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照见人心,衡量人性的镜子,其实就在我们自己心里。当做了一件造福众人的事情的时候,你的心中一定是充满了幸福感的;当无意中伤害了别人时,你的心中一定是悔恨不已的;当无意中成了一桩罪恶的帮凶时,你的心中一定是恐惧万分的……无论是幸福、悔恨,还是恐惧,其实都是通过你心中的“镜子”折射出来的,根本无须别人提醒,你已经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作出了恰当的评价。
秦朝的那面镜子只是一个传说,但“明镜高悬”的匾额却时时可以在影视剧中见到,它所体现的,不只是为官者的公正无私,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照见自己心中的“镜子”,在别人做出评判之前,自己先认真地看清楚自己。
第五章才华不是傲慢的资本,宠爱不是骄纵的理由人生不只有眼前的风景,还有诗和远方——高屋建瓴成语诠释
【来源】(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解释】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从高高的屋顶上往下倒瓶中的水。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势。
【成语掌故】
经过五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建立了汉王朝,史称汉高祖。一方面,刘邦对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将士们心存感激;另一方面,他又担心部下的势力过于强大,会对他的天下产生威胁,尤其是大将韩信最令他担忧。
果然,在刘邦登基的第二年,就有人向他报告说韩信要造反。刘邦听了,非常生气,急忙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最终,刘邦采用陈平的建议,不费一兵一卒便把韩信抓住了。虽然没有治韩信的罪,但削去了他的王位,将其贬为淮阴侯。
刘邦对此十分满意,于是下令大赦天下。大夫田肯前来道贺,说:“臣恭喜陛下,既抓住了韩信,又牢牢地控制住了关中地区,真是双喜临门啊!关中这个地方土地辽阔,而且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陛下利用此处的地势就能轻易地控制和驾驭诸侯,就好像是从高高的屋脊上把瓶子里的水倒下去一样,势不可当。东方靠海的齐地自从韩信调离后,一直没有妥善的安排,但是此地两千多里、七十余城,东有琅笽和即墨等资源富饶之地,南以泰山为屏,西有黄河孟津要塞,北有渤海的水产和贸易之便,地势十分重要。如果能够控制此地,和关中遥遥相对,定可保大汉江山固若金汤了。但是,如此重要的地方,绝不能赐封给任何一位异姓诸侯,只有亲信子弟才能将其封为齐王。”
刘邦听了田肯的话十分高兴,即刻赏赐了他黄金五百两,接着,便以高屋建瓴之势征服了齐地,控制了其他的异姓诸侯。
词解人生
登高才能远眺,站在高处才能将所有的景物尽收眼底。唯有处在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势之中,才能掌控所有事情的发展。刘邦对此便运用得十分得体。他从全局的观念出发,控制了关中和齐地,便等于是控制了诸侯,控制了全国。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了最大的收益,这便是高屋建瓴的智慧所在。
高屋建瓴还需要人有一种超越平凡的气概和胆略,在高远立意指导下,从全局观念了解事物的全貌,以充满智慧且独特的方式充分地展现自己的能力,将事情的发展推向极致。
能拴住人的只有心——解衣推食
成语诠释
【来源】(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解释】推:让。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形容对人热情,慷慨地给予关心和帮助。
【成语掌故】
楚汉相争的时候,韩信是刘邦帐下的一员大将,他为刘邦立下了许多汗马功劳,也因此受到了刘邦的重用。
项羽在多次与韩信的交战中,都以失败告终,于是他对刘邦的这员猛将真是一筹莫展,想到自己手下竟然没有一个像韩信这样的大将,更是急得寝食不安。一直以来,他都想将韩信拉拢过来,却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这时,有人向项羽建议不妨用高官厚禄去招揽韩信,项羽虽然明知没有什么把握,但还是派武涉去汉营游说韩信。
武涉见到韩信后,指出他所具有的优势,劝说他或脱离汉王,自立为王;或与楚王联手,与楚王共分天下。韩信毫不犹豫地回绝了武涉,他说:“当年我在楚王帐下时,我的建议楚王从来未曾接受过。而自从我归附汉王以来,汉王让我指挥全部的兵马,对我言听计从,与我情同手足,把他的衣服给我穿,把他的饭食给我吃,对我恩重如山,我就是死也不会背叛汉王的!”
词解人生
刘邦对韩信的“解衣推食”或许有收买人心的嫌疑,但他的举动却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情感是人性的一大弱点,中国人尤其重视情感。“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无一不是“感情效应”的结果。做事者能悟透其中的奥妙,不失时机地付出自己的感情,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感情投资可能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一种投资方式,它可以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做事要有“心计”,要把握好细节。感情投资是一种长远的投资,所以不必急于收获回报,你所要做的就是不断投资和耐心等待,终有一天,你会得到数倍的回报。有心之人就常用这种方法让别人甘心为自己卖命,为自己创造更大的效益。正因为刘邦的解衣推食,韩信才坚定地站在刘邦一边,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遇到问题反省自己而不是责怪别人——下车泣罪成语诠释
【来源】(汉代)刘向《说苑·君道》。
【解释】罪:指罪犯。下车向着遇见的罪犯流泪。旧时称君主对人民表示关切。
【成语掌故】
禹,通常被尊称为大禹,与尧、舜并称为“三圣”,又相传为夏王朝的开国君主。早在尧的时代,洪水便已泛滥成灾,给百姓造成了巨大的灾难。禹在舜的时期受命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完成了治水的任务,帮助百姓解决了水患带来的困扰。舜见禹治水有功,又深受百姓爱戴,便把部落联盟领袖的位置以禅让的方式传给了他。
有一次,禹乘车出外巡视,刚巧有个犯罪的人被押着从他的车前经过。禹见到了,便吩咐把车停下,问押送的人:“这个人犯了什么罪?”押送的人回答说:“他偷别人家稻谷的时候,被抓住了,我们把他送去治罪。”
禹听到这里,便走下车,来到那个人身边,问:“你为什么要去偷别人家的稻谷呢?”那个人知道问话的是个大人物,吓得低着头不敢吭声。禹见他不说话,便尽力地规劝他,说着说着眼泪就流下来了。
禹身边的人见了,都十分不解。其中一个问道:“这人偷别人的东西,就应该送去受罚。大王为什么要痛哭流涕呢?”禹擦了擦眼泪,说:“我不是为这个人流泪,而是为自己流泪。尧和舜做领袖的时候,以德化人,老百姓都和他们同心同德,从来没有人作奸犯科。如今,我做了领袖,老百姓却做出这损人利己的事来,因此,犯罪的虽是百姓,其实是由于我之不德所致,所以让我感到痛心的,不是那犯罪之人,而是我的德行不如尧、舜啊!”禹当即命人在一块龟板上刻了“百姓有罪,在于一人”八个字,然后下令把那罪犯放了。
词解人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错误会伴随每个人的一生。但是面对错误,每个人的态度却各不相同:有的人会寻找它产生的原因,吸取教训,避免以后再犯;有的人或将它归罪于外界的客观条件,或将它归罪于别人,总是不肯自我反省;有的人则从自身寻找症结,并将别人的问题也一并归到自己身上,连别人的那一份也一起承担……这其中的差别,一目了然;这其中的对与错,我们自有评判。
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与其浪费时间寻找理由推卸责任,不如抓紧时间,好好地反省一下自身。
做人要像成熟的麦穗,不要像中空的竹子——趾高气扬成语诠释
【来源】(春秋)左丘明《左传·桓公十三年》。
【解释】趾高:走路时脚抬得很高;气扬: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成语掌故】
公元前701年春,楚国掌管军政的莫敖屈瑕率军在郧国的城邑蒲骚(今应城西北)与郧、随、蓼等诸侯国的联军作战。由于对方盟国众多,屈瑕准备请求楚王增派军队。将军斗廉认为,敌方盟国虽多,但人心不齐,只要打败郧国,整个盟国就会分崩离析,他建议集中兵力迅速攻破蒲骚。屈瑕采纳了斗廉的建议,果然大获全胜。
但是,屈瑕本就是个看重外表,且无自知之明的人,有了这次的胜利,他就骄傲起来,自以为是常胜将军,从此任何敌人他都不放在眼里。过了两年,楚王又派屈瑕率军去攻罗国。出师那天,屈瑕全身披挂,威风凛凛地扬长而去。
送行的大夫伯比返回的时候,对给他驾车的人说:“我估计屈瑕这次出征一定要吃败仗,你看他走路的时候脚抬得那么高,一副神气十足的样子,还能冷静地、正确地指挥作战吗?”
伯比越想越不妥,就去求见楚王,建议楚王给屈瑕增加军队,但楚王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回宫后,楚王无意中将此事告诉了他的夫人邓曼。邓曼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子,她听了楚王的话,认为伯比说得很有道理,也建议楚王应该赶紧派兵去援助,否则就来不及了。
楚王听了夫人邓曼的话,这才恍然大悟,立即下令增派部队前去支援,但是已经晚了。屈瑕到了前线,不可一世,武断专横到了极点。楚军来到罗国都城时,对方早就整军待战,而屈瑕则一点也不做戒备,结果遭到了罗军与卢濡的军队的两面夹攻,楚军死伤惨重,屈瑕也因战败而自杀身亡了。
词解人生
要想获得成功,谦逊是必备的品质。缺乏这样的心理素质,没有这样的度量,就难以成就大业。谦逊是一种极为难得的美德,它能够促使人不断地进取,主动去做应该做的事。才干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谦逊则是成功的基础。
骄傲的人,往往眼高于顶,拒人于千里之外,极易引起别人的反感,甚至厌弃。如果是身居高位的人目中无人,必定会因其地位而给民众带来巨大的灾难;谦逊的人,平易近人,尊重别人,使别人乐于跟他打交道。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正视自己的能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