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词解人生:成语中的生命智慧
48408800000036

第36章 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真心换回报——三顾茅庐

成语诠释

【来源】(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解释】顾:拜访;茅庐:草屋。三次到茅草屋中去拜访。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成语掌故】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朝政倾颓,各路英雄纷纷起兵。刘备是汉朝的宗室,起兵多年,很多人都来投奔他,他自己也四处访求人才。一次,谋士徐庶向他推荐诸葛亮,刘备听了十分高兴,决定亲自去拜会诸葛亮。

诸葛亮从小父母双亡,成年之后,就在隆中的卧龙岗盖起了几间草屋,定居下来。他熟读史书,颇具学问,而且对天下大事很有研究。他常把自己比作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和乐毅,熟悉他的人,都认为他很了不起,于是尊称他“卧龙先生”。

刘备同关羽和张飞带着礼物,连夜来到隆中。看门的小童听说他们是来找自己主人的,回答说:“先生不在家,早上就出门去了,也不知去了哪儿,更不知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失望地离开了卧龙岗。

过了几天,刘备打听到诸葛亮已经回家,又和关羽、张飞一起,顶着漫天的大雪去隆中。可是到了才知道,诸葛亮已在头一天和朋友出门云游去了,三人又扑了空。

过了些时候,刘备准备第三次去请诸葛亮,关羽和张飞都有些恼火了,但刘备并不灰心。三人再次来到卧龙岗,听小童说诸葛亮在睡觉,刘备便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着。过了好大一会儿,小童才出来把三人请进草屋,说是先生醒了。

落座之后,刘备和诸葛亮各自做了自我介绍,接着谈论起天下大事来,刘备表明了想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决心和意愿,诸葛亮见刘备谦虚诚恳,便说:“荆州地势险要,是个用兵的好地方,刘表既然守不住它,将军应当取而代之。先占据荆州,站稳脚跟,再取益州,然后联合孙权,交好西南各族,待时机成熟,再向中原发展。那么,统一天下的大业就能够获得成功。”

刘备听后,佩服得五体投地,便表明自己想请他出山的意思,诸葛亮也不推辞,第二天便跟刘备一起去了新野。从此以后,用他全部的智慧和才能辅佐刘备打天下。

词解人生

“士为知己者死。”从人心收揽术上说,做到让“士”感到自己是他的“知己”,那在人心收买上就达到最高的境界了。很明显,刘备已经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他三次拜访诸葛亮,没有丝毫的不耐烦和受到慢待的不悦,他让诸葛亮看到了他的诚意,也让诸葛亮感受到了自己的重要性,这对一个“士”来说,已经是无上的荣耀了。面对这样的“知己”,诸葛亮怎能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一点,对于当今的领导提高下属的办事能力有着深刻的启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而领导对下属的关心,对下属投注感情,尤其是对下属私事方面的关怀与照顾,可以使他们的尊严得到满足,甚至让他们感激涕零,誓死效劳。

在影视界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我对导演的知遇之情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每个人内心都渴望有一个了解你的人,而我幸运地遇到了我的贵人——某某导演”,“如果没有某某对我的大力推荐,我是不会取得今天的成绩的”。真的,如果没有这些导演对演员的挖掘,演员也许没有显露头角的机会。对于恩人,演员报答的最好方式就是提高演技,用成果向别人证明选择自己没有错。

我们不是演员,但也有许多要感谢的人,感谢领导对自己的赏识,感谢朋友对自己的信任,感谢合作伙伴对自己的大力支持……俗话说“大恩不言谢”,语言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唯有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用自己的忠心、真心、诚心来回报他们的知遇之恩。这应该就是“三顾茅庐”想要获得的最终结果吧!

放走一个人才等于送对手一份大礼——楚材晋用成语诠释

【来源】(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解释】楚、晋:春秋时代诸侯国名;材:人才。楚国的人才被晋国使用。比喻本国的人才外流为别人所用。

【成语掌故】

伍举,春秋时楚国大夫。一次,他的岳父犯法逃跑了。有人造谣说,伍举的岳父之所以可以在犯罪之后逃脱,是伍举向他通风报信,并协助他逃走的。伍举担心楚王会听信谣言治他的罪,便带着全家老小逃到了郑国。他们一家人在郑国住了一段时间,还是觉得不安全,准备逃往晋国。

在他收拾行囊,准备逃亡的时候,他的好友、蔡国大夫声子刚好要出使晋国。他路过郑国时,遇到了伍举,便问伍举:“你不是在楚国吗?怎么到郑国来了?发生了什么事?”伍举就把自己出逃的前因后果和准备逃往晋国的打算一并告诉了声子。声子听后很替伍举报不平,说:“你暂时到晋国去避一避也好,我一定帮助你早日回到楚国!”于是,伍举带着全家老小,跟随声子一起前往晋国。

声子出使晋国的任务结束后,特地来到楚国。楚国的令尹子木接见了声子,并问他:“晋国的大夫和楚国的大夫相比,你以为哪一个更有才能?”声子回答说:“晋国本国没有太多的人才,在这一点上,不如楚国;但现在晋国却有很多有才能的大夫,他们多半都是楚国人。这些人在楚国得不到重用,所以都去了晋国,在这一点上,楚国又不如晋国。楚国很多有用的人才在晋国都得到了重用,如杞梓、皮革等人。有人说,这叫楚材晋用。楚国不珍惜人才,让人才外流,他们纷纷跑去为晋国出谋划策,所以楚国才会在几次同晋国的交战中被打败。”子木听后恍然大悟。

声子接着又说:“我听说贵国的大夫伍举,因受到别人的诬陷而出走了,我还听说他现在也在晋国。真是可惜,又一个楚国的人才将被晋国利用,这对楚国来说真是个巨大的损失啊!”子木听了声子的话,觉得十分有道理。马上派人将伍举接回了楚国,还恢复了伍举的官职。

词解人生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这已成为了人所共知的一句话,无论是在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人才都被看作是竞争中制胜的关键。但在人才的运用上,真的能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却少之又少。“用人不疑”是一种收买人心的最佳方式,是上级对下属的一种鼓励和信任,可以让下属心甘情愿、全力以赴地为其卖命。反之,则会造成人才的流失。人才从你这里流走了,就必定会为你的对手所用,这对你来说,无疑是双重的打击。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堵住这个人才流失的缺口,想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就是要相信你所选择的人才,放开手让他去发挥自己的才干。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集思广益

成语诠释

【来源】(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

【解释】集:集中;思:思考,意见、智慧;广:扩大;益:益处。指广泛听取各方面的建议,集中群众的智慧,把事情处理得更好。比喻集中众人的智慧,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成语掌故】

三国时,关羽所守的荆州被吴国攻占,关羽兵败被俘,因为不肯投降而被杀。刘备听说后,兴全国之兵力,去讨伐东吴,要为关羽报仇。诸葛亮多番劝阻未果,最后刘备大败而退守白帝城,一病不起。

诸葛亮赶来后,刘备对他说:“我这病怕是好不了了,我儿子没有什么本事,不得不将大事托付给你。你的才干高于曹丕十倍,一定能办成大事。如果你觉得阿斗(即刘禅)是个当皇帝的料,你就辅助他;如果他根本不适合,你就取而代之,自己做皇帝吧。”诸葛亮听到这话,立即哭拜在地说:“臣一定尽力辅助太子,绝不敢有丝毫僭越之意,臣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禅即位后,才能平庸且不思进取,蜀国的大小政事都由诸葛亮处理。诸葛亮实际上已经成为了蜀国政权的主持者。由于公正无私与聪明睿智,他在朝野上下和百姓心中,享有极高的威望。尽管如此,他并没有居功自傲,还是经常听取部下的意见。

丞相府中有一个叫杨颐的主簿官,他对诸葛亮事无巨细全部要亲自过问的理政方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说:处理国家军政大事,应该各有各的分工,每个人负责各自的部分,不需要一切事情都由你亲自处理。他还列举了历史上的一些著名例子,劝导诸葛亮不要管那些琐碎的小事,对下属分工明确,从而节省时间和精力,着重处理军政大事。诸葛亮知道杨颐说得很有道理,但他为了不负刘备的嘱托,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自处理,就一定放心不下,所以,在处理政事上还是没有什么改变。

后来杨颐去世了,诸葛亮非常难过。为了鼓励下属参与政事,诸葛亮写了一篇文告——《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他写道:“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意思就是:让大家都来参与议论政事,是为了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地听取各方的建议,从而可以将事情处理得更好。

词解人生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之一。仅仅相信一人之见,往往会导致偏见和片面性,如果多听听绝大多数人的意见,集思广益,就能得出比较客观的全面的看法。只有做到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领导者才不会被谗言所误,才能知人善任,遇事正确决策。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一个人见识短,两个人见识长。集思广益的意义也就在这里。大家互相取长补短,一个行动计划便会完满。现代管理中一个正确的决策往往融合了不同的意见。所以优秀的管理者都会适当地鼓励“唱反调”,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时吸取不同的意见以不断调整发展策略,少走弯路。

能容得别人唱反调是一种胸怀,当别人不同意你的意见时,你应慎重考虑自己是否错了,而且还应该为自己高兴,因为这样的人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朋友。他们会在你高兴的时候,给你浇一盆冷水,只为让你不要迷失自我,变得飘飘然;他们会在你难过的时候,给你以支持和安慰,只为让你明白你不是孤单一人,免得自暴自弃……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它可以让你更加睿智,也可以让你离成功越来越近。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马识途

成语诠释

【来源】(战国)韩非《韩非子·说林上》。

【解释】途,路,道路。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方面起指引的作用。常用来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也用来赞誉经验丰富的老人。

【成语掌故】

公元前663年,北方的山戎进攻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齐桓公亲自率大军前往,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齐军赶到的时候,山戎已经劫掠了一些财物逃走了。齐桓公本想就此收兵,但管仲建议应该乘势追击,直至消灭山戎,以保证北方的安全。于是,齐桓公接受了他的建议,在经过了长期的追击之后,终于大胜而回。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时已是冬天,草木都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中迷了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如果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

在这种危急时刻,管仲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领大军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词解人生

一些平日总是出现在我们身边的人,也可能像故事中的老马一样,具有不被人知的本领,所以,不要忽视身边的任何一个人,哪怕这个人显得很卑微。因为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你人生棋局里有用的棋子。孔子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重视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善于与人合作,即使是不起眼的小人物,也有可能助你走出低谷,摆脱困境。如果用实用主义的方法处理与“小人物”的关系,等到“有事才登三宝殿”时,也许已经晚了。对于人才,“临时抱佛脚”是绝对不可行的,在棋局没结束之前,关注棋盘上的每一颗棋子,说不定哪一颗闲置的棋子在下一刻会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