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形成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的校园环境。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学校要从学生刚入校门着手,结合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教育,结合校园内的案例,指导大学生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履行义务的前提下,合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帮助大学生形成遵法守法、依法办事的思想意识。二是加强品德教育,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受环境影响很大,有时因一念之差就可能误入歧途。院校应引导学生加强道德修养,使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自尊、自爱和互爱的意识,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不在生活中相互攀比,自觉抵制低级趣味的生活方式侵袭。三是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院校应增设法制宣传栏、宣传刊,采取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法律常识教育。另外,院校应与司法机关加强联系,由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结合所办案件,对学生进行现实的法制教育,将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结合起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四是高等院校的管理应做到“依法治校”“以法育人”,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和提高。高校在校规校纪方面应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在日常管理中,特别是对学生违规违纪的行为,要照章处理,决不因人而异、因人而改,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给学生树立“有法可依,依法办事”的榜样,为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形势政策观念的校园文化建设
1.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形势与政策”课的课堂教学十分重要,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努力做到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讨论、交流相结合,形势政策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还可尝试建立形势报告会制度,通过邀请一些知名的专家、学者或政府官员作报告,使学生更直接地了解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新变化。应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与“三下乡”“青年志愿者”等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社区等地进行调研,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寻找答案,在实践中提高。还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教育空间,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吸引力和效果。
2.建立由院党委宣传部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牵头,教务处、学工部、团委、教学系直接参与的教育教学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制订教学计划,开展集体备课,组织实施教学活动。为保证教学效果,学院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教学检查和督导,每学期进行一次考查,主要考核学生对国内外形势的认识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成绩统一计入学生成绩册。从而改变了以往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有学时无学分或者有学分缺学时”而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的现象,以保证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的教育质量。
3.改革“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方式。“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体系应当充分考虑财经院校的学科和专业特点,要精心选题、认真设计,结合学生专业,以专题讲授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该专业的发展前沿,行业形势等,对一些学生关注的重大热点问题,先由老师在课堂上讲授,而后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布置讨论题目,在下一节课组织学生课堂讨论,以灵活的授课形式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
四、理财意识的校园文化建设
1.延伸课堂教育。课堂教育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和接受思想的主要渠道,目前高校开设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中有不少都属于经济类课程。对于大多数非经济类专业学生来说,由于经济学基础薄弱、社会阅历匮乏,经济学知识接受起来很困难。高校教师在给学生讲授经济学知识的时候,要由浅入深、循循善诱,结合身边的各种经济现象,适当地用具体事例讲解理财知识,这样学生才能领会并且学以致用。同时,教师在开展理财教育的同时,自己也要接受新观念、新思想,更新理财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说服自己,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专门课程,也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将消费道德教育的内容纳入到思想道德修养课中,既可以充分利用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主阵地进行消费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消费道德观念,又能将消费道德教育与大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密切相连,强化教学的针对性。
2.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第二课堂是指学生在完成了第一课堂以外的课外活动教育。大学生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各类社团、各种组织活动多种多样,通过这些课外活动,也是开展大学生理财知识和消费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例如可以开展以“大学生如何科学理财”为主题的班团活动,以“如何看待校园浪费现象”为主题的征文或演讲比赛,举行“大学生创业理财”大赛,开展“节约型校园”主题活动,举办自立自强的优秀大学生事迹报告会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将理财知识和消费道德的教育贯穿其中,从而在大学校园中形成一种崇尚勤俭理财、抵制不良消费的好风气。
3.开设有关理财的课程。根据理财文化建设的需要,开设选修课如“理财学”“创业常识”“消费经济学”“消费伦理学”,这些课程既有一定的知识性又有实用性,应该是受到学生欢迎的。可以通过这些选修课的开设,系统地向学生介绍个人理财理论知识,全面提升学生对个人理财重要性的认识。
4.强化实践教育。个人理财教育和消费道德引导都是具有实践性的教育内容,在开展相关的教育同时,切忌只灌输理论知识而忽略实践环节,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要走出去,请进来。一方面,进行以个人理财和消费道德教育为主题的参观、勤工助学、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门,亲临社会,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理财和消费道德实践能力。例如,利用假期组织学生走进工厂、农村和社会中,通过访问为乡村和集体艰苦奋斗、创立功绩的先进人物;通过参加一些先进企业,让学生从中感受创业的艰苦和乐趣;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调查和体验周围各行各业艰苦奋斗、求生谋存发展的情况。另一方面,请有关专家走进大学校园,开展个人理财和消费道德教育讲座,给学生介绍个人理财以及消费道德的最新思想和最新成果。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升华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此外,还可以拓展内容,创新形式,开展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来磨炼他们的顽强意志,如登山、攀岩、定向越野、游泳等,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毅力、敢于挑战自我的进取精神。
五、创业精神的校园文化建设
1.注重学生创业团队建设。在建立鼓励支持学生个人创造性的激励机制的同时,更要注重提倡创业团队精神,可以通过设置较为科学的、系统的选拔机制,如通过考试、面试等方式选拔高年级优秀学生,实行跨年级、跨专业、跨学科组队,团队应建成学习型组织,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创业活动。通过重点建设1~2支创业团队,使其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进而带动校园的创业文化建设。
2.设立校级创业中心或创业园。依托各院(系)资源优势,充分利用现有实验设备和人力资源,开辟专门的场地建立大学生创业中心或创业园,学校为学生创业活动提供实验基地和必需的设备、物质条件,常年对学生开放服务。
3.建立一批校外创业实践基地。可结合各院(系)现有的学生实习、实验基地,适当扩大选择范围,在社会上条件较为成熟的企事业单位中选择建立一批校外创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实际的训练和演习场所,也为高校产学研相结合道路开辟出新的增长点,并可将毕业设计或研究课题与社会上实际项目结合起来,引导创业活动向长期化、社会化、实战化发展。
4.定期开展有关创业活动大赛。除了定期组织开展全校性创业设计方案大赛外,还可结合财经类院校专业特点开展“广告策划大赛”“模拟股市竞赛”“企业管理软件大赛”“黄金旅游线路创新大赛”“薪酬设计方案比赛”“白领秘书竞赛”等活动,对评选出的优秀创业设计方案给予奖励和宣传推广,并对有产业化前景的获奖项目积极向社会推荐,推动创业活动蓬勃持续地开展。
5.设立学生创业基金。学校应考虑筹措一定数额的创业基金,对评选出的具有产业化前景的优秀创业设计方案,可考虑给予创业基金资助;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募集投资基金,给最具创造性和活力的高年级学生提供除就业和深造之外的创业之路的资金支持。
6.开设系列创业教育讲座。学校应重视并经常邀请专家学者来校举办与创业有关讲座,还可特邀社会知名的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以及事业有成的往届毕业生来校传经送宝,介绍创业历程,交流创业经验,增强真实创业感受。
7.加强创业教育成果的展示、宣传和推介。对视觉效果强烈的创业活动成果,如广告策划、黄金旅游线路创新、食品开发与创新、菜系创新等成果,应辟出专门宣传橱窗重点展示和宣传;还可考虑由学生自办定期或不定期的《创业者》内部刊物,及时刊载学生创业活动动态、成果、获奖项目和内容、优秀创业设计方案等,交流创业教育经验和体会,形成浓厚的创业教育校园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共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对师范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内涵的两点认识.中国高等教育,2002(19)
[2]谭亚莉.关于高等财经院校的人文教育.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3]杜秀娟.诚信是财经人员的根本——兼谈财经院校的诚信教育.立信会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7(2)
[4]鲁利.高校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及探索.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
[5]李琼瑶,范志华.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与对策.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16(3)
[6]朱春霞.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探讨.中国成人教育,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