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金融概论
48494900000008

第8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4)

(四)我国的国家信用

我国国家信用具有长远的历史。从东汉起,历代史书都有政府向民间借贷或向民间发放贷款的明确记载,以解决军费开支、政府奢侈享受或救济灾民、发展生产力等。

清朝末年,除发行国内公债外,还大量举借丧权辱国的外债,以后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政府也曾多次发行内债和举借外债,用于打内战,维持其统治。

中国共产党的红色政权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也曾多次发行公债,如1949年东北人民政府发行了“民国三十八年东北生产建设实物有奖公债”。这些公债在保证革命战争供给、发展根据地经济建设和其他公益事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国债发行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新中国刚刚建立的1950年,当时为了保证仍在进行的革命战争的供给和恢复国民经济,发行了总价值为3.02亿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第二阶段是1954~1958年,为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分五次发行了总额为35.46亿元的“国家经济建设公债”。到1968年,我国发行的各种债券的本息都已还清,成为一个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国家。第三阶段是1979年以后,财政连年出现大额赤字,为平衡财政收支,筹集重点建设资金,我国从1981年起重新开始发行国债,国债的年发行额从1981年的48.66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4657亿元;国债的发行方式由1981年的行政摊派式的非市场化发行转变为1992年的承购包销,1996年可上市国债的发行全部采用国际通行的竞争招标式;国债发行的时间由过去的集中发行变为定期发行。

四、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是工商企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商品或货币形式向消费者人个提供的信用。消费信用按其性质来说有两种类型:一种类似于商业信用,由工商企业以赊销或分期付款的形式向消费提供商品或劳务;另一种属于银行信用,具体贷款方式有两种,由银行直接向消费者个人发放贷款,或由银行向提供商品的工商企业发放贷款。

(一)消费信用形式

1.分期付款

这是最常见的消费信用形式,多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如汽车、房子、家具等。分期付款属于中长期信用,其操作程序为:先由买者支付一部分贷款,并与卖方签订分期支付剩余部分贷款和利息的合同;然后由卖方交付货物,但在货款未付清之前,商品的所有权仍属于卖方;最后,买方按合同规定分期付清本息后,商品所有权遂由卖方转移到买方。

2.信用卡

它是由发卡机构和零售商联合起来,对消费者提供的一种延期付款的消费信用。消费者凭卡可在约定单位购买商品和支付劳务,定期与银行结账,信用卡还可以在规定的额度内透支。

3.消费贷款

一般属于中长期信用,按直接接受贷款的对象划分,可分为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所谓买方信贷是指银行直接对消费品的购买者所发放的贷款,所谓卖方信贷是指以分期付款单证作抵押,由银行直接对销售企业发放的贷款。消费贷款按是否需要抵押品划分,可分为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信用贷款是指不需提供任何抵押品所发放的贷款,抵押贷款是指由消费人认赊购的商品或其他商品作抵押所发放的贷款。

(二)消费信用的作用。

1.消费信用的发展可以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

如果把社会生产的发展、技术水平的提高等到因素存而不论,则人们的消费就受其收入多少的直接影响。在一般情况下,人们耐用消费品的消费则需较长时间的货币积累;而引入消费信用后人们可以先消费,再予以支付贷款,或者说,人们可动用一部分未来收入去消费,当前尚无力购买的消费品,从而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

2.消费信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促进消费商品的生产与销售,甚至在某种条件下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由于消费信用的存在,消费者可以在取得货币收入以前提前购买消费品,这样的消费信用暂时人为地扩大了一定时期内商品劳务的总需求规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生产的发展。另外,由于消费信用直接扩大了对消费品的需求,加速了消费品的价值实现,从而可以加速资金周转和促进再生产的发展。

3.消费信用可以引导消费者,调节消费结构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一国的消费结构和生产结构有一个相互适应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纯自然的过程,而必须运用经济手段加以调节。利用消费信用,可以调节各种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引导消费结构朝着适应生产结构的方向发展。

4.消费信用可以调节市场供求关系

当生产出现过剩、销售危机和需求不足时,多采用消费信用。在生产和消费的价值天平上,将生产支出的砝码转移给消费支出,从而缓解矛盾;而当社会上的商品供不应求时,则可以缩小消费信用的规模,压缩社会购买力。

5.消费信用对于促进新技术的运用、新产品的推销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等,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消费信用除具有上述积极作用之外,在一定情况下会对经济发展产生消极作用。它的过度发展会增加经济不稳定,造成通货膨胀和债务危机。如在繁荣时期,借贷关系发展,靠消费信用方式使商品销量扩大;而在萧条时期,一方面,贷者和借者都减少这种借贷数额,使商品销售更加困难,使经济更加恶化,另一方面,消费信用难以收回,加剧信用授予者的支付困难或支付危机。另外,在消费需求过高、生产扩张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消费信用则会加剧市场供求紧张状态,促使物价上涨。

(三)我国的消费信用

长期以来,我国是反对消费信用的,认为资本主义的消费信用是资本家推销商品,特别是推销过剩商品的一种手段,是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工具,是资产阶级用以延缓经济危机和使劳动人民受到债务束缚的手段。所以,我国过去除了在20世纪50年代采用过消费信用的形式推销某些价格较贵、销售不畅的消费品外,很少有消费信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消费信用形式逐步恢复,开始出现小规模的消费信用。如1983年和1984年我国一度出现消费品积压,部分工商企业采取分期付款方式推销部分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1989年以后,在售房和销售其他高档耐用消费品方面,也有计划地运用消费信用的形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一方面我国消费者不仅对于负债消费普遍存在心理上的障碍,而且在绝大多数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偿债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消费者承受大宗耐用消费品的消费信用的还本付息负担;另一方面我国银行和企业在经营管理上都比较粗放,致使开展消费信用业务的软件和硬件准备不足。直到今天,我国消费信用总量、范围仍极其有限。今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举债意识得到增强,消费信用将有更快地发展。

五、民间信用

民间信用,也称为个人信用,是指个人之间相互以货币或实物所提供的信用。民间信用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过去,民间信用主要用于解决生活费用的短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着城乡个体的出现和发展,个人之间的信贷范围愈来愈广,规模愈来愈大,信贷方式也愈来愈多。借款的用途也从单纯的生活消费转向生产经营。

(一)民间信用的特点

(1)民间信用的主体是独立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体或组织和一般家庭个人消费者。

(2)民间信用的期限一般较短,主要用于生产和生活急需资金。

(3)民间信用的活动范围有限。因为民间信用是个人之间的货币借贷,因此,一方面既要受贷方经济实力的限制,另一方面也要受借方信誉和能力的限制。

(4)民间信用实行浮动利率,且利率水平一般高于银行利率。民间信用的利率主要取决于资金供求关系,利率随行就市,银行利率只起指导作用,在我国资金总体供应小于需求的情况下,民间利率明显高于银行利率。

(5)民间信用一般具有较大的风险性。民间信用是一种自发的、盲目的、分散的借贷活动,其信用秩序难以用法律规范,金融部门也难以有效管理,加之其往往采用口头信用的形式,因而违约的现象较盛、风险较大。

(二)民间信用的作用

(1)民间信用的发展扩大了融资范围,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多种经济成分的出现,现有的信用形式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发展对信用的需要。比如在我国,广大城乡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需要大量的资金,而相当于一部分人因收入的大量增加或其他原因而积存有大量的货币需要寻找出路。民间信用由于其具有面广、点多、能够广泛吸纳资金的优点,因而能满足这方面的需求,弥补了融资不足的缺陷,进而也促进了农村和个体经济的发展。

(2)民间信用把竞争机制引入金融领域,有利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

(3)民间信用具自发性和盲目性,加大了国家控制资金的难度。同时,民间信用中的金融投机和高利盘剥破坏了国家金融秩序和社会秩序,损害了群众的利益。

六、证券信用

证券信用是指企业以发行股票和债券的形式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方式,这是一种直接信用。

证券信用与股份制度的发展密切相关,是商品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所需的资本也越来越大,个别生产商品者已无力承担大规模生产对资本的需求,于是少数人集资合伙经营,或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公司出现了。到19世纪后半期,这种组织形式的企业已广泛流行于资本主义各国,股份公司依靠发行股票或债券筹集和扩大自有成本或筹集流动资金。证券信用的发展,加速了资本的积累和积聚,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目前,证券信用已成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最为重要的信用形式之一。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影响下,我国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将证券信用作为资本主义特有经济现象加以排斥,直到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确定之后,证券信用才发展起来。不仅居民的证券投资欲望强烈,而且企业利用证券筹资的热情也高。但是,由于仍然存在着对股份制度和证券信用价值判断方面的障碍,加上市场基础薄弱,证券交易规则尚不健全,证券信用在多变的政策影响下曲折发展,时枯时荣。近来,证券信用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

七、国际信用

国际信用是各国银行、企业、政府之间互相提供的信用以及国际金融机构向各国政府、银行、企业提供的信用,它反映的是国际间的借贷关系。随着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发展,原来在一国中已存在的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扩展到世界范围,就形成了国际信用。任何国家要加快发展本国经济,都应该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充分利用别国的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这就需要借助国际信用。

国际信用的种类繁多,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国际银行贷款

国际银行贷款是商业银行、银团、大公司、企业及其其他金融机构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的借贷活动,它由一个借款人向另一国家的银行直接借款。国际银行借款是国际投资中的普遍运营方式之一,它的最大特点在于借款人可以自由使用贷款,手续也很简便。但它有它的缺点,如利率较高、不能享受出口信贷的优惠利率等等。

2.出口信贷

这是出口银行在政府的支持和补贴下,为扩大商品输出而对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或银行)提供的一种利率较低的贷款,利差由出口国政府补贴,并由出口国官方或半官方信贷保险机构提供担保。出口信贷有以下几种形式:(1)卖方信贷。出口商所在地的外资银行或商业银行对出口商提供的中长期信贷。(2)买方信贷。银行直接向进口商或进口商的政府部门发放贷款,指定贷款应用于购买发放贷款的国家或企业的商品。(3)福费廷。在延期付款大型设备贸易中,出口商把经进口商承兑的期限在半年以上到五六年的远期汇票,无追索权地售予出口商所在地的银行,提前取得现款的一种资金融通形式。(4)信用安排限额。即出口商所在地的银行为了扩大本国一般消费品出口,给予进口商所在地的银行以中期融资的便利,并与进口商所在地的银行配合,组织较小金额业务的成交。(5)混合信贷。即多种信贷方式混合使用的一种资金融通形式。

3.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国际金融机构贷款指联合国所属的国际金融机构或区域性开发银行对其会员国提供的信贷。主要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亚洲开发银行等,这些国际金融机构按各自设置的宗旨,对会员国提供各种有特定用途的贷款。

4.国际间政府贷款

国际间政府贷款指一国政府以其国库资金向他国政府提供的具有援助性质的贷款,这种贷款的条件一般比较优惠,利息低、期限长。但这种贷款的附加条件比较多。

5.国际租赁

国际租赁是一种跨国的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筹资形式,它由租赁公司垫付资金购买设备,租给用户使用,用户定期支付租金,租期期满后承租人可任意选择退租、续租或留租三种方式,它包括金融租赁、杠杆租赁、经营租赁、专业租赁、服务租赁、综合租赁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