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注意力才能集中,观察细致,记忆持久而准确,思维敏捷而丰富,激发和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林语堂曾表示“苦学”二字是骗人的。“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是荒谬绝伦的。他说:“我把有味或有兴趣认为是一切学习的钥匙。”他坚信学习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值得尊重和令人妒忌的享受。他认为学习不是为了某种义务,而是“意兴来时便拿起一本书来读,要读得有完全的乐趣”,“学习必须十分自然”才能做到“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才能有“学习人之议论风采”。
有趣的学习等于有效的学习。没有兴趣的学习将会是十分枯燥乏味的,兴趣不仅是成功的基石,更是促使人们不断前进的动力。学习者失去了兴趣,就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再也无法体会飞翔的乐趣,而只能在泥泞中蹒跚前行。
要想提高我们学习的效率,必须培养对学习的兴趣,用兴趣推动自己有效地学习。
不少学生问过史华兹:“什么是有效的学习?”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自己觉得有趣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学生们听完后只是笑笑,并不觉得教授在认真回答他们的问题。但史华兹认为,有趣的学习就是可以使自己的身心愉悦,学有所用的学习。
难道学习真的有趣吗?史华兹说,在小孩子的眼里,他们对学校充满向往、好奇,他们相信学习一定比他们现在玩的游戏更有意思。可是当他们步入学校不久,便会发现原来学习是那样的枯燥乏味,没有什么乐趣可言。这种心理会一直伴随着他们读完大学,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体会不到一丝学习的乐趣。
学生虽然掌握了许多知识,但是在他们的深层意识中,并没有把学习当做一件有趣的事情,因为在他们看来,学习应该是一件严肃、认真的事,任何有悖于此的行为,都会被视为不良的学习习惯。而他们最终的目的就是要用分数来说明一切,即使得高分的人是个呆头呆脑、不通人情世故的学生。所以,史华兹强烈地建议:“应该把学习当做一件有趣的事。”
当代许多教育心理学家都十分重视对学习兴趣的培养。他们认为,当一个学生对于所要学习和记忆的内容有浓厚兴趣的时候,大脑皮层会产生兴奋优势中心,学习和记忆就会更加主动积极,不但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相反会饶有趣味,效率很高。理论和实践都证实,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提高记忆力、观察力、创造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动力。
如果你满怀兴趣地去学习,那么你会在知识的天空中快乐自由地翱翔,你的学习效率也会大幅度地提高。
培养学习兴趣的小诀窍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天夜里,他提着灯笼,蹲在田野里,观看蜈蚣怎样产卵,一连看了好几个小时,他忽然感到周围越来越亮,抬头一看,原来太阳已经从东方升起。还有一次,法布尔爬到一棵树上,聚精会神地观看蜣螂的活动。突然他听到大树下有人大喊:“抓住他,抓住这个小偷!”这才使他大吃一惊原来人们竟把他当做小偷!法布尔为什么对昆虫的观察研究如此入迷?因为他对昆虫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总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法布尔从小对昆虫活动产生了兴趣,激发了他终身研究昆虫的志趣,写下了巨著《昆虫记》,共十卷,对昆虫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能主动克服各种困难,全力以赴地实现自己的学习愿望。如果对学习不感兴趣,仅仅由于强制而求知,则味同嚼蜡,苦不堪言。人的兴趣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长期的教育影响与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起来的。从对某种事物有兴趣开始,发展到对它产生了浓厚的乐趣,进一步发展到志趣,决心终身从事该领域的探索与研究。青少年学生处在重要的学习知识阶段,培养学习兴趣对今后成才关系重大。那么,如何激发与培养学习兴趣呢?下面介绍几种具体方法,以供选择。
好奇心是形成学习兴趣的先导。好奇心是人们对求知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倾向。好奇心是先天的心理特征,人人皆有。例如一个处在童年期的小孩如对外界新鲜事物感到好奇,总是向大人问这问那,总想弄个明白,几乎所有的科学家从小都有超常的好奇心。欧几里得从小对数学产生好奇,阿基米德从小对物理现象产生好奇。我国古代科学家沈括被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称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他对天文、气象、历法、医药等多方面有好奇心。居里夫人说:“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而好奇心又总是兴趣的导因。”作为学生要十分珍惜与爱护自己的好奇心,带着好奇心去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带着好奇心去了解大自然,带着好奇心去观察社会,带着好奇心去揭示未知世界的秘密。
知识积累是形成学习兴趣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事物本质中,在它们的种种关系和相互关系中,在运动变化中,在人们的思维中,在人类创造的所有一切中,都含有兴趣的无穷尽的源泉。”可见广博的知识中包含着广泛的兴趣。知识积累得越多,兴趣也就不断地增加。有不少同学有这种体验:听得懂的课就有兴趣,听不懂的课就没有兴趣;学得好的课兴趣就浓,学不好的课就无兴趣。这就说明知识的积累是兴趣的源泉。同学们要设法及时把课堂上听不懂的地方搞清楚,从听得懂每一节课开始,进而学好每一门课,这样你会对学习的兴趣逐步增加。
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是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学生,要学好每一门课,打下坚实的文化知识基础,但并不是说要求每个学生对每门课都要有同样程度的兴趣爱好,而应该在学好学校规定的课程基础上,可以在某些课程的学科领域里发展更浓厚的兴趣。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在校内外选择一些活动作为自己的中心兴趣加以发展。目前各高校都对课程做了改革,这是为学生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总之,作为一名学生,在学好规定的课程基础上,在培养广泛兴趣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心理特点与文化基础,培养中心兴趣。广泛而有中心的兴趣可以使自己成为一名文化基础知识扎实而又有个性特长的学生,为以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打下扎实的基础。
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
兴趣暗示法
对那些不喜欢的科目,可以采用兴趣暗示法。比如对数学,在学习之前,首先进行热身运动,摩拳擦掌,面带笑容,看着数学,大声说:“数学,从今天开始,我要喜欢你啦!”“可爱的数学,我要对你产生兴趣了。”“数学,我会满怀兴趣地学好你!”每次学习数学之前都大声暗示自己,坚持三个星期,甚至更长一些时间,这些语言就会深入潜意识,一旦进入潜意识,你对数学的兴趣就真正建立起来了。很多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同学,一拿起书就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甚至厌烦、恐惧,从而关闭了自己的灵性之门,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甚至无效。当摩拳擦掌、面带微笑进行自我暗示时,就会产生一种愉悦感,厌烦、恐惧的情绪都被冲散,心灵之门渐渐打开,要学的知识就容易吸收进来了。作为学生,学习是自己的职责,在我们不可以改变课程的情况下,那么只好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痛苦也是学,快乐也是学,我们为何不去选择快乐地学呢?
在学英语时,暗示自己:“学好英语很快乐,我对英语充满兴趣。”在学物理时,暗示自己:“学好物理很快乐,我对物理充满兴趣。”此法可适用于任何一门课程。当你快乐地学习的时候,你已与兴趣结缘了。增强自信法人往往因为自信而成功,也往往因为缺乏自信而失败。19世纪的思想家爱默生说:“相信自己‘能’,便攻无不克。”拿破仑甚至讲:“在我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这个词。”正是没有这个词使他南征北战,横扫欧洲大陆。
事实上有许多学生正是缺乏学好某门课的信心,产生了畏惧心理,丧失了兴趣,所以要建立起学习的兴趣,可以从增强自信心入手,具体有如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想象自己曾获得成功的事情,努力回味那种成就感,以获得对学习的兴趣。
第二步:令人愉快的事物总能激发兴趣。所以尽量想愉快的事情,如“我今天将再学会10个单词”,“今天又学会了方程式的解法”,让自己知道今天超越昨天,树立起“每天多做一点,就是成功的开始”的信念。
弄假成真法
戴尔·卡耐基有句名言:“假如你假装对工作感兴趣,那么这种态度会使兴趣变成真的,并且消除疲劳。”这种经验可以很好地应用在学习的兴趣培养上;如果你对某一门课或对学习不感兴趣,你就可以训练自己假装对它感兴趣,并坚持下去,必定会有很好的效果。
首先,训练自己面带微笑。当面对着自己不喜欢的课程时,不要愁眉苦脸,要让自己面带微笑,并要从心底里愉悦起来,保持一种快乐感。然后,用肯定、简短的语句宣布:“我很喜欢你!”“我对你很感兴趣!”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就会解除心中的排斥感,真的产生兴趣了,这种方法并不是说“心想事成”,不是讲我“想”怎么样,就可以怎么样,它要求你在心里产生学习兴趣之后,立即着手,深入研究下去,将这种兴趣转化为深入学习的动力。
兴趣迁移法
面对不喜欢的科目时,也可以运用这种兴趣迁移法,利用自己对其他科目的兴趣来带动不感兴趣的那些科目,训练时遵循下列做法:
问自己愿不愿意把这门课学好,用肯定的语言来回答自己,比如“我一定能将数学学好”,“这些单词我很快就会背了”。这样反复默念,形成一种潜意识。
进行身心放松训练。尽量坐舒适,慢慢做三次深呼吸,将心情放松,不要感受到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