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维生素·矿物质全典
4842000000029

第29章 食物中的维生素·矿物质(16)

蜂蜜可促进肝细胞再生,保护肝脏,预防脂肪肝的形成。还可抑制胃酸分泌、减少酸对胃粘膜的刺激、保护渍疡面,从而缓解胃和十二指肠的疼痛。

蜂蜜具有润肠通便作用,对各种便秘均有很好的疗效。

蜂蜜有杀菌抑菌作用,并能滋润皮肤,改善皮肤营养状况。

常食蜂蜜,可以迅速补充体力,解除疲劳,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蜂蜜可以治疗失眠,改善血液的成分,促进心脏功能。

蜂蜜还能解酒,调整内分泌及新陈代谢,有效增进食欲,促进生长发育。

食用宜与忌

老人、少年儿童特别适合食用。早晚各服蜂蜜一匙,用温开水调服,这样能被人体迅速吸收,起到滋阴润脏腑的作用,效果较好。

蜂蜜还可调入牛奶、豆浆、粥和果汁中食用,也可涂抹在面包和馒头上,或凉拌西红柿和黄瓜食用。

蜂蜜应以温水冲饮,不能用沸水冲,更不宜煎煮。因高温煮沸后,所含的许多氨基酸、维生素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大大降低其营养。

蜂蜜最好贮存在玻璃容器或瓷器内,并置于阴凉干燥处。不能用金属器皿贮存蜂蜜,以免增加蜂蜜中重金属的含量。瓶装蜂蜜的保质期为2年。

蜂蜜中糖分含量较高,热能也高,糖尿病、肥胖及高血脂患者忌食。婴儿肠胃稚嫩,不宜食用蜂蜜,以免导致蜂蜜中毒。

绿茶

绿茶是不发酵茶,性寒味略苦,具有消热、消暑、解毒、祛火、降燥、止渴、生津、强心提神的功效。

营养及功效

绿茶含有维生素C、B1、B2、P、花青素。每天2~3杯绿茶,基本上就可满足人体对维生素C的需要。

绿茶的嫩芽可预防肥胖、脑中风和心脏病,绿茶的老叶可以防治癌症。

绿茶在抑菌、防衰老和血管硬化、抑制突变、防止辐射损伤、降低胆固醇和血脂、儿童防龋齿等方面有奇效。

食用宜与忌

肥胖者、老年人、女性特别适合饮用。胃寒的人不宜过多饮茶,特别是绿茶,过量会引起肠胃不适。

神经衰弱者和失眠症患者临睡前不宜饮茶,更不宜饮浓茶,否则会加重失眠症。

正在哺乳的妇女也要少饮茶,因为茶对乳汁有收敛作用。

夏季高温,人体出汗多,体内津液消耗大,宜饮绿茶。在饮用绿茶时,加入苹果片或碎粒,会产生一种有效物质,在防癌和抗老化方面效用更佳。

不能用茶水送服药物,以免降低药效。

绿茶中的茶氨酸的溶出率与水温、时间有密切关系,5℃的冷开水浸泡30分钟,可使茶氨酸溶出61%左右,效果较好。水温过高或浸泡时间过长都不适宜。

绿茶用透明度好的玻璃杯、瓷杯或茶碗冲泡,选用洁净的优质矿泉水,水的酸碱度为中性或微酸性。煮水初沸即可,水温在80℃左右,茶与水的比例为1:50。冲泡时注水至离杯沿1~2厘米处即可。

花茶

花茶,又名香片、熏花茶、窨花茶,是我国特有的香型茶。花茶既具有茶叶的爽口浓醇之味,又兼具鲜花的纯清馥郁之气,有“引花香,益茶味”之说。

花茶的茶坯通常多选用绿茶,少量的有红茶和乌龙茶。

营养及功效

花茶含有多酚类化合物,能除口腔细菌,使人吐气如兰。茶中的儿茶素更有杀菌消炎的功效,有助于伤口愈合。

鲜花含有多种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氨基酸、糖类等,鲜花的芳香油具有镇静、调节神经系统的功效。

花茶性温,春季饮花茶,可以散发冬季郁积于人体内的寒气。

花茶香气浓烈,令人精神振奋,消除困乏,有提高人体机能的功效。

花茶有杀菌消炎的功效,有助于伤口愈合。

食用宜与忌

几乎所有的花茶,都不能长期大量随意饮用,应根据人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选择。

更年期的女性最好选择温和的花茶,因为绿茶性寒且具刺激性,对特殊时期女性的身体和神经都会产生不良作用。

花茶具有温和的舒肝解郁、理气调经的作用,女性经期不妨喝点花茶。

高档花茶通常用透明的玻璃杯冲泡。茶叶用量与水之比为1:50。宜用85℃左右的沸水冲泡,时间3~5分钟,冲泡2~3次。

中、低档花茶,一般选用洁净的白瓷杯或白瓷茶壶冲泡,水温100℃,冲泡5分钟后即可斟饮。

咖啡

咖啡是由咖啡豆磨制成粉、用热水冲泡而成。咖啡味苦,却有一种特殊的香气,是西方人的主要饮料之一,中国人也十分爱喝。经常加班、熬夜的人常用它来提神,情侣们往往酷爱咖啡店的温馨氛围。

营养及功效

咖啡含有一定的维生素E、烟酸等。

咖啡有利尿功能,可以减轻各种辐射的伤害,淡咖啡能养肝、抑制肝癌,有较好的解酒效果。

咖啡有刺激中枢神经、促进肝糖元分解、升高血糖的功能,可使人暂时精力旺盛、思维敏捷,有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之功效。

啡咖可以缓解脑血管痉挛和气管平滑肌的痉挛,减轻光波、电磁波等的辐射伤害。

食用宜与忌

每天1~2杯为宜,最多不超过5杯,浓度适中,不可过量。品咖啡前先喝一口白水,再品咖啡才会感受到香醇。

忌边喝咖啡边吸烟,咖啡因和香烟中的尼古丁等,易使身体中的某些组织发生异变,甚至导致癌细胞的产生。

浓度过高的咖啡可导致心跳加快,血压明显上升,并出现紧张不安、焦躁、耳鸣等异常现象。

酒和咖啡是不能同时饮用的,同时饮用会加重酒精对人体的损害,刺激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极大地增加心血管的负担。

患心血管疾病的人应少喝咖啡,老年妇女常饮咖啡,会导致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经常喝咖啡的人应补意补钙。

有胃病的人和维生素B1缺乏症的人,应尽量不喝咖啡。孕妇饮用过量,可导致胎儿畸形或流产。

冲泡浅烘焙咖啡,水温95℃左右为宜,冲泡深烘焙咖啡水温略低。

白酒

白酒,又叫烧酒、白干儿,是烈性酒,酒精度很高。白酒是用高梁、玉米、红薯、米糠、稗子等粮食或其他果品发酵、蒸馏而成,因为没有颜色,所以叫白酒。

白酒分为酱香型、米香型、清香型、浓香型和其他香型(董香型、凤香型、芝麻香型等)。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由酒精引起的死亡率和发病率是麻疹和疟疾的总和,而且也高于吸烟引起的死亡率和发病率。

在中国,每年有114100人死于酒精中毒,占总死亡率的1.3%;致残2737000人,占总致残率的3%。据统计,全世界发生的交通事故、工作事故中有1/3以上是酗酒所致。

营养及功效

白酒含有少量的钠、铜、锌等矿物质。

白酒有活血通脉、助药力、增进食欲、消除疲劳、陶冶情志、使人轻快、御寒提神的功能;还可以扩张小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延缓胆固醇等脂质在血管壁沉积。

食用宜与忌

健康的、35岁以上的男性和过了绝经期的妇女可适量饮用,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患者、肝功能不佳或有肝病者禁饮。孕妇、哺乳期妇女不可饮用,以免对婴儿不利。

有生育计划的夫妇,至少半年内应绝对戒酒。

饮白酒前后不能服用各类镇静药、降糖药、抗生素和抗结核药,否则会引起头痛、呕吐、腹泻、低血糖反应,甚至导致死亡。

在几种经常饮用的酒类中,对肝脏几乎无损伤的品种首选红葡萄酒,黄酒次之,而白酒是对肝损害最为严重的酒类。

在喝酒前先吃点饼干、糕点及米饭等食物,能减少酒精对胃肠及肝脏的损害,减少脂肪肝的发生。

白酒、啤酒、葡萄酒、果酒等不能混饮,因为各种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人们饮酒后,约80%的酒精由十二指肠的空肠吸收,20%由胃吸收。

如单饮白酒,虽然相对而言含酒精高,但喝的数量较少,加上边饮美酒,边吃佳肴,胃内酒与食物混杂在一起,一时不能流入十二指肠,这就大大减缓了十二指肠吸收酒精的时间。假如白酒、啤酒混杂喝,由于液体量大增,酒很快就会流入十二指肠中,促使吸收酒精的时间加快,因而人易醉、早醉。

据专家测算,嗜酒者和猛饮者的心脏负担,比不饮酒、少饮酒或慢饮酒者增加几倍。由于心脏负担过重,会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形成一种病态———“牛心”。嗜酒者应忌日日暴饮和猛饮快饮。

一般说来,无论是白酒还是黄酒,喝热酒都比喝冷酒好。因为酒中除了含有酒精外,还掺杂着一些甲醇、甲醛等少量有害物质。如人体摄入4~8毫克甲醛,便会影响视力。而这些有害物质的酒精溶液和水溶液混合后的沸点低于60℃。如果将酒加热,酒中的这些有害物质就能基本上挥发了。喝温酒,既舒服又安全。

啤酒

啤酒被称为“液体面包”,是一种低浓度酒精饮料,可分为生啤、熟啤、黑啤、低醇啤、元醇啤和运动啤。

啤酒的成分不同,人们的体质也不尽相同,所以喝啤酒也要因人而异。

营养及功效

啤酒含有维生素B1、B2、B6、C、泛酸,以及硅。

啤酒有健脾开胃的功效,特别是黑啤酒,可降低动脉硬化和白内障的发病率,对心脏病、骨质疏松症有疗效。

啤酒可促进消化,利尿消肿。并能提供大量热能,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的功效。

食用宜与忌

健康成年人适合饮用,但不要暴饮啤酒。

大量喝啤酒会导致肥胖(啤酒肚),会使胃肠黏膜受损,并对肝脏、生育等方面有很大影响,甚至会导致癌症。

大量喝啤酒还会破坏细胞功能,发生乙醇中毒,降低人体反应能力,使血液中铅的含量增高,造成智力下降,严重时还会形成痴呆症。

服药期间不要喝啤酒,用啤酒送药更是不可取的,因为啤酒会影响药物的分解和吸收。

饮啤酒时,酒温不要过高或过低,一般以5℃~10℃为宜,最高不超过20℃,最低不得低于5℃。不宜与烈性酒同饮,避免酒精被人体大量、快速吸收。

胃炎、肝病、痛风、糖尿病、心脏病、泌尿系结石和溃疡病患者不宜饮啤酒,肥胖者不宜多饮。

红葡萄酒

红葡萄酒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饮料,世界各地都种植葡萄,但在众多的红葡萄酒中,人们却特别钟情于法国的红葡萄酒。

红葡萄酒是选择皮红肉白或皮肉皆红的酿酒葡萄,采用皮汁混合发酵,然后进行分离陈酿而成的。这类酒的色泽呈自然宝石红色、紫红色、石榴红色等。

营养及功效

红葡萄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2和铁。

红葡萄酒能治贫血,可以抗癌。还可以促进消化,增加食欲,降低血脂,软化血管。

红葡萄酒中可以预防蛀牙及防止辐射伤害,能消除或对抗氧自由基,具有抗老防病的作用,可预防老年痴呆。

食用宜与忌

适合健康成年人饮用,女性更适宜。

红葡萄仍含有大量酒精,故不可过量饮用,否则会破坏人体的免疫机能,增加患癌几率,破坏脑细胞。

红葡萄酒最好在开启1小时,酒水充分呼吸空气后再饮用。

在葡萄酒中兑入雪碧、可乐等碳酸饮料是不正确的。一方面破坏了原有的纯正果香,另一方面也因大量糖分和气体的加入,使原有营养受损。

菜子油

菜子油,又称菜油、香菜油,是用油菜子榨出来的一种食用油。菜子油色泽金黄或棕黄,有一定的刺激气味,民间叫作青气味,这种气味是其中含有一定量的芥子甙所致,但特优品种的油菜子则不含这种物质。

营养及功效

菜子油含有维生素E、不饱和脂肪酸等。

菜子油能够软化血管、延缓衰老,有助于神经、大脑的发育。

食用宜与忌

菜子油是一种芥酸含量特别高的油,是否会引起心肌脂肪沉积和使心脏受损,目前尚有争议,有冠心病、高血压的患者还是应当注意少吃。

油脂有一定的保质期,放置时间太久的油不要食用。因为有一些青气味,所以不适合直接用于凉拌菜。

高温加热后的油应避免反复使用。

由于菜子油中缺少油酸等人体所必需的脂肪酸,且构成也不平衡,营养价值要略低于一般植物油,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以少食用菜子油为宜。

花生油

花生油是用花生仁榨的油,是目前中国主要的食用植物油之一,有浓郁的花生香昧。花生油可提供给人体大量营养,而且能增加食品的美味,可用于炒、煎、炸各种莱肴和食品。

营养及功效

花生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和锌,其含锌量是色拉油的37倍,粟米油的32.6倍,菜子油的16倍,豆油的7倍。

花生油能够降低血小板聚集,防治动脉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

花生油中含有多种抗衰老成分,可以延缓脑功能衰老,并有健脾润肺、解积食、驱虫的功效。

食用宜与忌

特别适合中老年人食用。

花生油热量高,脂肪量大,不宜过量食用,否则对心脑血管有负面影响,而且容易发胖。

花生油耐高温,除炒菜外适合于煎炸食物。用花生油炒菜,在油加热后,先放盐,在油中爆约30秒,可除去花生油中可能存有的黄曲霉素。

花生油应装入密封玻璃瓶,选择阴凉干燥处保存。保质期1年。

香油

香油,又叫芝麻油、麻油,是中国传统的调味植物油。它是从芝麻中榨取的油脂,有浓郁的炒芝麻香味。香油味纯正而耐回味,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佳品。无论凉菜、热菜还是做汤,它都堪称点睛之笔。

营养及功效

香油含有维生素E、不饱和脂肪酸。

香油具有浓郁的香气,可促进食欲,帮助消化。还可以促进胆固醇的代谢,并有助于消除动脉血管壁上的沉积物,对防治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作用。

香油可以保肝护心,延缓衰老,并有抗癌功能,在促进细胞分裂、延缓衰老、润肠通便、润嗓利咽等方面,也有不错的功效。

食用宜与忌

习惯性便秘患者,早晚空腹喝一口香油,能润肠通便。

有抽烟习惯和嗜酒的人经常喝点香油,对减轻烟酒的毒害有一定效果。

炒菜时油温不宜烧得过高,以免营养物质散失。

香油应置于玻璃瓶中,拧紧瓶盖,置避光处保存,切勿使用橡皮塞等有异味的瓶塞。

动物油脂

人们最常用的动物油脂有猪油和牛油等。

猪油在我国应用广泛,又称大油、荤油,在西方被称为猪脂肪。猪油色泽白或黄白,具有特殊香味,用来炒菜可增添菜的香味,深受人们欢迎,很多人甚至认为,炒菜若不用猪油,菜就不香。

牛油,又叫牛脂,具有特殊的香味和膻味。精制后的牛油色泽黄白,质地细腻,又叫黄油,是西方人餐桌上的常用食物。它既可用来直接食用,也可用于热炒、烘烤食品。

营养及功效

动物油脂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有不可替代的特殊香味,可以增进人们的食欲,特别是与萝卜、粉丝及豆制品相配时,可以获得其他调料所难以达到的美味。

食用宜与忌

寒冷地区的人特别适合食用。动物油脂热量高、胆固醇高,故老年人、肥胖者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都不宜食用,一般人也不可食用过量。

服降压药及降血脂药时不宜食用。

动物油脂不宜用于凉拌和炸食,也不宜用大火煎熬后食用,更不宜食用反复煎炸食物的油脂。

用动物油脂调味的食品要趁热食用,放凉后会有一种油腥气,影响人的食欲。

动物油脂应密封在陶瓷罐中存放,在凝固前放少许花椒加以搅拌,可经久不变质,但存放时间不宜过长。

酱油

酱油,又称酱汁、豉汁等,是烹调中的必备之物。它色泽红褐、鲜艳透明、香气浓郁、滋味鲜咸,为调料中的上品。

在炒、煎蒸、煮或凉拌配料时,加入适量的酱油,能使菜肴增味、生鲜、添香、润色,并能补充养分。

中国古代酱油的酿制原料是大豆、小麦和面粉,现在生产的酱油是以粮食及其副产品豆饼、麸皮等为原料,经发酵酿造而成。酱油有老抽和生抽两种,老抽较咸,主要用于提色;生抽主要用于增鲜。

营养及功效

酱油含有维生素B2、B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