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个老财主觉得他的三个儿子都很笨,老财主很发愁,担心家产会败在他们手里。于是,他决定请当地很有名的老秀才来教他的三个儿子。
老秀才说:“我得考考你的三个儿子,通过考试我才能收下他们。”
老财主心里暗暗叫苦。
第一个上场的是大儿子。考试的内容是对对联。老秀才出的上联是:“东边一棵树。”大儿子急得头上冒出了汗,也想不出下联。嘴里一个劲念叨:“东边一棵树,东边一棵树……”老财主在一旁直想发火。一会儿,老秀才说话了:“这孩子记性不错,我只说了一句,他就记住了,可教也,我收下。”
第二个出场的是二儿子。老秀才出的还是那道题:“东边一棵树。”二儿子进考场之前已听哥哥说过题目,张口就对:“西边一棵树。”老财主气得目瞪口呆。老秀才却说:“此子改了方向,以西对东,对得贴切,可教也,收了。”
最后出场的是三儿子。老秀才仍然是那道题:“东边一棵树。”三儿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好的下联来,不由得大哭起来。老财主觉得他太丢人了。谁知老秀才说道:“此子有羞耻心,可教也,收了。”
老秀才收下老财主的三个儿子,并把他们教育成了有用之人。
故事中的老秀才就是发现了三个孩子的不同之处,并赞美他们,给他们树立信心,把他们培养成才。
放大孩子的优点,是中国教育家归纳出的教育良方,是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理念与方法的延伸与创新,也是许多父母通过实际运用,并取得良好效果的经验总结。真正高明的家长,应该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赏识孩子身上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优点。赏识和激励,将促使孩子在快乐中改变、在快乐中进步。
杨振宁在美国读书时,动手能力很差。很多同学都在开玩笑说:“实验室哪里发生爆炸,哪里就有杨振宁。”要知道,作为一个学物理的,特别是学实验物理的研究生,如果实验能力很差,通常意味着这个学生没有前途。但是,一位物理学大师却从中看到了杨振宁的长处——实验能力很差,但分析能力是一流的。于是,这位大师悉心培养杨振宁,指导他研究理论物理。后来杨振宁果然在物理领域里取得了杰出的成果,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优点,虽然孩子的天资有别,学习事物有快有慢,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但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不能只取决于一个方面。作为家长,不能只凭长相、成绩等某个方面就认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没有出息,而是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积极地赞美自己的孩子,让他们有信心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著名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从小被认定是一个坏孩子。与邻居的女儿相比,他显得野蛮粗鲁;与老教师的外孙相比,他显得孤陋寡闻;与女佣的儿子相比,他显得更加淘气;与自己的哥哥相比,他显得更不通人情……家人和邻居甚至认为他是一个应该下地狱的人,无论何时出了什么坏事,都认为是拿破仑·希尔干的。在这种情况下,拿破仑·希尔破罐子破摔,一心想表现得比别人形容的更坏。如果让拿破仑·希尔继续这样发展下去,也许我们就再也看不到他后来那一系列伟大的著作了。可是,孩子的命运却被一句话所改变。
希尔的爸爸要再婚了。他把这个陌生的女人带进家门,愉快地为她介绍家里的每一个人。当走到希尔面前时,爸爸用略带厌恶的口气说:“这就是家里最坏的孩子,拿破仑。”
希尔倔强地看着继母。可没想到她却说了一句让希尔终生难忘的话:“最坏的孩子?我倒相信他是一个优秀的孩子。只不过你们没有发现他的优点罢了。”这个眼睛里闪烁着柔和光芒的女人用这一句话就改变了希尔的一生。
继母的这句话有什么特殊之处吗?没有。无论如何它也算不上豪言壮语,而只能说是一句普通而平实的肯定。可正是这句肯定,把正陷入绝望和自暴自弃中的孩子拉出了悲剧命运的泥潭。
继母发现了拿破仑·希尔的优点。在继母的赏识下,拿破仑·希尔开始改正自己的缺点,并发奋学习。继母用她深厚的爱和不可动摇的信心,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拿破仑·希尔。
人都是有优点的,只要父母愿意以一双爱的眼睛去欣赏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值得父母骄傲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将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甚至把别人的孩子过度地美化和夸张。也许父母这样做的出发点是好的,是想给自己的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可事实上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因此影响孩子的一生。
更重要的是,孩子往往对父母的评价十分敏感。如果父母爱他、喜欢他,孩子通过父母的眼神就能感受得到。一旦孩子接受到这些爱的信息,父母说什么他都能听到心里去。这时,教育也变得轻松和容易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