文急驰来到。于是他就紧跟着来到公车探听消息,得知敌人侵入云中、代郡。他急速赶回相府,向丙吉报告了这一紧急情况。一会儿后,皇上召见丞相、御史,询问边境敌人入侵情况及应对之策。丙吉从容答对。御史大夫因仓促间不明情况,而受到皇帝的责备;而丙吉被皇上嘉勉说“忧边思职”,这是得力于车夫的机敏啊。丙吉于是感叹说:“士无不可容,能各有所长。假使我事先没有听到车夫说知这件事,哪里还能受到什么褒奖呢?”
丙吉在视察的路上,遇到百姓群殴事件,多人死伤,横尸路边,丙吉经过这里时,不闻不问。前行不远,看见有人在赶着耕牛急走,牛已气喘急促,吐出舌头。丙吉命令停驻车子,让随行人员去问:“耕牛奔跑几里路了?”掾史觉得丞相处事有失得当,也有人因此而出语讥讽。丙吉说:“群聚斗殴,致相死伤,这是长安令、京兆尹的职责,应当由他们负责禁止、防备、追捕和审理,到年终奏请实行赏罚就行了。宰相的职责并不在于亲自过问处理打架斗殴这类小事。而现在正值春天,气温还不很热,我害怕如果牛行走不远就如此喘息,那么,这就意味着气候失调,不合节令,担心将会影响到百姓的生产和生活,因此我必须查问清楚这件事,这才是我视察的真正目的。”掾史心悦诚服。
【原文】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①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②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注】
①经纶(lún):经营筹划。②肫肫(zhūn):非常恳切的样子。
【译】
只有天下达到极点的诚,才能制定经天纬地的大法则,建立天下的大根本,知晓天地化育万物的道理。还有什么要依靠的呢?他的仁德真挚诚恳,宁静深沉如深渊,浩浩茫茫如上天。如果不确实是聪明睿智,通达天道,他如何能知道呢?
【解】
张居正认为,“大经”指的是五品之人伦,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大本”指人性之全体。因为圣人天性至诚无伪,所以能够从人的天性中制定出天下人共同遵守的准则,不仅治人,还能化育万物。
史
王伽以诚待囚
王伽是隋代章武(今河北省黄骅县西北)人。后任雍县县令,颇有政绩。
开皇末年,王伽任齐州参军。平时只是做些日常的琐事,没有什么值得称道之处。后来因受州官委派,押送被判处流放罪的囚犯李参等七十多人到京师去。当时制度规定:凡是被判流放的犯人,解送的途中必须戴着枷锁。走到荥阳的时候,王伽怜悯他们戴着枷锁行路的凄苦痛楚,就把他们一个个召集起来对他们说:“你们既然已经触犯了国法刑律,不仅损害了自己的名誉,也有愧于父老的教养,而使自己遭到监禁,让你们披枷戴锁长途行路,这是我的职责。但是现在又要劳累这些兵卒看守你们,跟你们受苦,难道你们心里就不觉得愧疚吗?”李参等人接受训导,向王伽表示歉意。
王伽接着说:“你们虽然违犯了国家的法律,但是,戴着枷锁行走,也太辛苦了。我的想法是给你们去掉枷锁,让你们轻松自由地走到京城后集合,你们能够按期赶到吗?”
囚徒们听后,全都跪拜致谢,同声说:“我们一定不敢违期。”
王伽于是去掉他们身上的枷锁,解散了看守护送的兵卒,同他们约定赶到京城集合的日期。王伽说:“这天如果有人不来,我就替你们承担死罪!”王伽转身离去。
这些被流放的囚徒们,感念王伽对他们的信任,全都按期赶到京城集合,没有一个人逃走。
皇上听到这件事后,感到惊异。于是召见王伽,对他的做法夸赞良久。然后,又召见这些囚犯,并允许他们各自带着妻子儿女前往晋谒,并在殿廷上赐宴,宣布赦免他们的罪过。并当即颁布诏书:“凡是一切含灵性的有生命的人,都是深知善恶、明断是非的。如果在平时,官府能够以至诚之心对待百姓,明确地加以教育劝导,那么社会习俗必定能够向着好的方向转化,人们都能够弃恶从善。以往因为天下离心而发生动乱,德教废弛,官吏又没有慈爱之心,百姓各怀奸诈之意,所以作奸犯科等从无止息,以致人情淡薄冷漠,难以治理。现在,我接受上天的使命,安养天下百姓,推行神圣的法纪对他们加以引导,用高尚的品德感化、教育人民。日夜勤勉,孜孜不倦,本意就是建立德化的社会风尚。王伽深深地理解我的心意,诚心诚意地教导李参等人。李参等人也能够诚心醒悟,自动到官府承担罪责。说明百姓并不是难以教化的。只是官员不能以诚心认真劝导,致使他们误犯法纪,陷入犯罪,却又无从悔过自新。假如所有的官吏都能够像王伽这样,平民都像李参等人,那么达到不用刑法就能达到天下大治的境界,又有什么难的呢?”
于是,提拔王伽为雍县县令。
【原文】
《诗》曰:“衣锦尚纟同”①,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②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③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④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⑤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钅夫钺⑥。
《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⑦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⑧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
《诗》曰:“德如毛。”毛犹有伦。⑨“上天之载,无声无臭。”⑩至矣。
【注】
①可能出自《诗经·卫风·硕人》:原文为“硕人其欣,衣锦纟同衣”,意思是身材高挑的美丽女子,身穿锦服罩着单衣。②的然:明亮的样子。③出自《诗经·小雅·正月》:全诗哀叹西周末年政治黑暗。④出自《诗经·大雅·抑》:为卫武公自我警惕的诗。屋漏,室内西北角阴暗的地方,上有天窗可以漏光,可在此设小帐,安放神主。有解释认为在此比喻屋子的阴暗隐秘处,也有解释认为比喻神明。⑤出自《诗经·商颂·烈祖》:为祭祀商代祖先成汤的诗。⑥钅夫钺(fūyuè):刀斧。⑦出自《诗经·周颂·烈文》:为周王祭祀于宗庙,诸侯助祭的诗。不(pī),通“丕”,大。⑧出自《诗经·大雅·皇矣》:为勉励周朝人效法文王修德的诗。⑨《诗经·大雅·烝民》:为周宣王时赞美大臣仲山甫的诗。⑩出自《诗经·大雅·文王》:全诗主要歌颂周王朝的奠基者文王姬昌。
【译】
《诗经·卫风·硕人》说:“穿锦绣衣服时外加罩衫”,这是嫌它的纹彩过于彰显。所以君子处世,黯淡却日益昭显;小人处世,亮丽却日益消失。君子处世,平淡而不惹人厌,简单而富于文采,温和而有条理。知道远处的事必由近处发端,知道风俗的演变从哪里开始,知道隐微的事必然会昭显于外,这样就可以进入道德的修养了。
《诗经·小雅·正月》说:“鱼虽然潜伏在深水之中,水清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到。”所以君子自我反省而不内疚,不愧于心志。君子之所以让一般人比不上,大概就是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吧。
《诗经·大雅·抑》说:“看你独处在自己家中,还可以无愧于神明。”所以君子还没有行动就很恭敬,还没有说话就很诚信。
《诗经·商颂·烈祖》说:“主祭者虔诚地祈祷默默无言,其他参与者都井然有序无敢争执。”所以君子不用赏赐百姓就相互劝勉,不用发怒百姓就觉得比刀斧更有威力。
《诗经·周颂·烈文》说:“德行广大显扬出来,诸侯就会起而效法。”所以君子笃实恭敬,天下就会太平。
《诗经·大雅·皇矣》说:“我眷怀美好的品德,不想疾言厉色。”孔子说:“用疾言厉色来教化民众,是最下等的办法。”
《诗经·大雅·烝民》说:“德行轻如羽毛。”羽毛还是可以用东西作比喻。“上天所行之事不可测,没有声音也没有气味。”这才是极致。
【解】
君子修德,好比罩衫下着锦绣衣服,外表素淡内里华美,给人“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的感觉。君子为什么能这样?如果是在公共场合,大家的言行基本没什么差别,所以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大概是因为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下了特别功夫吧,这就是慎独。君子内修己身,即使在默默无言时也保持着敬畏虔诚,百姓感受到君子的这种虔敬,因此君子不用疾言厉色也能教化百姓。《诗经》说德行像羽毛一样轻而不易察觉,而君子的这种教化没有声音也没有气味,比羽毛还要细微呀。
史
泰伯避位
相传商代末年,有个孝悌兼全的人,姓姬,名字叫泰伯,他是周君古公亶父的长子。他的两个弟弟,名叫仲雍和季历。季历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
姬昌出生的时候,飞来了一只赤色的雀鸟,衔着丹书,栖落在门前的树枝上。人们都说这是表示有圣德的人出世的祥瑞。
古公亶父因此认为姬昌有振兴王业的天命,于是就想把君位传给季历再传承给姬昌。
泰伯体察到父亲的心思,为了尊重父意,避让君位,成全弟弟,就与仲雍相约出走。恰在这时,古公亶父病了,于是兄弟二人就以上山采药的理由,离开都城,躲避到当时被称为荆蛮之地的江南。他们披散了头发,并在身体上刺出蛮夷风俗所崇尚的图腾,从而表示自己不愿回去继位的决心,使季历自然得位,也使古公亶父免于传位有偏爱的非议。
孔夫子感叹说:泰伯有“至德”,却浑然无迹,使后世的人们无从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