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回也能达到目的——指桑骂槐
成语诠释
【来源】(明代)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和(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
【解释】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成语掌故】
明宪宗时期,太监当道,其中的汪直更是以凶狠残暴闻名。宪宗非常喜欢看戏,有个叫阿丑的太监,幽默风趣,且能说善演,深得宪宗的欢心。
一天,宪宗又想看戏了,于是吩咐身边的太监去把阿丑找来。阿丑来了之后,表演了一出精彩的“醉酒戏”,他把醉酒的神态模仿得入木三分。旁边有人高喊道:“大官出巡,闲杂人等肃静回避!”阿丑听了生气地嚷道:“管他官不官!我又没挡路,凭什么要我回避!”过了一会儿,又有人高喊道:“皇上驾到!”阿丑仍站在原地,说:“皇上?皇上是谁?”这时,旁边的人突然叫了一声:“汪公公到——”阿丑吓得整个人趴在了地上,战战兢兢地说:“小人不知汪公公驾到,还请汪公公饶命!”宪宗看到这里,不禁脸色铁青,问道:“阿丑,你不理大官,也不怕皇上,为什么听到汪公公却吓得半死呢?”阿丑说:“天下不知有大官,也不知有皇上,只知道有个权大势大的汪公公。”宪宗明白了阿丑话中的深意,从此以后开始逐渐疏远汪直。
后来又有一天,宪宗再次召阿丑来为他表演。阿丑一身武装打扮,双手各持一把利斧,边唱边耍,赢得了一阵阵的掌声。表演一段后,阿丑开口道:“看我这身打扮,各位猜猜我是谁啊?我乃大英雄汪某是也!自我出道以来,手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打遍天下无敌手,全凭这一双利斧!你可不要小看它啊,只要我这么一挥,包管你人头落地……”不等阿丑说完,旁边便有人问:“如此厉害的斧头,给我们介绍介绍啊!”阿丑听了,提起两把利斧,答道:“这一双利斧名堂可大了,左手这把叫王钺,右手这把叫陈钺。”
经过阿丑这两次的“指桑骂槐”之后,明宪宗终于认清了汪直的真面目,把汪直流放了出去,其党羽王钺、陈钺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词解人生
面对汪直这样权倾朝野之人,直言进谏无疑太冒险了,此时唯有采取迂回的方式来达到目的,阿丑的这一招“指桑骂槐”真是精妙之极。“指桑骂槐”可以说是一种情绪的发泄或旁敲侧击的艺术,是在环境、身份等因素的限制下,所产生的一种“另类”的沟通方式。无论对手强大还是弱小,避免正面冲突,用旁敲侧击的方式,用警告或利诱的方法使对手屈服,用最小的代价换来最好的收益,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人要有敬畏之心——毕恭毕敬
成语诠释
【来源】《诗经·小雅·小弁》和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
【解释】形容态度十分恭敬,后来也形容十分端庄和有礼貌。
【成语掌故】
周幽王,姬姓,名宫蔩,周宣王之子,是西周的最后一个国君。他在位时,沉湎酒色,不理国事,昏庸暴虐,政治腐败。
公元前779年,褒国进献了一个美女,名叫褒姒,周幽王对她十分宠爱。褒姒一向不爱笑,周幽王用尽各种办法,音乐歌舞、美味佳肴都未能博红颜一笑。于是,周幽王下令,宫内宫外人等,能让褒姒一笑者,赏赐一千两金子。有个叫虢石父的献计,在骊山上把烽火点起来,召来各路诸侯兵马,使他们上当。大臣郑伯友劝阻周幽王,烽火台是战时救急用的,这种玩笑开不得。现在这样戏弄诸侯,失信于他们,如果将来真有急事时,诸侯不派兵相救,那如何是好啊。周幽王不听,他带褒姒到行宫游玩,晚上传令点燃烽烟,各地诸侯以为有盗寇侵扰京城,纷纷领兵赶来相救。不料,周幽王的侍者却对他们说:“没有什么盗寇,诸位辛苦了!”诸侯才知被周幽王戏弄了,愤愤不平地离开了京城。褒姒看诸侯匆匆地来,又匆匆地离去,不由大笑。
褒姒生了伯服之后,周幽王废掉申后,改立褒姒为王后;废掉太子宜臼,改立伯服为太子。遭到废黜的宜臼,只得住到了外祖父申侯家里。他对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满怀忧愁,写了一首名为《小弁》的诗,抒发自己的心情。诗的第三节说:“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属于毛,不离于里。天之生我,我辰安在。”意思是:看见屋边的桑树和梓树,一定要毕恭毕敬。我尊敬的是自己的父亲,我依恋的是自己的母亲。谁人不是父母的骨肉,谁人不是父母所生?上天生了我,可我的好日子到何处找寻?
公元前771年,宜臼的外祖父申侯联合犬戎的军队进攻镐京。周幽王下令点燃烽烟,受骗的诸侯都不再派救兵前去救援,西周灭亡。
词解人生
无论在生活或工作中,想要立足于社会之中,不懂基本的礼仪是不行的。在当今的时代,礼仪已经成了个人素质的体现。德国有一句谚语:“脱帽在手,世界任你走。”懂得礼节不一定总能为你带来好运,但不懂礼节却往往使你与幸运擦肩而过。不论在任何场合,与人通话中保持微笑、时刻保证自己干净整洁,便会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饰自身细微的缺点;而随地吐痰、出言不逊、耀武扬威,会令别人对你产生反感,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就此大打折扣。所以,要想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走得更远、更好,就要时刻注意保持礼节,以一种“毕恭毕敬”的心态去面对周围的一切。
不分场合容易招致麻烦——不合时宜
成语诠释
【来源】(东汉)班固《汉书·袁帝纪》。
【解释】合:符合,适应;时宜:当时的需要和潮流。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
【成语掌故】
汉哀帝刘欣,字和,汉成帝的养子,19岁即位做了皇帝,翌年改年号为“建平”。汉哀帝少年时,是个熟读经书、文辞博敏的有才之君,却经常生病。
建平二年六月,哀帝的母亲得病去世了,担任黄门待诏的顾问官夏贺良上奏说:“汉朝的历法已经落后了,应当重新接受天命。成帝时因为没有顺应天命,所以没有亲生儿子继承帝位,如今皇上您久病不愈,天下又多次发生变异,这些都是上天的警告。只有改变年号,才可以延年益寿,生养皇子,平息灾祸。明白了这个道理而不照做,人民就要遭受灾难,社稷也定会被动摇。”哀帝听了夏贺良的这番话,采用了夏贺良的建议,于建平二年六月甲子,即太后死后的第四天,发布诏书,大赦天下,改建平二年为太初元年,改帝号为“陈圣刘太平皇帝”,并把计时的漏上的刻度从一百度改为一百二十度。
但是,年号的改变并没有产生什么作用,汉哀帝的身体状况并没有什么改善。夏贺良等人想趁机干预朝政,却遭到了朝中大臣的反对。汉哀帝此时才知道上了夏贺良等人的当,于是在八月间又颁布诏书:“黄门待诏夏贺良等建议改变年号和帝号,说增加漏的刻度可以使国家永远安宁,我误听了他们的话,希望给天下带来安宁,但是并没有应验。夏贺良等所说的、所做的,都不合时宜。六月甲子日的诏书,除了大赦一项之外,全部废除。”夏贺良等人因妖言惑众,被处以死刑。
词解人生
礼仪教育,就好比是对宝剑的砥砺,如果不去除它表面的生涩,不打磨它的锋刃,那么这把剑连绳子也斩不断。礼仪要讲究场合,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对礼仪都有不同的要求。
爱情中有这样的一个理念:唯有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才是一种幸福。礼仪也是如此,必须要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表现对的礼仪,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合时宜”的礼,即使用再优美动听的语言来掩饰,也不过都是些无用的废话,甚至还可能招致意想不到的恶果。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借花献佛
成语诠释
【来源】(元代)萧德祥《杀狗劝夫》和《过去现在因果经》。
【解释】比喻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成语掌故】
很久以前,有一个修行人,大家叫他“善慧菩萨”。他为了拯救众生,给自己制定了六种行为准则:用布施度贫穷,用持戒防止恶行,用忍辱化解嗔恨心,以精进对治懈怠,以禅定对治意念散乱、心不集中,以智慧破除愚痴。
有一天,善慧菩萨在前往莲花城的途中,见到很多修行人聚在一起,交头接耳。于是,他上前恭恭敬敬地和大家打招呼,才知道原来是莲花城正准备迎接燃灯佛。百姓们击鼓唱歌,跳舞狂欢。国王下令平整所有道路,买断所有鲜花,所有人都在要国王之后才能向燃灯佛献花跪拜。善慧菩萨听说了这个消息,欣喜万分,告别了众人,快速地奔向城里。
到了城中,他跑遍各个花店,却一束花也买不到。正当他为此而发愁的时候,一位端庄秀美的宫娥出现在他的面前,手中捧着插有七枝莲花的瓶子,花瓶上还蒙着一块黄丝绸。于是,他连忙上前施礼道:“施主可否将你的莲花借我几支。我向你借花会给你钱的,我将身上的五百个银币全都给你,只要借我五支莲花就好,可以吗?”宫娥说:“看你文质彬彬,却穿着破旧的鹿皮衣;苦着自己,却舍得花那么多钱来借莲花,到底是为什么啊?”善慧菩萨说:“能够亲眼见到佛祖,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宫娥被他的诚心所感动,于是答应给他五支,另外两支则请善慧代她献给燃灯佛,并要善慧答应在他未得道之前,要生生世世娶她为妻。
善慧菩萨终于见到了燃灯佛,将花献给燃灯佛。他的恭敬和虔诚为大家所赞叹,燃灯佛给他授记,告诉他在无量劫后必可成佛,号为释迦牟尼;而借花给他的宫娥就是释迦牟尼成佛前的妻子耶输陀罗的前身。
词解人生
所有的人都渴望拥有成功,但对于没有生在富贵之家、权力之邦的人来说,成功一定是一个极为漫长的奋斗过程,首先要从生活的低谷之中走入世人生活的平凡之路,然后才能一步步地开始向成功之峰攀登。每个都渴望掌握一步登天的秘诀,但它毕竟不现实,伸手可以触及的便只有“借花献佛”,借助外部的力量来达到目的。
借花献佛,会让人节省很多时间、精力,并事半功倍。在人生奋斗的风风雨雨之中,要懂得充分利用这个“借”。刘备借到荆州,帮助他成就了大业;孙悟空三借芭蕉扇,使他们师徒顺利通过火焰山……牛顿说:“如果我所见到的比笛卡尔要多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缘故。”借助前辈和伟人的智慧和力量来发展自己,这就是成功之道。如果你不是巨人,那就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让你看得更远、看得更多。只要你是一个有心之人,一个胸怀大志之人,一个不屈不挠之人,你终会找到一些出色的人,让他们助你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