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纵谈2007
48496400000039

第39章 构建财经特色校园文化体系的思考(1)

教学改革

李伯兴周练吴定伟

【摘要】新世纪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等财经院校人才素质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不仅要掌握财经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及技能,而且要具备高尚职业道德素质和财经综合竞争能力。要达到这一要求,应在建设财经特色校园文化中突出培养财经类大学生的诚信观念、法律意识、形势政策观念、理财意识和创业精神等基本素质,使其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高校学生群体。

【关键词】财经特色校园文化

财经特色校园文化体系是指财经院校师生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包括诚信观念、法律意识、形势政策观念、理财意识和创业精神等反映财经类学生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及其他学生群体,并且形成特定的行为习惯、作风、风格、精神特征及相对稳定的学校校风氛围。

一、诚信观念的校园文化建设

诚信是每个公民的行为道德准则。在财经类院校中如何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观念呢?我们认为在高校中应当从营造诚信道德环境、开展诚信道德教育、将诚信教育与财经专业教育相结合、将诚信教育寓于课堂教学之中、建立诚信评估机制等方面入手。

1.营造诚信道德氛围,在全校形成“讲诚信为荣、不讲诚信为耻”的校园环境。财经类院校应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在高校中营造一种诚信道德氛围,在全校形成讲诚信为荣,不讲诚信为耻的道德氛围,使学生在诚信环境中的认识不断得到强化,从而内化为一种道德理念和道德行动,由一种道德意识转化为一种道德自觉。通过校内媒体宣传,对讲诚信的行为大力弘扬,以简短的词句或短语表达诚信的内涵,从而形成良好的校园信用文化环境和舆论氛围,让学生时刻受到诚信教育的激励和熏陶。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和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以“不做假账”为校训的做法值得参考,广西财经学院的“诚以修身,信以立业”的办学理念也值得借鉴。

2.开展全员诚信道德教育,发挥教师在诚信教育中的示范作用。诚信教育是一项潜移默化、复杂而又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应长期不懈地把诚信教育作为学校的主要内容来抓,把诚信教育贯穿到学校工作和学生工作中去。学校领导和老师首先要率先力行,做好表率,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用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的行为规范和人格魅力,发挥教师在诚信教育中的示范作用。

3.把诚信教育和专业特色有效结合起来。财经院校应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开设“诚信教育”课,可以采用独立开课方式,也可以采取专题讲座方式,把同专业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诚信理论教育同案例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系统地学习了解诚信思想、诚信原则、诚信内涵。组织学生开展“诚信签名”“告别作弊,实现自我”主题班会、开展有关诚信主题的辩论赛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开展诚信的主题活动中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和是非判断意识,让学生在讨论中认识到不诚信行为对人、对己、社会、国家都是无益的,在讨论中出现的误区老师应及时引导,帮助学生走出困惑。

4.诚信教育应结合课堂教学展开,把诚信教育始终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之中。会计诚信教育应从提高学生对会计诚信认识入手,通过开设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律规范等课程集中讲授会计诚信的理论原则和具体规范知识。财会专业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会时时、事事、处处涉及用法守法,常会因某种利益驱动产生道德上的偏差意念,会计人员可能会利用业务之便造假,特别是处于出纳岗位的,每天与钱财打交道,不为钱所动、不挪用公款是保证成为合格会计人员所必备的道德。寓会计诚信教育于各门课程之中,才有助于学生树立会计诚信理想、增强会计诚信信念,为会计诚信观念、品质的形成打下良好基础。对金融专业的学生,老师在传授专业知识课的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诚信是投资、融资和资本运作的基础,没有诚信我们将很难想象金融是如何运作的,没有诚信企业将很难融资,没有诚信将会使投资不够活热,经济陷入萎缩,在极端的情况下将导致经济失去秩序,陷入瘫痪。贸易专业的教师应让学生明白,诚信是市场经济的润滑剂,诚信能够降低交易成本,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企业虽在短时间内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长期来看不诚信行为有损企业形象,增加各项交易成本,堵塞本已铺好的经销渠道,将会在以后拓展工作中陷入困境。

5.建立诚信档案,设立诚信教育评估机制。诚信素质的培养,仅仅靠诚信教育是不够的,在开展诚信教育的同时我们要建立起一系列的制度,设立信用评估机制,使其规范化、制度化、长期化。从学生一入校开始我们就应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把学校、家庭、个人三方的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辅导员意见、任课教师意见、班干部意见、学生意见集中起来,综合考评学生的诚信情况。诚信档案的重点是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表现,主要考核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交纳情况、遵守校纪校规情况、勤工助学情况、相关责任义务履行情况。在适当的条件下学校应将大学生诚信档案向全校公开,实行网络化管理,使守信者能得到激励,失信者受到警戒,这能够促使学生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同时也是学生自我教育、完善自我的过程,使守信者诚信意识得到强化,失信者受到约束,在诚信的校园环境中,使对照自我逐渐融入主流文化环境中,由一个不守诚信或诚信意识不强的学生转化为一个守诚信的学生。

如何对学生的诚信意识进行客观评估呢?设立诚信评估机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途径。学生管理工作部门应该结合本校、本系实际情况分别制定出信用评价体系,进行量化,给出等级,让信用等级高的学生在评优、入党、助学贷款、勤工俭学、就业推荐等方面作优先考虑,让失信者得到处罚,守信者得到实惠。学生不守信记录一旦达到一定的程度,在一定时期内不能入党、评优,严重的还要给予校纪校规处分。

二、法律意识的校园文化建设

1.高校应注重“法律基础”课的教学。首先改变“法律基础”课仅仅是思想教育和法律知识教育的看法,应实行以法律意识教育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其次,应使“法律基础”课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教师应树立三种教学观念。一是树立“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的观念,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积极主动地求学;二是使教师认识到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而不仅仅是传授法律知识;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教书”和“育人”密切结合,相辅相成,避免教书和育人相割裂。再次,教师在教学手段上,应采用“案例教学法”。哈佛大学法学院的院长郎代尔曾经说过:“有效地掌握法律原理的最快最好的途径之一是学习那些包含这些原理的案例。”案例教学是指由教师选用生动的、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司法判案成例,通过学生自己对案例的分析及教师的指导、讲解,使学生掌握法学原理、基本制度。教师在教学中以案说法、以案解法、法案结合来组织教学,并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掌握法律知识,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的目的。此外,高校要尽可能地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法律知识教育的专题讲座和报告。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增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观点和法制观念,从而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水平,使大学校园形成一种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