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区域经济
48485100000025

第25章 二十一世纪积石山县经济社会发展畅想(1)

21世纪积石山县经济社会如何发展,事关23万积石山县各族人民的。福祉,是摆在全县各级干部面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民族地区要加快发展,必须要有新的思路,做到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资源,发挥政策的效用,走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跨越式发展道路。21世纪积石山县发展的基本思路在于:审视把握发展第一要务,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教育两个重点,实施产业化富民、项目拉动、劳务增收和旅游活县四大战略,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劳务业、旅游业五大支柱产业,打好兴水改土、扶贫攻坚、财政增收、计划生育、基础教育、为民解难六个硬仗,力求取得农业产业化经营、民营经济发展、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城镇化建设、旅游产业培育六大突破,不断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进程,经过不懈努力,把积石山县建设成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生态环境优美,在陇上享有一定盛誉的地方。

第一节立足县情抢抓机遇,实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突破

一、以第一要务为核心。在加快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少数民族地区相对发展滞后,原因故然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一条就是思想观念滞后。思想观念是影响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人类社会活动的实践证明,不同的思想观念对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影响是不同的,先进的观念对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并成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先导因素;相反,落后的观念对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进步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并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滞后因素。从我国建国以后的发展情况来看,在过去的计划经济年代,经济社会之所以发展缓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几千年的僵化思想体系和传统观念。换言之,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迅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国的思想得到了解放,观念得到了更新。从某种意义上说,这20多年来所取得的一切胜利,应该归功于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中国人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思想解放了,观念更新了,思维方式改变了。

中国沿海区域经济发展快,那就是因为他们观念先进,思想解放程度高,思维方式灵活多变。在改革开放初期,他们的思想解放比贫穷落后的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早,观念转变也快。

积石山县是个欠发达的多民族自治县,这样的县情实际,决定在积石山县加快发展是最大的政治,是全县各族人民的期盼,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所在。在积石山县这样的欠发达县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的、第一位的还是以第一要务为核心,千方百计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一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树立科学发展观,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着力克服“温饱即安、小富则满”的小农经济思想,力戒“只谈思路、不见成果”的形式主义,摒弃“只喊口号,不会具体操作、不出活”的甩手派作风;革除“开口闭口解放思想”,碰到前进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敢干、不会干的旧习惯。一定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立足县情,树立“这道理那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这重要那重要,加快发展最重要”的思想和观念。凝聚民心,形成合力,迎头赶上。

积石山县加快发展的客观条件差,制约因素多。但近三年的发展实践证明,客观的条件一时难以改变,但投资干事创业的环境是可以营造的。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观念新、思路活、机制灵,发展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阔。只要不坐着等,而是抢抓机遇争着干,前进的道路就在自己的脚下,民族贫困地区加快小康建设进程,不是没有治,而是完全有出路的。要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大胆创新,在全面建设积石山县小康社会中迈大步,创业绩。

二、以农民增收为重点。在产业化经营实现新突破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要求。全面奔小康,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当前,农村社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农民增收趋缓。由于农业本身的发展潜力和农产品价格的增值空间都相对有限,再加上农民务工经商的比重还相对较小,较长一个时期以来,农民收入增长持续缓慢,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呈现出越拉越大的趋势。农村收入的增长幅度由1996年的9%、1997年的4.6%、1998年的4.3%、1999年的3.8%降到2000年的2.2%,2001增幅稍有恢复,达4.3%。由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使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农民纯收入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1997年为1:2.47,1998年为1:2.51,1999年为1:2.65,2000年为1:2.79,2001年达到1:2.90,收入差距明显扩大。从积石山县的情况看,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96.51%,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004元,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少3039元。在这样一个农业比重大而生产基本条件又较差的县,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始终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因此,尽快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已成为积石山县各级干部必须认真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一项艰巨任务。今后要在坚持不懈地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的同时,把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推进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和基本目标。

一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产业是经济的基础,效率的源泉,就业的载体和增长的保证。积石山县人均耕地只有1.25亩,搞传统种植业发展潜力有限,要实现增效增收的目标,必须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发展特色农业和“两高一优”农业,重点发展有一定优势的油菜、药材、花椒、蚕豆、洋芋、芸豆、香料等特色品种,加速传统粮食种植向新型经济作物转变,培育自己的主导产品和优势产业,逐步走向产业化发展的道路。认真总结推广四堡子高效农业示范区和东北部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经验,选择具有本地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品,建设区域性支柱产业和商品基地。按照建大龙头、带大基地、兴大产业、占大市场的思路,走出一条符合县域条件、促进经济发展的路子。

二要强化畜牧业发展。充分利用积石山县丰富的草场资源和传统养殖优势,大力发展以牛、羊养殖、育肥为主的特色养殖业,把提高畜牧业比重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千家万户分散养殖与规模养殖相结合,粗放养殖与舍饲和短期育肥相结合,抓典型示范与面上推广相结合。力争使养殖业在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上实现新的突破,真正把畜牧业这一短平快的致富产业做大、做壮、做强,培育成为支柱产业,使畜牧业收入达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以上。经过不懈地努力,使积石山县成为全州乃至全省重要的牛、羊养殖、育肥基地和清真肉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马铃薯淀粉加工基地、工药材加工基地。

三要大搞水利建设。坚持“抓大揽小”,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大”就是要抓好大峡引水灌溉工程第三期高家水库建设和四堡子灌区改扩建等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发挥骨干作用;“小”就是通过修筑小型水库、塘坝、截流等方式,把各类水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扩大有效灌溉面积,改善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继续搞好集雨节灌工程和“三田”建设,提高抗旱减灾能力。积极搞好小流域治理和滩涂地治理,特别抓好韩陕家滩治理工程,积蓄农业发展的后劲。

四要大力开发劳务。一方面让老百姓自发地出去找门路,各打各的优势仗;另一方面强化政府行为,发挥能人作用,通过政府牵线搭桥,能人带队,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劳务活动。组织实施青年劳务技能培训工程,有计划地培训农民青年,不断拓宽劳务领域。同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广泛吸纳农村劳动力,稳定增加群众收入。大力推进以科技服务和信息服务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三、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在发展民营经济上求得新发展

自治县多年发展的实践证明,仅靠传统农业、第一产业,无法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也不可能增加地方财力,必须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特别是要加快工业化进程。但从目前发展的条件看,县上尚不具备办大工业的条件,只有兴办一批“农”字牌的加工企业,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发展的方向上,大力扶持发展个体、私营和股份制经济。这是因为:

1.企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主体,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发展企业,而积石山县没有富余财力发展国有企业,那么,发展民营经济就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讲,积石山县只能毫不动摇地调整、提高、创新民营经济。

2.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反映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得人心、顺民意。

3.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经济开发与发展;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加快实现两个根本转变;有利于增加就业,扩大内需,保持经济社会和人的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的区域上,集中开发临大公路经济带,形成贯通南北、辐射全县的经济增长轴线,重点开发建设大河家、吹麻滩、别藏、居集民营经济示范园区和乡镇企业密集区,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带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

在发展的产业和主导产品上,积极兴办开发积石山县具有一定优势和发展前景的农副产品、民族特需用品、清真肉食品、皮革产品和建材产品加工企业。进一步提高科技含量,扩大生产规模,力争培育我县的名牌拳头产品,促使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效益、上水平。通过机制创新,进一步拓宽民营经济发展的领域,鼓励民营经济承包荒山荒滩,造林绿化,兴办旅游,开发高效农业,参与交通、供热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建设。进一步提高民营经济界人士的政治地位,充分发挥和调动他们在改革建设中的积极性。

四、以项目带动为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新成就

积石山县经济属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没有大的投入就不可能有大的发展。发展问题说到底是项目问题。

项目是投资和发展的载体,项目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工作的全局,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加快发展必须抓项目。有项目才有投资,有了投资才有发展,有发展才有就业、才有税收,没有项目一切无从谈起。项目是欠发达地区增加投资、加快发展的关键环节和突破口。我们迎接东南沿海地区乃至发达国家产业的梯度转移,必须抓项目: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保持持久活力和竞争力,必须抓项目:加快调整经济结构,也必须抓项目;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更要抓项目。总之,各行各业要发展,都必须在抓项目上下功夫。全县干部必须牢固树立项目发展观,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进一步加大争取国家投资的力度,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发展抓项目氛围已在积石山县基本形成,要以农业、交通、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抓住机遇,争上项目,打造加快发展的硬件平台。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一机遇,把项目建设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点。要围绕结构找项目,研究政策争项目,因地制宜上项目,瞄准市场跑项目,形成一种大搞项目的浓厚氛围,争取国家和省上给予少数民族地区更多的项目和资金的支持。但在具体工作中,如何抓项目,如何抓好项目是摆在全县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眼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只把项目建设摆在经济工作首位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项目知识的学习、研究和运用,不断提高各级干部抓项目的能力,努力做到懂政策、懂渠道、懂程序、懂市场。要不断拓展项目建设的思路,坚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上项目,抢抓国家政策机遇上项目,着眼实施统筹协调发展上项目。不仅要抓生产经营性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生态建设项目,还要抓社会事业项目。既要抓好国家政策性投资项目,又要抓好外商投资项目和民间投资项目。

每年抓好几个牵动全县经济全局的骨干项目是积石山县经济社会发展得出的最宝贵的经验。今后五年,在完成保安族、撒拉族两个较少民族重点扶持项目、大峡灌区三期高家水库、银河灌区建设的基础上,积极争上2万吨马铃薯淀粉项目、万头南德温牛养殖项目、清真牛羊肉加工项目、中药材种植及中药饮片加工项目、香料种植项目等重点项目,争取完成吹桥公路、永积公路路基改造及铺油。大关路、大保路、大四路按标准建成。争取进入国家生态建设县,全国电气化县和水电代柴项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