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底,约翰·洛克菲勒由于没有妥善处理科罗拉多州燃料公司和钢铁公司的罢工运动,反而下令开枪残杀罢工工人,因此受到社会舆论的猛烈攻击,被视为“强盗大王”。为了改变强盗大王的形象,平息工人罢工的浪潮,洛克菲勒聘请艾维·李为私人顾问,处理劳资纠纷和与新闻界的关系。艾维·李采取的措施是聘请社会上权威性高的劳资关系专家来调查导致这次事故的具体原因,并公布于众;邀请一位工人代表参与解决劳资纠纷;他还建议洛克菲勒向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捐款,建立研究机构、医院、博物馆、学校等;增加工资、救济贫困,为儿童度假提供方便。结果,工人对洛克菲勒的看法有了转变。
1906年,美国无烟煤矿业发生了工人大罢工,劳资双方尖锐对立。艾维·李临危受命,负责为煤矿主处理这起严重的事故。他提出了两个先决条件,一是必须有权参加行业最高决策者的相关会议;二是在必要时有权向社会公开全部事实的真相。在这两个基础上,艾维·李向新闻界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性质的《原则宣言》。在《原则宣言》中,他指出:“我们的责任,是代表企业单位及其公众组织,就公众关心并与公众利益相关的问题,向新闻界和公众提供迅速而真实的消息。这一原则的提出,彻底改变了过去企业宣传愚弄公众,欺骗新闻界的传统,为日后公共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原则宣言》的提出,被认为标志着公共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是现代公共关系真正的开端。
四、现代公共关系学科化时期
在艾维·李的带动下,公共关系作为一项职业得到充足的发展,公共关系逐渐由简单零碎的活动上升为较为系统的完整的、专业的活动,并逐步形成了公共关系的原则和方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自立于学科之林。美国学者爱德华·伯尼斯以其杰出的研究,成为公共关系学的创始人,使公共关系进入了学科化阶段。
与艾维·李相比,伯尼斯更注重于对公共关系理论的研究,将研究的重心逐渐转向了教学和研究工作,并于1923年出版了《公众舆论之形成》一书。这是第一部研究公共关系理论的专著,因而被视为公关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在这本书中,他对公共关系的实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之形成一整套理论。他提出了“投公众所好”的根本原则,主张一个企业或组织在决策之前,就应首先了解公众喜好什么、需要什么,在确定公众的价值取向以后,再有目的地从事宣传工作,以便迎和公众的需要。
伯尼斯的思想比艾维·李前进了一步,他不仅是在事情已经发生之后去对公众说真话,而是要求企业通过公众的调查,根据公众的态度开展公关工作。同时,他将艾维·李的活动与1897年美国《铁路文献年鉴》中出现的“公共关系”一词结合了起来,使这一词语具有了科学的含义,并在社会上流行开来。从此,公共关系正式从新闻领域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而又系统的管理科学。1928年,伯尼斯又出版了《舆论》一书。1952年,教材《公共关系学》的出版,对公共关系理论进行了更为系统、详尽的阐述和发挥。
在伯尼斯看来,公共关系咨询有两项作用:一是向工商企业推荐它们应该采纳的政策,这种政策的实施可以保证工商业的行为符合社会利益;二是把工商业组织自信的合理政策、采取的有益行为向社会广为宣传,帮助企业赢得社会公众的好感及信任。
从早期公共关系的萌芽到19世纪中叶公共关系的发端,继而公共关系成为一项专门的职业而独立存在1937年,雷克斯·哈罗博士在斯坦福大学开设公共关系课程,再到1947年,波士顿大学成立第一所公共关系学院,公共关系正式进入学科化阶段。公共关系学以其富有强烈时代性和强大实用性的姿态崛起。
现代公共关系的发展概述
20世纪20年代后,公共关系首先在美国,继而在国际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来,公共关系的实践和理论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时期。
一、公共关系在西方的发展
1920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世界科技进步,商品经济的发展,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现代经营思想迅速传播开来。
20世纪20年代以后,公共关系传入欧洲,1948年英国成立公共关系协会,拥有英联邦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个会员,1967年,英国公共关系顾问协会成立,至今已有170多家分支机构。1955年法国公共关系协会成立。大约在同时,德国、意大利、荷兰、挪威等西欧国家的公共关系也积极地发展起来。1940年,公共关系传入加拿大。1947年公共关系传入日本。1964年成立了日本公共关系协会。20世纪50年代以后,公共关系的思想和实践也开始流入第三世界国家,在东南亚、拉美和非洲各国生根开花。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公共关系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推进,日益成为一种现代管理方法和专门职业,美国是世界公共关系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从20世纪30年以后,公共关系就在美国获得了高速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开始复苏,许多企业认识到自己的发展仰赖于良好的公共关系,自己的形象和声誉是企业经营的必要条件,于是纷纷成立了自己的公共关系部,从征求咨询发展到主动运用公共关系。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经营管理方法,日益普及和职能化了。1937年美国《商业周刊》发表了的一篇公共关系职业统计报告,估计当时全美有000名公共关系从业人员,有250家公共关系顾问公司,全美数百家最大的公司中有20%设立了公共关系部。
1948年美国全国公共关系协会(PRSA)宣告成立。公关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被人们所承认和接受,公关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公共关系行业协会亦开始成立。自1960年,美国公共关系的从业人员达到了10万人,职业公关公司350家,75%的企业设立了公共关系部。而到了1985年,公共关系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公关公司超过000家,85%的企业设立了公共关系部或者长期外聘公关顾问。
美国最大的公关公司之一的伟达公司,已有50多年的历史,雇佣000多名员工,在全世界设有52个办事处和6家联营公司,1986年的收入就达到了1.2亿美元。可以说在现代的美国,任何一个组织离开了公共关系都将寸步难行。
1952年,美国著名学者斯科特·卡特里普和阿伦·森特,合作出版了一本公共关系学方面的权威著作——《有效的公共关系》。在这本书中,他们提出了“双向对称”的公关模式,它把公共关系看成了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一个互动的过程,体现了现代公共关系的真正本质。
《有效的公共关系》一书提出的“四步工作法”,成为公共关系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流程。至此,现代公共关系学的理论框架基本构成,进入了它的成熟阶段。此后公共关系的技巧虽然不断发展,但体系基本稳定下来。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卡特里普和他的学生们,根据全世界公共关系的发展,不断对自己的著作进行修订。2000年,格伦·布鲁姆也加入这一工作,该书已经修订了8版,成为公共关系领域最具权威性的教科书,被后人誉为“公关的圣经”。
1955年,国际公共关系协会(IPRA)在伦敦成立,当时有会员20多个,出版了《国际公共关系协会通讯》和《国际公共关系评论》两本杂志。以后会员不断增加,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公共关系协会。现在它的总部在瑞士日内瓦,已经有60个国家或地区的760名会员,在全世界有很大的代表性。国际公关协会的诞生标志着公共关系作为一门世界性的行业而独立存在。
二、中国的公共关系的发展
19世纪50年代初,现代公共关系首先进入中国香港地区,一些跨国公司在那里设立分公司,内部建立公共关系部,聘用受过专业训练的公共关系人员从事公共关系工作,使得公共关系一开始就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此后,一些企业如酒店、宾馆等纷纷效仿,设立自己的公共关系机构,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增多。公共关系人员的教育、培训以及公共关系的理论水平也不断提高,公共关系成为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管理方式。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内地引入公共关系,公共关系首先作为一种新的经营管理方法和技术,在中国内地迅速传播。在这几十年中,中国公共关系经历了“起、承、转、合”几个阶段,从最初的突然热起到被人误解、不屑,到公关界展开大讨论,到面向世界寻求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在理论上认可,并在实践上加以系统运用。
(一)中国公共关系事业的发展历程
1.引进、开创时期(1980~1985):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比如深圳特区的一些外商率先在公司运作过程中或大或小地参照了其海外母公司的经营管理模式,设立公共关系部,招聘培养了一大批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开始了早期的公共关系业务。
随着我国开放的发展,我国引起了世界大型公关公司的关注。当今世界第二大公关公司——希尔诺顿(伟达)公关公司进入中国市场。1985年,它们在中国北京设立办事处。8月,世界最大的公共关系公司博雅与中国新华社下属的中国新闻发展公司联手在北京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公共关系公司——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
2.适应和发展的时期(1986~1993):“拿来”的公关事业经
过本土的消化吸收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有效促进了公共关系的职业化,以及公共关系研究的学科化。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中国,公共关系事业已经蔚然成风了。
一大批有识之士结合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特点对中国公共关系进行了探索。
3.竞争和专业分工时期(1993年至今):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管
理功能被引入到各行各业的管理领域,形象管理的理念也早已深入人心,各行各业开始出现公共关系职能部门,开始重视运用公共关系的手段来加强对组织的公众关系和公众舆论的管理。
(二)我国近年来公共关系事业的发展成就
1.公共关系实务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我国当代的公共关系最初发端于沿海地区的宾馆、饭店和旅游业。最早在深圳和广州一些中外合资企业,特别是合资的宾馆和饭店出于工作的需要,率先根据国外现代企业的模式设立了公共关系机构,开办起公共关系业务。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开创我国当代公共关系事业的先头兵是国内一批具有较高管理和经营水平的宾馆和饭店。
1984年,广州白云山制药厂在国营企业中首先设立了公共关系部,为我国公共关系实务活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作出了突出的成绩。这是我国公共关系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突破。
1986年,我国第一家专业公共关系公司——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在北京注册成立。
2.对公共关系专门人员的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国公共关系人员的教育培训已初具规模,并逐渐向规范化和系统化的正规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过渡。1985以来,全国各地分别采取不同的形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公共关系教育培训工作,培养出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公共关系工作人员。
具体来说,我国公共关系教育和培训具有如下特点和发展趋势:
(1)在公共关系传入的初期,主要采取短期培训的方式,使很多工作人员了解和把握了公共关系的基本知识。
在南方,深圳市总工会于1985年1月最先创办了公共关系培训班,开我国公共关系培训事业之先河;在北方,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于1985年6月率先办公共关系讲座,为公共关系的及时传播和普及作出了重要贡献。
(2)对广大的在职人员进行系统的公共关系专业教育,使广大在职人员既能全面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又能紧密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学以致用。
1997年11月15日,成立中国公共关系职业审定委员会,为公共关系定下了“公关员”的名称,并正式列入了《中国职业大典》,标志着国家已正式承认了公共关系的职业及制定了公共人员的国家职业标准和考核规范。
1999年12月,经过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广东省劳动厅举行了我国首次初级“公关员”职业上岗培训和上岗考试,标志着中国的公共关系已经正式步入职业化的阶段。
2000年在全国推开“公关员”的职业上岗考试,标志着我国的公共关系已开始走向了职业化和行业化的道路。
(3)我国公共关系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已开始起步。
自1985年开始,公共关系学正式列入我国大学课程。自此后几年中,深圳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杭州大学等百余所大学相继开设了公共关系课程,有的还创办了专科公共关系专业和本科公共关系专业或方向。
4.学术方面的成绩:随着公共关系的研究、教学和实务工作的
广泛开展,各种公共关系学术团体和行业协会也纷纷成立。如:
1985年,中山大学在广州成立了我国第一个高等院校的公共关系研究协会;
1986年12月,在上海成立我国第一个公共关系协会;
1987年5月,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在北京成立;
1991年4月,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在北京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