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山峰是静立的,那么以山为船,可以表现出云海的动态与美感。云海中的山峰也是非常生动有趣的,尤其是山脉起伏的线条和轮廓,在亮白的云海对比下,具有一种强烈的动感。山峰宛如大海波涛中的行船,波浪起伏的线条让人仿佛觉得这些山峰正在云海中快速破浪前进。这时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表现云海的动感:●山峰大量的曲线能够加强动感的表现,因此必须在云海中浮现出其上部的曲线轮廓。
●曝光把握上,以云海为主,山峰的细节不需过多考虑。当云海层次丰富、白度足够时,山峰可能会呈现出一种剪影状态,此时以简代繁,比直接把山峰细节表现出来的效果来得好。
●光线以侧逆光、侧光或逆光为好,散射光次之。
●有强烈起伏的、大面积散布在山间的云海,如果是很平滑的云雾,则动感将大打折扣,那时表现出来的将是一种宁静的景象。
下面这幅照片拍摄的是雨后日出后的山间云海。拍摄地点选择在一处高山顶端的开阔地带。眼前的山峰和云海波浪起伏,气势壮阔,动感翻滚的云海强烈,同时由于阳光以较高的角度映射云海,造成云海呈现出很强烈的质感。曝光时,由于亮部和暗部基本达到平均,面积相差不大,因此仅按相机的程序自动曝光,没做任何自定义设定。
山中日出日落的拍摄
日出日落一向就很吸引人们的眼球,尤其山中的日出日落就更是异常美丽。日出日落时分,山体的轮廓呈剪影状态,杂乱的景物被剪影所淹没,同时天际的云彩和低色温的阳光相辉映,只要运气足够好,都能够拍到非常漂亮的日出、日落照片。因此,拍摄山中日出日落的关键是合适的天气和恰当的时机。
在对曝光的把握,一定要等到阳光不刺眼时才进行拍摄。否则阳光太强烈时,画面反差过大,远远超出CCD的线性记录范围,那样将导致阳光位置出现大团死白,或者因减少曝光而导致景物呈现出死黑。通常最适合进行拍摄的情况是肉眼直接观察阳光时眯起眼睛还能够承受的强度或自此以下的强度。
1.如何处理缺乏理想景物轮廓的情况。
拍摄出一张好的山间日出日落照片并不困难,只要我们遇到了好的景物和好的时机,难的是怎样在极其普通的场合也能够拍摄出气氛强烈的照片。因此,如何化平淡为壮观就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如果遇到晚霞满天的壮观景象,但空旷的天空和周围又没有形态轮廓比较好的物体,不要有任何的犹豫,也不必到处寻找可供作为前景的东西,立即弯腰或蹲下身来,以你手边或周围的小灌木,甚至是小草等为前景,把眼前的美景记录下来吧。
实在找不到身边有什么东西也不要紧,那就只拍天空吧,虽然可能有些单调,但这种照片也完全可以作为素材使用,通过电脑与其他景物合成出非常漂亮的作品。
下面这幅照片就是抓拍的一幅日出景象。当时在早晨的海边散步,太阳跃出地平线前的一瞬间,低色温的红色光线映红了整个天空,于是立即以眼前的这片海水为前景,减少1 EV曝光,拍下了这幅照片。虽然画面中的景物并没有什么代表性,但它却很好地记录了当时的日出场景。
日出场景
2.如何利用日落阳光的穿透性。
太阳的亮度可能会非常强,如果日出、日落时没有足够多的云彩来减弱太阳的光线,那么这时直接把太阳包含在画面之中就显得很不合适了。但强烈而低角度的阳光也有其他时间内的阳光所不具备的特点,即低角度光线造型效果好,色温较低因而色彩较漂亮,较强的光线具有较好的穿透力,树木的叶子等在直射的低角度光线下色彩饱和。如果能充分利用光线的这些特性,就能够做到扬长避短,拍出生动、活拨的照片。
下面这幅照片拍摄于冬天的清晨,当时东部的天空没有一片云彩,斜射的低色温阳光越过山头,穿过山间云雾,空气透视感明显。当即眼前布满雪的一片草地和一颗落光的叶的树作为前景框架,以远处的一座山的山峦作为远景,拍下了这幅暖色调的照片。画面中虽然没有见到日出日落的景象,但日出时分的山下景物特征仍然得到了充分表现。
阳光的穿透性
3.如何利用色温强化落日气氛。
在欣赏别人的摄影佳作时,我们经常会看到颜色饱和甚至有些夸张的漂亮的日出、日落作品。然而联系到我们自己的拍摄经历,却感叹自己怎么遇不到那么好的生动光线。其实,我们也可以非常有效地强化日出、日落时的低色温造成的暖调,如果能灵活运用数码相机的白平衡功能的话。
日落气氛
如果想让照片呈现温暖的色调,那么把相机的白平衡设置为阴天、阴影模式就可以了。在这些色温模式下,相机能让普通场合的照片也能够适度呈现出低色温的暖调效果,因为它会自动将拍摄到的照片向暖色调进行增强。
这幅照片是将相机设置为阴天白平衡这一状态下所拍摄的一张照片,后期对照片的制作上再对色彩饱和度和对比度等进行了适度加强,最终的照片呈现出一种明显的暖色调。
小窍门
我们可以对一个蓝青色调的物体定义白平衡,比如蓝天、青色的衣服、背包、画报纸张等,如果你的相机具有手动白平衡的功能,那么这样相机就被我们“骗”了,它会认为当前色温太高了,从而自动向低色温进行修正,然后在拍摄出来的景物就会呈现出模仿日出日落的暖调调了。
如何拍摄山间薄雾
薄雾总是会给人以神秘感。山间、丛林的薄雾在摄影中最典型的特性就是能够大幅度增强空气透视效果。然而拍好薄雾却并非易事,一是雾气中的景物本身没什么反差,拍出来的照片容易反差平淡甚至灰蒙蒙的一片;二是雾气的亮度很难把握,如果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有时容易曝光过度,而有时却有可能曝光不足。
因此,山间、丛林的薄雾拍摄要从两大方面入手来把握景物的层次,这两方面具体指:加强画面反差和准确曝光。其中,加强画面反差最有效的办法是适当选取前景,因为越往远处雾气越浓,反差越平淡,而近处则受到雾气的影响非常小,容易得到较深的影调,从而与远景的灰白影调造成一定的反差对比。而在曝光方面,要在曝光充足的同时注意保持好高光部位的层次,否则亮部的雾气将会是死白一片,缺乏层次感,那么我们就一定要充分估计出雾气中景物的亮度范围。
1.如何把握雾景的层次。
通常雾气可以产生非常强烈的空气透视感,那么曝光时应当以哪些部位为主要依据呢?
曝光时可以先按标准曝光试拍一张,我们就可以知道画面中最亮的部位,然后直接在相机中查看这幅试拍图片的直方图,如果直方图曝光曲线的右侧基本靠近直方图最右边缘,但又不是大量集中在紧靠右侧的位置,则就表明曝光基本合适。根据上述原则,我们将能够充分保证雾气中最亮的部位在曝光充足的同时不至于一片死白,而此时其他的层次也能够依次得到良好表达。
2.如何营造雾景气氛。
雾是有颜色的,薄雾呈现的颜色来源于照射薄雾的光线的颜色。由于雾气通常是在早晨较显著,而早晨的阳光色温较低,因此低色温能够让雾气呈现出趋向于粉红的颜色,给画面平添几分浪漫气息。
下面这幅照片摄于充满薄雾的山腰间,早晨的阳光穿透薄雾,低色温的光线把雾气渲染得粉红迷离,于是取斜侧光,将点测光的测光部位对准中间亮度的山上雾气较平均的部位,最终得到这张明暗兼顾的雾景照片。粉红色的色调形成的画面要比纯灰白的色调更具戏剧性,也要生动很多。
暖色的雾
3.如何利用薄雾简化构图。
通常在正常白天日光充足的情况下,都能够良好地表现各种景物的细节,但是也会有不利的一面,就是这种良好的光线环境却可能会让画面显得比较杂乱。利用薄雾来简化构图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在雾气的掩盖下,越远处的景物,轮廓越是模糊,同时空气透视感就越明显。
4.如何利用薄雾加强图像层次感。
已经在前面谈到了雾气会形成明显的空气透视效果。但不少入门者拍摄雾景时,可能会发现画面整体仍然是灰蒙蒙一片,肉眼看上去很好的层次感居然并不突出。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到底在哪?
原因在于,在利用雾气表达山间、丛林的层次感时,我们并没有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近处的前景。前景的运用是形成明显空气透视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因为中、远距离的景物虽然因远近而受到雾气影响,而有不同的亮度表现,但只要雾气开始对景物造成景象,则景物的反差必须下降。如果取景构图时只取了中、远距离的景物,则得到的照片势必没有反差、清晰度不够。
相反,如果在画面中取下哪怕一丁点儿的近距离前景,情况也会变得很不一样,那是因为距离非常近时景物与相机之间的雾气非常淡薄,近处的景物就会呈现出深的色调,雾气所形成的空气透视感就会因这种深色调对中、远距离景物的衬托变得突出而得到加强。
5.如何利用雾气表现远山的层次。
我们在前面介绍了云海的拍摄技巧,但有时候山间可能并没有云海,而只有一层形态轮廓并不明显的薄雾。这种薄雾虽然没有云海的壮观气势,但它同样能够把层层远山按影调深浅进行分隔,从而让远处的山体轮廓显得错落有致,如果再加上对色温得灵活运用,同样能够拍摄出漂亮的照片。
下图就是在早晨雾气弥漫的山上拍摄的远山景色。薄雾笼罩下的远山层峦叠嶂,远近错落,早晨低色温的光线给远山罩上了一层粉红的薄纱。天空也并未显得空旷,取景时有意选取了远处的层层白云。曝光时按中央重点测光,未作补偿,以便良好地表现远山的层次,近景让它保持剪影状态就可以了。
雾对山体的造型
山中栈道桥梁的拍摄
山间的栈道和桥梁是山中不可缺少的风景,也是重要的拍摄题材之一,但由下栈道、桥梁的位置、体积等的特殊性,在拍摄时也相应地有不同的讲究。通常旅游途中拍摄栈道时,我们很可能没有时间寻找栈道对面的理想拍摄点,拍摄桥梁时也是如此。这时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我们要拍摄的并不足栈道或桥梁的纪实性拍摄,而是要表现出它们的环境,记录下它们的韵味。因此,拍摄时就不需要保证拍摄对象的所有细节得到保留,也不需要一定求全,只要充分地利用光线的造型效果和周边的衬景,就能够更好地营造栈道、桥梁这种特殊景物的美感。
1.如何把握栈道的曝光要领。
拍摄栈道,最忌讳的就是用光平淡,栈道包括用树木制作的台阶小道或石级等。如果我们采用顺光拍摄它们,则栈道的外观形态势必就与周边环境混杂不清。最好的用光是采取逆光或侧逆光,能够充分表现出栈道的质感。如果拍摄台阶或石级,则台阶的边缘在逆光下会形成漂亮的轮廓光,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栈道
2.如何营造简便小桥的意境。
山间通常可见到一些简便的各式小桥,在纯朴山景的自然衬托下另有一番风味。
我们通常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如果你用相机简单地拍下整座小桥,可能会发现:这些小桥造型上远不比现代化的大桥好看,本来现场感觉很有地方特色的风情味道一到了照片上就丧失殆尽。究其原因,原来是单纯的简便小桥的景色缺乏一种意境。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从何而来?就是来自小桥周边的环境和适当的物体对它的衬托。
下图照片在拍摄小桥时,把小桥拍摄得很完整,以此来营造小桥流水的意境:山中小桥
让小桥两端的石头形成画面的框架,并让石头下的溪流和镜头前一颗刚冒出的青草作为衬托,来表现小桥的古朴。
古朴小桥
拍摄山中的植物与建筑
不同地区的山间分布着各类不同的植物,这些生长着的植物通常都与当地的气候条件有关,可以作为反映地方特色的良好拍摄题材。而山间的建筑与城市建筑相比,其随意性、地方性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是城市建筑所不及的,因此也是良好的拍摄对象。
山间植物的拍摄既可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落笔,长焦、广角各有其用,有时微距也能够派上用场。而山中的建筑拍摄则要注意选择带有特色的对象,而且不能为拍建筑而拍建筑,必须是建筑与环境相结,毕竟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山间旅游摄影,而不是单纯的建筑纪实性摄影。
1.山中的秋景是最适合的摄影题材。
一到秋天各种树木的叶子会呈现出红、黄色调,加上遍地的落叶,可以拍摄出色彩缤纷的秋景,因此林间秋色是极好的拍摄题材。
但如果没有掌握拍摄林间秋色的技巧,得到的照片往往色彩平淡、灰暗,明明红通通的树叶,所拍的照片上就变成灰红或灰黄,使画面看起来沉闷,缺乏明度。
其实,用光问题是拍摄林间秋色的关键问题,要充分运用逆光或侧逆光。而使用顺光是摄影的大忌!如果你注意观察不同光线角度下的同一树木的颜色,你会发现,只有逆光下的树叶其色彩饱和度才会最高,并且逆光让画面显得通透也可以表现树叶的穿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