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生军事理论教程
48453700000033

第33章 国际战略环境(5)

冷战时期,美国企图通过控制欧亚大陆边缘地带,构成遏制苏联的包围圈,以达到将苏联困死在欧亚大陆中心的目的;而苏联也企图控制大陆边缘地带,然后千方百计向海洋地缘战略区扩展自己的势力。所有处在边缘区的国家都无法摆脱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的影响,中国也不例外。那时,如何处理与两个超级大国的关系是我国国家安全政策的中心问题。我国根据这一形势的变化和自身安全的需要,多次调整安全政策,与美、苏形成了著名的“大三角关系”。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处于大陆心脏区的俄罗斯虽然暂时力量衰弱,但它仍然是世界第二军事强国;与我国同处在欧亚大陆东部边缘的日本,经济实力居世界第二位,近年来军费开支逐年攀升,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并且正在向政治大国迈进。我国处于这些大国利益交汇点,如何处理好与美、俄、日三国的关系,不仅关系到我国自身的安全,而且也关系到东亚、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安全与稳定。

(三)区域内政治、经济差异巨大,民族、宗教矛盾交织,安全环境复杂

我国周边的国家既有社会主义国家,也有资本主义国家;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既有富国,也有穷国;既有老牌的经济强国,也有崛起的新兴国家。因此,周边国家和地区所奉行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外交政策各不相同。这种复杂的周边环境对我国的安全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另外,我国周边国家民族分布和构成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各异,存在着区域内和区域间的巨大差异和复杂矛盾。这些差异和矛盾所导致的冲突将不可避免地给我国的安全带来消极的影响。这种影响还由于我国周边地区各种极端的民族、宗教势力日益蔓延,并向我国境内渗透而日益突出,这不能不对我国边境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带来直接的影响。

此外,与国际反华势力相勾结、相呼应的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的破坏活动也是对我国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构成严重威胁的一个主要因素。

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存在着两重性:一方面,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安全环境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又面临着一些不安全因素和潜在的威胁与挑战,周边情况较为复杂,战争危机依然存在。

(一)总体相对稳定,军事形势由紧趋缓

目前,我国正处于几个世纪以来较好的战略形势中,第一次解除了同周围所有大国的直接军事对抗,与世界上所有大国建立起了建设性伙伴关系,基本消除了来自各个方向的直接军事威胁,确立起了“稳定周边,立足亚太,面向世界”的战略。

随着两极格局的解体,世界正在逐步走向多极化,将出现多个力量中心,现在初露端倪的至少有美、欧、日、俄、中。就像冷战时期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关系对中国的安全环境有很大的影响一样,今后中国的安全环境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其他力量中心的关系。目前,中国与这些力量中心的关系发展从总体上说在加强。中美关系在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后,重新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两国领导人的多次互访,减少了误解,增加了信任,“9·11”事件后,双方在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加强。我国与俄罗斯保持着良好的国家关系,先后签订了一系列协定和联合声明,双方确立了“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日建交后,两国关系基本平衡发展。1998年11月,江泽民主席正式访问日本,双方发表了联合宣言,宣布“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我国与欧盟各国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欧盟决定把与中国的关系提高到与美、俄、日等大国同等重要的地位。我国与欧盟领导人在伦敦亚欧首脑会议期间成功地举行了首次会晤,并就建立“中-欧年度会晤机制”和“中-欧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达成了共识。

由于我国周边地区战略地位重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这些地区局部战火从未熄灭过: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柬埔寨战争、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中印冲突、中苏边境事件等。随着冷战的结束,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已不复存在,军事形势逐步由紧趋缓,有利于我国全力加快经济发展。我国与周边国家绝大多数属于发展中国家,历史上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有着共同的苦难史。因此,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解决相互间的各种争端,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抓住机会发展自己,已成为我国和周边国家的共识及相互关系的基本特征。

(二)情况复杂,战争危机依然存在

尽管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在总体上趋向稳定,但是我国周边的安全环境情况仍较为复杂,战争危机依然存在。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美国等大国遏制中国的暗流仍在涌动

在各大国与中国关系向前发展的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仍然有一股遏制中国的暗流在涌动。这股反华势力顽固地坚持冷战思维,把中国看成是继苏联之后的新的敌人。他们对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感到十分恐慌,竭力鼓吹“中国威胁论”,主张西方世界联合起来遏制中国。这伙反华分子或以政客身份活动,或以学者面目出现,或借记者的便利流言于报刊,或打着民主和人权的“卫士”的幌子招摇过市。他们对西方国家政府的对华政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特别是美国政府,出于其全球战略的考虑,在对华政策上存在着明显的两面性:一方面,美国在对中国实行“接触”政策的同时,又继续在技术转让等方面限制中国;并且经常在人权、军贸、知识产权、西藏等问题上攻击中国,制造麻烦;另一方面,仍然把台湾当作遏制中国的一个重要筹码,明里暗里怂恿支持台湾少数人的“台独”倾向。在苏联解体后,特别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之后,美国一些人认为必须利用各种办法加紧对中国的遏制,阻止中国强大。1992年,布什政府向台湾出售了150架F-16喷气式战斗机;1994年9月,美国克林顿政府公开调整了与台湾的政策,把台湾在美国的一个民间机构“北美协调处”改名为“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半官方的性质比较明显;1995年,克林顿同意李登辉访美等……这些实际上是在“一个中国”的口号下搞“两个中国”。2001年,美国小布什总统上任几个月就宣布,将向台湾出售包括4艘“基德”级驱逐舰、8艘柴油动力潜舰和12架P-3C“猎户座”反潜巡逻机在内的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武器装备。更有甚者竟然放出“要协防台湾”的言论。2002年,台湾的“汉光18号”军事演习,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又派遣了将级军官直接进入台衡山指挥所现场指导。事实证明,美台正朝着“联合演习”和“联盟作战”的方向发展,实质性地提升与台湾的关系,干涉中国的内政,阻挠或破坏中国的统一大业。因此,对美国,我们还是要听其言,观其行,不能对其存有一丝不切实际的幻想。

日本出于自身的战略利益考虑,在台湾问题,以及中国统一等方面的真实想法是“维持现状”,即“不战、不统”。日本政府对日美安全条约第六款所述“远东”地区“包括台湾”与否,态度暧昧。实际上是想利用条约为台独势力撑腰打气,牵制和阻挠中国的统一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