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的过程
针对在校学生及学生家长
创新的重要意义何在,江泽民总书记说,创新是民族发展的推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这是大的主题,创新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发展和进步,不发展、不进步,就会被淘汰,就不能生存。
面对严峻的高科技挑战,往往一项新技术的诞生,导致了一个民族的兴起,一些民族的衰落;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加剧了,既提供了机遇又遇到了挑战。面对技术和市场竞争的挑战,当前国际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生产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人才素质的竞争,是人才智能水平的竞争,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因此,国际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创新能力的竞争。
从小的主题来说,培养创新思维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病而提出来的,是促进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全面、主动发展的教育,并以创新实践为重点。素质教育的中心内容就是培养新世纪劳动者、人才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在严峻挑战和机遇面前,人要生存,适应社会的千变万化,必须具备有创新才能的人才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人才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创新素质、创造性、创新能力。李政道博士说:“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培养创新能力”。要创新,就需要有创新力,创新思维是构成创造力的核心内容之一。显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教育也是这样,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孩子探索与创新素质的宽松环境,用科学的方法来增强孩子将来激烈竞争能力。国外教育专家认为我国的家庭教育非常规范,特别注意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伦理观;我国孩子聪明及刻苦。但是,我国的基础教育往往注重智力教育,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差,特别是学生的创造力受抑,创新能力差,离开了家长、老师这根拐棍就不知道如何走自己的路,无法适应将来社会对人才选择的要求。
基于上述的几点看法,我们认为,人人都应该把创新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不仅关系到老师、家长能否进行创造性工作,而且要教会孩子能够进行创造性地学习,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去探讨求知,培养他们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培养和利用创新思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它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都会大有好处。
在科普工作和素质教育中,经常出现“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词组,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为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要求,又赋予它新的内涵。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首先是要增强他们的科学意识,特别是创新意识,参与意识,实践意识和竞争意识。在这里我们重点要说的是如何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意识,解除他们创新的一些心理障碍,把创新活动与优化大脑功能结合起来,参与些创新活动。创新思维方法是最具有实用性的具体方法之一,将为孩子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一个“点石成金的手指”,介绍创新思维的特点和方法,以克服他们的创新心理障碍和思维消极定势,促进联想、想像等非逻辑思维,促进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和独立性。实践证明,通过教育与训练,孩子的创新能力可以得到显著地提高。
一、人人是创造之人
敢于大胆进行自我评估结果的精神,会使我们迈出了解自己,激发创新意识的第一步。
你有没有创造力
发明创造是一种创新活动。提起发明创造,人们就会联想到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纸、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这四大发明,被誉为是人类从刀耕火种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受到举世瞩目的公认。发明就是研制新事物,与创新的方法。如果,一个人具有了提供新设想、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就认为他具有了创造力。
你本人有没有创造力?也就是你在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具有进行创造活动所必需的这种能力?你有没有创造力?答案选择有三种:肯定自己有创造力的,否定自己有创造力和自己也说不清楚的。请同学们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评估。要敢于大胆进行自我评估,不要“弃权”,不要放弃一次自我评估的机会。敢于大胆进行自我评估结果的精神,会使我们迈出了解自己,激发创新意识的第一步。
这里,我们所做的调查,显然不能即时得到统计结果,但是可以肯定,一定有相当数量的人否定自己具有创造力,还有不少人说不清楚。据估计,肯定自己有创造力的人数不到30%,否定自己有创造力的超过50%,余下的20%是无法确定自己是否有创造力。正确的答案究竟是什么呢?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1920年至1930年间就曾在创造宣言中写道:“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前进吧”。因此正确的答案就是:人人是创造之人!
创造力不容否认
20世纪,心理学最伟大的发现,莫过于发现创造力是智力正常人普遍具有的心理潜能。“人人是创造之人”,揭示出创造力不是极少数天才所具有的特殊天赋,而是人人都具有的创造潜力,同学们大可不必担心自己没有创造力。为什么你的创新能力被抑制?
有的同学会说了,我真的没有创造力,“我若有创造力,怎么什么东西都没有发明出来”。创造力是在创造性活动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同学们在小的时候,父母教你说话,是不是所有的话都教给你了?显然没有,可是以后你都会说了,这里就包含着你的创新能力;再长大一点,用小树枝的树杈,折成一把手枪,这就是你的一项发明。长大了,幼稚的童心没有了,变得理智了,不好意思再去“胡思乱想”了,你的这种创造力被压抑了,成为一种创造潜力,而无法显示出来。
当然,有极少数的同学获得小发明、科学小论文的成果,他的创新才能被显示出来,而大多数同学没有获得这种机会,是不是就没有创新才能了呢?
实际上,你认真挖掘一下,就会发现在学习中,你想出了一个新的解题方法,尽管参考书上已经有了,别的同学已经想出来了,但却是你独立想出来的,对你来说,还是一种创新的过程。也许你的学习成绩落后,认为更谈不上创造力了。实际上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创新能力的大小,不是成正比的关系。有的同学能在游戏中玩出新花样,办事中想出新点子,甚至搞出意想不到的幽默来,也说明他具有创新的能力。
开发你的潜在创造力
“人人是创造之人”,是不是同学们可以高枕无忧了,不经过努力,人人都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作为了,显然不是这样的。很简单,一个人天生就有一副好嗓子,这为他日后成为音乐家提供了良好的先天素质,但更需要后天的教育与训练,尤其是磨炼,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音乐家。创新能力也是这样,虽然人人都有创新潜力,如果你不去开发,它永远不会显露出来,就会被埋没,就像有好嗓子不会运用一样。实践证明,通过教育和训练,任何一个人的创新力都能得到显著的提高,这就产生了人们创能新力大小的差异,而一个人事业的成就与他创新能力的大小成正比。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创造力越高,他事业的成就也越大。
创造力与事业成就成正比的事例
有一个学生叫杨涛,原来是北京市136中电子职业高中的学生。
1988年,征在念高一的杨涛同学,来到宣武区青少年科技馆电子组参加活动。在电子手风琴研制中,用风箱控制电子手风琴音量的力度控制,是国际上电子乐器音量力度控制的一大难题。杨涛同学联想到水压机大活塞虽然压强小,但面积大因而压力也大的原理,在电子手风琴的风箱上采用大面积的压力传感面,并且通过杠杆的放大作用,把压力传感到小小的传感器上,大大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仅活动一年,就发明了风控式电子手风琴,获得了全国青少年发明比赛一等奖。同年11月,杨涛代表我国青年发明家(共两人)应邀赴莫斯科参加前苏联的青年创新展览。苏联中央电视台专门为杨涛开了音乐会,杨涛用他自己设计的电子手风琴演奏了一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杨涛同学在高中二年级时又发明了“傻瓜式”高精度数字控制器(获北京市中小学生科技制作一等奖),仅靠两组拨盘就可以分别预置液压缸上活塞运行的速度和行程,成功地解决了某设计院老大难问题,为国家节约上百万外汇。杨涛同学由于科技特长,被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破格录取,念了两年退学到四通研究开发部工作,从技术工人做起,最后成为四通研究开发部副总工程师,1995年,杨涛被评为北京市十佳青年科学家。杨涛说:“在四通研究开发部开发的新产品,得益于在科技馆学习发明创造学,开展创造实践活动,提高了创造力,为事业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开发自身创造力意义重大、迫在眉睫
在“人人是创造之人”中,使我们了解到创造力人人有之,通过教育与训练一个人的创造力可以得到显著提高,开发自身的创造潜力意义重大,迫在眉睫。但是,创新之路充满着艰辛险阻,要在前人没有走过的荆棘丛生中开辟出一条新路,更需要大无畏的胆识。创新之路也充满着无限风光,为人类造福与天地奋斗,其乐无穷!让我们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前进。
二、优化大脑功能
人与人之间差别甚微,可以从人们对进行高级思维活动的神经系统的中枢——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数量大致相同而得到证明。人的脑神经细胞大约有140亿个,其潜力巨大,显然担心自己的大脑不够用是多余的了。
如何合理开发自己的大脑,提高大脑的利用率,使人变得更加聪明起来,自然也是同学们本人、学校老师和家长所关注的问题。如何合理开发自己的大脑,仍然涉及大脑本身的特点,了解到这个特点,才能更好地去发挥它的作用。这里主要讲是人的大脑用进退废,大脑两半球各有分工,再介绍优化大脑的方法。
人的大脑用进退废
所谓大脑“用进”,是指大脑越使用越进步,就越好使用。
大脑“用进”问题,有的同学不这样认为,他说:“大脑好比一台机器,使用频繁就会产生磨损,平时懒得动脑筋,生怕脑汁用尽了。”实际上,恰恰相反。人的大脑“用进”,必须经常进行一定强度的脑力活动,使神经元相互之间建立更多、更紧密的联系,使人的记忆力保持在灵敏的状态,人才会越来越聪明。
不动脑筋,神经元得不到必要的条件刺激,久而久之,各神经元之间联系中断,造成日益迟钝,记忆力减退。
举个例子来说明人的大脑“用进”问题。
勤用脑,有可能造就成天才。俄罗斯著名的世界象棋冠军阿廖欣,1938年在芝加哥,用12个小时的时间,同时下32盘盲棋,能够准确无误地记住两千个方格上的千余个棋子。我国也有同时下19盘象棋盲棋的记录。这都是常人所做不到的,是他们长期勤学苦练的结果。有的象棋大师能够记住2万个棋谱,甚至在乘坐汽车的30分钟内,记住300个单词,顺利地通过外语考试。这么好的记忆力确实令人向往,然而他却经常忘记雨伞丢在什么地方了,这也证明了记忆力的好坏取决于兴趣,死记硬背不是记忆的有效方法。这些象棋大师能够记住几万个棋谱,同时下着十几、几十盘盲棋,由此看来人的记忆潜力也是很大的。
开发记忆潜力大有可为。人的记忆能力通过训练,可以达到惊人的水平。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能够一次重复两千个不连续的单词。日本有一个人为了训练自己的记忆力,可以背下圆周率达4万位的值,需要四、五个小时才能背完。我国史丰收先生发明的速算法,6位数乘以6位数的结果能够脱口而出,心算速度比用计算器输入速度还快。
人的大脑用进退废,再举个例子来说明人的大脑“退废”问题。不用脑,有可能造就成狼孩。1976年,在印度的一个森林里捕获了一个狼孩,发现他是8年前失踪的小男孩拉穆。拉穆家住森林旁边,两岁时被母狼叼走,不知怎么阴错阳差,母狼不仅没有把他吃掉,反而把他“收养”,作为自己的“儿子”,把他抚养成“狼”,而不是人。小拉穆在狼群当中,受狼的“熏陶”,用四肢爬行,手掌和膝盖上都磨有厚厚的茧子,赤身裸体,伤痕累累。捕获时,拉穆已经10岁了,给他穿上衣服,觉得不自在而把它撕碎扯烂;给他一只熟鸡,警觉害怕不敢靠近,若是活鸡,就立即扑上去,用嘴撕咬吞噬,和所有的狼—样,拉穆夜里还要嚎叫,不知怎么两眼还冒出绿光来。拉穆大脑虽然也有140亿个脑神经细胞,然而脱离了人的社会,就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尽管拉穆重返人类社会,还受到心理学家悉心调教,但由于拉穆长期不进行思维,大脑已经严重退废,直到拉穆16岁去世,恰好是狼的正常寿命,智力也仅仅达到正常小孩4岁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