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问题新闻的媒介传播技巧
48536300000005

第5章 绪论(5)

二、问题新闻的特性

问题新闻分析起来,主要具有以下一些特性。

1.矛盾性

矛盾是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对立,事物之间矛盾性表现在冲突、对抗(立)、斗争、失调等等方面。所谓冲突,是"人与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某种目标或价值观念而互相斗争、压制、破坏以至消灭对方的方式与过程"。冲突的目的是要打败对方,冲突双方是一种直接的反对关系。冲突的种类各种各样:规模上有个人之间的冲突和集团之间的冲突;性质上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宗教、种族、民族冲突以及阶级冲突与非阶级冲突;方式或程度上有口角、文字、拳头、械斗、战争等。问题新闻(信息)都含有矛盾性,这是符合矛盾普遍性规律的。事物都是由矛盾双方结合而成的,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每一个环节、过程都充满着矛盾斗争。人类与自然、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也是始终存在的。而且问题新闻是矛盾集中、统一的表现,是矛盾激化、斗争不可调和的结果。在反映社会冲突这个问题上,问题新闻报道与负面新闻报道两者是有所区别的,前者既反映双方的矛盾斗争,同时也反映矛盾斗争中失利的结果,而负面问题新闻则侧重反映矛盾斗争中失利的结果。

2.失调性

失调性是问题新闻(信息)的重要特性之一。失调有政治失调、军事失调,经济、教育、文化失调等等。事物自身各方面关系出现失调以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出现失调,都会出现、产生问题新闻信息。失调是主客观兼容的概念。如,经济比例关系必须符合经济规律,但它是人为限定的,一旦比例失调,就会造成对其监管的失控。问题的失调性应该包括失控、失衡、失常、失败。失控是从主观管理控制角度出发来反映问题的主观概念,它的失调的程度最重。任何事物失去控制,对社会、对团体、对个人的影响和冲突将是巨大而深远的,这种影响以负面居多。失衡是指"一种稳定的状态失去平衡",它在失调中的影响力、冲击力仅次于失控。失衡是指某一局部事物的力量失去平衡状态,它所引起的最坏的后果就是某一事物内部平衡的丧失,即一事物(现象)处于突出显著的位置,另一事物往往还是能继续存在的。它对事物的破坏性没有失控严重,而且不涉及宏观、大局问题。失常是指"事物失去正常状态",是事物本质的扭曲反映。失常不会破坏事物原有状态,只是一种麻烦、不好的结果或效果。失败是指"在斗争或竞赛中被对方打败(跟"胜利"相对);工作没有达到预定的目的(跟"成功"相对)"。它是指事物矛盾冲突后的一种负面结果,是事物失调后的一种静态的反映,而不是事物的丧失。失败往往孕育着成功,它会向积极、胜利的方面转化。

以下这条获中国新闻奖的新闻就是反映问题新闻失调性特性的好新闻。2001年1月6日,新华社记者采写的《只因"粉红女士"难看,陕西苹果到手的国际订单飞了》的问题新闻,报道陕西一家果品公司承接了欧洲代理商300吨"粉红女士"苹果订单,可到秋冬交货时由于当地农民栽种的苹果质量不符合外商的标准,结果这家公司只收到20吨合格苹果,280吨的订单"飞了"。我们不能简单地就此批评当地农民的传统种植、粗放管理,这个事件集中反映了加入WTO后我国农业如何实施国际标准化生产、如何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如何应对发达国家农产品冲击的现实重大问题。揭示了苹果生产与我国加入WTO后的产销失调与矛盾。这篇问题报道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

3.震撼性

震撼性是指问题新闻信息具有令人震动、惊异的特性,具有极强的社会传播穿透力和生命力,具体表现为刺激性、鼓动性和煽情性。由于问题新闻信息一方面是政治上重要的、有现实意义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故而也是最引人关注的,一旦出现,即刻会产生较大的社会震撼和影响。另一方面,它是以负面消极、反常的新闻信息占据相当的地位。这些负面信息本身对社会和受众具有心理学上的刺激,会使他们产生欲知兴趣,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人们对外部世界变异的不确定性,且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从而行动起来,阻止反常、负面、消极的事物向消极的方向发展、蔓延,并努力使矛盾问题得以解决,维持社会、国家的稳定和自然界的协调及受众心理的平衡。问题新闻对人的震撼力度,与具体问题新闻信息的性质、规模、程度、涉及影响的对象多少,与受众的地理、心理接近程度等直接有关,且成正比例关系,这一点很容易理解。这恐怕也是媒体为什么热衷于进行问题新闻报道、抢卖点的最好的传播学解释。《新京报》2004年12月14日发表的报道《清华学子之死与高校医疗改革》,就是一篇震撼性很强的问题新闻。事件是这样的:清华大学学生张春鸣因腹泻从2003年12月至2004年3月,多次至校医院看病,校医院均诊断为肠炎,并不同意其转院诊疗,无奈中,他只好自费到北医三院看病,最后被确诊为肠癌晚期。由于耽误了治疗,2004年11月21日,年仅21岁的张春鸣离开了人世。他的死立即在校内外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篇报道先是用大量的篇幅,详尽地介绍了张春鸣的病被校医院误诊而从"肠炎"发展到肠癌,又因为校医院限制他转院而耽误了治疗,以至于生命之花过早凋谢的前后过程,分析了被误诊和限制转院背后的原因,报道了学校各方面对事件的看法。报道字里行间透出对张春鸣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沉痛惋惜。这无疑是一篇极具感染力和震撼力的很有深度的问题新闻。

4.疑惑性

疑惑性是指问题新闻信息本身表现出来的让读者感到疑难和困惑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问题新闻的疑惑性:一方面,问题新闻信息中的一部分"疑惑不解,弄不清是怎么回事的问题"的疑难问题,本身就具有极大的疑惑性。另一方面,问题新闻中矛盾的事物、负面的事物往往以不同的形式(甚至是歪曲、假相)出现,容易迷惑人们的视线,扰乱人们的思维。而这后一种问题新闻的疑惑性,属于隐性迷惑性。问题本身具有疑难,如果加上人为的伪装、掩盖、粉饰,往往更难让人辨明。比如,原本是搞封建家长制,却被描绘成善于决策、当机立断,有利于树立组织权威,有利于促进工作的开展;本来是沽名钓誉、搞形式主义、劳民伤财,却说成是贯彻"三个代表"精神,深入基层,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拥护;本来是违纪蛮干,却说成是因地制宜,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摸石头过河"。这种乔装迷惑人的面目,正好表明主体的行为活动是存在问题的。问题新闻的疑惑性还表现在它的模糊性,一些问题新闻常常处于朦胧、不明朗的状态,往往短时间内难以确认其真面目。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去看,就会有不同的认识,但真正的本质属性,往往被表面的复杂性所遮掩、干扰。这是我们分析问题新闻特性时应该加以留意的。问题新闻疑惑性这一特征,给新闻传播工作者正确传播问题新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不要被某些令人眼花缭乱、表面热闹的现象所迷惑,而要深思熟虑,透过现象抓住本质问题;对一些需要进行科学解释的社会、自然现象,不能草率从事,要科学解释,解惑释疑,以正视听。

5.兼容性

问题新闻的兼容性是指它的范畴既包含问题新闻中积极有益的问题和人们一时弄不清的难点、疑惑,也包含中性的问题、现象、矛盾,同时还包含消极、负面的问题、现象、矛盾。所以我们不要谈问题色变,问题和矛盾不是坏事。如报道民工潮现象,它本身是一种中性、客观的现象,而且报道出来,将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最终化解矛盾,促进工作开展,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