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产业集群与西部农村城镇化
48444200000035

第35章 参考文献(1)

[1]世界银行.2020年的中国:新世纪的发展挑战.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97

[2]李继东.21世纪中国地缘经济战略——华南经济圈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3]厉无畏主编.中国沿海地区产业升级.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汪洋.“十五”城镇化发展规范研究.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5]宋峻岭,黄序主编.中国城镇化知识15讲.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6]谢文蕙,邓卫编著.城市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7]鲜祖德主编.小城镇建设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8]叶裕民.中国城市化之路.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9]陆立军.区域经济发展与欠发达地区现代化.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10]李忠杰.西部大开发与东西联动.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11]刘朝明主编.现实与抉择.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

[12]谭秋成.乡镇集体企业产权结构的特征与变革.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

[13]杨德才.工业化与农业发展问题研究——以中国台湾为例.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14]王梦奎等主编.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15]H.钱纳里.结构变化与发展政策.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

[16]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7]农业部.中国农业报告(2000).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18]姚士谋等编著《区域与城市发展论.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

[19]郑弘毅.农村城市化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0]林毅夫等.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上海:三联书店,1994

[21]迈克尔?波特.竞争论.高登第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22]史晋川等.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温州模式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23]仇保兴.小企业集群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24]冯华.二十一世纪的热点——发展小城镇推动城市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5]秦润新主编《农村城镇化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26][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27][美]迈克尔·波特.竞争论.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28][美]安纳利·萨克森宁.地区优势——硅谷和128公路地区的文化与竞争.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29]李钟文等.硅谷优势——创新与创业精神的栖息地.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0]王辑慈等.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1]张炳申等.产业组织、企业制度与支持系统——广东中小企业发展与支持系统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32]朱英明.产业集聚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33]刘乃全,李勇辉,王琴.中小企业:意大利通往繁荣之路.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4]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创新与学习——工业集群与经济增长.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35]郑勇军,袁亚春,林承亮等.解读“市场大省”——浙江专业市场现象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36]史晋川,金祥荣,赵伟,罗卫东等.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温州模式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37]朱华晟.浙江产业群——产业网络、成长轨迹与发展动力.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38]陆立军,郑燕伟.东部企业“西进”的模式与行为.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39]蓝文启.创新网络——区域经济发展新思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0]黄燕.中国地方创新系统研究——闽粤赣经济区产业素质升级分析.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41]刘俊杰.县域经济发展与小城镇建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2]吴晓军.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建设.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

[43]龙裕伟.集群经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44]庄晋财.区域要素整合与小企业发展.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45]陈利丹.广西城镇化论析.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46]杨洪波主编.四川城镇发展纵论.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47]刘勇.中国城镇化战略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48]盛世豪,郑伟燕.浙江现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9]孙可庸主编.广西现代化研究.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

[50]傅淑丽,沈群等.边疆民族地区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51]孙晓明,刘晓昀.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52]闫天池.中国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53]杨家栋,秦兴放.农村城镇化与生态安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54]张毅,张颂颂.中国农村工业化与国家工业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55]陆际恩.论广西城市化.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56]申振东,周其华.城镇化透析.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57]刘斌.产业集聚竞争优势的经济分析.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58]廖鸿志,郑春敏主编.云南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研究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59]胡宇辰.产业集群支持体系.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60]刘孟达.区域经济发展新空间.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61]周子学.中国和印度IT产业发展比较报告.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62][法]克洛德?阿莱格尔.城市生态,乡村生态.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63]许宁宁.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北京:红旗出版社,2003

[64]颜振军.中国企业孵化器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65]王勤,庞井君.中国国民素质考察报告.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

[66]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67]保罗·克鲁格曼.地理和贸易.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68]盖文启.创新网络:区域经济发展新思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9]厉以宁主编.区域发展新思路.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

[70]刘茂松.反梯度推移发展论.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

[71]李清均.后发优势——中国欠发达地区发展转型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72]袁纯清.共生经济——兼论小型经济.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73]孟庆红.区域优势的经济学分析.南昌: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74]李新春.企业联盟与网络.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75]周绍森.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方略.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76]费洪平等.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与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77]钟坚.世界硅谷模式的制度分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78]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79]迈克尔·波特.簇群与新竞争经济学.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2)

[80]葛立成.产业集聚与城市化的地域模式——一浙江省为例.中国工业经济,2004,(1)

[81]徐维祥,唐根年.浙江区域块状经济在城镇化进程中的运行绩效分析.经济地理,2004,(1)

[82]陶永勇,吕峻闽.发展企业机群,促进小城镇建设.理论与改革,2004,(1)

[83]徐剑锋.中小城市的爆炸性发展——一浙江省义乌市为例.城市发展研究,2003,(3)

[84]朱潋.服装产业集群与宁波区域经济发展—.浙江学刊,2003,(5)

[85]吴晓军.论产业机群对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的意义.江西社会科学,2003,(8)

[86]傅允生.专业化产业区建设与农村城市化进程.学术研究,2004,(1)

[87]郑雨尧,计东亚.关于浙江产业集群过程中品牌建设研究.企业经济,2004,(12)

[88]鲁慧君.产业群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经济研究资料,2003,(9)

[89]石忆邵.专业镇:中国小城镇发展的特色之路.城市规划,2003,(7)

[90]盛军锋,叶向阳.广东产业集群竞争力:机制与对策.商业经济文荟,2004,(1)

[91]徐志明.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策略.江苏商论,2003,(4)

[92]袁红清.浙江产业群的发展特征与创新思路.经济体制改革,2004,(4)

[93]领导决策信息编辑部.268个广东中心镇强在哪.领导决策信息,2002,(42)

[94]路平.关于增强广东产业集群(簇群)创新力、竞争力的构想.经济前沿,2003,(4)

[95]王珺.广东专业镇经济的类型与演进.广东商学院学报,2001,(4)

[96]邢华,姜琴.苏州IT制造业集聚情况调查.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6)

[97]刘家贵,吉萍.云南烟草产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思想战线,2002,(6)

[98]钱平凡.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特点与问题.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12)

[99]王兴平.乡镇企业主导的区域产业空间研究——江苏省江阴市为例.经济地理,2003,(5)

[100]梁军,安虎森.产业集聚理论对我国乡镇企业群化发展的应用分析.北方论丛,2003,(6)

[101]陈光金.块状民营经济的集聚——扩散效应.乡镇企业、民营经济.2003,(2)

[102]刘斯康.浙江的民营企业集群现象研究.理论观察,2003,(1)

[103]王瑾,姜永峰,许庆高.浙江服装产业集群效应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2)

[104]谯薇.中小企业集群存在与发展的理论基础.兰州商学院学报,2002,(1)

[105]陈光,杨红燕.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模式分析.工业经济,2004,(9)

[106]陈德兴.德国鲁尔老工业区是如何重新振兴的.当代世界,2003,(11)

[107]袁红清.企业集群与浙江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经济地理,2003,(11)

[108]杨建梅,郭毅怡.广东古镇灯具企业集群的竞争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研究,2004,(1)

[109]刘冀生,许宏强.从点优势到群优势——竞争优势研究的市场价值链方法.工业企业管理,2002,(12)

[110]陈剑锋,张乃平.试论产业群的核心能力.商业经济与对策,2002,(4)

[111]吴宣恭.企业集群的优势及其形成机理.经济纵横,2002,(11)

[112]王缉慈.地方产业群战略.中国工业经济,2002,(3)

[113]林金忠.中小企业也能实现规模经济.经济学家,2001,(2)

[114]蔡宁,吴结兵.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资源的结构性整合.中国工业经济,2002,(7)

[115]李新春.对珠江三角洲专业镇企业集群化成长的分析.南开管理评论,2002,(3)

[116]查志强.浙江产业区域转移的实证分析.上海经济研究,2002,(7)

[117]王缉慈,童昕.论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产业群——地方竞争优势的源泉.战略与管理,2001,(6)

[118]张宏斌,贾生华.土地非农化调控机制分析.经济研究,2001,(12)

[119]朱守银.中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改革问题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01,(6)

[120]仇保兴.集群结构与中国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城市规划,2003,(6)

[121]郑勇军,陈潘武.中国乡镇企业集体企业产权结构变迁的制度分析.浙江学刊,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