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公共关系基础
48474200000041

第41章 现代政府公共关系(2)

再次,还表现在不相信和依靠群众上。这表现在政务公开迟迟不能取得很大的进步上。要实现政府和公众之间关系的协调和谐,必须要先让公众知道政府应该干什么,政府能干什么,政府的事该怎么办,这就要求政府政务公开。还表现在政府重大决策缺乏群众参与和让公众讨论上。政府的重大决策如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始终是政府的事,报纸公布已是铁板钉钉,无可改变了。重大的人事任免也仅在很小的范围内征求意见,公示出来,也很难有变动。重大的财政开支。百姓更是不得与闻。这些说明不少政府官员的思想还停留在“精英治国”上。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怎么可能相信公众、依靠公众,又怎么可能放下官架子去与公众沟通和协调关系呢?

最后,公共关系观念的淡薄还表现在缺乏协调观念上。这具体表现为不善于调节、平衡和统一不同的关系、不同的利益、不同的要素,不懂得兼顾、平衡、妥协、调和在政府行政工作中的意义和价值,过于依赖行政命令等强制手段,往往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把容易处理好的事情办砸。这说明不少政府官员缺乏交流沟通的能力,缺乏调解关系,化解矛盾的能力,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公关手段简单生硬,缺乏公关技巧和专业化、规范性的公关业务能力。

如前所述,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开展了不少的公关活动,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这些活动是在没有系统的政府公共关系规划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活动只取得一些暂时性、阶段性成果,却不能与其他公共关系活动一起形成整体综合效应。但从公共关系的水平上来讲,还处于初级发展水平上。如:协调好与上级和同级部门关系,多半还是搞请客送礼、拉关系、走后门等,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公关队伍“美女化”,公关目标“捞钱化”,公关手段“庸俗化”的现象。政府公共关系活动还是在一些很基本的面上展开。如前所述的公示制、政务公开,政府采购制度的试行,旅游大省的策划等。政府公共关系要深入到监测舆论,引导舆论,协调关系,树立形象和决策咨询上还需待以时日,当然在树立形象上多一些,引导舆论、协调关系还较少,参与决策咨询尚未有实际的事例可以证实。在深入挖掘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人文精神,优化社会人际环境方面,政府公共关系活动则还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当然,我国政府公共关系上存在的不足也是时代赋予的,现代公共关系的理论毕竟传播到我国才是近30年的事情,我们还处在消化、吸收、运用的初期,对公共关系的精神还需要进一步加深理解。

政府公共关系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

(一)信息引导

这是政府公共关系的首要职能。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本质即有效达成政府与公众的信息交流。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首要职能就是获得信息,经过收集、加工、传递、存贮,为政府管理提供各种所需信息,促使政府与其管理对象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一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领导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用信息引导。建立良好的政府公共关系,有助于政府系统的信息引导。一方面,它能促进各种信息输入,克服官僚主义等弊病,为公众提供一个下情上达的机会,使政府机关了解社会公众的要求和欲望;另一方面,良好的政府公共关系,也有利于政府系统的信息输出,给政府机关提供一个上情下达、直接向群众宣传解释某些重大方针、政策的渠道,使社会公众了解政府系统决策程序、意图和面临的困难,避免这样或那样的误解,以便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二)沟通协调

这是政府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政府公共关系协调沟通主要包括内部协调沟通和外部协调沟通两大方面。内部协调沟通包括协调政府内部领导者与一般公职人员的关系,协调政府内部一般员工相互间的关系,协调沟通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外部协调沟通主要包括协调政府辖区内的广大公众、社会组织及辖区外的公众和国际公众的关系。

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是指政府作为公共关系的主体与公众之间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所进行的思想与信息的交流过程。政府与公众的双向沟通,既可以让公众明了政府的方针、政策和举措,把政府意志转化为公众意志;还可以根据民意科学决策、制定政策,从而为政府创造更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政府与公众的协调是指政府在沟通基础上,通过协商、调整等方式来调适、理顺政府与其内外公众之间的关系,保持组织管理系统的整体平衡,以利于发挥整体优势,确保计划的落实、目标的实现。在新旧体制的转轨时期,条块分割、急功近利、政出多门等现象十分严重,由于各部门的管辖范围不同,职权不同,认识上的差异,局部利益的冲突,沟通上的障碍,体制上的缺陷等等,政府与其内外部公众之间难免产生一些矛盾和纠葛。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要有效及时地开展多种公共关系活动。充分发挥其沟通协调的职能作用,化解矛盾,减少对抗,消除内耗,加深理解,形成一个下情上达、上情下达、沟通协调、民主管理的良好关系状态。

(三)形象塑造

这是政府公共关系的核心职能。政府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组织。因此,政府形象也不同于一般的组织形象。这是指公众对于政府综合认识所形成的整体印象的评价。它是政府机构的静态实体(如政府设施、组织机构、政令政策及法规文件档案等)和政府人员的动态言行等因素综合使用于政府内外公众主观意识的产物。政府形象对于政府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形象是政府赢得公众的信任与支持,充分发挥其效能的重要条件。一个具有良好形象与信誉的政府,它的内政外交政策不仅容易获得国内人民的信任与拥护,也容易获得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政府和人民的理解与支持。因此,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被视为政府的无形财产,是提高政府管理效能的基础。

从根本上讲,良好的政府形象来源于政府的具体实践,亦即政府在管理过程中的具体作为和表现。公共关系被人们称作“塑造形象的艺术”。政府形象的塑造与维护又必须借助于公共关系活动的开展。如果没有公关理论的指导及相应的科学手段的运用,所谓形象只能停留在表层,很难得到提高和完善。因此,塑造和维护政府形象便成了政府公共关系工作的核心职能。

(四)宣传教育

这是政府公共关系的天然职能。政府公共关系的一项重要的手段就是传播,即把政府的各种政策、措施和意图广泛向社会宣传教育,使社会各个方面对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理解,以获得更大的支持。宣传教育职能的内容:一方面是把政府内部的信息有效地、有目的、有步骤地向社会输出,以获得社会各方面理解与支持;另一方面是教育和引导。即经常教育政府工作人员树立“全员公关”意识,使自己的一切行为自觉地维护政府的形象和声誉。同时又要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和传播媒介,将政府的政策、措施和意图传达给社会公众,给予正确的解释和充分的说明,并告诉公众政府正在作什么,准备做什么,人民可以得到什么和如何支持政府的工作,使公众理解政府的决策和措施,赞同和支持政府的工作,保证政府政策、措施的顺利实施。

(五)咨询建议

这是政府公共关系的重要职能。政府决策是实现政府管理目标的关键。决策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政府工作的成效。从公共关系的角度而言,充分发挥咨询建议的参谋作用,是保证决策质量不可缺少的条件。政府公共关系的咨询建议职能一方面有助于促进政府决策的广泛民主化。社会公众参与国家大事的讨论,是他们的基本权利和作为国家及社会主人地位的体现。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将决策意图、打算和面临的困难告知公众,做到“政务公开”,以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然后把来自公众的各种信息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加工,向决策者提供咨询建议资料,从而保证最终形成的决策中能广泛吸收公众的合理化意见,吸取群众智慧,使决策建立在尽可能广泛的民主基础之上。政府公共关系咨询建议职能另一方面有助于政府决策的科学化。由于通过公共关系活动所搜集到的数据、资料和情况一般都是来自于社会各方面的真实信息,所以公关人员可依靠这些信息资料,广泛征询公众及有关专家集团的意见,同时监测环境的变化,预测社会变化趋势,以供政府决策,使决策更具有科学性。

(六)公众服务

政府公共关系的服务职能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政府组织内部为各个业务和职能部门提供信息性、事务性的辅助和支持,使各个职能部门之间配合更加融洽,使整个组织机体运作更加协调,使组织的专业职能发挥出更好的效果;二是向外部提供社会服务,以良好的服务去树立政府信誉,争取民心。

二、政府公共关系的任务

(一)发挥政府公共关系的双向传播沟通职能,大力推进企业改革

发挥政府公关协调职能,与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发挥其信息交流职能,对企业进行信息输导和决策服务;发挥其双向沟通职能,建立有效的政企沟通渠道;把握政府公关的战略活动重心,为企业创设宽松的经营环境。

(二)发挥政府公共关系的疏导协调职能,缓解、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安定

必须开展政府公关,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关心下岗工人生活,搞好职业培训,拓宽就业门路,推进再就业工程;做好政策解释工作,争取广大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缓解下岗职工的不满情绪,在政府与企业、社会之间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

(三)发挥政府公共关系的信息交流和形象评估及塑造职能,发扬民主、遏制腐败、依法治国,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利用政府公关的传播优势,宣传法治,使民主法治思想深入人心;加强与新闻媒体的信息交流沟通,扩大新闻自由,打击邪恶,弘扬正气。要大力开展政府内部公关。政府内部公关是外部公关的基础和前提,要使政府外部公关卓有成效,需先从内部做起。

(四)发挥政府公共关系舆论引导职能和传播优势,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政府公关具有最优越的传播条件,掌握大量的大众传播工具,可以通过研究全面的传播计划,利用自身优势,交叉运用多种传播手段、传播渠道和信息载体,把握舆论方向,整合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民主法治教育,使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使中华民族万众一心,齐心协力建设一个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中国。

(五)发挥政府国际公关职能,增进与国际社会的相互了解和合作,塑造开放中国的良好国际形象

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正逐步深入地进行,将面临更多错综复杂的国际问题:经济方面中国面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更为复杂的世界经济联系所带来的问题;政治方面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文化方面需加强与世界各国交流,同时展示我国的文化建设成就。这些都有赖于政府运用新的科技革命带来的新的传播技术和沟通手段,大力开展国际公关,维护和增进国家利益,推动社会进步。

三、政府公共关系的原则

(一)公众利益至上原则

在政府工作人员与群众的关系上,则坚持利益的一致性原则。政府公共关系要求政府工作人员首先要在思想上树立政府的一切公共关系活动都必须体现社会公众利益的思想,这是政府公关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真实公开原则

政府向公众传播信息的内容要真实.过程要公开。做到在收集、了解公众的意见要求、愿望时,获取的信息力求真实、准确和全面,并公开反馈意见,公开解决问题的计划。在真实、公开中求效率、求形象。

(三)科学指导原则

随着政府管理的国家和社会事务日益广泛和复杂多变,所面临的公众关系越来越广泛复杂,要及时准确了解社会环境变化,全面把握公众脉搏,正确选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传播沟通,采用适当的公关模式,拟定切实可行的传播计划,都需要借助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作指导。

(四)整体统一原则

政府所涉及的一切与社会公众的关系,在处理与具体公众的关系时,不能就事论事,而要从整个社会公众的整体关系和整体利益出发,把局部关系和利益放到全局关系和利益的范围内加以考虑。政府公共关系需要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政府的上下级部门、中央和地方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有效发挥政府的整体系统效应,共同树立政府的整体形象。

政府公共关系的运用

一、塑造政府良好形象

政府形象是政府组织以其方针、政策、目标管理以及领导人、公务员的行为等要素作用于社会公众而形成的一种综合认知的结果。即社会公众对政府组织印象的总和。换句话讲,由于政府的行为作用于公众而产生的并留在公众心目中的综合印象即政府形象。政府的公共关系首要的就是要塑造政府良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