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首脑会谈开始前一周,先声夺人。里根在12月1日的每周广播讲话中说;“美国必须清醒地通过实力地位同苏联人打交道。”舒尔茨国务卿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面对全国”电视节目中发表讲话,介绍首脑会谈的背景。接着在这一周中,美国安排了至少七项公共关系活动,里根在一个午餐会上发表演讲;召开一次供记者拍照和录像的内阁特别会谈;舒尔茨分别接见首都以外的记者和英国广播公司记者并发表谈话;白宫由两名高级官员举行吹风会,介绍首脑会谈上要讨论的人权和其他双边问题;国务院由3名高级官员举行吹风会,介绍首脑会谈上要讨论的武器控制和地区性问题。
在美苏军备控制谈判前夕,美国国内保守派担心里根为了同苏联人达成一项军备控制协议,也许会作出无原则的让步。为此,里根在11月30日的记者招待会上向保守派说,“虽然参加军备控制谈判的代表们,在削减战略核导弹问题上,正在取得进展;但是,别担心,我们决不会签订一项不利的协议。”“这项条约如同我同意的任何条约一样,将按规定进行有效的核查。”
苏联自然不甘示弱。12月1日,苏方派出一个由十几位知名人士组成的“公关小组”抵达美国。他们是美国加拿大研究所所长阿尔巴托夫、总参谋部武器控制部部长契尔沃夫将军、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普里马科夫等。他们与美国各界人士广泛接触,开展“公众外交”。在苏联先遣队中,专门负责情况介绍的官员(即公共关系老手)就达20名之多。他们到达华盛顿,刚住进麦迪逊大饭店,“公关小组”的苏共中央宣传部代表希什林就连续举行了两次记者招待会。招待会结束后,还留下来找人闲聊。3日,他又与国家计委第一副主席西塔尔扬和苏联科学院著名经济学家阿甘别吉扬联合举行记者招待会,介绍苏联的改革。这是苏美之间为争取与记者建立良好关系而展开的一场白热化的“情况简介争夺战”。与此同时,苏联还在华盛顿举办了一个题为“苏联: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展览会,向美国公众介绍苏联。戈尔巴乔夫也在积极地“推销形象”。在赴美前夕,他同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新闻部记者汤姆·布罗考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电视谈话。这位苏联领导人,与布罗考面对面地坐在一个小圆桌旁。他巧妙地避开记者的问题,经常面带微笑,有力地打着手势,在椅子上不断地移动,阐述问题时用手指敲着桌子。他灵巧地避开直截了当的问题,在交谈时始终处于有利地位。例如,当布罗考问到叶利钦最近被解除莫斯科市委书记职务的问题时,戈尔巴乔夫回答说:“我不想数一数在美国的里根政府里最近有多少部长被解除了职务。”
可以说,双方在一开始的公共关系攻势中,打了个平手。但是,由于美国政府的一些官员,在对待公众的态度上显得傲慢,使美国在这场“公关战”中棋输一着。12月5日,来自美国各地的和平组织成员000余人,冒着严寒手拉手组成一条“人桥”,一端起自白宫,另一头则通往苏联驻美大使馆。在“人桥”的两端各有数名儿童,手棒红玫瑰分别送给白宫主人和苏联大使,表示希望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政府抛弃前嫌,和平共处,“给世界以和平”。
问题也就出在对待送花儿童的态度上。在电视摄像机和众多记者的追踪下,白官警卫人员态度冷若冰霜。他们不准儿童进入白宫,不准孩子们当面把鲜花给总统,而只准他们把花放在警卫室的门前。待孩子走后,警卫人员立即把鲜花扔进垃圾筒。这一镜头被记者拍摄下来。苏联大使馆官员的态度与美国人截然不同。他们热情地接待孩子,给孩子糖果和饮料,并且由苏联大使的副手亲自送孩子出使馆。这些镜头同样被记者们拍下。次日,《华盛领邮报》与一些报刊期刊登了这些照片,并作了详细的报道。记者说苏联人在公关战中“赢得了宝贵的一分”。白宫发言人事后不无懊丧地说:“我们对所发生的事感到遗憾,我们感到很抱歉,没有适当地接待孩子们。”
美国各地兴起了“苏联热”。戈尔巴乔夫已成了美国的超级明星。美国人认为他是一位把精力集中在公开性、改革和和平问题上的年轻有为、激进的领导,美国人还被他的时髦的妻于赖莎迷住。戈尔巴乔夫的书《重建我们的国家》被列在美国畅销书的书目中。美国时装用品小商店正在兜售有别针的列宁徽章,印有镰刀和锤子的圆领短汗衫,以及镰刀和锤子耳环。美国人正在掀起俄语学习热,去苏联旅游热。苏联政治时事评论员弗拉基米尔·波斯纳,常出现在美国电视新闻节目中。“公开性”和“重建”,成为了美国新闻界的时髦语。
鉴于苏联在华盛顿频频发起的“公关”攻势,美方抱什么样的态度呢,124日,苏联《消息报》刊登了里根在回答该报问题时的讲话:“我们知道,我们两种制度,无论彼此有什么差别,都应该和能够共处。”“如果需要,我们就可能像拳击场上的两个斗士一样共处。”“但是我们愿意像伙伴和朋友一样共处。因此,我们愿意扩大能使我们两国之间更广泛合作的学者之间的、文化的和私人的联系。”
公共关系活动源远流长,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自从人类社会有了社会组织出现开始,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就有赖于社会组织与其公众的相互协调和适应。
本章对古代公共关系活动、现代公共关系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角度进行阐述,侧重介绍了公共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在人类早期的公共关系中,人们并不使用公共关系这个概念,古代也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关系,所以那些类似今天公共关系的思想与实践只能被称之为“准公共关系”、“史前公共关系”,但是这些古代准公共关系的理论与实践却为现代公共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做了必要的铺垫,成为现代公共关系的渊源。
公共关系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巴纳姆时期、揭丑运动时期、艾维·李时期和伯内斯阶段。
公共关系在中国产生发展的条件是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是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需要。它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引进和开创阶段、适应和发展阶段以及竞争和专业分工阶段。
公共关系的发展趋势是:职业化程度日益提高、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实施主体多元化、技术手段现代化以及公共关系实务运作整合化。
一、名词解释
1.公众受愚弄
2.揭丑运动
二、问答题
1.如何理解中国以及西方早期“公共关系”意识与活动?
2.结合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说明为什么古代社会只有“准公共关系”。
3.简述公共关系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历程。
4.联系实际分析现代公共关系为什么兴起于美国。
5.举例说明为什么将艾维·李称为“现代公共关系之父”。
6.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7.如果你发现自己最好的朋友有偷窃行为,你应该怎么办。
8.“揭丑运动”跟今天的“3·15”有何异同。
三、案例分析题
190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发生一次严重的交通事故,造成了重大伤亡。铁路当局也寻求艾维·李的帮助。当时,对此类事件的处理,有关方面总是遮遮掩掩,不愿透露全部真相,公众也无法了解真情。面对惊恐万状的董事们,艾维·李坚持要改变传统的做法。他立即做出采取行动的安排,首先提出亡羊补牢的措施,系统检查路基以保证不再发生类似事故,并向死者家属支付赔偿,为受伤者治疗和提供赔偿。其次,派出了专列使记者能尽快抵达事故现场,并为采访提供一切方便,主动向记者提供事故资料、照片,回答记者提出的一切合理的问题等。事件处理的结果使董事们惊讶的是,艾维·李把惨案变成改善以往形象的时机,变成一场积极的公共关系活动。事后新闻媒介提供给社会的翔实报道,不但减低了公众的不满情绪,而且增进了公司与社会公众的相互理解,特别是与新闻界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公司得到前所未有的最佳形象。
请结合我国的实际阐述艾维·李这种做法的好处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