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金融概论
48494900000013

第13章 利息与利率(3)

六、国际利率水平

国际利率水平对国内利率也有重要影响。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商品、技术、资金越来越多地在世界范围内运动。任何一个国家要使本国经济迅速发展,就不能把本国经济孤立于世界经济体系之外。商品买卖和资金流动越具有国际性,国际利率水平对国内利率的影响就越大。国际利率水平对国内利率的影响是通过资金在国际间的移动实现的。当国内利率水平高于国际利率水平时,外国货币资本就会向国内流动,这不仅有利于改善国际收支状况,而且也改变了货币市场上的资金供求状况。反之,当国内利率水平低于国际利率水平时,不仅外国资本要流出,而且本国资本也会流出,同样会改变货币市场上的资金供求状况。不论国内利率水平高于或低于国际利率水平,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都会引起货币市场上资金供求状况发生变化,因而必然引起国内利率变动。此外,利率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又会进一步影响本国通货的对外价值,直接影响本国的对外贸易。总之,一国政府在调整国内利率时必须考虑国际利率水平。

七、国际间的协议或默契

“经合组织”国家于1976年达成了政府间的“出口信贷君子协定”,对出口借贷条件给予适当的限制,以减少竞争。该协定规定了出口借贷的最高限额,协调了出口借贷的最低利率,统一了出口借贷的最高期限。另外,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发达国家为维护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联系,也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包括政府间的双边贷款和通过国际金融机构提供的多边贷款,这些贷款利率水平也较低,这是国际间形成的一种默契。

利率的作用

在现代经济中,利率发挥着极其重要的调节作用。但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以及不同的利率管理体制下,利率作用发挥程度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利率既有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又有对微观经济的调节作用;既有直接作用,又有间接作用。利率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经济杠杆,是各国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重要工具。

一、利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的一般分析

(一)利率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

1.聚集社会闲散资金

聚集和积累资金是利率最主要的功能。正是因为利率的存在及其作用的发挥,才使得分散在社会各阶层的货币收入和再生产过程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金得以集中起来,转化为信贷资金,通过信贷资金的分配,满足生产发展的资金需要,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2.优化产业结构

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会自发地引导资金流向利润率较高的部门,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国家还可以自觉地运用差别利率政策,对国家急需发展的农业、能源、交通运输等行业以及有关的企业和产品,适当降低贷款利率,大力支持它们的发展;对需要限制的某些加工行业以及有关的企业和产品,适当提高利率,限制其发展,从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结构合理化。

3.调节信贷规模

利率对银行信贷规模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贷款利率的高低与企业收益率成反比,提高贷款利率必然使企业留利减少,使企业对投资的兴趣减小,贷款数量和投资规模随之收缩。当贷款利率提高到一定程度,生产企业不仅会转化为借贷资本,以获取较高的利息。反之,降低贷款利率,减小借款者的借款成本,增加其收益,借者就会增加贷款,扩大生产规模。因此,贷款利率水平的高低同信贷资金问题成反方向变化。国家可以通过调整银行利率水平调节信贷规模和投资规模。

4.稳定货币流通

如上所述,存款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银行的存款规模,对实现社会购买力与商品可供量的平衡有调节作用;贷款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银行贷款规模,决定货币供应量,对币值稳定有重要作用;贷款利率的差别对贷款结构和产业结构有重要影响,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直接关系到货币正常流通的基础;利率的高低还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经营状况,从而影响社会商品的供给总量和结构,对货币正常流通有重要作用。

5.平衡国际收支

当国际收支不平衡时,可以通过利率杠杆来调节。如当国际收支逆差比较严重时,可以将本国的利率调到高于其他国家的程度,这样一方面可以阻止本国资金流向利率较高的其他国家,另一方面还可以吸收外资流入本国。但是,当国际收支逆差发生在国内经济衰退时期,则不宜采取调节利率水平的做法,而只能通过调整利率结构来平衡国际收支。

(二)利率对微观经济的调节作用

1.利率能够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的好坏取决于资金运动是否顺畅,其关键在于经济协调发展。如前所述,运用利率杠杆调节信贷资金结构,能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经济协调、稳定地发展,这就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供了基础。此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也是影响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方面。银行运用利率杠杆,对那些经营管理不善、资金周转缓慢、贷款逾期不还的企业实行高利率的罚息,促使其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对那些经营管理好、资金效益高、信用状况好的企业实行优惠利率贷款。这对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利率能够诱发和引导人们的储蓄行为

合理的利率能够增强人们储蓄的愿望和热情,不合理的利率则削弱人们的储蓄愿望和行为。因此,利率的变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调节个人的消费倾向。

二、利率发挥作用的条件

如上所述,利率作为一个经济杠杆,对宏观经济运行和微观经济运行均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有了利息与利息率的存在,其作用就能充分发挥出来,要使利率充分发挥作用,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一)经济的商品化、货币化、信用化程度

利率作用的大小与经济的商品化、货币化、信用化程度直接相关。一般而言,经济的信用化程度越高,利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因为只有在经济的商品化达到一定程度时,连接价值利益关系的主要枢钮才是货币与信用,而利率本身属于货币与信用的范畴,可以通过调节货币与信用关系来调节价值和利益关系进而调节经济关系,调节微观经济活动和宏观经济总量。

(二)资金借贷双方都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主体

利率是通过利益机制的传导而发挥作用的,只有资金的借贷双方都是具有健全的利益驱动和风险约束机制的法人主体,他们才会为了追求各自的利润最大化而选择最有利的交易对象进行资金的借贷活动,才会对利率变化信号作出灵敏的反应,相应调整自己的经营和投资行为。

(三)完善的金融市场

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是一种市场参数,它以金融市场的存在为前提,并为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所决定。只有在发育程度较高的金融市场上,具有足够多的买者和卖者,有充足的交易对象——资金,金融资产的种类和数量有了一定的规模,利率杠杆才能有其形成和存在基础。

(四)利率的市场化

利率的作用能否发挥出来、发挥到什么程度,与利率管理体制是否合适密切相关。利率管理体制,简单地说,就是国家对利率进行管理的一种组织制度。它规定了金融管理当局或中央银行的利率管理权限、范围和程度。从世界各国看,利率管理体制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国家集中管理,实行利率管制。国家对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活动中的利率实行统一的管理,由管理机构根据宏观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对金融形势的判断,制定各种利率,各金融机构都必须遵照执行。(2)市场自由决定,即利率市场化,国家只控制基准利率,其他利率基本放开,由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确定。(3)国家管理与市场决定相结合,这是大多数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所采用的一种利率管理体制。比较这三种利率管理体制,利率要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整个经济管理体制应该是一种间接管理体制而不是直接管理体制,而利率的市场化则是其基本前提。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市场因素决定的利率才能够真正灵敏地反映社会资金供求状况,才能真正成为借贷资金的价格,促进资金合理流动,从而发挥其各种调节作用。

思考题

1.利息的本质与作用是什么

2.利息与资金价格的关系是什么

3.决定利率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4.利率对于宏微观经济的作用是什么

5.利率发挥作用需要哪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