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金融概论
48494900000051

第51章 国际金融(2)

三、国际收支平衡与不平衡的含义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复式记账原理编制的,所以借贷双方在账面上总是平衡的。但是这种平衡只是形式上的平衡,实际上并不可能总是平衡的,不是收大于支就是支大于收。国际间的经济交往反映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有若干项目,各个项目都有各自的特点。按交易的性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项目可分为自发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两类。所谓自发性交易是指经常项目所包含的内容,如商品和劳务的输出输入、单方面转移等。它是由于自身需要而进行的交易。这些交易在客观上已经发生,列入各有关项目,不能任意增减。因为它是自发性的,所以常常出现差额,不是收大于支,就是支大于收。所谓调节性交易,是指在自发性交易出现不平衡时所进行的弥补性交易,如短期资本移动、黄金外汇储备的变动等。它是为了弥补自发性交易的差额而采用的平衡措施。区分这两类交易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自发性交易制造缺口的交易,而调节性交易是填补缺口的交易,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自发性交易是对国际收支状况的真实反映,而调节性交易则是对国际收支状况的虚假反映。

如果一个国家自发性交易收支相等或基本相等,就说明这个国家的国际收支是平衡的。如果一个国家自发性交易的收支不能相抵,差额较大,需要通过调节性交易进行弥补才能达到平衡,那么这种平衡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是暂时的形式上的平衡,不是真正的平衡。

四、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现象是经常发生的,而平衡却是偶然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较为复杂,它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受国内经济发展波动的影响

西方国家的经济受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的制约,发展是不平衡的,经常产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在经济周期的各个阶段,其国内经济状况是不同的,这必然影响其对外经济的发展,引起国际收支的变化,从而影响国际收支的平衡。

(二)受国际市场需求结构变化的影响

一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贸易收支状况。世界各国由于地理环境、资源状况、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如果国际市场上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发生变化,就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某些国家输出商品的结构。如果这些国家适应了这种变化,对输出商品的结构进行了调整,该国的对外贸易收支就不会受到影响。如果这些国家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就会引起贸易收支的不平衡,从而导致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三)受货币币值变动的影响

一个国家货币币值的变化对国际收支有较大影响。当一个国家发生通货膨胀时,货币贬值,物价上升,其出口商品的成本也随之上升,这就会削弱该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客观上起了抑制商品出口的作用。同时,由于进口商品价格较低,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数量必然有所增加。出口商品的减少和进口商品的增加,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贸易收支状况,会使国际收支产生逆差。相反,一个国家如果采取紧缩通货的政策,使币值上升,物价下跌,客观上就有利于出口而不利于进口,这就会使国际收支出现顺差。

(四)受偶发性因素的影响

除了各种经济因素之外,政局动荡和自然灾害等偶发性因素,也会影响贸易收支和资本的流动,从而导致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五、国际收支不平衡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国际收支是一个国家整个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国际收支是否平衡与国内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两者互相渗透又互相影响,对一个国家来说,国际收支平衡的现象是偶然的、相对的,而不平衡则是经常的、绝对的。国际收支无论是出现顺差还是出现逆差,都会对一国经济产生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

(一)国际收支顺差的影响

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顺差,表明其对外支付能力的增强和对外经济关系的优势地位。但一个国家长期存在着巨额顺差并不是一件好事,具体来说对本国经济有以下不利影响:

(1)大量顺差意味着商品与劳务出口大大超过了进口,生产出来的社会财富供应给了国外,国内居民的生活水平不能随着生产的发展而相应提高。

(2)外汇储备的大量增加,一般情况下可能会引起本币汇率的上升,不利于出口贸易的发展,从而加重国内的失业问题。

(3)外汇储备的增加需要占用大量的本币,会引起本币发行量的增加,从而产生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

(4)一个国家国际收支的顺差,意味着有关国家国际收支的逆差,如果这种现象长期不变,则造成与其他国家关系的紧张。

(5)如果国际收支顺差是由于过度出口造成贸易顺差而形成的,则意味着国内可供资源的减少,因而不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

(二)国际收支逆差的影响

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逆差,反映一国对外债务的增加,如果持续出现大量的国际收支逆差,就会对国内经济平衡和对外经济关系产生严重影响。

(1)会引起本国对外负债超过对外支付能力,从而引发债务危机。

(2)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就需要动用国际储备进行弥补,过多地耗费国际储备,就会出现出口收汇只能应付对外还本付息的被动局面,从而影响国内经济的发展。

(3)国际收支逆差如果导致国际储备严重不足,就会造成一国对外金融实力削弱,从而使该国在国际上的信誉和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受到损害。

(4)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意味着外汇支出大于外汇收入,造成对外汇的过度需求,这会形成国内货币紧缩的局面,促使利率上升和失业增加,从而影响本国经济的增长。

六、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与措施

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出现不平衡,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进行调节。

(一)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财政支出,来控制总需求和物价水平的政策措施。财政政策一般是根据国内经济发展状况而制定的。将财政政策用于调节国际收支,也可以产生相应的效果。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一国政府可以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即缩减财政支出,提高税率以增加财政收入,减少投资,减少消费,促使物价下降,从而降低出口产品成本,达到扩大出口、减少进口,扩大外汇收入的目的。相反,当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则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以达到抑制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顺差的目的。

(二)金融政策

金融政策是西方国家经常采用的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

1.再贴现政策

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再贴现率来调节国际收支。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受其影响也相应提高,这就使市场货币供应量相应减少,物价就会随之下跌,这种状况有利于商品的出口而不利于进口,有利于减少国际收支逆差。同时,国内市场利率的提高有利于促使外国资本的流入,也有利于减少国际收支逆差。相反,当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中央银行可以采取降低再贴现率的办法来减少国际收支顺差。

2.存款准备金政策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的比率来控制信用规模的大小和货币供应量的多少,从而影响总需求和国际收支。当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时,就会使货币供应量减少,物价下跌,这有利于商品出口而不利于进口,有利于减少国际收支逆差。反之,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就会扩大信用规模和增加货币供应量,引起物价上涨,从而有利于商品的进口而不利于出口,有利于减少国际收支顺差。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采用有差别的存款准备金比率政策,直接调节国际收支。

3.汇率政策

汇率政策是指一个国家通过调整其货币的汇率,以影响商品的进出口来调整贸易收支,从而调整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这里所讲的“调整汇率”,不是指金融市场上一般性的汇率波动,而是指国家货币金融管理当局公开宣布本国货币的法定升值或贬值。

当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中央银行可以采用降低本国货币汇率、提高外汇汇率的办法,使本国商品按外币计价的价格下跌,以促进商品的出口,减少逆差,但这种办法必须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程度大于其在国内贬值的程度时,才能起作用。同时,降低本国的货币汇率和提高外币汇率可相应提高外国商品在本国的价格,这不利于外国商品的销售,导致进口的减少,从而减少逆差。相反,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中央银行则可采用提高本国货币汇率、降低外币汇率的办法,扩大外国商品的进口,抑制本国商品的出口,从而减少顺差。

需要说明的是,西方国家并不经常用调整汇率的方式来平衡国际收支,而且实行货币升值与贬值在国际上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规定,各会员国在国际收支发生基本不平衡时,才允许调整汇率。一般认为下述情况属于基本不平衡:当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出现不平衡时,假定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要达到平衡就必须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而实施的结果又会造成国内失业率的提高,致使国内经济失去平衡;如果要维持国内充分就业,就要实行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从而使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使国内平衡与国际平衡产生尖锐的矛盾。此外,一个国家如果实行货币贬值,很容易遭到其他国家的报复,使调整汇率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三)直接管制和其他奖出限入的贸易措施

直接管制是政府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对国际经济贸易进行干预,以求达到国际收支平衡的措施。直接管制主要是指外汇管制。外汇管制的主要内容是对外汇汇率、外汇买卖、外汇收支、国际结算等采取限制性措施。

直接管制和其他奖出限入的贸易措施包括:对出口商品或给予内部补贴,或发放出口信贷,或由政府对出口信贷给予担保;对进口则实行配额制、许可证制,或严格审批进口用汇,等等。采用直接管制调整国际收支,比实施财政、金融政策的效果要快且显著。财政、金融政策是通过税收、利率等的变动影响经济,再影响国际收支,而直接管制是对局部直接起作用,不必牵动整个经济,所以效果更好。但是,一般来讲,直接管制有利于本国而不利于他国,因此,一个国家实施直接管制,往往损伤他国的利益,导致他国的报复,所以采用这种方法来平衡国际收支也要有一定限度。

外汇与汇率

一、外汇的含义与功能

(一)外汇的含义

外汇是国际金融领域里最常见最普遍使用的概念。外汇具有动态的和静态的两种含义。动态的外汇是国际汇兑的简称,是指一种行为,即把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借以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专门性的经营活动。静态的外汇是指它是一种以外币表示支付手段,用于国际间的结算。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说的外汇是指静态意义上的外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对外汇作过明确的定义:“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管理机构、外汇平准基金组织及财政部)以银行存款、国库券、长短期政府债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外汇的内涵,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大和信用工具的发展而日益增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1996年4月1日起实施)规定,外汇的具体内容有:

①外国货币。包括纸币和铸币;

②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

③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

④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位(欧元现已取代欧洲货币单位);

⑤其他外汇资产。

由上可知,作为外汇必须符合两个条件,其一是以外国货币表示,其二是可自由兑换。两者缺一不可。例如,美元对中国来说是外汇。因为美元是以美国货币表示的,同时美元又是可以自由兑换的。英镑对英国来说就不是外汇。因为英镑虽然可自由兑换,但英镑对英国来说,不是外国货币。同理,缅甸元对中国来说亦不是外汇。因为缅元虽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但它不可自由兑换。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外汇的主要特点是:①国际性,即必须是国际上普遍能接受的外币资产;②可偿性,即这种外币债权可以保证得到偿付;③可兑换性,即可以自由兑换为其他外币资产或支付手段。④稳定性,即这种外币币值不能频繁波动。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资料,目前全世界有45个国家和地区的货币是可自由兑换货币,但主要的可自由兑换货币是美元、英镑、日元、瑞士法郎、德国马克、法国法郎、加拿大元、港元等。

按照外汇可否自由兑换,外汇可分为自由外汇与记账外汇。

自由外汇,即不需要货币发行国批准,可以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或是可以向第三国办理支付的外国货币及支付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