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目标,一要专注,二要重复——韦编三绝
成语诠释
【来源】(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解释】韦: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绳编联起来的竹简;三:表示多次;绝:断。孔子为读《易》而多次翻断了牛皮带子。比喻读书勤奋。
【成语掌故】
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成的:把竹子劈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起来才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
出生于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自幼丧父,但他勤奋好学,曾拜许多人为师,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他涉猎十分广泛,加上他不知疲倦地刻苦钻研,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学问家。
孔子在年轻的时候就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他又读了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了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又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孔子不仅以身作则,给自己的学生树立了最好的榜样,而且还利用各种机会告诉学生“好学”的重要性,因此他成为桃李满天下的大教育家。
词解人生
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书并不只是一个看的过程,它需要我们一次次不断地重复与温习。学问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是你今天读了这本书,便可以了解与其相关的所有东西,它需要一种专注的态度。
专注是一种不可小视的力量,它会在你实现成功的过程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中国古代的铸剑师为了铸成一把好剑,必须在深山中潜心打造十几年。有道是“十年磨一剑”,为了专心做好一件事,必须远离那些使你分散注意力的事情,集中精力选准主攻目标,专心致志地从事你的事业,这样才可能取得成功。
成功的最大阻碍是软弱——半途而废
成语诠释
【来源】《礼记·中庸》。
【解释】途:道路;废:停止。半路上停下来,不再继续。比喻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
【成语掌故】
东汉时期,有个叫乐羊子的人,他有一个非常贤德的妻子,虽然家境贫寒,但却知书达理,诚实善良。
后来,乐羊子到邻国去求学,准备成就一番事业。可学习不到一年,他就因为想家而弃学回来了。妻子见他回来了,高兴地问他:“你的学业已经完成了吗?”乐羊子说:“没有。”妻子问:“既然还没有完成,怎么现在就回来了呢?”乐羊子说:“离开太长时间了,有些想家,所以就回来了。”妻子听了他的话,拿起一把剪刀,把织布机上的织线全都剪断了,然后说:“这种帛产自蚕茧,是一丝一丝织成的。只有一根一根地累积,才有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累积下去,才有一丈长。只有不停地织,才能织成很长的布。如果从中间把它剪断,那么,前面的时间不就白费了吗?读书求学也是一样的道理,你只有每天获得新的知识,不断地积累,才能使自己的品行日益完善。如果半途而废,那和我割断布有什么区别呢?”
乐羊子听明白了妻子的意思,马上告别妻子,回到邻国继续求学。直到七年后,他学有所成才回家。
词解人生
乐羊子的妻子以她的远见和勇气,帮助丈夫坚定了求学的意志,而乐羊子也以惊人的毅力克服困难,终学有所成。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我们应该磨炼自己的意志,不懈地努力。只有锲而不舍的人才会成功,半途而废的人会一事无成。
我们总是会为了每一场精彩的比赛而兴奋不已,因为运动员的拼搏、无畏与坚持。“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其中所体现的坚持不懈的精神,是获得成功的根本保障。我们曾经为《阿虎》中最后的一战而落泪,因为阿虎坚持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虽然他明知自己不是那个人的对手,但始终没有放弃。尽管他失败了,但他却成为无数人心目中的英雄,只因他没有半途而废。无论做什么,坚持到底,你也可以做得到。
做大事就要坐得住冷板凳——废寝忘食
成语诠释
【来源】(战国·郑)列御寇《列子·开瑞篇》和(南朝齐)王融《曲水诗》。
【解释】废:停止;寝:睡觉。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工作或学习专心努力。
【成语掌故】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的创始人。他在年老的时候,带着他的弟子周游列国。在他64岁那年,来到了楚国的叶邑。叶邑大夫沈诸梁热情接待了孔子和他的弟子。沈诸梁人称叶公,他只听说过孔子是个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出了许多优秀的学生,对孔子本人并不十分了解,于是向孔子的学生子路打听孔子的为人。子路虽然跟随孔子多年,但一时却不知怎么回答,就没有作声。
后来,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就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这样回答他:‘孔子的为人呀,努力学习而不厌倦,甚至于顾不上睡觉,忘记了吃饭,津津乐道于授业传道,而从不担忧受贫受苦;自强不息,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年纪。’”
词解人生
凡事不要想一步登天或急于求成,只有一点一滴地去努力,才能走向成功。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努力,只要坚持不懈,也能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从而帮助你成就一番惊人的事业。
真正的天才既不会产生于上流社会的沙龙里,也不会产生于装修豪华的书馆中,更不会产生于安逸享乐的奢靡中。艰难不幸、穷困潦倒,往往会造就真正的天才。在破败不堪的小屋里,或在阴暗潮湿的小阁楼里,这些人埋头苦干、潜心研究,最终厚积薄发,一鸣惊人。
一位贤者曾说:“有谁没有历经艰难就成就大事业呢?”对于做学问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别人在吃着零食,看着电视的时候,你是否可以一个人坐在书桌前埋头苦读?别人在逛街购物,喝茶聊天的时候,你是否可以一个人坐在电脑前继续枯燥的课件?别人在游山玩水,挥霍青春的时候,你是否可以一个人坐在图书馆里整理信息?如果能做到三月不知肉味,便已是全心地投入了;如果能做到废寝忘食,便已是达到一种极致了。
字字泣血,句句揪心——呕心沥血
成语诠释
【来源】(唐代)李商隐《李长吉小传》。
【解释】呕:吐;沥:一滴一滴地落下。消耗了太多的心思,以至于好像要把心呕出来,还滴着血一样。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成语掌故】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诗人辈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这些都是我们所熟知的唐代诗人,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有名的诗人都在这一时期诞生,李贺便是其中一位。
李贺,字长吉,福昌人。他天资聪颖,七岁就开始写诗做文章,才华横溢。成年后,他一心希望朝廷能重用他,但是,他在政治上从来没有得志过,只好把这苦闷的心情倾注在诗歌的创作上。
李贺作诗注重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素材。他每次外出,都让书童背一个袋子,只要一有灵感,想出几句好诗,他就马上记在纸上,然后放进书童背的袋子里,等回到家里后,再重新整理。每次看到他这样,母亲总是心疼地说:“我的儿子已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放在写诗上了,真是要把心血都呕出来才罢休啊!”
李贺在他短暂的二十六年生涯中,留下了两百余首诗,这些是他用毕生的心血凝成的,后世称他为“诗鬼”。
词解人生
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世间万物均是如此,粗大的树木是从小树苗成长起来的,高楼大厦是从平地一砖一瓦垒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如果一个人可以像李贺一般“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所认定的事业当中,便没有什么不能成就的。太多的事情,之所以做不到,并非它有多难,而是我们以为自己做不到而不去尝试,所以无法成功。与其期盼无望的东西,不如用自己的能力去创造自己想要的,这样更现实一些。如果想要记住更多的单词,不妨随身带一个单词本,有空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如果想要阅读更多的书籍,不妨随身带一本正在看的书,有空的时候就拿出来翻一翻;如果想要从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写作灵感,不妨学学李贺,随身带一个本子,将自己看到和想到的随时记录下来……如此的积累,比起李贺的呕心沥血要轻松得多,却也同样可以换来不寻常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