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石山的自然风光无限美好,如花儿唱的“清溜溜的清哟,清溜溜的情,清溜溜的河水四季青,水果甜美蔬菜鲜哟……”积石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如百姓所言:“鸟语花香饭更香,山清水秀人更秀。”得天地之灵气,积石山人民就会把家乡建设成为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生态乐园。
第三节积石山县发展远景构想
立足于现实,到2020年的15年时间,将是积石山县求得大团结、大开发、大进步的黄金阶段。全县上下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光辉照耀下,经过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逐步实现绝对贫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到实现稳定解决温饱,进而实现全县初级小康,到2020年全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而构建起和谐幸福富庶的新积石。
积石山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均衡,要组织各级干部进一步深化县情认识,正确对待自己与兄弟地区的发展差距,承认落后,但要不甘落后,始终牢记思想精神不滑坡、思路办法总比困难多的定论,突出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加快发展的步伐。在发展中,一定要结合县域特点,区别阴湿、干旱两个区域,全力组织实施符合县域实际和特点的“南油北药、东椒西畜”战略,紧紧围绕贯穿县域南北的临大公路交通主干线,依托全县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吹麻滩镇,临夏州的北大门——大河家镇,自治县的南大门—一别藏镇以及居集镇,打造县域民族优势品牌,发展地方特色经济,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解放思想和转变观念不是一个新话题,我们一直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也一直在强调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但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仍在有形无形地束缚着我们的思想。十六大报告提出,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这是我们必须要彻底解决的迫切问题。
西部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主要的差距还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是否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上。发达地区的干部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紧紧咬住发展不放松,牢牢抓住改革不放手。只要是能够促进发展、增加财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事,他们就大胆、放手地去闯、去做,而西部地区许多干部畏首畏尾、等待观望,最终坐失良机,难于抓出成效。这就要求积石山县的各级干部要带头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我国经济体制和机制正处在转轨阶段,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要不断地摒弃旧的思维模式,树立新的思想观念。所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是一劳永逸,不会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一个永无完结的过程。
当前,作为积石山来讲,要重点树立敢想、敢闯、敢干的争闯精神;树立大胆创新,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强化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办实事、求实效的敬业精神;树立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加快发展的进取精神。通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全县上下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强烈氛围,积极创造一个从上到下的关心发展、支持发展、一切为了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
按照区域特点,坚持按区域化布局搞特色农业,按产业化推进搞加工增值,按标准化生产提高品质创品牌,积极组织实施“南油北药、东椒西畜”战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特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一是在北部干旱山区大力发展品质优、质量高、比较效益好的花椒产业。
二是在北部川水地区,以进军药业和县农业开发公司为龙头,与农户签订订单,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
三是在南部二阴山区,依托年加工能力8万吨的福海粮油企业,与农户签约合同,大力发展双低杂交油菜,形成公司加农户、龙头带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四是沿积石山麓一带,依托45万亩天然草场资源,把草食畜牧业作为一项支柱产业来抓,立足千家万户,突出规模养殖,实行整村推进,力求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
五是利用适室的气候、土壤条件,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依托正在兴建的2万吨马铃薯加工企业,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
三、激活民间资金,提升小城镇建设品味
党的十六大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这为积石山县大搞小城镇建设指明了方向。
小城镇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小城镇能够形成集聚经济、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发展小城镇是带动积石山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大战略。
发展小城镇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小城镇是乡镇企业的相对集中区和农产品集散地,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随着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二、三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将不断提高,农村的自然、经济、社会资源将得到充分、合理和有效地利用,农村牧、副、商、建、运、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将逐步形成。
发展小城镇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就业,增加收入。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积石山县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而发展小城镇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最有效途径。随着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壮大,小城镇理所当然地成为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载体,农民可以离土不离乡,就地就近从事非农产业,增加收入,避免盲目流动。
发展小城镇有利于转变广大农村群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提高农民素质,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更快增长;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区域统筹发展的目标。
通过采取盘活土地存量、土地置换、借地生财等办法筹措资金,由政府垄断一级土地市场,投资大搞基础设施,创新户口准入制度,采取社会公益事业民营化等灵活机制和办法,激活民间资金,提升小城镇建设品味。
四、狠抓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因为项目是投资的载体,所以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国家投资,都是以项目建设的形式实现的。没有项目,就不可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也就没有保证。发展抓项目,抓住了要害,抓住了关键。目前,积石山县之所以呈现出大开发、大团结、大发展的喜人景象,都是实施项目而带来的。所以,要树立项目意识,形成人人关心项目、个个注重招商引资的浓厚氛围。
要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围绕重点领域抓项目。搞好项目储备,认真扎实地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狠抓一批起点高、效益好、能起带动作用的大项目。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既要重视经济发展项目,又要重视社会发展项目,下大力度抓项目,采取更加灵活有效的方式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项目建设,吸引国内外客商来积石山县投资,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规模。既要重视吸引国外、境外的投资,更要重视省内外的投资,特别要加大对沿海发达地区的招商引资,以市场、资源换取人才、资本、技术和管理。
要运用行政引导这个有形的手和市场机制这个无形的手抓项目。项目建设必须尊重经济规律、市场规律和科学规律,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在现阶段政府引导显得十分重要。积石山县是一个发展滞后的少数民族贫困自治县,更应该充分发挥行政引导和服务对项目建设的作用。
今后的项目建设中,要结合县域实际和产业基础,在高新技术产业、农业产业化、农村“六小”及公共卫生体系和农村基础教育等方面,论证、筛选、储备一批拿得出、用得上、前景好的项目。下决心、花力气争取新上一批带动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好项目,以项目带动投资增长,以项目拉动经济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实践科学发展观,都要靠项目来落实,发展抓项目,应当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
五、点面相促,实现区域大开发
积石山县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县域经济开发就要以点带面,点面相促,以园区建设产生聚集效应,来带动县域经济全面发展。
县域北部川水地区以四堡子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为经济轴心,大力发展高效农业。
东部干旱山区以尕洼顶旱作农业示范园区为龙头,沿吹桥公路建设百里花椒长廊,通过百里花椒长廊的建设,闯出一条干旱农业区发展的新路子。这不仅解决退耕还林地区农民国家补偿期满后的出路问题,而且栽下富民的摇钱树和生态保护的生命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