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问题新闻的媒介传播技巧
48536300000043

第43章 政经类、科技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1)

第一节政治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

一、关于政治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的理解

政治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主要是对党政机关、社团及人民群众的日常政治生活中所呈现的新问题、新状态、新现象、新经验及其教训作为报道对象的一种新闻体裁。这里面所说的"政治生活"其实不仅包括重大的政治会议、政治活动、政治事件、政治节日;而且还包括国家和政党领导人的重大内政、外交活动,党和政府的机构改革、作风建设等;另外,对少数民族、华侨、港澳台以及宗教团体的活动的报道也是政治生活中应有之义。

政治是上层建筑中最核心的部分,它对上层建筑中的其他部分(如科学、哲学、宗教、文化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地位极为重要。同样,政治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作为一种反映上层建筑的核心内容的新闻,它在新闻传媒的大家庭中也自然占据着显赫的位置。这一点"只要从政治类广播问题新闻所报道的内容本身的重要性;从它所处于显著的"版面";从各媒体对它的重视程度;从它的发稿量上(如果将与政治有关的新闻一起计算)就可以得到充分的证实。"

二、政治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的特点

1.政治性

从内容来看,政治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往往直接地反映政治,而其他类型的新闻报道通常是间接地折射政治,因此,相对来说,前者在报道中带有极其鲜明的政治色彩;从选题来看,政治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以政治为着力点,不仅在政治活动领域选题,且在其他领域中以政治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选取材料。

2.服务性

政治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要服务于党和人民的最高利益,这个原则是政治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的根本出发点。只有符合党和人民的最高利益,政治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才有立足之本。如何服从于党和人民的最高利益?关键就是要立场坚定,头脑清晰。立场坚定就是必须坚持三个立场: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二是坚持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三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立场坚定,才能保持头脑清醒冷静,才能坚持真理,才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能在政治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3.化解性

政治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要有利于问题的化解,而不是激化矛盾,制造混乱,影响稳定。在报道中,不要单纯追求轰动效应,不要为批评而批评,把批评或揭露当成目的。要注意,当应该解决的问题由于客观条件尚不具备而解决不了时,报道时就要做好缓解工作,一方面肯定人们的要求有其合理性,另一方面则要说明不能解决的客观原因。当一个地方可以解决的问题其他地方解决不了时,报道应注意这种差异,不可盲目呼吁其他地方也依照此地的方法解决问题。当面对社会敏感和重大突发事件时,要十分慎重,认真对待,正确引导。在出现的问题正在化解、或处于僵持状态、或基本解决但仍存矛盾的情况下,报道应注意跟有关部门及领导协调一致,切不可把刚愈合的伤疤又揭起来,使矛盾向可能不利于解决的方向转化。

4.效果好

一般的新闻报道都要讲究时效性,越快越好。而政治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也同样要追求时效性,但它的快是建立在"宣传"效果的前提下实施的,是着眼于"宣传"效果的"抢快"。有利于"宣传"效果的时机,就是报道的最佳时机。这个时机一出现,就一定要争分夺秒,抢占宣传战中的主动权。而该抢不抢,贻误战机,势必造成宣传的被动,甚至带来负面的宣传效果。当然,不利于宣传效果的,或者报道时机尚未成熟,宣传效果不理想时,就一定要注意该压就压,该缓就缓,等待最佳的报道时机的出现。

三、政治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的方法

1.确保监督功能与其喉舌功能相统一

政治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是通过对党和政府及人民群众团体的政治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监督,激浊扬清,保持先进。这正是党和政府的要求,也是党和人民根本利益不受侵害的保障。因此,通过政治类广播问题新闻的报道所发出的监督之声,正是党和人民所需要的声音。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问题新闻报道所显现的监督作用也正是体现党与政府以及人民的喉舌的作用。那么,如何保障两者的统一?首先,报道者要坚持党性的原则,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与党中央的步调一致。其次,在选题上,要审时度势,把握大局,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与敏锐的洞察力,密切关注形势,见微知著。要注重选定跟党与政府的中心工作紧密相关的政治问题,要注意选定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政治问题,要注意选定与社会利益相关的政治问题。其三,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即事实要准确,判断要符合实际。这个原则要求报道者必须有一个客观公正的态度,必须在调查上下功夫。政治类广播问题新闻所报道的通常是事件性的硬新闻,其真实性、客观公正性的要求,不仅关系到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更会影响到事件的发展和民众的认识。因此独立思考,探究真理的精神特别重要。

2.遵守宣传纪律,更要依法进行工作

"对于所出现的政治问题,哪些该报道,哪些不该报道;什么时候可以报道,什么时候不可以报道;是公开报道好,还是搞内参好;报道到什么程度,掌握什么样的分寸等,都要遵守党的宣传纪律,严格按照党的宣传口径办事"。同时,要注意重大政治事件的报道一定要坚持送审制度。另外,在报道中,记者一定要坚持依法进行的原则。因为依法进行报道一方面可以保证对问题监督强劲有力;一方面可以保证报道者不越位,不以媒体审判取代司法审判;还可以更好地保护媒体与记者自身,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3.善于对政治新闻进行适当的"翻译"、解读与分析,增强可听性

由于政治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自然要涉及到大政方针、大事要闻,在写作中很容易落入行文庄重、用词严谨、政策性强的程式化模式,结果可能使很多重要信息被淹没在抽象的公文式的语言中,也让普通受众很容易产生拒斥感。这就需要记者在报道中进行解读和释义,使普通民众易听爱听。具体来说,首先要做到求"实",就是报道的内容充实而有新闻价值;其次是求"深",就是报道的内容要深入;第三是求"软",就是使报道手法更灵活,比如从小角度切入政治事件,可给人亲切感等。

第二节经济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

一、经济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的概念

经济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是通过广播这个大众媒介对有关国民经济、生产建设、流通领域以及人民群众日常经济生活中所呈现出的新状态、新现象、新问题及新的发展趋势进行报道的一种新闻体裁。

二、经济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的特点

经济类广播问题新闻作为新闻的一个分支,除具备新闻的时效性、公开性、真实性特征外,还有其自身的鲜明的个性特点。

1.热点性

现实经济生活中出现的热点性问题是社会各类矛盾碰撞的必然反映,也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的必然产物。敢于正视难点、热点,既是媒体发挥正确导向作用的需要,也是经济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得到群众支持并最终形成权威性的根本点。

2.专业性

经济类广播问题新闻在报道中,往往涉及一些业务性问题,因为许多经济现象背后,常常与一系列经济政策问题和经济理论问题相关。因此,对于经济专业知识把握的多与少,直接影响到经济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的真实、准确及深刻。对经济理论掌握不好,也就很难分析经济事实,经济报道也自然是无本之木。

3.指导性

经济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的指导性主要体现在对群众经济活动的引导上,通过对政策的阐述解释和对经济活动、经济现象的分析评述来实现。"高水平的经济类广播问题新闻善于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现象入手,以辩证科学的分析、通俗化的语言来透视现象和问题,揭示本质,预测其发展趋向,帮助人们认清形势,认识经济发展的障碍和突破障碍的举措,引导人们的经济行为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相协调,从而满足人们在经济工作和生活中的更高需求。"

4.服务性

经济类广播问题新闻的服务性主要体现在信息的服务上。具体来说,首先是对市场宏观与微观、表层与深层、现状与未来发展预测的全方位的服务;其次是及时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向群众传播生活和消费知识、解惑释疑的服务。另外还表现在经济新闻监督、反映经济工作与生活,为政府决策部门制定和调整政策法规提供决策参考等。

三、如何进行经济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

1.熟悉经济领域的专业基本知识和情况,重点抓好下面几个环节:(1)及时,即要注意经济学术研究和经济运行中的最新发展动态与成果,及时更新陈旧落后的经济知识与观念;(2)系统,即要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起,弄懂弄通其基本原理,并以此为基础,结合中国实际和自己所负责报道的部门、领域,系统地学习有关部门、领域的经济学。(3)全面,即对各个学科的经济知识虽然不求精深,但都要求有所了解。

2.善于抓住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难点。具体来说,就是:(1)要正视难点和热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是一项极为艰巨又极为复杂的工作,在理论和实践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许许多多的新事物、新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既不要回避也不要掩盖,应勇于正视,主动参与,这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2)善于选择。许多热点难点问题常常是敏感度高、政策性强、牵涉面广的重大问题,把握起来难度较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偏差。那么怎样才能把握好经济类广播问题新闻报道的难点热点题材呢?最关键的两点的是:第一是要有大局意识,第二是要全面、准确理解并掌握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由于经济难点热点往往就是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问题,因此也只有将其放在全局中加以考察,才能得出正确的认识,进而正确引导舆论。何为大局?党和国家的工作是大局,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大局。在这个大局下选题,凡是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有利于推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政府改进工作,有利于化解矛盾、平衡人们的心理的难点和热点都可以作为选题。实践经验告?e844我们在选择经济新闻难点题材时要注意:第一是找准结合点,即找到政府要做或已在做的工作重点与社会大众关心的热点难点这两者之间的结合处。第二是选题时精心把握好度。坚持"三不选",即是非模糊、理论不清、难于定论的不选;是非已分,但过于超前,目前难以做到的不选;容易激化矛盾、引起公愤、造成心理不平衡的不选。(3)正确引导。首先在政治导向和观点上要正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旗帜鲜明。其次要引导到位,要抓住问题的症结所在,抓住问题的本质,讲到点子上,分析到点子上,以理服人。其三是引导要有方。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对象,要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要用社会大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用社会大众听得懂、听得进的道理,循循善诱,使引导既入眼入耳,更入心入脑。

3.注重宏观与微观的统一。首先,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在宏观与微观的联系与观照中透视经济生活。对于宏观经济政策和运行状况中出现的问题,应尽可能选择最佳切入点,以获得最佳报道效果。切入点要尽可能小而具体,要具体到一个侧面、一种现象甚至一个事件。然后,从大量微观、细化的事实中概括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性,为相关行业部门提供有针对性的经济形势分析。其次,立足一行一业,放眼整体全局。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日益突出,仅仅用过去一厂一店式的模式和观念从事经济报道,已远不能适应形势需要。经济新闻工作者要用宏观的联系的眼光审视经济生活的每一个细微变化,将从中央到地方,从政策的制定到执行,从行业的发展到具体经济组织,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以新的视角、新的理念,全方位地展现出来,使经济报道有点有面,为市场经济提供全面细致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