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如,交通问题、"三农"问题、菜篮子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奥运会申办问题、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想与信念诚信问题等,成为报刊上讨论的热门话题,这就是好事。而"吃喝风"、"追星热"、"斗富热"之类,就不是好事。至于"下海热"、"出国热"、"经商热"、"投资热"、"股票热"一类,虽然其中存在着问题,但不宜简单加以排斥或否定,需要仔细分析研究。比如,"下海"问题,许多机关、单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有些人走出机关"下海",这不能说是坏事;但如果过分或陷于盲目,那就不好。出国问题也是同样。我国实行开放政策,有一批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应视为好事。没有"出国热",很难打破长期以来严重封闭的局面,但是不具备条件也盲目出国,甚至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达到出国目的,这就不可取了。还有,中国历来贱商鄙商,导致商品经济很不发达。现在许多人观念上发生很大变化,乐于为商,形成"经商热",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是,如果大家都奔经商这条道,甚至一些中小学生辍学经商,这就需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加以引导,以遏制不良倾向。至于说到"投资热",一般来讲,人们乐意投资,而不是把钱随便花掉,这应该说是好事。如果全国各地重视各项事业必要的和适度的投资,形成风气,这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无疑大有益处。但近年来一些地方一哄而起,不顾效益,盲目上项目,随意扩大投资规模,造成该办的事没钱办,甚而一些机关单位职工和中小学教师发不出工资,就应该坚决纠正。
6.负向性
问题新闻信息具有较显著的负向性,这是必须看到的,问题新闻中的消极负面新闻其负向性特征更为突出。负向性是指相当比例的问题新闻信息本身所展现的存在方式和活动状态的结果是负面的。问题新闻的深层所暴露出来的东西,如根源、危害、教训等,都是反面的,是与事物本身运行的方向或人类所从事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活动的目的和人们的期待方向背道而驰的。这明显不同于问题新闻信息之外的大多正向新闻信息所表现出来的正向特性。从哲学角度看,矛盾和问题在主客观世界具有存在的普遍性,存在着大量矛盾对立的问题新闻信息。民主决策与个人专断的对立,革新创造与因循守旧的对立,安分守己、勤劳致富与坑蒙拐骗、捞取不义之财的对立,植树造林保护生态与乱砍滥伐破坏环境的对立,珍惜生命、乐善好施与追逐暴力、杀人越货的对立等等,都是矛盾和问题。前者是正向性的事物,属正向新闻信息;后者与前者针锋相对,属于具有鲜明反向性的问题新闻信息。正向新闻信息是人们希望看到的,负向问题新闻信息,虽然对人类生存发展进步不利,但是它既然是一种客观存在,人们也应该了解它、正视它,将其作为生活的一面镜子,以起到警醒告诫的传播作用。
三、问题新闻传播形态分类
问题新闻可分为原生态问题新闻(信息)和问题新闻传播形态两大类。我们这里从大众传播视角对问题新闻的传播形态进行分类。从大众传播形态对问题新闻进行分类,角度不同,又会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从媒体所肩负的任务和定位来看,按照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蓝鸿文教授的分法,问题新闻(信息)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是对实践工作有指导意义的新问题。其中又分抓重点问题和抓一般问题。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抓对中心工作有指导意义的新问题,是一条成功的报道经验。这有利于中心工作的开展,也易引起全党重视,这是抓对中心工作有指导意义的新问题的重点问题。抓好了重点问题,也不能忽略了一般性的问题。像城市卫生,管理水资源浪费,具体部门、行业、产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同样应该引起重视。
二是对生活具有影响意义的新问题。这类问题是大量的,涉及群众利益。其中相当多的是热点问题、焦点问题、难点问题、冰点问题。
三是对社会具有警示意义的新问题。这类问题既包含自然现象问题,也包含社会现象问题。如吸毒、贩毒、卖淫嫖娼、拐卖妇女儿童、走私贩黄都是社会阴暗面,都属于社会现象问题,是我国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打击的对象。自然现象问题如环境污染、河流断流、沙尘暴等等问题的治理,也是我国政府和相关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要着力研究解决的问题。
蓝鸿文教授还将具有警醒意义的新动向看成是一对矛盾和问题。如敌人动向、人民内部动向、政治动向、经济动向、文化动向、国内动向、国际动向等等,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媒体对此加以关注,目的在于将可能带来消极、负面影响的新动向揭示出来,提醒人们注意,促进矛盾和问题的解决。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的《问题新闻》一书的作者,将问题新闻按报道内容、新闻体裁、报道阶段分类,有可取之处。
首先是按报道内容来分类,分这样几类:第一类是正面问题新闻,即从正面提出问题并用事实阐述其正确性。主要是指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许许多多需要解决的矛盾,是正面宣传的一种深度报道形式。第二类是中性问题新闻,包括三种,一是"揭矛盾的报告",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存在若干矛盾,诸如观念上的矛盾、体制上的矛盾、关系上的矛盾、利益上的矛盾、静态的矛盾、动态的矛盾,等等;二是探讨性报道;三是困难和危机报道,所谓困难和危机,即是指问题仍然是中性的,但比人们通常所说矛盾要严重,比探讨性报道的对象更尖锐。第三类是负面问题新闻,即是提出反面问题,用事实阐述其错误性并加以解决的新闻。第四类是动态问题新闻,即是报道某种社会现象、某些受关注的事件的最新动态,并用所报道的事实反映一个深刻问题的新闻。第五类是深度问题新闻,即是有着深刻主题或提出有深刻思想性问题的新闻。
其次是按新闻体裁来分类,分这样几类:第一类是消息类问题新闻。第二类是通讯类问题新闻。著名记者艾丰在他所著的《新闻写作方法论》一书中谈到通讯的分类时,将问题新闻单列为通讯的一种类型。艾丰认为,问题通讯主要是提出工作中、社会中、群众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某个问题或某些问题。这样的通讯有的虽然也可以纳入工作通讯的范围,如提出工作中某个问题,但是,它和典型的工作通讯终归是不同的。这种问题通讯,常常是只提出问题引起大家的注意,常常并不拿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来。实际上问题性通讯还应包括对话报道、问题性调查报告、工作研究问题性采访札记、问题性来信等等。第三类是评论类问题新闻。它包括问题性述评、问题性讨论在内。
第三是按报道阶段来分类,分这样两类:第一类是连续式问题新闻;第二类是系列式问题新闻。
笔者认为,对问题新闻进行分类,从事态上来看,问题新闻有偶生性和积累性问题新闻;从形态上来看,有动态和静态问题新闻;从区域范围来看,有国内和国际问题新闻;从问题新闻施事主体等因素来看,有人为问题新闻、制度问题新闻、自然问题新闻、社会问题新闻等等;从时态上来看,有历史问题新闻,有现实问题新闻,有未来问题新闻;从敌我划线来分,有敌人和敌对国内部问题新闻,有人民内部问题新闻,还有中外之间的和敌我之间的问题新闻;从传播者的表现态度来看,又可分为揭露批判、批评建设、同情、渲染煽情、纯客观等等问题新闻。
从便于新闻工作者开展实际工作考虑,我们从专业角度、内容角度来划分问题新闻的类型,主要以下一些类型:
政治类问题新闻(信息);
国际类问题新闻(信息);
军事类问题新闻(信息);
法制类问题新闻(信息);
经济类问题新闻(信息);
教育类问题新闻(信息);
文化类问题新闻(信息);
社会类问题新闻(信息);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