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纵谈2007
48496400000014

第14章 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城市竞争力的提升(1)

王洪涛

【摘要】本文在对产业集群和城市竞争力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几个方面指出产业集群的培养对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和影响。进而从制定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集群,建设大学科技园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加快城市创新性网络建设四个方面给出了促进产业集群的培育,提升城市竞争力优势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产业集群城市竞争力培育

从经济理论上来讲,城市是产业在地理空间上的聚集,现代城市竞争力是以产业集群为支撑的,城市产业综合竞争力即是城市竞争力。一个城市在国际国内竞争优势的关键是产业的竞争优势,而产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彼此相关的产业集群。从经济发展的现实来看,产业集群是当代经济发展的一个普遍现象,20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国家的地方政府根据国际经验,通过区域治理,培育地方产业集群并促使其升级,提高城市竞争力,成功地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国际机构也一直在积极研究、提倡和推广产业集群战略。因此,无论是从经济理论还是从经济发展的现实角度,培育产业集群都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提高城市竞争力必须大力培育产业集群。

一、产业集群与城市竞争力

1.产业集群也叫产业簇群、产业群集,是指在某些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邻近、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及相关法人机构(如大学、制定标准化机构、产业协会等)等,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相连结而构成的群体(迈克尔·波特,1999)。产业集群综合了市场和机构的功能,形成了一个稳定、持续、有序的生态组织,从而在整合力、竞争力、吸引力和影响力等方面具有市场或机构所没有的整体竞争优势,它的总和远远大于个体的集合。

产业集群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区域特性。产业集群相对集中在某一区域,该区域可大可小,具有一定的行政区域性,但不绝对依据行政区域划分,而是以地理的邻近性为主要标准;(2)产业特性。产业集群的产品集中在某一个产业,并且在特定的行业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如产业集群的企业总产量能够占据国内市场较大的份额,甚至在国际市场上都占有一定的比例,或者产业集群内包括了一些在国内或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的企业等等;(3)机构的协调性。在产业集群内有众多的参与者,主要包括生产者、需求者、规制管理机构、中介机构等。在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较强的协调性;(4)合作竞争特性。在生产者(包括中间产品制造商)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为了共同的市场,生产者和需求者之间也进行着激烈的竞争,但为了某种需要,这些单位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合作,在产业集群内部具有明显的合作竞争特性。

2.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城市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倪鹏飞,2001)。城市竞争力综合反映城市的生产力水平及对生产要素的积聚能力、社会全面进步的动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城市竞争力的强弱,需要通过选择一定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基础设施状况、科技创新水平、人力资源、国际化水平、政府管理水平六个方面是影响城市竞争力强弱的关键性因素。

二、产业集群对于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1.产业集群有利于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

综合经济实力反映一个城市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是城市竞争力的基础因素和最重要的标志。从发达国家和我国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践看,近年来许多地方的迅猛发展,皆得益于产业的集群化发展,许多地区和城市通过产业集群实现了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从国外情况看,在美国,拥有硅谷的加利福尼亚州其经济总量居全美第一,意大利的东北部、南部地区和德国西南部地区,通过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分别成为世界重要的传统产品出口基地和重化工业基地,地方经济也实现了腾飞;从国内情况看,我国的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太湖区、浙江杭嘉湖等地区也是通过产业集群实现了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这些产业集群发展较好的地区,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及城市竞争力水平均处于较高水平。例如,近年来,东莞综合实力跃居中国百强城市第12位、地级市第1位,分别荣获“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中国最佳魅力城市”“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等称号,靠的就是经济发展所形成的一种产业群的集聚效应。正是这种效应使东莞在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凸现的同时,城市的竞争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产业集群有利于城市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的发展状况和产业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世界竞争力理论大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通过对10个工业化国家的考察,得出结论: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集中体现在这个国家内以集群形态出现的产业上。产业集群对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的:一是整个集群专注于一个产业,有利于在这个产业中做出品牌,达到较高的质量和较低的价格;二是集群内企业间出于分工协作的需要而对生产链进行细分,在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基础上,产业集群有利于提高效率。在由不同企业组成的产业集群中,市场交易关系取代了内部管理关系,使得生产线上的各个环节都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因而每一个环节的生产和经营都是在根据效率和经济原则而非其他关系进行广泛的分工协作,从而使交易成本最小化,使产业的竞争力得到提升。例如温州的产业发展就是得益于温州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至今,温州已经具有相当规模的五大产业集群:在国内占领低压电器33%市场的柳市低压电器产业集群,占领国内20%皮鞋市场的鞋革产业集群,占领国内西服市场10%的服装产业集群,占领打火机国内市场95%、国际市场70%的打火机产业集群,以及占领国内眼镜市场80%的眼镜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都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3.产业集群有利于城市创新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创新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对城市竞争力的贡献具有倍增效应,产业集群则有利于城市创新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首先,集群内部企业间的互动有利于创新。集群内企业之间、企业与相关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以及各种方式的交流、沟通和接触,都有利于新思想的形成、新技术的使用和传播;其次,集群内企业彼此接近,会受到竞争的隐形压力,而不甘落后的自尊需要和当地高级顾客的需求,也将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以增强竞争优势;再次,中小型企业之间的合作网络,产生了一种内生创新力,同种产业或相关产业在一个地区集聚,能够通过不断创新而赢得竞争优势。在世界各地产业集群的创新中,公司企业很少孤立的创新,大多数的创新活动涉及众多的参与者,不同参与者的互补性、专业化的知识和能力的相互结合,使创新表现为相互作用的学习过程。同时,随着集群区域的发展、壮大,集群内除了生产企业集聚外,还汇集了大量的服务企业以及提供研究和技术性支持的机构。如管理咨询机构、技术开发机构、行业协会等,这些机构对区域内企业的技术创新以及城市创新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都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综上所述,产业集群有利于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有利于城市产业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城市创新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除此之外,产业集群的发展,还能通过提高城市吸引和控制资源的能力,实现提高城市的国际化水平,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等目标,进而提升城市竞争力。

4.产业集群的自我强化机制与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产业集群是一个具有协作效应、制度效应和创新效应等系统性运作的整体,在其内部具有自我强化机制。该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产业集群内参与协作的规模随着产业集群的集聚程度的提高而增大,在协作效应的作用下,产业集群内专业化分工程度提高,企业之间的交易联系会更加密切,大大增加交易频率;二是区域产业规模扩大,相关企业增多,为了开拓市场,增强竞争力,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必然增加,能够大大降低区域内企业之间的交易费用和开展业务合作的不确定性;三是随着产业集群规模的扩大,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人员的增加,共同的职业背景和频繁的交易往来和技术合作进一步密切了人们的社会关系,有利于集群内企业的社会资本的形成和积累;四是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规模,产业高度集中以后,与产业相关的主要技术创新中心(R&;D)也会相应的转移到产业集群来,这有利于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产业集群还可以有效地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新带来的经济回报,使创新系统更有效。所以,协作效应、制度效应和创新效应具有自我强化作用,并且这三种效应还互相促进、催化。制度效应促进技术创新和扩散,技术信息扩散、交叉有可能引发新的创新。随着产业集群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不仅生产能力进一步集中,创新资源也将进一步集中,而且创新本身就存在很强的外部经济性。由此,形成产业集群的自我强化机制。此外,产业集群能够降低交易费用,降低产品成本,提高投资回报,形成强大的吸引力,从而吸引城市区域外的企业不断涌入,使产业集群规模进一步扩张,提升城市竞争力。

三、培育产业集群,提升城市竞争力优势的对策建议

1.要制定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

在一个城市中,政府应该是产业集群的桥梁,政府应间接参与产业集群的创建过程,要让企业成为集群的主导者。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积极的产业集群政策,通过政策可以克服企业之间缺乏信任和明确的分工以及资金缺乏等形成集群的障碍,可以避免创造产业集群导致的高成本、高风险和不同的地区追求相同的产业集群重点导致的重复建设。政府不要刻意创造产业集群,城市的管理者切忌一刀切和过多的干预,营建集群是企业的事情,不可能自上而下地从零开始构建。在集群的培育过程中,政府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使生产要素在地区间、产业间自由流动,营造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环境。另外,由于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当地的创新网络和制度,所以政府在营造集群发展的制度环境时,不应该照抄照搬其他国家或地区成功集群的经验,而应立足于当地的文化制度,制定具有本地化特征的产业集群政策,培育集群生长的土壤。

2.产业集群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发挥城市比较优势

沿海城市可以发展外向型出口加工产业集群,历史名城可以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智力密集区可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等等。产业集群所具备的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知识积累性和学习创新性不仅将对产业集群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产业集群的发展又将反过来强化产业集群所具备的各类天然优势。

3.建设大学科技园和高新技术开发区。

大学科技园是以突出发展高科技产业为目标,以教育和科研为依托,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集中大量研究机构以及生产企业并配套市政、生产、福利等设施的产业集聚区。它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美国的斯坦福大学科技园和我国的中关村科技园区。在城市整体创新环境较差的情况下,可通过发挥大学科技园和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孵化作用,培育具有特色的产业群,推动高新技术的发展,带动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实现城市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聚集,最终提升一个城市的竞争力。

4.加快城市创新性网络建设

一个创新性网络是一个开放系统,更是一个动态过程。城市创新系统可以改善城市的创新环境,促进产业集群中创新机制的健全。在这个网络中信息、技术、人才、资金以及政策等资源要素流动频繁,形成政府、科研机构、企业、服务中介机构等集群主体的相互联系和对话机制。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取得大于局部之和的效果。政府在完善集群的创新体系,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上,主要是培育创新要素以及刺激创新要素作用的发挥,构建产业集群创新的支持机制。加大投入的强度,加强人才的引进和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研发的环境,完善创新成果产权保护机制。加强金融、税收政策促进产业转移。建立起有利于创新,有利于信任机制改进的区域人文环境,以实现对世界产业转移的承接,提高集群层次,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东莞:产业集群化成经济发展“风向标”[EB/OL ].http://jmw.suqian.gov.cn/2005,12

[2]产业集群给温州带来什么[EB/OL].http://www.nova.cn/Browse/

[3][美]迈克尔·波特.竞争论.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4]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概念、框架、现状及提升战略.经济消息报,2001-05-11(1)

[5]吴方,李盛利,张辉.产业集聚效应与区域竞争优势.农机化研究,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