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较量:中国历史上36场以弱胜强的战争
48484800000014

第14章 官渡之战——真英雄与伪英雄的较量

时代背景

东汉末年,黄巾农民大起义虽然被政府军镇压了,但它却有效地打击了当时的利益集团,使腐朽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当时对私人武装的称谓),占据地盘,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长期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混乱局面,造成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当时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绍、河内的张杨、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南阳的张绣等。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建安元年(196),曹操迎献帝,迁都许县,挟天子以令诸侯,威势大增。他先后击败吕布、袁术,占据了兖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隶。这样,曹操势力可西达关中,东到兖、豫、徐州,控制了黄河以南,淮、汉以北大部地区,从而与袁绍形成沿黄河下游南北对峙的局面。袁绍的兵力在当时远远胜过曹操,自然不甘屈居于曹操之下,他决心同曹操一决雌雄。建安四年(199)六月,袁绍挑选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人物评析

自从明代小说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一出,他按自己臆想所塑造的曹操形象影响中国人达几个世纪,直至现在仍未消除。这对曹操来讲或许是不公的。曹操处在乱世,他的多疑和不择手段是可以理解的。从客观上来讲,曹操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如果读读他流传至今的许多作品,我们就能窥见这位乱世英雄丰富的内心世界。袁绍,字本初,汉族,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出身名门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初为司隶校尉,于初平元年(190)被推举为反董卓联合军的盟主,与董卓交战;但不久联合军即瓦解。此后,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势力达到顶点;后在建安五年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于建安七年(202)病死。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战,为统一全国,他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使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作为一代枭雄,他还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他的《短歌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为历代人们所传诵,经久不衰。

曹操对建安文学做出了重大贡献,鲁迅先生曾评价他是“改造文章的祖师”。建安时期主要的几个文人或多或少都与他有密切关系。曹丕、曹植是他的儿子,其他几个人也得益于他的荫护,可以这样说,他是建安文学集团在精神上和物质上名副其实的领导人。此外,曹操还精通书法。汉末书法评论家评出章草大家五人,即崔瑗、崔实、张芝、张昶、曹操。真可谓多才多艺啊!

交战过程

说官渡之战是两个军事集团在交锋,倒不如说是两个人的大脑在较量,他们就是曹操与袁绍,这两个人既是战场上的死对头,又是童年时期的玩伴,既是同殿为臣的同事,又是各怀志向的路人。更有意思的是,如果从他们的祖籍来看,他们讲的话都应该是一个味儿,曹操是现在的安徽亳州人,袁绍是河南商水人。虽然省份不同,但从距离上来讲十分接近,说得更明确一点,应该是今天河南话前身,只是在区域上略有差异。袁绍和曹操早年相交,在南朝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曾这样记载:“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同时还记载了一些两人少时的趣事。中平五年,汉朝廷置西园八校尉,袁绍与曹操同时被任命为八校尉之一。然而,或许是命运的安排,若干年后,这两个儿时的“发小”开始了一场你死我活的军事对抗,这场战争不仅决定了他们的命运,也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建安四年(199)夏四月,眭(guì)固率张扬部众准备投靠袁绍,曹操命曹仁、史涣中途阻截,大败这支部队于犬城。这一时期,袁绍的实力已兼四州之地,拥有一支十余万人的军队,准备攻打许昌。曹军诸将都畏惧袁绍的实力,只有曹操还能表现出几分冷静。他分析说:袁绍志大才疏,色厉胆薄,外宽内嫉,政令不行。我必定可以击败他。曹操的首席谋士荀彧(yù)对曹操说:您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曹操的另一个谋臣郭嘉则按“十胜十败”分析,断定曹操必胜。黄河的那边,袁绍为了拔掉曹操这个“眼中钉”,选“精卒十万,骑万匹”,并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军,准备进攻曹操统治中心许都。谋臣沮授、田丰进谏说:“河北已经战乱连年,我们应该先休养生息,然后进屯黎阳,渐营河南,造做舟船,讲兵演武,分遣精骑,南下骚扰曹操边境,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这样此消彼涨,三年以后,大事可定。”可沮授、田丰的建议袁绍没有采纳。

汉献帝建安五年(200),袁绍兵进黎阳,欲以此为攻打许都的大本营,并派遣大将颜良率先头部队攻打白马,然后又派大将文丑进军延津。战争中重点放在白马。为争取战略上的主动,曹操作出了相应的部署,他派臧霸率精兵自琅玡(今山东临沂北)入青州,占领齐(今山东临淄)、北海(今山东昌乐)、东安(今山东沂水县)等地,牵制袁绍,巩固右翼,防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都;曹操率兵进据冀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东,黄河北岸),令于禁率步骑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协助扼守白马(今河南滑县东,黄河南岸)的东郡太守刘延,阻滞袁军渡河和长驱南下,同时以主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一带筑垒固守,以阻挡袁绍从正面进攻;派人镇抚关中,拉拢凉州,以稳定翼侧。从以上部署看,曹操所采取的战略方针,不是分兵把守黄河南岸,而是集中兵力,扼守要隘,重点设防,以逸待劳,后发制人。建安四年(199)十二月,正当曹操忙于部署对袁绍作战时,刘备起兵反曹,占领下邳(今江苏邳州一带),屯据沛县(今江苏沛县)。刘军增至数万人,并与袁绍联系,打算合力攻曹。曹操为保持许昌与青、兖二州的联系,避免两面作战,于次年二月亲自率精兵东击刘备,迅速占领沛县,转而进攻下邳,迫降关羽。刘备全军溃败,只身逃往河北投奔袁绍。当曹、刘作战正酣之时,袁绍谋士许攸建议袁绍“举军而袭其后”,但袁绍以幼子有病为辞拒绝采纳,致使曹操从容击败刘备,回军官渡。

战争开始前,袁绍找了个叫陈琳的文人书写讨伐曹操的“檄文”,文中把曹操骂得狗血喷头,而且不仅骂了曹操,连他的祖宗十八代都没有放过。二月,袁军进军黎阳,企图渡河寻求与曹军主力决战。他首先派颜良进攻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企图夺取黄河南岸要点,以保障主力渡河。四月,曹操为争取主动,求得初战的胜利,亲自率兵北上解救白马之围。这里原有于禁和刘延据守,后来,曹操又派乐进等人率3000余步骑增援于禁。白马攻防战持续了两个月,为曹军主力集结于官渡争得了时间。建安五年四月,曹操看袁军势大,于禁等人难以持久,于是亲自迎敌。

此时,谋士荀攸献计说:“袁绍兵多,建议声东击西,分散其兵力,先引兵至延津,伪装渡河攻袁绍后方,使袁绍分兵向西,然后遣轻骑迅速袭击进攻白马的袁军,攻其不备,定可击败颜良。”曹操采纳了这一建议,袁绍果然分兵延津。曹操乃乘机率轻骑,派张辽、关羽为前锋,急趋白马。关羽迅速迫近颜良军,冲进万军之中杀死颜良并斩首而还,袁军溃败。曹操解了白马之围后,迁徙白马的百姓沿黄河向西撤退,袁绍率军渡河追击,军至延津南,派大将文丑与刘备继续率兵追击曹军。曹操当时只有骑兵600,驻于南阪(在白马南)下,而袁军达五六千骑,尚有步兵在后跟进。曹操令士卒解鞍放马,并故意将辎重丢弃道旁。袁军一见果然中计,纷纷争抢财物。曹操突然发起攻击,终于击败袁军,杀了文丑(说是被徐晃斩杀,并不是关羽斩杀),顺利退回官渡。

袁军初战失利,但兵力仍占优势。七月,进军阳武(今河南中牟北),准备南下进攻许昌。八月,袁军主力接近官渡,依沙堆立营,东西宽约数十里。曹操也立营与袁军对峙。九月,曹军一度出击,没有获胜,退回营垒坚守。袁绍构筑楼橹,堆土如山,用箭俯射曹营。曹军依谋士刘晔之计制作了一种抛石装置的霹雳车,发石击毁了袁军所筑的楼橹。袁军又掘地道进攻,曹军也在营内掘长堑相抵抗,粉碎了袁军的计策。双方相持3个月,曹操处境困难,前方兵少粮缺,士卒疲乏,后方也不稳固,曹操几乎失去坚守的信心。这时谋士荀彧给了曹操信心,使得曹操得以坚持危局,加强防守,命负责后勤补给的任峻采取10路纵队为一部,缩短运输队的前后距离,并用复阵(两列阵),加强护卫,防止袁军袭击;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和捕捉战机,击败袁军,不久派曹仁、史涣截击、烧毁袁军数千辆粮车,增加了袁军的补给困难。双方相峙月余,曹军粮草将尽,士卒疲乏,于是曹操寻机与袁绍决战。

建安五年十月。曹操在官渡面对袁绍的优势兵力虽然“比战斩将”,但粮草困乏,士卒疲惫,已经到了极限。他写信给荀彧,考虑放弃官渡,“欲还许以引绍”。如果是这样,那曹操将十分被动,官渡的失陷,会使许昌以北的门户大开,袁绍的大兵团会立刻展开,长驱直入,对许颖一带形成合围之势。那时侯曹操恐怕就回天乏术了。结果荀彧又给曹操打了一针强心剂,他说:“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历史有着惊人的巧合之处,成功者都有一定的共性,袁绍虽然不及曹操,可也是一代豪杰,虽然一开始吃了点亏,但优势还是在他手里,还是不能小看他的实力。战役初期袁绍也一定是“思虑精专”,所以难有机可乘;只有在“兵疲意沮,计不复生”之后,才会出现较大漏洞,而这个漏洞就在乌巢。

袁绍的谋臣许攸是个贪财的家伙,袁绍却不能满足他,于是投靠了曹操。许攸对曹操说:现在袁绍辎重有万余车,在袁绍营北四十里乌巢,守将淳于琼疏忽无备,您率领轻骑袭之,攻其不备,烧毁粮草,不出三天,袁绍自败。众将对此言论表示怀疑,但荀攸、贾诩劝曹操此计可行。曹操等的就是这样能扭转乾坤的机会,他怎能放过?于是,他亲选精锐步骑五千,留曹洪等人据守营寨,夜晚时分出发,直奔乌巢。这五千精兵全部换成袁军旗号,人衔枚,马缚口,并且每人抱束薪一捆,作引火之用。穿越袁军岗哨时有人盘问,就回答:“主公怕曹操抄袭我们的粮草,派我们去增加防守!”结果几十里路就这样穿越了过来。等到了乌巢,一看果然是袁军屯粮之所,并且戒备疏忽。于是立刻纵火焚烧。袁军守粮部队大乱,乐进斩杀敌主将淳于琼,袁绍近十万大军的命脉就在这一场大火中付之一炬,其失败也就注定了。

袁绍听说粮草被毁,连忙召开紧急会议,商议对策。他自做聪明的认为:“你曹操攻我的乌巢,我就打你的主营,让你无家可归!”这时,袁绍一面派骑兵救乌巢,另一面命张合、高览攻打曹军官渡大营,企图使曹操退无所归。当增援的袁军骑兵逼近乌巢时,左右报请曹操分兵抵挡,曹操大怒说:“敌兵到了我背后才告诉我!”于是士卒皆殊死拼杀,大破乌巢守军,擒杀袁将淳于琼。攻打曹军大营的张合、高览二将闻淳于琼兵败,又闻袁绍对他们二人起疑心,遂于阵前投降曹操。张合高览的投降加速了袁绍的瓦解,曹操看到袁军军心已溃,立刻命令官渡的部队全线出击。官渡一战曹操大获全胜。

战争影响

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最后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官渡之战增强了曹操的实力,为曹操击溃袁绍,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时的北方仅有曹操和袁绍势力较大,击溃了袁绍,北方就无人能和曹操抗衡。中国北部开始由分裂走向统一,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策略评析

官渡之战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列举的中国历史上“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著名战例之一。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双方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条件,但首当其冲的是双方军事实力的较量。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实力明显不如人力物力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袁绍,但他却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并最终大获全胜,其取胜之道是值得后人很好地深思的。此战曹操善择良策,攻守相济,屡出奇兵,巧施火攻,焚烧袁军粮草,对获取胜利起重大作用,集中体现曹操卓越的用兵谋略和指挥才能。反观袁绍,内部不和,又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屡拒部属的正确建议,迟疑不决,一再地丧失良机。终致粮草被烧,后路被抄,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导致全军溃败。

战争小档案

战役名称:官渡之战

发生时间:汉献帝建安五年(200)

交战双方:曹军VS 袁军

交战地点:官渡(今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

实力对比:曹军2万VS 袁军11万

战争结果:曹操获胜

战争性质:防御战

智慧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