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区域经济
48485100000004

第4章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区域概述(1)

“山有根,水有源。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有自己的根源”。国家大师季羡林先生在《黄河史》序言中以这样富有哲理的语言揭开了黄河史诗的开头。谈到中国不能不说到黄河,说到黄河,则不能不说到积石山县。

中华民族起源于黄河流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深深地缠绕着一个积石情节,中国自古有这样的说法:黄河发源于昆仑之巅,由罗布泊潜入地下,然后从积石山复出,始为黄河,又叫中国河。黄河在积石山鬼斧神工般地劈开群山,由青藏高原气势磅礴地冲向黄土高原,形成了关门峡、寺沟峡等一系列深山峡谷。山中之色,如此雄浑壮丽,让古今无数人为之倾倒,留下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等千古绝唱。而这一切又与积石山息息相关,因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长期认为黄河的源头就在积石山,由积石山出,始为黄河出,就是这种认识最真挚的表白。直到宋朝以后,有学者远上青藏高原,实地考察了青海江河源,才认定星宿海是黄河的源头。黄河虽然被正本归源了,但积石情结却深深烙在中华民族心中,终于到了1981年,这一情结在共和国版图上,绽开了一朵艳丽的鲜花,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宣告成立。

第一节自治县自然环境

积石山县地处甘肃省西南部、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西北部、小积石山东麓。东南与临夏县接壤,西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毗邻,北以黄河为界与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隔河相望,东北部同永靖县以黄河为界。南北宽约33公里,东西长约37公里,海拔1735~4309米,总面积910平方公里。县城所在地为吹麻滩镇,距临夏回族自治州首府临夏市55公里,距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县城积石镇52公里,距省城兰州市217公里,是由青藏高原进入甘肃的西大门。

一、目治县地形、地貌、气候

积石山县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结合部,两大高原以各自独特的景观在此实现了完美的结合,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积石山县的高原特色决定了地形起伏不平,复杂多变。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可划分为黄河河谷阶地区、黄土塬坪沟壑梁峁区、低山沟谷及山前丘陵区、积石山构造区,县境内大都为山地,主要山脉是小积石山。如果说小积石山像一把木梳脊,那么,全县山丘都是梳齿,而梳齿空隙就是全县大大小小的河流。登高鸟瞰,全县十六条山梁,像十六条巨龙俯首黄河饮水,景象十分壮观。县境内地面大部分为梁峁、沟壑的丘陵、山坡地带,唯黄河流域的大河家、四堡子、关家川、银川以及银川河上游的铺川,分布为小块的川台地。“塬”是黄土高原上被切割得比较轻微的部分,高原面保存得比较完整。塬上地面平坦,周围边缘沟谷延伸。“梁”是高原上被切割较严重的部分,地面支离破碎,只剩下一条条的长梁,实际上就是条状延伸的岗陵,顶部平缓,大致相连,两侧多狭深的沟谷。“峁”是梁进一步遭受侵蚀而形成的浑圆的馒头状山丘。“川地”是指沟谷底部的平地或河谷两岸的冲积阶地。川地水土条件较好,是重要的粮食产地。全县川道均系河流谷地,有刘集川、居集川、关家川、铺川、银川、四堡子川。塬、坪、台地有张巴、石塬、酸梨树坪、仙牟家坪、大杨家坪、旱地坪等。由山洪和河水冲积而成的较大滩地有吹麻滩、甘河滩、羌滩、四堡子周家夹滩、韩陕家夹滩。黄土高原上的这四种地貌形态,构成了积石山县的黄土高原特征。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是这里的严重问题,近几年来,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全县干部群众义务植树、扩大饲草种植面积、小流域治理工程等,使这里的植被得到恢复,水土得到了保持,环境有了根本的治理,黄土高原披上了绿装,已成为生态旅游观赏的亮点之一。

积石山东麓有香水坪、黄草坪、盖新坪等水源丰富、地势平缓、植被完好,牧草茂盛的大面积天然牧场。夏秋季节,沿积石山麓一带各乡镇群众的牛羊驴马骡在这里放牧,个个吃得膘肥体壮,为各族人民发展以养殖牛羊为主的畜牧业提供了一处适宜的场地。从古至今,畜牧业为全县人民创造了一笔可观稳定的经济收入。

二、自治县物产与资源

积石山县地形、气候的复杂多样决定了当地物产丰富。全县农作物有89个品种,以小麦、洋芋、玉米、豆类为主。油料作物9个品种,有奥罗、大黄芥、牛尾梢、门源、胡麻等。蔬菜作物有24个品种,种植较多的是辣椒、西红柿、茄子、花菜、白菜、芹菜、韭菜、甘兰、葱、萝卜、蒜、香瓜、豆角等。瓜类作物有12个品种,主要栽培有西瓜、小甜瓜、黄瓜。

积石山县西部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温暖潮湿的环境十分有利林带植被发育,所以,森林草原面积广阔。天然林以青海云杉、油松、桦杉和低矮灌木林为主。积石山县所具有植树造林的优良传统,人工造林,有用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用材林和各种经济林木,主要有杨、柳、榆、槐、桦、冬果梨树、红小梨树、巴梨树、早酥梨树、皮特果树、核桃树、樱桃树、杏树、李子树、花椒树以及紫葡萄树、白葡萄树等,多达30种。

野生牧草主要有烟管草、地榆、兰石草、短金莲花、披碱草、小白蒿、蚓果芥、短冰草、紫花苜蓿、草莓、达乌里胡枝子等。随着畜牧业的发展,栽培的人工牧草有紫花苜蓿、黄花苜蓿、草木樨、燕麦;食用植物有蕨菜、乌龙头、苦苣、灰藿、黄花莱、野葱、野韭菜、野百合等;芳香植物有百里香、香藿、玫瑰、黄花蒿、甘遂等;药用植物有80余种,有零星栽培的党参、当归和野生党参、秦艽、柴胡、升麻、独活、羌活、防风、黄芪、大黄、白芍、细辛、贝母、鬼臼、乌头、大戟、丹参、甘草、虫草等。

积石山县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饲养的动物有牛、驴、骡、马、羊、猪、鸡、鸭、鹅、兔、蜂、犬、猫等。有山泽必栖息的野生动物豹、獾、香獐、苏门羚、蓝马鸡、野鸡、野兔、狐狸、黄鼠狼、狼、石貂、猞猁、水獭、野猪、山溪鲵等珍禽奇兽,其中苏门羚、蓝马鸡、雪鸡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特别是苏门羚为特有、稀有珍贵动物。

积石山县最具特色、最丰富的资源当属水能资源。

黄河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入积石雄关,流经县域北部的大河家、四堡子、石塬、柳沟、关家川、安集、银川乡注入黄河明珠刘家峡水库。有发源于小积石山的清水河、大河家河、吹麻滩河、刘集河、银川河、甘河滩河、樊家沟、石家沟、韩家沟等一些季节河,汇集黄土沟壑区的雨水流入黄河。这些属黄河上游水系的小支流,冬夏两季濒于干涸,夏季流量渐增,秋季暴雨频繁时,山洪突发,河水暴涨,流量激增,有效地补给黄河水量。还有许多被人们世代喜爱、珍惜的晶莹清澈、甘甜可口的泉水,这些泉水水源旺盛,水质优良,哺育了一方群众,供养了方圆周边各族父老乡亲圈养的大小牲畜。如大河家泉、五眼泉、龙头泉、陶家泉、范家泉等等。

全县可供利用的水资源228.5亿立方米,其中黄河流经北部7个乡镇约40公里,其间黄河水达227亿立方米,且水流急,落差大,穿越高山峡谷,年平均流量709.5立方米/秒,尚待开发的大河家、四堡子等电站水能资源达26万多千瓦,刘家峡库区水域面积在县境内约有3万亩,发展水电、水利灌溉、水产养殖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稳定发展农业具有很大潜力。同时,在沿黄灌区的环境治理、库区绿化、保持母亲河水土流失方面大有文章可做。

三、西北独特的三大结合部

1.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结合部

青藏高原是第三纪以来迅速隆起的最雄伟的“世界屋脊”,被视为与南极、北极并称的“世界第三级”。由于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的影响,沿深大断裂构造线而迅速上升的青藏高原北侧及东北侧的边沿高山,使甘肃山脉地形多呈北西一南东走向,凡由高山冰雪溶水补给水源的河流,均呈横切构造,形成平行同龄类型而极其壮观的青春型峡谷跌水,急流险滩,流泉飞瀑湍激溅珠,跌落奔流,飞泻千里,形成神奇的高原“边缘型”风光带。绚丽壮观的风光资源多分布于这一边缘带,如名扬西北的牟尼沟、贵清峡、莲花山、太子山、孟达天池,大通河上的享堂峡、吐鲁沟等。积石山是黄河从青藏高原进入黄土高原,从第三台阶流入第二台阶的地段,不少地段落差大,河水奔腾不息,气势雄浑壮观。黄河从青海循化县境内冲破积石雄关流进积石山县,沿甘肃境内形成了著名的关门峡、寺沟峡、八盘峡、盐锅峡、刘家峡、白银“小三峡”等奇峡深谷美景。国家已成功利用落差势能建造了八盘峡、盐锅峡、刘家峡、“小三峡”水库和发电站,为国家电力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现在寺沟峡(炳灵)水电厂已动工建设,规模较大的关门峡水电厂也已动工建设,不期将造就出一座座高峡平湖的壮丽景观,为黄河上游再添一道道亮丽风景线;黄河干支流沿岸还有旖旎的草原风光、黄土风情,积石山县古老的黄河运输工具——羊皮筏子等让中外游人惊羡不已。现已成为黄河上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一旦遇有重大节日,定会设此项表演,让来宾一饱激情与惊险。境内草原牧草丰茂,风光优美,当游客身处草原的蓝天白云之下,注视着远方一群群悠闲的牛羊和一顶顶放牧用的帐篷时,一种纯净的思绪就会冉冉升起。而积石山县西南部是典型的青藏高原特征,为石林山区,没有村落,没有耕地,地势高峻,山峰陡峭,基岩裸露,有成片天然次生灌木林,是典型的深谷地貌,山脚线海拔多在2600米以上,最高峰雷帝山海拔4309米。降水充沛,植被良好,植被覆盖率达90%,适宜于牛羊放牧。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厚度最深的地方。黄土高原的西南缘,包括秦岭以北、青藏高原以东的陇西盆地及陇东盆地,由第四纪风成黄土堆积而成,长期以来被切割为沟谷纵横、莽莽壮观的塬、墚、峁、坪的黄土地貌。

积石山县沿黄河流域或中部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特征。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高东北低,相对高差大。黄河、刘集河、银川河流域有峡谷、盆地相间的葫芦状地形的黄河河谷阶地区,海拔1800米左右,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灌溉条件良好,适宜种植各类粮食作物及蔬菜、瓜果。石塬、柳沟、关家川、胡林家、安集、银川乡一带,为黄土塬、坪、梁、峁、沟壑区,海拔1900~2300米,由于土壤侵蚀剧烈,红土和岩石裸露,植被稀少,水源缺乏,梁峁起伏,沟壑纵横,沟网密布,地形复杂多样。小关、别藏、中咀岭、居集、寨子沟、吹麻滩、柳沟、刘集等乡为低山沟谷及山前丘陵区,以黄土峁为主。其间有小片较开阔的滩。海拔较高,大都在2300~2600米之间。综观积石山县的地形、地貌,这里沟梁相间,支沟发育,山坡较缓,草坡面积大,植被好,地下水丰富,是发展农业和牧业的混合地带。

2.冷暖气候的结合部

积石山县地处中纬度偏高位置,大陆度52.4,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有山地、高山综合气候特征和季风气候特征,是冷暖气候的结合部。

气候季节按气候学划分标准,除大河家、四堡子、银川等局部区域只有十几天的夏季外,其余均冬长无夏,春秋相连。但习惯上按自然季节划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

年平均气温为5.2℃,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16.5℃;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一8℃,气温年较差为24.6℃。年最高气温11.9℃,年平均最低气温0℃,年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而极端最低气温多出现在元月上、中旬。

气温分布形成自东向西,自北向南递减的趋势,其中以南北相差最为显著,达3.7℃。全年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6.3℃~-9.2℃,地区间相差2.9℃。最热月平均气温15.1℃~20.6℃,地区间相差5.5℃。夏季温度地区差异大于冬季,从而形成热量对农作物品种具有明显的地区选择性。年际波动大。由于本县地理环境和大气环流形势的影响,年平均气温变化在4.5℃~6.0℃之间,二者可相差1.5℃之多,据计算平均变率为6.1%。其中最大相对变率可达15%(1980年)。年内冷热悬殊,年较差大。一般以海拔较低的地方最为突出,如大河家为26.3℃,银川可达27.2℃。全县较差多出现在24℃~26℃之间,是典型的冷暖气候结合部。

为此,全县上下根据县农业区平均状况属干旱半干旱半湿润特点,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全力实施“南油北药,东椒西畜”战略,使积石山县的开发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通过切实可行的开发思路和办法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全县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