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得高是因为志在高远——鹏程万里
成语诠释
【来源】(战国)庄周《庄子·逍遥游》。
【解释】鹏:传说中的大鸟;程:路程;万里:喻远大。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理想宏伟,前程远大。
【成语掌故】
传说,在遥远的北方,有块不毛之地,那里有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海,名叫天池。天池里有一种鱼,其身宽达几千里,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鲲”。鲲变成了一只大鸟,就是“鹏”,它的脊背好似巍峨的泰山,它展开双翅,宛如遮天的乌云一样。
大鹏鸟乘着旋转的狂飙盘旋向上,搏击一下翅膀,就激起海面三千里的浪。它乘着旋风,直向高处飞去,扶摇直上,冲入云霄,一下子就可以飞出几万里。如此远的距离,大鹏鸟要过半年才能飞回到原来的住所休息。
沼泽中有只小小的雀儿,看见大鹏在高飞,不以为然地笑笑说:“它将飞到哪里去呢?我跳跃飞腾,悠然向上,不过几丈高,又回到地面上,在蓬蒿丛中飞来飞去,自由自在,这也是极得意的飞行啊。它飞向几万里外的地方,是为什么呢?”
后来,人们常用“鹏程万里”作为祝贺或自勉的话。李白在《上李邕》中写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渔家傲》中写道:“九万里风鹏正举。”
词解人生
俗话说“石看纹理山看脉,人看志气树看材。”一个人如果没有志气,就不会奋发向上,也成不了一个有成就的人。立志是成功的起点,一个人只有具备明确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才会朝气蓬勃,勇往直前。
志有高下之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志向,就像登山一样。有的人发誓要登上最高的山,有的人却只想攀上丘陵。登高山固然辛苦,但只要坚持到底,就必能如愿。那种“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岂是登丘陵的人所能感悟和企及的?唯有具备远大的理想,经过努力之后,才能取得骄人的成就,毕竟“伟大的动力来自伟大的目标”。
最初的志向决定最终的位置——鸿鹄之志
成语诠释
【来源】(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士容》和(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解释】鸿鹄:天鹅;志:志向。天鹅翱翔于天空的远大志向。比喻志向远大有抱负。
【成语掌故】
秦朝末年,统治者昏庸无道,不断地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仅要交纳沉重的赋税,还要服繁重的徭役,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有一个人名叫陈胜,字涉,他因为家境贫寒,不得不以替别人耕种为生。他深刻地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疾苦,也为当时社会上存在的严重的贫富差异而愤愤不平,于是,他暗暗地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局面。
一天,他和别人一起在地里劳作,中间休息的时候,他们谈起了现在过的苦日子,陈胜因失望而叹息了好长时间以后,对同伴们说:“假如以后谁发达了,一定不要忘记曾经一起受苦的人啊!”同伴们都觉得他是异想天开,笑着回答他说:“我们都是被人雇来耕地的农民,连自己的土地都没有,哪里谈得上富贵啊?别做白日梦了!”陈胜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燕子和麻雀又怎么会知道天鹅凌空飞翔的远大志向呢!”
胸怀大志的陈胜,后来揭竿而起,成为秦朝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
词解人生
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自卑的丑小鸭一直因丑陋抬不起头来。但它并不是一只普通的鸭子,在某一天,它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成为比那些鸭子还要美丽的“天使”,这个蜕变与陈胜从一介平民到农民领袖的蜕变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你现在只是一个平凡的“丑小鸭”,不要为此而沮丧,只要你的心中怀有“鸿鹄之志”,在某一个意想不到的时刻,你也可以成为众人瞩目的“白天鹅”。点燃心中的斗志,激发心中的潜能,追求卓越,必能获得成功。
至少要为理想疯狂一次——夸父逐日
成语诠释
【来源】《山海经·海外北经》。
【解释】夸父:古代传说中的人名。夸父拼命追赶太阳。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成语掌故】
远古时候,在北方荒野中,生活着一群力大无穷的巨人。他们的首领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孙儿,“信”的儿子,名字叫做夸父,因此这群人就叫夸父族。他们高大魁梧,意志力坚强,而且心地善良,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但是因为当时的大地上毒蛇猛兽横行,夸父每天都率领众人跟洪水猛兽搏斗。
有一年,天气非常热,火辣辣的太阳直射在大地上,烤死庄稼,晒焦树木,河流也干枯了。人们热得难以忍受,夸父族的人纷纷死去。夸父看到这种情景心里很难过,他仰头望着太阳,告诉族人:“太阳实在是可恶,我要追上太阳,捉住它,让它听人的指挥。”族人听后纷纷劝阻。有的人说:“你千万别去呀,太阳离我们那么远,你会累死的。”有的人说:“太阳那么热,你会被烤死的。”
但是夸父心意已决,他看着愁苦不堪的族人,说:“为大家的幸福生活,我一定要去!”于是,夸父告别族人,从东海边上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迈开大步追去,开始他逐日的征程。
太阳在空中飞快地移动,夸父在地上如疾风似的拼命追。他穿过一座座大山,跨过一条条河流,跑累的时候,就打个盹,饿的时候,就摘野果充饥。眼看离太阳越来越近,他的信心越来越强。越接近太阳,就渴得越厉害。但是,他没有害怕,还一直鼓励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阳了,人们的生活就会幸福了。”
九天九夜之后,在太阳落山的地方,夸父终于追上了它。夸父无比欢欣地张开双臂,想抱住太阳。可是太阳炽热异常,夸父感到又渴又累。他就跑到黄河边,一口气把黄河水之水喝干;他又跑到渭河边,把渭河水也喝光,仍不解渴;夸父又向北跑去,那里有纵横千里的大泽,大泽里的水足够夸父解渴。但是,夸父还没有跑到大泽,就在半路上渴死了。
词解人生
成功人士和平庸之辈最根本的差别,并不在于天赋,而在于有没有人生的目标。人生没有目标,正如生活没有方向,让人意志消沉,碌碌无为而虚度一生。平淡而有规律的日子,使人惬意,但容易让人失去方向。不甘于平庸一生,不愿意永远被埋没,则需要树立远大的目标,然后向着目标努力奋斗。树立自己人生的目标,就如同黑夜中燃起不灭的灯,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只要有了目标,平淡的日子亦能放射出绚丽的光芒,生活才会变得充实和有意义。把服务社会当做人生目标,寻找一条帮助别人的途径,对那些迫切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你的一生将会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在这个世界上,你永远不用担心找不到能让你付出时间、精力、金钱、爱心和创造力的地方。
可能有人会笑夸父是一个无知、鲁莽的人,但他有一个最睿智、最伟大的目标——让他的族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在他追逐太阳的过程中,可能也想到过放弃,但是在信念的支持下,他挺了过来。在逐渐接近太阳的时候,他的心中必定是溢满了幸福的,因为他在一点点地接近目标。虽然他最后未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但他却让自己的人生,如烟花般绚烂。在他迈开步伐,追逐太阳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在他面前黯然失色了,这就是目标的魅力。
不要把自己局限在条条框框内——志在四方
成语诠释
【来源】(明代)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五回。
【解释】四方:天下。志向远大,不愿蜗居于自己的小天地里。形容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愿意到遥远的地方做一番伟大的事业。
【成语掌故】
春秋时期,晋献公在宠妾骊姬的挑拨下,杀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也被迫分别逃亡到狄国和梁国。后来,晋献公死了,夷吾在秦穆公和齐桓公的帮助下做了国君,他担心重耳会回来争夺王位,便派人去追杀重耳。于是,重耳又从狄国历尽艰险,逃到了齐国。
齐桓公对重耳以及追随他的子犯、赵衰、狐偃等人都十分优待,还把自己的女儿齐姜嫁给了重耳,送给他二十辆四匹马拉的车,并且在各方面都很照顾他。重耳在齐国一住七年,日子过得十分舒服,不想回国了,他的随从子犯、赵衰等人对于重耳如此胸无大志很是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不久,齐桓公死了,齐孝公做了齐国的国君。子犯、赵衰、狐偃等觉得齐孝公不是一个贤能之人,不会有什么作为,于是便到桑园里秘密商议,要想办法让重耳离开齐国。
不料,正巧齐姜的一个小丫环在树上采桑叶,把他们说的话全听去了,小丫环立即把这件事告诉了齐姜。齐姜是个女中豪杰,她希望丈夫能做一番大事业,害怕这丫鬟泄露秘密,就把丫鬟杀了,然后对重耳说:“公子,知道你有远大的志向,我很高兴。你走吧!男子汉大丈夫总得做一番事业,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不惜走遍天涯海角,留恋妻子和贪图安逸是没有出息的!那个听到你部下秘密商议的丫环,我已把她杀掉灭口了。”重耳听了很惊讶,说:“可是我并没打算离开你,离开齐国呀!”
齐姜听了,知道重耳不想走,便不再劝他了,和子犯等人商量了一个计策,把重耳灌醉后,送出了齐国。后来,重耳在62岁的时候,终于回到晋国,当上了晋国的国君,史称晋文公。
词解人生
志向高远与否,会让人们的行为产生差异。有的人天生没有志向,有的人志向卑微,有的人志向高远,他们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也会是不同的。
“大丈夫四海为家”“好男儿志在四方”,都说明了人们对于高远志向的一种认同。不要隅居于自己的狭小天地之中,做一只井底的青蛙,而应该走出去,去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去关注天下苍生,站在一个更高的立场去看待世间的万物,以一种更广阔的胸怀去面对自己的人生。只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才,那么再远大的志向,也终有实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