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纵谈2007
48496400000052

第52章 发展民族特色旅游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

三江的旅游资源的最大的特点是:旅游资源就是百姓的生活,百姓的生活就是旅游资源;旅游景点在百姓村中,百姓村寨就是旅游景点。旅游景点是为明晰产权而提出的,它并不是一般所指的实实在在的旅游景点的意义。为了明晰产权,就在村寨中选取几处规定为旅游景点,其实,它只是侗族文化的一小部分。由于这样的规划不但不给旅游景点跟一般百姓生活一个可比性,同时还割断了侗族文化旅游的完整性。这样,就会给游客一种花钱去看不花钱也能看到的百姓生活的不满感觉。不但如此,由于这样规划的不科学,不但缩小了景点的规模还使得景点显得特别分散。这样,不但增加了游客的时间成本,还降低了旅游资源的价值。制约了三江旅游业的发展。

(四)旅游产品与市场脱节

旅游产品是指旅游公司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而推出的各种旅游路线、旅游方式、旅游时间等。旅游产品的推出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现代旅游市场发展的必然。因为在工作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现代社会中,旅游休闲是人们渴望的消费,但同时人们对未来的计划会更加紧密,所以就会要求对自己的旅游有明确的预见性。虽然说旅游产品的推出是旅游公司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而做出的为获取更大发展的市场行为,但也不是每个地方的旅游都可以这样做的。

上述只是该公司推出的旅游产品的一小部分。据统计,该公司推出的旅游产品有20多种,价格从上百到上千不等。在此只对旅游时日并结合三江实际做分析。从表1数据可见,旅游时日都在两天两夜和八天八夜之间,其中三天的居多。从人出游或有时间出游的时间来看,一般都会在周末和旅游黄金周。从表1看,推出三天的旅游时日无论是针对周末出游的游客还是旅游黄金周出游的游客都不合理。因为针对周末出游的游客肯定是时间不够的,如果是针对旅游黄金周出游的游客,基于三江的交通不好或许还有点合理,但毕竟黄金周1年才有两次,还有8天8夜的又是针对哪些游客?可见,其旅游产品并不符合市场的需求。

(五)旅游营销能力不强

在市场经济中,工业产品需要营销,旅游产业也需要营销,民族文化旅游当然也需要营销。三江的旅游营销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旅游开发公司的资本上、旅游营销管理人才上,还有旅游广告宣传上。据了解,从事三江民族旅游开发的旅游公司的资本都不是很大,一般为几百万至1000多万。这样的经营规模当然无力把三江的旅游产业做大做强。旅游营销人才的缺乏也是三江旅游营销能力不强的一个因素。人才的缺乏表现在其旅游资源的经营管理人员仍然是缺乏专业、系统旅游知识的本地人。他们的管理仍然是经验管理或模仿经营,缺乏创新意识。旅游经营管理人才的缺乏必定会削弱旅游营销能力。广告宣传不强主要表现在宣传力度不强,声势不大,宣传渠道不流畅,如:跟三江侗族文化旅游有关的宣传资料等极少在一些大众媒体上看到。三江的旅游营销能力不强必定会阻碍其旅游产业的发展。

(六)品牌知名度不够,竞争力不强

任何地区的旅游产业都有其品牌亮点,任何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都有依赖于品牌的竞争力。有享誉全国旅游品牌的地区的旅游产业必能蓬勃发展。如桂林就是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品牌而吸引了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而至。三江当然也有其旅游品牌——程阳风雨桥(确切地说只能是核心旅游资源,不能说是品牌)。其次,还有侗族文化也是三江的核心旅游资源。虽然说三江有其旅游品牌,但却不是像桂林山水那样人人皆知的品牌。当然,三江的旅游品牌知名度不够,竞争力不强跟其发展的时间有直接的关系。但无论怎样,我们都应该清晰地意识到品牌知名度对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的重要性。要发展旅游产业,就要争创民族特色旅游品牌。

四、发展三江民族特色旅游产业的策略建议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三江侗族自治县是一个相对贫穷落后的地区。由于人们的观念、技术落后等原因,三江的地理环境基本上还保存着原始的状态,人为干预程度相对较低。所以三江还有着较高的绿化率,同时还有着大量珍贵的野生动植物。三江民族旅游资源的开发无论如何都会对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持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坚持经济与环境两不误的原则,坚持人与自然和平相处的原则,坚持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辨证原则,以谋求更大的发展。三江民族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该坚持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不损害长远利益的前提下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积极推进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有赖于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三江民族旅游业的发展对基础设施依赖性最大的是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道路交通设施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其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与否。完善的道路交通环境不但能给其旅游业一个良好的发展基础,还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三江的经济增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三江的有关部门应积极推进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科学规划、有序建设,为人们提供便捷的交通,促进三江民族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三)建立旅游联盟

三江的侗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起点晚、基础差、竞争力不强。而其临近的城市桂林、龙胜的旅游产业发展相对早,特别桂林的旅游产业已经享誉全国和世界各地,其有良好的口碑,有自己的品牌,有较高的知名度。这些都是构成了桂林旅游产业强有力的竞争力。三江由于历史等原因,侗族文化旅游产业刚刚起步,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远落后于桂林。所以,三江很有必要跟桂林等一些旅游产业发展得较快的地区建立旅游联盟,依托其他地区的旅游知名度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加快自身产业的发展。以桂林为例:在路程上,桂林与三江相距200公里左右,路程时间是三个多小时,是很好的旅游结盟对象。在旅游资源上,桂林的旅游资源是山水风景,三江是侗族特色文化。两者不是竞争型的旅游产业而是互补的旅游产业。如果结盟,对桂林来说,三江侗族文化的加入会进一步丰富其旅游资源,达到山水风景与民族文化风情的完美结合。对三江来说,由于依托了桂林的旅游知名度会进一步提升其文化旅游的知名度,从而带动其旅游产业的发展。结盟是迅速发展三江旅游产业的好方式。

(四)科学规划村寨,开发“农家乐”旅游

三江的旅游资源是在百姓的生活中,百姓的生活就是三江的旅游资源。完整的三江文化旅游应包括:侗族的节日、侗族的风情、侗族的建筑等,而并非单独的某个已经划分好的景点。所以,三江的侗族文化旅游应该让游客走进侗族人家的村寨里、侗族人家的家里、侗族人家的生活里。而“农家乐”就是这样的旅游形式。要开发“农家乐”旅游就必须先做好村寨的规划建设。因为三江的大部分村寨的结构是原始、破旧、杂乱的。这样不但存在安全问题,而且也不符合市场需求。所以要科学规划村寨,并对参加“农家乐”的农户进行素质培训,使其能与游客沟通交流。这样不但可以弥补旅游景点对侗族文化的割断还可以将旅游景点扩大到村寨,让游客走进农家,给农户带来直接经济收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旅游产业与茶叶产业相结合

随着近几年三江主导产业的调整,茶叶已经发展为其主导产业之一。到目前为止,三江的茶叶种植面积约为三江县总面积的50%。如此大规模的茶叶种植,不但是茶叶产业发展的基础资源,而且也是一种生态旅游资源。在“印象刘三姐”中,除了听刘三姐美妙的歌声外,还会看到刘三姐边唱歌边采茶的画面。刘三姐已经成为广西民族文化的形象代表,并且成为品牌。所以,三江的民族旅游业应跟茶叶产业相结合,合理规划茶园茶山的茶叶种植,将旅游景点引进茶园,将采茶文化、品茶文化引进旅游,在茶园中融入侗族姑娘的歌声,融入侗族特色文化。这无疑也是三江侗族文化旅游的一个亮点。这不但是三江的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的结合,还是广西品牌“刘三姐”与三江旅游资源的结合。只要精心打造,即使不能跟刘三姐媲美,也会成为广西的第二个刘三姐。

(六)以市场为先导,做好旅游的营销管理

在市场经济中,营销已经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可缺少的部分。营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与顾客沟通的好坏,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竞争与生存。旅游行业亦如此,营销同样重要。在旅游营销中,市场是营销管理的导向。任何脱离了市场的营销管理都会徒劳无功。所以,三江的侗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在市场为导向的前提下做好营销管理。要做好市场调查、广告策划宣传、旅游产品的策划推广和旅游服务。

(七)引进旅游管理人才,争创旅游品牌

人是一切市场行为的主体,在市场经济中,一切形式的竞争都可归结为人才的竞争。在旅游行业中,竞争的人才主要是营销管理人才。因为一支高素质的营销管理人才能迅速提高某地区的旅游产业的知名度,并能通过正确的市场导向,低成本地开发管理等使其旅游产业迅速发展。根据三江旅游开发资本缺乏、旅游营销管理人才缺乏、品牌竞争力不强的实际情况,所以三江可以通过引进大资本的旅游开发公司或企业来对三江侗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并通过大公司或企业来引进人才,提升三江的旅游品牌竞争力,创建三江民族文化旅游品牌。

参考文献

[1]吴浩.中国侗族村寨文化.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2]徐杰舜,杨秀楠,徐桂兰.程阳桥风俗.广西: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1992

[3]徐桂兰.广西风俗.广西: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