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区域经济
48485100000019

第19章 积石山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新时代(2)

二、以项目建设带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积石山县经济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没有项目就没有大的投入,也就不可能有大的发展。项目是发展的载体,谋求加快发展,必须以项目来推动。可以说,抓好了项目,就有了发展的出路,就有了开发的后劲,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也就有了希望。所以,对积石山县来讲,加快发展的问题,其核心和关键是项目建设的问题。近几年来,县上牢固树立项目发展观,不断调整招商引资策略,创新招商引资机制,灵活多样,务求实效,提升招商引资的规模和质量,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争上了一批骨干项目,有力地拉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01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45万元。比上年增长68.6%,其中民间资金2475万元,增长53.3%。2002年完成1.01亿元.增长88.67%,其中民间资金7550万元,比上年翻了两番。2003年完成1.5亿元,比上年增长48.5%。财政收入2001年633万元,2002年达到841万元.增长32.9%,2003年达到1006万元,首次超过千万元.增长达19.6%,2005年达1175万元。

积石山县不沿海、不沿边、不沿大江,没有机场、铁路。依赖自身资源和条件得到国家的大规模投入不太现实,依托自身资源的开发来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也不太可能。唯一的出路是依托自身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加工业,壮大经济总量,千方百计招商引资,扩大项目建设,在争取项目上,积石山县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一是强调特殊性,反映困难面,瞄准中央和省上投资的重点,积极争上项目。积石山县是民族自治县,又是扶贫攻坚的重点县。对内讲发展、讲进步,以激发活力,鼓舞信心。对上充分反映我县的特殊性,积极向国家、省上反映困难,争取项目和资金。对外讲自治县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环境优势和后发优势,吸引外地开发商来县投资办厂上项目。

二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推介项目。精心组织,积极参加天交会、兰洽会、西洽会等节会,认真筛选,储备过硬项目,广泛招商引资。自2001年以来,县上共签约项目32个,资金9.7亿元,其中协议项目22个,资金6.5亿元,合同项目10个,资金3.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2亿元。县上还采用走出去的办法,先后在深圳和西宁、拉萨召开积石山籍人士和致富能人参加的积石山经济开发座谈会,利用他们对家乡的特殊感情.大力鼓励、引导动员民间资金回家乡投资办企业,激活民间资金,促使民间资本向民营经济、混合型经济有序流动,进一步聚集民间资金大搞积石山县的开发。

三是充分利用国侨办等单位帮扶的有利条件,变过去的救济式扶贫、输血型扶贫为开发式扶贫、造血型扶贫,开发项目,互惠互利,实现“双赢”。2002年县上在国务院侨办的大力支持、协调帮助下,成功组织了29名国内外著名侨资企业家到县上进行开发式扶贫,共捐款1千万元,洽谈合作项目5个.资金达1亿多元,项目建设有力地拉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抓项目的实践告诉人们:一是必须随时研究国家政策导向,吃准国家投资倾斜的重点和方向。今后几年,要瞄准国家将重点投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普九”教育五年完成和农村“六小”工程的有利机遇,论证筛选争上一批项目。二是项目要前后衔接,有层次性。今年开工什么项目,明后两年上什么项目,“十一五”期间准备上什么项目,建立项目库,储备项目,全县各部门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三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项目要采取市场化方式运作。由市场配置资源,由政府去穿针引线,去推动,绝不能像计划经济时代一样由政府直接去办。

第四节城镇化建设起步良好

小城镇建设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农村城市化的突破口,是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结合点。我国人口基数大、农民多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走国际上一些国家集中发展大城市和农村劳动力都涌进大城市的路子,积石山县区域差异性大,经济发展的水平参差不齐,这就决定了在发展中做不到齐头并进,必须实施非均衡战略,选准重点区域,集中财力、物力、人力,重点进行突破,带动面上发展。小城镇建设是县域经济社会驶入快车道的重要平台,也是许多地区加快发展的成功经验。为此,县上把开发县城、经营城市作为加快发展的切入点,作为拉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来抓,提出了扩大城镇面积,扩大人口规模,扩大辐射带动能力的总体目标,以规划为龙头,以县城和四个建制镇开发为突破口,以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以提高城镇总体功能为重点,加大了小城镇建设步伐。县人民政府委托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完成了《积石山县县城(2000——2020年)总体规划》,县建设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局委托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了《积石山县大河家镇(2000——2020年)总体规划》,现正按规划进行小城镇建设。

二、在机制创新中加大了小城镇建设的力度

小城镇建设需要投入,筹资是重点,也是难点。积石山县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贫困县,完全依靠地方财政投入搞建设是不现实的。为此,县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尝试,采取灵活的机制和特殊的政策来加速建设。

一是由政府投资大搞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2002年以来,县城吹麻滩镇建成了投资330多万元的二环西路一、二期工程,投资340多万元的滨河路,投资250多万元的吹麻滩河床治理工程。2003年县上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一次成型的原则和一街一树一景的规划,绿化了滨河路及县城几条主街。完成了大禹广场、大禹公园的拆迁征地。2005年,州内面积最大的大禹广场建成使用,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县城的文化品味,而且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和谐、温馨、优美、舒适的休闲场所,不仅成为一种文化载体,而且成为人民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崇尚新生活的精神平台,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张叫得响的名牌。由政府提供土地、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公开向社会招标,投资560多万元的县城集中供热工程,投资120多万元的小博士幼儿园已建成使用,加快提升了城市综合功能。

二是采取土地一级市场由政府垄断,统一征用、统一开发后,实行“征地一元钱,五通到门前,手续一站式,服务终身制”的政策,广泛动员吸纳社会资金和外地客商投资搞开发。2001年10月,金发公司与积石山县签订合同,投资7600万元,开发了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的新世纪花苑住宅小区。目前一期投资4800万元,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的工程已竣工交付使用,二期投资2800万元,已完成工程量的80%,2005年底交付使用。

三是采取开发土地、盘活存量的办法,将闲置土地无偿划拨或优惠转让给开发者,实行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用此办法,将倒闭的县农具厂整体划归县电力局,农具厂工人电力局安置,农具厂原办公地方建起崭新的县电力调度大楼,原厂房处建豪华的住宅楼房。用同样办法,建成了投资480万元和440万元的吹麻滩综合市场和别藏镇商贸城等一批项目。

四是采取土地置换的办法,将沿街地处黄金地段的单位让出来,让开发商进行开发,让他有利可图,有钱可赚,再由开发商为这些危房单位修建办公楼房,这样既改观了市容市貌,又改善了办公条件,还为城镇人口提供了就业的门路,创造了就业岗位,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是采取了户口准入放开政策,允许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到县城居住,其承包地不收回,入城不收任何费用,发给居民身份证,来去自由。由此吸引了一大批富裕起来的农民到县城居家兴业,增加了县城人口数量,推动了农村人口等生产要素向县城的集聚,促进了县城服务业的发展,激起和带动了城乡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从而加快了积石山县城镇化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