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当代大学生成才动力机制的研究
48456300000011

第11章 构建大学生科学世界观(1)

人们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他在社会活动中的价值取向,大学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世界现,不仅是其个人修养的问题,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关系到我国未来发展的实际问题。本章主要从世界观的内涵、世界观与大学生成才动力的关系入手,深入分析了大学生世界观的现状及其世界观产生偏差的原因,在明确了大学生世界观教育基本方向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对如何构建大学生世界观教育的长期有效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第一节世界观与大学生成才动力的关系

一、世界观及其内涵

世界观又称为宇宙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其理论表现形式。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世界观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逐渐形成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和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首先形成的是对于现实世界各种具体事物的看法和观点。久而久之,人们逐渐形成了关于世界的本质、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等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世界观。一般说来,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并以此来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在阶级社会里,世界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阶级的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甚至根本对立的世界观。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持的态度和采用的方法最终是由世界观决定的,不同的世界观会指导人们采取不同的行动,从而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可以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正确的方法,错误的世界观则会给人们的实践活动带来方法上的失误。

二、世界观与大学生成才动力的关系

大学阶段是人们确立世界观的关键时期。世界观的形成与完善是现实生活诸多条件相互影响的结果,是人们在有目的、系统地掌握知识并将知识转变为人们的行为动机、目的和信念的具体过程中实现的,它以实践为基础。个体世界观有个从无到有、从模糊到逐渐清晰再到清晰、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再到成熟的过程。大学生的世界观正处于逐渐清晰、逐渐成熟的阶段,这个时期是人们世界观由模糊到清晰、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时期。通过对大学一年级和毕业班学生的调查发现:大学一年级学生回答还无世界观的占20%;回答自己世界观已很模糊、不成熟的占73%,比较成熟的占2%,而毕业班学生对以上问题回答的比例分别为:2.8%、10%、80%、7.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与大一学生与毕业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知识水平、实践程度有关。刚从中学阶段进入大学阶段的青年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一般还较为零散,实践广度深度还很不够,再加上他们的综合抽象水平及时间精力等方面的限制,他们还不能从已掌握的知识中概括出对世界的总的看法或将教科书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态度和看法。经过大学三四年的学习,知识水平进一步提高,更重要的是进入这一年龄段的大学生在零散知识基础上进行概括、总结、抽象的能力提高了,接触社会甚至亲身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多了,而且在这一阶段的大学生更爱思考,喜欢用自己的眼光审视一切,将建立一定的世界观、社会历史观、人生观作为自身生活的需要,作为自己自觉努力的目标。

世界观逐步形成时期的大学生正处于矛盾彷徨之中,即他们自己所说的”人生的十字路口“,精神上的迷茫,根本上说都源于没有确定稳固而又科学的世界观,他们多么希望有人能为他们拨开迷雾、指点迷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学校德育是一个体系,学生的‘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情感,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意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一个通过教育逐步形成的过程。各种教育内容的深浅和侧重点,要针对不同年龄及学习阶段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所不同,逐步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几个方面的内容在各个阶段都不可偏废,它是整体内容和整体目标的统一,但各个阶段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有所不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或层次:基础文明教育(又称为养成教育)、法纪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基础文明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低层次,包括劳动卫生观念教育、守纪观念教育、尊重他人和自己的观念教育等,主要任务是巩固中学基础文明教育成果,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法纪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间层次,包括道德法律观念和规范教育,如公民意识、法律意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等,主要任务是使大学生能按社会主义道德、法律规范行事;世界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层次,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理想教育、党的领导教育等,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共产主义世界观教育,使大学生形成较系统而又科学的世界观,以指导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三个层次的教育内容相互联结、相辅相成,在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都具有很重要的地位。高低层次的区分决不意味着重要与不重要的区分,基础文明教育是基础,道德法纪教育是重点,因为作为基础文明教育和世界观教育的中介,将道德法纪教育内容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规范就是基础文明教育内容,而将其进一步抽象化就是世界观教育内容;世界观教育是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根本。因为其一,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是基础文明教育和道德法纪教育的出发点和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合格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但在稳固的世界观形成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应围绕这种世界观的形成而努力;其二,世界观的转变是根本转变,科学的世界观对人们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法纪观念的形成、巩固并转化为自觉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三,这是由我国高校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大学生共产主义理想的树立、社会主义必胜信念的巩固、为人民服务思想、集体主义思想、唯物辩证的自然观、社会历史观、人生观的确立都有赖于世界观教育,放松对大学生的世界观教育将影响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21世纪的中国将向何处去的关键在于我们现在所培养的大学生的素质,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政治素质。目前,某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一种“短期行为”,即只注重学生的基础文明教育(这很重要),而忽视对大学生的世界观教育,甚至用基础文明教育取代世界观教育。这种做法在一定时期内表面上能使高校“稳定”,但实际上平静的背后隐患无穷。因为有些大学生的世界观没有解决,深层次的一些思想问题无法解决,在校期间他们迫于学校的纪律只有无可奈何地服从各种基础文明规范,一旦他们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思想中的深层问题就充分暴露出来,给社会、给这些毕业生的工作单位增加了思想教育负担。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一定要摆正各个层次教育的位置,根据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各年级大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总体设计,层层推进,循序渐进。由基础到深层、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巧妙安排,实现大学生思想的根本确立或转变。只有确立了科学的世界观,才能进而确立明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产生明确的学习目的观,在此基础上形成学习的动机和学习动力,自觉接受科学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

第二节当代大学生世界观的现状及成因

一、当代大学生世界观的现状

先后通过问卷调查、座谈和访谈的形式对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共发出问卷600份,回收565份,有效回收率94.2%。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对新时期大学生的世界观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

问题1:你的信仰是什么?

信仰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人类不断地追求和创造价值的历史活动中逐渐产生的。当代大学生具有什么样的信仰呢?从对“你的信仰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可以看出,共产主义是当前绝大多数青年学生的信仰所在,有72.04%的学生选择此项。但信仰的取向已经呈现多元化,有14.51%的被调查者信仰佛教、基督教等宗教。在被调查中还有13.45%的被调查者没有明确的信仰。

当前大学生的主流信仰依然是共产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依然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问题2:你如何看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一贯坚持的指导思想。在调查中79.82%的被调查者认为“是一脉相承的指导思想”,但仍有4.25%、9.73%、6.19%的被调查者分别选择了“有的已经过时”、“仅是一门科学”、“说不清楚”。可见,当前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认识和态度总体现状良好,有将近二成的年轻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缺乏正确和清醒的认识,这是需要教育工作者警醒的一个意识形态的重要问题。

问题3:“人去世以后灵魂还依旧活着”,你认为:是、不是、说不清楚。

对于“人去世以后灵魂还依旧活着”这一问题实际考察的是世界观的“有神论”与“无神论”之别。尽管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大学生中仍有近20%的被调查者认可“人去世以后灵魂还依旧活着”,有16.81%的被调查者说不清楚这一问题。这说明,我们的教育工作还没有到位,部分大学生认可“有神论”,这说明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综合关于世界观各项问题的调查统计,可以归纳出大学生世界观的几个基本特征。

(1)主流健康,目标明确。绝大多数青年大学生初步树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逐渐明确了人生最高奋斗目标。调查资料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怀有由衷、朴素的热爱之情,对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祖国前途充满信心。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已经加入或申请加入共产党的学生比率达到89.67%。绝大多数的青年大学生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充满信心。

(2)忧国忧民,心系社会。在调研和访谈中,发现当代大学生具有忧国忧民意识,思想走势同社会发展密切相连。在调查中,80%以上的学生从不同角度涉及了和谐社会的构建、人民币升值、农村改革、扩大内需、WTO、贸易纠纷、伊拉克战争和国际霸权等问题,这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与祖国融为一体的赤子之心。

(3)信仰多元,存在隐忧。在调查中课题组发现,当前共产主义信仰、非无产阶级信仰与缺乏信仰在青年大学生中并存。有近三成的学生持非无产阶级信仰或没有信仰。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同学比率较高,但其中少部分青年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有待进一步解决。调查显示,有些同学只是觉得入党是光彩的;有的同学则出于方便求职就业等实用目的;还有的同学是出于盲从。总的来看,他们虽然明确表示信仰共产主义,但实际上其信仰追求并不是建立在深刻、慎重的理性思考基础之上,拜金主义、权力意志、享乐主义、实用主义、悲观主义、封建迷信等非无产阶级信仰在大学校园内时有出现。

二、当代大学生世界观的成因

当今高校大学生在世界观方面主流是积极的、科学的、健康的、合理的,但也有较明显的不足。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这些原因也正是教育工作者改进大学生世界观教育的突破点。

(1)教育背景的深刻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使得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交流、合作与融合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有一定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的依存关系进一步加深。在这种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之间的共同之处越来越多,两种制度之间的对话、交流与合作成为新时代的显著特征,过去的对抗逐渐转化为两种制度发展能力和影响力的比较和竞争。在这种淡化“两制”之间的差异和斗争,而强调其融合与共存的社会大背景下,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将不可避免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