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健
【摘要】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证明,工业化水平低是制约广西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对广西这样欠发达的民族地区来说,工业化是发展进程中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工业化是广西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最核心也是最迫切的问题。
【关键词】广西工业化发展
工业化一般是指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也就是说工业化是在经济发展中,工业产值和就业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农业产值和就业人口比重不断下降的过程。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我国在21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并郑重地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因此,加快推进广西工业化的进程,对加快广西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广西工业化发展现状
过去,广西工业基础极其薄弱,1950年,广西工业总产值仅2.3亿元,占当时工农业总产值的20.1%。经过几十年建设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广西工业有了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有色金属、电力、食品、制糖、医药、林产等优势产业以及一批有特色的产品。随着工业结构调整,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部分骨干企业实现资产重组,优势产业对工业增长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广西工业经济整体态势正在积极稳步地向前发展。
1.重工业比重提高,但缺乏支柱产业。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4.8%,比2000年提高3.7个百分点。重工业比重的不断提高标志着广西工业已经进入重工拉动的快速增长周期,重工业已经成为支撑广西工业发展的主力。主导及优势工业对广西经济增长的支撑力比较明显,但其产业规模与竞争力仍显不足,广西目前没有一个工业行业增加值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还缺乏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2.工业经济成分不断多元化。广西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使股份制等多种经济成分得到飞速发展,形成经济多元化发展格局。2006年全区规模以上股份制和股份合作经济、外商及中国港澳台地区投资经济增加值占全区比重分别为50.9%、20.5%,比2000年提高了20.3个和10.2个百分点。股份制等非公有制经济的逐步壮大标志广西工业经济结构趋于合理,但国有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3.形成一批支柱行业,但真正大规模的企业较少。广西通过优势资源的开发,引导资金和技术向优势产业聚集,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优势行业。如农副食品加工业、电力热力、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交通设备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烟草制品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九大行业,这九大行业在2006年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达到64.0%,2007年1~7月达68.7%。在支柱行业的强力拉动下,广西工业高速增长有了扎实基础。但总的来看大中型工业企业规模普遍不够大,大大少于东部沿海省区。
随着近几年来“工业兴桂”“百企入桂”等一系列加快工业发展战略决策的实施,特别是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步伐加快,在国内、国际整体经济向好的大环境下,广西规模以上工业在2004~2006年连续3年增长20%以上。2007年以来继续保持增长速度快、经济效益好的良好态势,1~7月实现增加值73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9%;利润137.8亿元,同比增长32.4%;实现税金128.6亿元,同比增长26.9%,利润和税金均创历史同期新高。预计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将在25%以上,实现利润超过248亿元。
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和区域性重大投资项目陆续在广西启动。如中石油广西石化千万吨炼油项目是国家“十一五”炼油发展规划项目和广西“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建设规模为1000万
吨/年炼油能力,总投资150多亿元,是迄今为止广西单项投资最大的工业性项目,这个项目的建设于2006年底启动。最近,富士康集团决定再投资广西30亿美元,在铝材深加工、电子信息、环保节能、新型材料等产业开展全面合作。广西的工业化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契机。
二、广西工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实现工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走高科技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广西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广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形势看,广西工业化发展矛盾与压力是十分严峻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用地需求旺盛与土地供应不足的矛盾
随着东部产业转移热潮的到来,工业用地需求旺盛与土地供应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广西,目前几乎所有的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土地的有效供给与招商项目用地需求之间的矛盾普遍存在,土地紧缺和征地拆迁困难都是制约园区发展的“瓶颈”。土地指标少,加上多数工业区规划用地均为农保地、林保地,征地过程中很难达成协议,影响正常征地,土地不足已成为工业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
(二)“两高一资”行业的限制与支柱产业发展的矛盾
目前,广西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重化工业水平不断提升,高能耗行业比重高已成为广西工业结构特点之一,六大高耗能行业产值、增加值占广西规模以上工业四成以上,是广西的主要产业。这些行业的发展对广西工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7年二季度以来国家采取的一系列针对“两高一资”产品的政策措施对广西经济保持持续较快的增长带来压力。其中对规模较小的“双高”工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对广西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如桂北的一些小铁合金被关闭后,为这些企业提供电源的小水电也因需求不足被迫停产。
(三)资源利用率低,产业链条短,科技的优势不明显,自主创新能力偏弱
目前除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工业的产业链可延伸到多个产业以外,其他7个行业的产业链条均相对较短,或者说,尚未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深加工增值能力低,效益差。广西工业企业的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上偏低。据推算,2004年,广西全年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总额25.67亿元,仅占当年工业销售收入比重1.39%。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机制尚未形成。主导产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少,缺乏核心竞争力;重点企业研发力量薄弱,缺乏市场竞争力;高新技术企业的规模不大、实力不强、知名科技企业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不多,发展后劲不足;企业科技人才少,缺乏开展技术创新的力量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