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能力由短板决定——一日千里
成语诠释
【来源】(战国)庄周《庄子·秋水》和(西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
【解释】原形容马跑得很快,一天能跑一千里,现在比喻人进步很快或事情发展极其迅速。
【成语掌故】
战国时期,燕国太子丹在赵国做人质时,与同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王子嬴政因为同病相怜,相处良好。
后来,嬴政回国做了秦王,太子丹又到秦国去做人质,原本以为可以得到嬴政的优待。不料,嬴政不但没有顾念旧情、加以特别照顾,反而处处慢待、刁难他,太子丹见此状况,便找机会逃回了燕国。回国后,太子丹一直耿耿于怀,想报复嬴政。但由于燕国国力单薄,根本无法与秦国抗衡,更别说是实现太子丹复仇的愿望了。
不久,秦国出兵攻打齐、楚、韩、魏、赵等国家,渐渐逼近了燕国。燕国国君担心不已,太子丹也忧愁万分,于是就向他的老师鞠武请教阻挡秦国侵吞的办法。鞠武说:“我有一个好朋友,名叫田光,他为人机智,很有谋略,您可以跟他商讨一下。”田光来了,太子丹非常恭敬地招待了他,并对他说:“希望先生能替我们想个办法,抵挡秦国的侵吞。”田光听了,一言不发,拉着太子丹走到门外,指着拴在大树旁的马说:“这是一匹良马。在壮年时,它一天可以跑千里以上,等到衰老时,却连劣马都跟不上了。您说这是为什么呢?”太子丹说:“那是因为它精力不行了。”“对呀!您听说的关于我的情况,都是我壮年时候的事情了,如今我年事已高,精力不行了。”田光停了停又接着说:“虽然有关国家的大事我已无能为力,但我愿向您推荐一个人——荆轲,他能够承担这个重任。”
后来,太子丹结交了荆轲,派他去行刺秦王,但最后行刺以失败告终。
词解人生
蓓蒂·施莱姆曾说:“克服缺点就是进步。精力要用在克服缺点上,优点是埋没不了的。”每个人的身上都会有别人所不具备的优势与闪光点,同样,每个人身上可能也会有弱项与缺点。
管理学中有个木桶原理:一个木桶由许多块木板组成,如果组成木桶的这些木板长短不一,那么这个木桶的最大容量不取决于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一个人要取得成就,固然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但对于弱项也是绝不能忽视的。当你已经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时,集中火力攻克那些缺点,让自己以一日千里的速度迅速进步,才可以使自己的那个“木桶”装更多的水。
正确区分爱好与工作——励精图治
成语诠释
【来源】(东汉)班固《汉书·魏相传》。
【解释】励:激励,奋勉;图:谋求,设法;治:治理。振奋精神,设法把国家治理好。比喻振作起来做好某件事情。
【成语掌故】
公元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驾崩。他没有儿子,于是手握朝政大权的霍光立武帝的曾孙刘询为帝,这就是汉宣帝。
公元前68年,霍光病死。御史大夫魏相根据历史教训和霍氏家族的专权胡为,建议宣帝采取措施,削弱霍氏的权力。由此,霍氏一族对魏相极度怨恨和恐惧,便假借太后命令,准备先杀魏相,然后废掉宣帝。宣帝得知霍氏一族的阴谋后,先发制人,采取行动,将霍氏满门抄斩。
从此以后,宣帝亲自处理朝政。因其年少时曾流落民间,所以深知民间的疾苦,他直接听取群臣意见,严格考查和要求各级官员,严惩了一批贪赃枉法的官吏,免除了一些残酷的刑罚。他还降低盐价,提倡节约,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在魏相的监督下,百官尽职尽责,很符合宣帝的心意。在魏相的配合下,宣帝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的有效措施,使国家兴旺发达起来。宣帝在位二十五年,使已经衰落的西汉王朝出现了中兴的局面,史称“宣帝中兴”。
词解人生
以爱好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是人生最大幸福,就如同有情人终成眷属一样,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对于工作而言,如果不能改变,既来之则安之便是最好的选择。把工作培养成爱好,如同先结婚后恋爱一样,慢慢培养出感情,结果一定也会很美满。可见,“在其位,谋其政”,把本职工作做好做精很重要。尽力做好本职工作给别人提供最优的成果,别人也把最优的工作成果提供给你,那我们在生活中就少了很多的抱怨,有的是更多的完美和精致。
做自己的伯乐——毛遂自荐
成语诠释
【来源】(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解释】毛遂:战国时赵国平原君的一个门客;荐:推荐,荐举。一个叫毛遂的门客自我举荐。比喻自告奋勇去做某项工作。
【成语掌故】
赵国的平原君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他的门客据说有数千人之多,毛遂便是其中的一个。
公元前257年,秦国军队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惠文王派平原君出使楚国请求援助。但楚王不是个容易对付的角色,于是平原君打算带二十个门客前去,能通过谈判达成协议,固然最好,万一不行就用武力强迫楚王同意。可是他挑来挑去还缺一个门客。
这时,有个人站起来,对平原君说:“主公,我自认为符合去的条件。”
平原君觉得他眼生,便问他:“您叫什么名字,到我门下多长时间了?”
门客说:“我叫毛遂,来了三年了。”
平原君说:“有才德的人,就像锥子在口袋里一样,很快就会显露出来。你在我门下这么久了,却从未听到有人称赞过你,可见你才能一般。这次任务关系重大,我看还是免了吧。”
毛遂说:“正因为您没有把锥子放在袋子里,所以锥子才没有冒尖儿。”平原君听他出言不凡,刚好又找不到更为合适的人选了,就决定让毛遂跟着一同去。
到了楚国,楚王果然没有合纵抗秦的打算。众门客都束手无策,只见毛遂不慌不忙,拿了宝剑,来到平原君与楚王面前,楚王命他退下,毛遂按着宝剑说:“你用不着仗着人多势众,如此呵斥我。如今我离你只有十步之遥,我主公在这里,你发什么火!”
楚王看他拿着宝剑,便和气地说:“那我倒要听听先生的高见了!”接着毛遂向楚王详细分析了与赵国结盟有百利而无一害,楚王听了当即与平原君歃血为盟,并派春申君黄歇为大将,率领八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前去援助赵国。毛遂也因此而赢得了平原君和其他门客的尊重,一举成名。
词解人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一个人要跻身于人才之林,得到最佳发展空间,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就应该有毛遂自荐的勇气和精神。要显示出自己人生的价值,就必须主动地自我推销,让自己从众人之中脱颖而出,这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毛遂自荐其实也是自信的一种表现,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自己的身上具有别人所没有闪光点。我们不应在一件事情还没有开始前就说“我做不到”。一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有时会变得无穷无尽,有时则可能停留在某处未被发掘。如果认为做不到而放弃的话,能力则会在某一处停止。但如果认为“我可以”,做一个自信的人,那么你的能力将会无限地扩大下去。
唯有自信的人,才敢于坐在第一排的位置,才敢于在大庭广众之下侃侃而谈,才敢于将自己的锋芒展露出来。做一个自信的人,让别人看到你,这样你才有成功的机会。
真的无欲无求了吗——百尺竿头
成语诠释
【来源】(宋代)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
【解释】长竿的顶端。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佛教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成语掌故】
宋朝时期,长沙有位高僧名叫景岑,号招贤大师。他佛学造诣高深,时常到各地去传道讲经。大师讲得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听的人总是会深受感染。
一天,招贤大师应邀到一座佛寺的法堂上讲经。前来听讲的僧人虽然很多,但法堂内除了大师的声音外,一片寂静。大师讲经完毕后,一名僧人站立起来,向他行了一个礼,然后提了几个问题,请求大师解答。大师还了礼,慢慢地开始作答。那僧人听到不懂处,又向大师提问,于是两人一问一答,气氛亲切自然。他俩谈论的是有关佛教的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内容。为了说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招贤大师当场拿出了一份偈帖。所谓偈帖,就是佛教中记载唱词的本子。大师指着偈帖上面的一段文字念唱道:“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意思是:百丈的竹竿并不算高,尚需更进一步,十方世界才是真正的高峰。
词解人生
鲁迅曾经说过:“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人最大的对手,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唯有超越自己,才能达到真正的进步与成功。“不满足”是一种盼望,是一种追求,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初露锋芒时的足球名将贝利,接受记者的采访,当记者问“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时,他毫不犹豫地说:“下一个。”而当他成为世界著名的球王之后,对于同一问题的回答仍然是“下一个。”贝利的“下一个”说明他是清醒的,他从未满足于今天的“这一个”,而是将最好的锁定在了永无止境的“下一个”。
“不满足”就像一级级阶梯,只有永不满足,人类才能从低级走向高级,才能从原始社会洞穴为居、树叶兽皮为衣发展到今天的高度文明的社会。保持永不满足的精神,即使已经达到了“百尺竿头”的地步,仍需要“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