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纵谈2007
48496400000013

第13章 广西外贸结构分析及优化对策

罗永乐

【摘要】近年来,广西对外贸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与国内发达省市相比仍存在巨大差距,对外贸易结构尚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试从商品结构、地区结构、区域结构、方式结构、主体结构五个方面对广西的对外贸易结构现状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了调整建议。

【关键词】广西外贸结构现状优化

一、广西对外贸易结构现状

据统计,全区2006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为66.74亿美元,同比增长28.8%。其中出口35.99亿美元,同比增长25%;进口30.75亿美元,同比增长33.4%;实现贸易顺差5.24亿美元。广西对外贸易进出口保持了平稳、快速的增长,呈现了稳定的运行态势(如图1所示)。

1.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分析

出口商品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结构状况的重要依据。一般将出口商品划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2006年广西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是87.35%,其中机电产品的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同比增长24.75%,占总出口比重22.5%,与2005年基本持平;高技术产品仅占总出口比重2.95%。而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比重的高低,是反映一国或地区的出口商品结构是否合理和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从全国来看,近年来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所占比重一直较大,如2006年,机电产品出口比重,全国平均57%,广东68%,江苏6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全国平均29%,广东35%,江苏44%。可见,广西与全国的差距明显,且有扩大趋势。总体上广西的出口商品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偏低,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而且出口增长仍旧主要依靠数量扩张。

图1近年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数据来源:据《2007年广西统计年鉴》计算,以下各表同。

2006年广西产品进口主要以国内紧缺的生产原材料、生产设备及技术为主,日用消费品为辅。其中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的进口占全区比重分别为16.28%和6.57%。说明广西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上需要依赖进口。

2.对外贸易的地区结构分析

2006年广西进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传统、新兴市场均出现增长。广西的10大贸易地区分别是:东盟、欧盟、拉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中国香港、印度、韩国和中国台湾,这10个地区所占份额之和逾90%。东盟是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所占份额达27%,而其中与越南的贸易份额又居于东盟国家中的首位,超过80%。

2006年广西对各大洲的出口保持了全面增长,对新兴市场(如非洲等)的出口增势明显快于传统市场,说明广西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有所加大。对东盟、欧盟、美国分别出口9.8亿美元、5.9亿美元和4亿美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了18.5%、15.3%和24%(如表1所示)。出口市场的集中度仍然较高,主要集中于东盟、欧盟、美国三大市场,占据全区出口的半壁江山。

从进口方面看,由于加入WTO之后逐年降税的累计效应,再加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已于2005年开始全面降税,使进口保持旺盛增长态势。东盟是广西最大的对外贸易进口市场,进口额为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一倍以上。以洲而论,按照进口总额排列,依次是亚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北美洲、非洲。亚洲作为广西进口商品的主要来源地始终保持了其重要地位,占全部进口的47.6%。

3.对外贸易的区域结构分析

广西共包括14个地级市,从对外贸易的相对份额来看,可以把这14个城市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防城港市、南宁市。两市是全省对外贸易的重要地区,2006年占全区对外贸易份额均在10%以上,防城港为15%,南宁为14%。防城港市虽然贸易总额最大,但其进口是出口的7.86倍,处于显著逆差状况。第二层次:桂林市、崇左市、梧州市、钦州市、玉林市。五市占全区对外贸易份额均在5%~10%之间。第三层次:柳州市、北海市、百色市、河池市、来宾市、贺州市、贵港市。这七个地区各自的对外贸易份额处于5%以下,其中贵港、贺州、来宾三市不足3%。从经济区域来看,桂南沿海经济区(南北钦防)是广西外贸的主导地区,贡献了全区对外贸易总额的40%。

4.对外贸易的方式结构分析

从出口结构来看,在1995~2006年期间,一般贸易所占份额总体表现为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有限,目前仍居主导地位,2006年占74.42%;边境贸易在广西出口份额中仅次于加工贸易;与1995年相比,加工贸易所占份额有所增加,但2000年以来变化不明显,甚至略有下降。其中,主要集中于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其他类型的加工贸易所占份额几乎都为0。

从进口结构来看(如表3所示),在1995~2006年期间:一般贸易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其所占份额有升有降,1995年所占份额为75.88%,2000年减少到57.73%,2006年又升至64.69%;2006年边境贸易占进口额的比例上升较快,取代加工贸易成为第二进口来源;加工贸易上升不明显,2000年达到峰值,之后又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加工贸易中又以进料加工贸易和来料加工装配贸易为主,其他类型的加工贸易所占份额都较少。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广西对外贸易方式结构具有以下特点:一般贸易呈现小比例下降态势,但仍是广西进出口的主导方式;边境贸易在广西对外贸易中居于不可忽视的地位;加工贸易所占比例偏低,近年甚至出现降低趋势;出口比进口更集中于一般贸易。

5.对外贸易的主体结构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外贸经营权的逐步放开,外贸格局明显变化,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集体企业、民营企业共同参与外贸行业。2006年,广西国有企业出口11.13亿美元,增长16.5%,占总出口额的31%;外商投资企业出口8.13亿美元,增长27.9%,占总出口额的23%;集体企业出口1.95亿美元,下降5.1%;民营企业出口14.77亿美元,增长36.7%。因2004年7月1日新出台的《外贸法》全面放开外贸经营权,加速了民营外贸企业队伍的扩张,广西民营企业出口保持蓬勃发展的势头,2005年首次取代国有企业出口额第一的位置,2006年继续增长,占全区外贸出口总额已达41%。与全国比较,广西外贸主体中外资企业所占份额偏低(2006年全国平均水平为58%),这与广西吸引外商投资规模和水平较低的现状是相吻合的。

二、当前广西外贸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出口商品以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

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取决于较低的劳动力成本,这表明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是广西出口的比较优势。广西出口近年发展较快,但大部分企业都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传统型行业,普遍存在布局混乱、结构相似、高科技含量低的硬伤;技术密集型企业所占比重较少,产品的科技含量低,科技创新投入欠缺,这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产业结构上存在巨大差距。即使是出口的机电产品大多数仍属单价低、加工程度低、技术含量不高的一般性工业制成品,容易受到国际汇率、国际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2.进出口市场集中度高,存在较大风险

从对外贸易区域结构分析中,不难看出广西对外贸易流向主要集中在东盟、欧盟和美洲,而对东盟的贸易又严重依赖于越南。这一方面增加了对外贸易的风险性,另一方面又削弱了其灵活性和竞争力。

进一步研究还可发现,广西进出口市场存在较明显的错位现象。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欧盟、美国、日本等几个市场;而逆差又过于集中在拉美国家和澳大利亚等地区。当前,我国与欧盟、美国和日本常有些贸易摩擦,而这几个地区又构成广西顺差的重要来源,这将影响外贸市场的安全和稳定。

3.加工贸易规模小、比重低,发展滞后

目前广西仍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的发展程度明显滞后,尚不及全国平均水平,与国内发达省市差距更是巨大。2006年全国出口额中加工贸易所占比例为53%,而广东、江苏则分别达69%和66%,已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此外,广西加工贸易出口商品还存在结构性缺陷,机电、高技术产品比重偏小。目前,广西加工贸易尚处于初级阶段,处于原材料利用型、低技术型、劳动密集型阶段。

4.各市外贸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大

2006年广西的外贸出口前三位是南宁、崇左、桂林,占全省出口总额的46.5%;而贵港、贺州、来宾三市,2006年出口总额为2.3亿美元,仅占全省出口总额的7%。这种外贸规模相差悬殊的状况不利于广西外贸的均衡、持续发展,增加了对外经济的不稳定性。

三、优化广西对外贸易结构的对策建议

1.改善进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企业的竞争力

商品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大力实施“科技兴贸”和“以质取胜”战略,以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出口产品的综合竞争力。首先,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一方面要继续扩大内需,在数量和质量方面提高在国内市场上的表现,树立名牌战略,充分挖掘内需增长对行业的拉动潜力;更重要的方面,要进一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加大技术更新改造力度,促进产业升级,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其次,在继续巩固传统型产品出口的同时,大力发展培育国际市场需求增长率高、技术进步快、物质消耗率低、产业关联效应强的高新技术出口产业。

2.优化进出口市场结构,协调区域结构

充分利用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提升对东盟的贸易规模,为东盟企业提供优于国内其他地区的便利政策,创造良好的长期发展环境,同时通过外商投资企业扩大对东盟出口。深化广西对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出口主体市场的开拓,在现有基础上扩大规模,提高对这一市场的占有份额,并注意提高产品质量和层次。同时积极开拓拉美、东欧、中东、非洲等新兴出口市场,增加广西产品的市场覆盖面。继续提高中国-东盟博览会的规模和水平,充分利用主场优势,使其成为广西产品走向世界的窗口,同时进一步挖掘广西的参展资源,增加对新兴市场的参展补贴,吸引国内外展览公司来广西举办国际性展会。

在努力提高南宁、桂林、防城港等地区外贸规模的同时,积极发掘落后地区外贸潜力,为广西对外贸易的全面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腹地。一是要加快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对外贸易创造良好的便利条件;二是要鼓励落后地区的企业发展外贸业务,可在政策上予以扶持,强化企业对国际市场的敏感度;三是努力培育该类地区外贸龙头企业,发挥“走出去,引进来”的示范效应。

3.优化贸易方式结构,促进加工贸易发展

各种贸易方式对广西经济发展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在推进广西一般贸易和边境贸易继续发展的同时,要加快加工贸易的发展。加工贸易可以推动吸收外资,扩大出口,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并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树立国际视野,抓住国际产业大转移的契机,优化环境,加快招商引资,吸引更多高质量的外资加工贸易企业进驻,形成若干加工贸易出口的优势产业群。当然,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并不意味着放弃一般贸易,笔者以为,从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角度而言,未来广西一般贸易的发展要更注重于质,应着力于提升一般贸易方式的国际竞争力,以促进外贸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效益型转变。

4.优化贸易主体结构,推动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发展

促进更多的企业发展外贸,推进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外商投资企业在广西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加快工贸合作步伐,促进外贸企业优化组合。要通过改革和创新体制机制,有重点地建立和健全一批综合型的外贸大企业、大集团。大力推行企业管理制度和技术创新,推广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全面提高企业素质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地方外贸发展。要重视外贸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发挥各自的作用,为获权企业提供全方位自营出口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建军,马序昌.新疆外贸结构实证分析.新疆财经,2005(4)

[2]尹翔硕.中国外贸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3

[3]张曙宵.中国对外贸易结构论.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