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正确的价值观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动力之一,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从分析价值观与大学生成才动力的关系入手,在明确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基础上,构建当代大学生合理价值观的培养机制。
第一节价值观与大学生成才动力的关系
一、价值观及其内涵
价值观作为人文科学的重要概念和范畴,是人们在价值问题上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也就是说,价值观是人们判断是非曲直、真与假、恶与丑等价值标签的准则。个人在工作和学习中持有的信念、信仰、理想等内容构成了价值观的所有内容。
总体上讲,价值观具有以下特质:第一,价值观具有历史性。任何价值观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价值观都是基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演化而来,和社会、民族、宗教等内容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社会、民族、宗教、文化的发展方向。第二,价值观具有时代性。价值观产生于社会文化,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二者的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特定的社会价值观,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而产生新的价值观,使得价值观和社会结构相适应。如果社会性质和结构改变,产生新的社会需要,则价值观往往也相应改变。但若社会面临瓦解,则价值观往往会陷入失范和无序状态,从而加速社会走向衰败和毁灭。第三,价值观自身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价值观一方面因为自然环境和社会习俗而形成、发展和变化;另一方面却是个人的自由意志和思考空间,是社会理想的自觉性表达,体现着对人类自身地位的肯定和尊重。第四,价值观具有目的性与理想性的特质。价值观渗透于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提供了一整套是非判断的标准,而且隐含着价值观的理由及其理想图景,左右着人们的价值选择和生活趋求。
价值观作为一个意识形态,本身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体系。对一个社会而言,居于核心地位,引导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的内容,被称为主导价值观;一个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是该社会所特有的文化和文明的显著标志,是它赖以维系的精神支柱。例如,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的发展观等政治价值观,仁、义、礼、智、信的儒家价值观等,这些都是中国的核心价值观。由于核心价值观在社会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所以是社会文化的命脉。
在某种程度上,价值观是判断是非功过的标准,也是指导人们行动的指南。所以,价值观与人们的道德体系密切相连。既然价值观作为人们行动评判的标准,价值观的差异也导致了行为的不同,在方向各异的行动背后可以看到价值观的差异。价值观与世界观、人生观密切相关。世界观是价值观的前提,有了科学的世界观才有可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是价值观的一个部分,价值观对人们如何看待自我、如何理解生活、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有重要的影响。
二、价值观与大学生成才动力的关系
(一)利益是成才的原始冲动
生存权利和发展权利是个人的基本人权,个人物质利益的保障是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说,物质需要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所以人有追求更高物质生活的原始动力。成才可以让一个人衣食无忧,为今后奠定稳定物质生活的保障,所以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是成才动力的天然前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利益主体是市场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认和满足个人的利益需求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法制经济、信用经济,所以我们并不是鼓励争名逐利和对个人物质欲望无限制的满足,而是个人利益同社会的公共事业挂钩,个人积极性和潜能就会得到较大发挥,工作进步,社会财富增加,对各方面都有益处,达到双赢的效果,真正实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和谐社会理念;而极端和狭隘的个人主义思想,一切从个人出发,对个人有利就干,否则就不干,甚至不惜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最终被社会所摒弃和淘汰。
获取个人的正当利益是值得肯定的。所谓正当利益,就是公民个人的合法利益,即公民依法对属于个人的私有财产所行使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及由此所带来的其他物质利益。但我们必须做到:第一,坚持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坚持个人利益、集体和社会整体利益的统一,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整体效益的统一。第二,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大的公平就是要求竞争起点的公平,即机会均等,从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原则而言,应提倡竞争公平在先,兼顾社会公平的原则,这是衡量个人求利行为正当性的标准。第三,坚持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每个人都有获取个人合法利益的行为权和接受权,也有对社会奉献、不妨害他人权益的义务。第四,坚持手段和目的的统一,动机和结果的统一。手段的合理性与否,直接影响了获利本身的合理性。第五,坚持“利己不损人”。这是个人利益正当性的最低下限,是指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从手段到目的以不侵害和影响他人、国家合法利益的获得为准则。
(二)自我实现的理想是成才的外部动力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生最大的成就,这也是很多人把成就感列为个人成才的目标。所谓成就指个人通过学习和培训所获得的知识和理论,并且在实践和行动中那个获取的技能与成绩,是自我价值的外在显现。成就感表现为一个人的事业心、进取精神,是个人自我需求的最高层次。成就的成才动力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想了解与理解知识,要阐明与解决问题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对于大学生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是学习的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尽管时常要受到一些外在动机的限制而得不到实现,但作为一种目标,人们还是应当重视和发挥认知内驱力的作用。自我提高内驱力指个体以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赢得相应地位的内驱力。该内驱力促使大学生以个体努力工作求得相应的地位和自尊,并以此为未来的职业和生活做准备。附属内驱力是为了保持长者(如家长、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来的一种把工作做好的内驱力。学生与长者具有感情上的依附性,学生会有意识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长者的标准和期望。总之,成就感是实现目标的心理感觉,而目标则是对自己行为努力结果的期望,是引发动力的重要原因,个体的成就目标直接影响着其对成就活动的态度和行为,不同的成就目标激发个体产生出不同的动力源,从而影响整个行为过程,最终获得不同的结果。为此,必须要确定适当的目标,铸就坚实的未来。
个人把自我成就感列为人生的成才标准,首先就会确定目标,决定自己的行动方向。确定目标是做一切事情的首要之事,个人应当时常自问:我的目的是什么?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如果只顾埋头于工作而不知道真正的方向、目标,这样做到最后也只能碌碌无为。其次,个人会为目标设定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子目标。个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看不到明确的收获就会丧失信心和热情,很容易放弃自己的追求。因此必须确定长期、中期和近期目标,一个目标接着一个目标地实现,让自己一路走向成功。把战略目标分解为若干个战术目标,落实到每一天、每件事之中,随时感受到成功,获得了激励,就能驱动自己获得成功。最后,成就感可以让个人专注于一个目标。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干好一件事才能进行另一件事,想做的事太多了,什么都做结果什么都做不成。
古今中外许多事实表明:一个人选择什么目标,树立什么志向,确实关系到他的前途和命运,进而关系到他对社会所作贡献的大小。崇高的理想是人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内驱力”,是人生的灯塔和精神支柱。历史也向我们昭示了这样的真理。崇高远大的理想一定要建立在为人类造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础之上,这是真正的实现人生追求的强大动力。站在历史的高度审时度势,寻求最佳成才点,根据主客观实际选择自己的理想或主攻方向,把个人的理想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统一在一起,矢志不渝,就会有作为。
(三)责任感是成才动力的必然要求
责任感是个人做事要为家庭、社会负责。因为个人不是为自己而活着,而是为了他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大学生必须有责任感,自身认识就要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行为要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社会责任感对大学生成才而言具有重要的鞭策作用。有了责任感,成才就会自觉成为个人的使命,从而化为成才的强大动力。责任感要求个人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就会有个是非分明的标准;个人有了责任感,就会自律、自励、自强,就会焕发出奋发向上的精神;责任感就是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的统一,即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责任感是建立在崇高的价值取向、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自觉的进取奉献意识基础之上的。实际生活中,大学生的责任感体现在爱护学校、积极完成学习的任务;在家里关爱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尽一个为人子女的义务;在工作和事业中,应关心别人,为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
第二节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与成因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
(一)对国家的大政方针持肯定态度
政治倾向是大学生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如果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政治形势,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大学生成才的根本原则就会出现问题。当代大学生基本上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他们没有体验中国武装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道路,但是他们同改革开放同岁,与改革开放一道成长起来。他们目睹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亲身感受了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变化,对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是肯定的。多数大学生认为新世纪的中国更加强大,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信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他们也比较敏感,发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但是比较有理性,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成熟和善于用发展的眼光评价社会问题的理性态度。
随着高科技、知识经济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过渡到大众教育,使大学生由精英意识转向平民意识,于是他们对现实进行了理性定位,在政治上做“平常人”、拥有“平常心”。务实性参与各项活动,在宽容协调中求发展,以理智、平静的态度投身于社会活动。但也有少量大学生迷信“有权就有一切”,在政治倾向上具有不健康的心态。
总体上,当代大学生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对祖国的责任感较强,他们希望祖国强大,希望人民生活安定幸福,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爱国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现实利益的限制,多数大学生集体观念强,能够做到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但也有少数人对集体持中性态度甚至对立态度。当代大学生的公德行为与社会要求不相容,所以不容乐观。
(二)强烈的自我意识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突出表现是“成人”意识,这促使他们开始独立面对困难、快乐;独立面对社会、工作和学习。与各种复杂问题的频繁碰撞使得他们变得比较成熟稳健。他们开始由传统的政治化、道德化的价值倾向开始向以经济为基础的功利实用倾向转变,开始全面审视并高度重视自我价值,显示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崇尚价值主体的自我化。个人利益与他人、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会强调以个人利益为中心来决定其价值取向与价值目标,因此他们有极强的权利意识、自主意识和个性意识。
当代大学生多数赞成为国家、为集体作出贡献,赞同以集体主义为价值观的核心。但目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在部分大学生中也颇有市场。由于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膨胀,而导致了集体主义观念的淡化。少数大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他们选择个人主义为自己立身行事的准则,先为自己打算,把个人利益放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之上。也有少数大学生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等价交换关系,时时从“利己”出发,不关心国家大事,缺乏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