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西南民族大学学科建设探索
48538500000019

第19章 学科专业建设探索(19)

培育民族高校的特色专业

梁晓军

摘要:面对高等教育由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转变的新形势,民族院校必须加大特色专业的建设力度,彰显特色,突出优势,铸造品牌。惟其如此,民族院校才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高等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从特色专业的战略选择、建设内容、机制运行与评估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民族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具体的建设规划、建设路径、保障措施等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民族高校,特色,专业,建设

随着高等教育由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的转变,高校之间的竞争更趋激烈,必将出现优胜劣汰、大浪淘沙的竞争局面。学校竞争靠品牌,树立品牌靠特色,办学优势依赖专业。以特色专业突出学校的优势和特色,铸造学校品牌,民族高校才能走出一条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特色专业是指“高等学校在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过程中,在教育教学理念、培养目标与模式、培养规格与质量等方面特色显著,培养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优于其他院校同类专业的学生,并具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②”可以说,进行特色专业建设是民族高校在新形势下求得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举措。[ 梁晓军(1974-),男,山西太原人,西南民族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研究。

②杜冬云.面向市场的专业建设[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一、特色专业的战略选择

一所高校应努力抓好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基地建设三大战略规划。其中,民族高校特色专业发展战略的制订和实施应当作为学科建设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予以高度关注。首先学校要确定学科专业的整体布局,其中涉及:建设特色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导方针和建设原则,最后应达到的建设目标等。一般来说,特色专业建设应当与民族院校的办学宗旨、学科、层次、服务面向等相适应,符合学校学科专业的发展规划和总体布局。民族高校要充分调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借鉴同类高校办学情况,依据专业的办学传统、办学规模、师资力量、社会声誉等,对专业建设进行战略规划。一般来说,民族高校应该优先选择在民族文化研究、民族语言文字、畜牧兽医理论与技术等领域的那些办学基础好,并且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专业建设成为特色专业。其次,高校特色专业建设应以市场对专业人才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为导向。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而专门人才是为社会服务的,其培养质量如何,最终要接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检验。近年来,在我国高校连续扩招的背景下,高校就业率逐年下滑、毕业生相对过剩等日益困扰着高等教育。调查显示,人才过剩是一种相对的结构性过剩,一方面是大量毕业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许多工作岗位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这种尴尬局面说明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理念还没有紧跟市场需求。我国大学专业目录是1998年制定的,专业名称多年保持不变,难以及时反映社会对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变化和需求。因此,民族院校在具体专业建设过程中,必须灵活把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以市场为导向确定自己的特色专业和专业特色。特色提炼是把一般专业建设成特色专业的核心工作。这种特色在综合考虑是否符合自身

的学科发展规划、是否符合人才市场的需求的基础上,民族高校可对原有特色保留、或是对原有特色做出调整,或是重新定位并重新提炼特色。“一般而言,特色专业建设在特色选择上,要和其他高校相同专业的特色保持一定的差异,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差异化策略,实行“错位经营”,以避免正面的竞争,即所谓最高明的竞争是避免竞争。[朱中华.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与评价[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0)]”

二、特色专业的建设内容

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围绕特色的凝练、培育和形成,配置优质教学资源,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内容:(1)更新教育理念和专业建设观念。因为特色专业建设涉及多方面的变革创新的教学改革活动,教育理念和专业建设观念影响着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直接影响着预期的建设目标能否如期实现,所以首先必须在思想和理念上实现转变,更新陈旧的教学观念以适应这种教学改革的需要。(2)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应在保持专业基本培养要求的基础上着重体现培养特色,在人才培养规格上要体现特色,突出优势。同时,在课程设置上,可选用“平台+板块+模块+组”的方式,除开设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程之外,还可根据特色设置专业方向课程模块设置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方法多样的选修课。(3)狠抓课程及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与核心,在优质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构建精品课程体系,是提升特色专业建设水平的有效途径。应当大力开展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核心的课程建设工作,开展多媒体教学手段改革,倡导和鼓励教师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等教学方法。由于特色专业建设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如民族院校的藏语、彝语、维语等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往往缺乏合适的、针对性强的特色培养教材,可以设立教材建设资助基金,根据教师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采用自编教材的方式加以解决。(4)加强实践性环节教学。特色专业要想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其培养的人才必须要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各民族院校应积极与社会上优秀的企业建立联系,设置校外实践教学科研基地,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5)保证教学设施和图书资料的配备。根据特色专业建设的需要,要配备必要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对理工科类的特色专业而言,尤其要注重开发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实验项目,提高特色专业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对文科类专业要购置数量充足的图书文献资料等,民族院校可根据校情,建立具有特色的藏学彝学等文献中心。(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保证,特色专业一定配备有学科特色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应在教学和科研方向的特长上与特色专业和专业特色的培育相一致。(7)建立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改革的深化必然要求建立相配套的教学管理改革制度。专业要显特色,在具体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就不可避免的要有独到之处。民族高校应努力改变那种对各专业整齐划一、僵化教条的管理方式,可试行“特色专业建设实验点”或“特色专业建设特区制”等,对特色专业所属院系赋予人、财、物等方面的更大自主权。

三、特色专业的机制运行与评估

目前来看,校级特色专业由学校组织专家评审和评价验收,而省级及以上特色专业的认定和评价要由教育主管部门来进行。由于用人单位对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有最终的发言权,所以在制定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时,除应有高校相关学科领域的教授学者参与之外,还应吸收一些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官员及专家参加。在制定评价和考核时标准采取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方式,尽可能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特色专业的评价指标应和一般专业的评价标准有所差别,比如对于定位为就业导向的应用型特色专业,就不适宜要用学生考取研究生的比率高低来衡量办学绩效。而将评价的侧重点放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上,比如“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等全国性大学生等赛事的成绩状况等。因学校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多种因素的变化,特色专业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预期目标与具体实际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学校、社会中介单位和主管部门要对建设情况进行联合监控,从而保证专业的建设和运行能够和实施计划保持动态适应。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社会中介单位不完全独立成熟的情况下,民族高校可成立特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其过程监控。监控内容包括:专业建设是否按照计划实施,是否达到预定的阶段目标和总体目标,教学资源配置及利用情况如何,建设的程序步骤和时间进度如何等。

总之,特色专业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积累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要求特色专业建设在保持稳定性的同时还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随学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作出适时调整。此外,“特色专业的称号不应是终生的,应规定一定的有效期,并建立一种滚动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对不合格者淘汰出局,从而有利于激励和约束特色专业建设单位保持和巩固特色,并给新建特色专业以机会和动力。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定期向社会公布特色专业点的建设状况和评价结果,从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等角度监督和促进民族高校不断提高特色专业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郑确辉.论高校特色专业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6(30).

[2]黎铁新.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建设探讨[J].高教论坛,2007(5).

[3]李翠莲,喻穹.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9(9).

[4]蔡颖蔚,邵进,王志林.研究型大学本科特色专业的遴选和建设思路[J].江苏高教,2008(4).

[5]刘传林.适应行业需要创建特色专业[J].中国高等教育,2005(19).

加强学科建设促进我国MBA教育科学发展

严春燕

摘要:本文在对目前部分发达国家MBA教育发展趋势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立足我国MBA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对当前我国MBA教育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我国MBA教育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基本发展趋势和有效措施,力求通过加强学科建设,促进我国MBA教育实现科学发展。

关键词:学科建设,MBA教育,科学发展,趋势

一、当前部分发达国家MBA教育的发展趋势

MBA教育属于高级职业教育,其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国际可比性很强。随着MBA教育的国际化,高校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谁能在竞争中获胜,关键要看你培养学生的质量如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人才培养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学科建设是高校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从广义地讲,队伍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都是学科建设的基本内容,而这些内容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息息相关,对提高教育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办学水平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从学科建设的高度重视、加强、提高MBA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成为MBA教育的一个必然。[严春燕,西南民族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副教授。]

目前,国外发达国家MBA教育发展趋势呈现出以下特征:

1.MBA教育的国际化

(1)MBA教育的办学形式国际化。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各MBA教育强国进一步加深与其他国家MBA教育的深度合作,采取联合办学、异地办学、师资与学生互换等形式,大大促进了MBA教育国际化。例如南京大学在新加坡开办了MBA项目等。

(2)师资与生源的国际化。一些MBA教育强国十分强调师资与生源的国际化,如英国的商学院就非常注重建立一支国际化的教师队伍,其很多教师(尤其是客座教授)来自美国和欧洲各国,以及亚洲国家的大学和企业。英国伦敦商学院联合欧洲其他七所商学院一起推出了国际网络MBA,通过这一网络,它们彼此之间可以交换教授与学生[1]。以英国卡的夫商学院为例:其2004~2005学年的MBA(全日制班)有300人,其中中国学员有50多人(大陆学员30人左右)[2],其生源国际化可见一斑。又如哈佛商学院学生来自全球各大洲的51个国家,据统计,其在1996年所招MBA学员中外国学生就占总数的25%。[3]美国许多学校的MBA学生中外籍学生比例超过1/3,欧洲一些国家甚至超过了80%。[4]

(3)课程设置与教材使用的国际化。美国、英国等MBA教育强国十分强调课程的国际化,其在课程中加入了跨国企业管理与关于各国政治、经济体制与文化背景的选修课等。全球性经营管理、跨文化管理已经是西方MBA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教材选择上,欧美国家既使用本土教材,又会会选择其他国家的优秀教材。

2.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西方教学方法日渐多样化。各国与各地区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为侧重点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美国注重定量定性分析的方法,而英国等欧洲国家则注重经验教学法。此外,还有计算机模拟教学、项目教学、研讨式教学等一系列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丰富得益于技术的进步,MBA教育已摆脱单一的教学手段,网络教学等新兴教学方法已逐渐兴起。

3.教育项目的特色化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市场对各种专项目MBA十分青睐,西方MBA教育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了多项目的MBA教育,如美国的MBA教育除了开设管理MBA外,还有财务MBA、金融MBA、信息管理MBA、国际贸易MBA等。而各国各地区根据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特色MBA,如美沃顿商学院的金融MBA等等。

4.教学内容的实战化

经济全球化要求MBA学员成为复合型的实用人才。西方各国MBA教育十分注重学员多技能培训,通过进入企业实地体验与实战演练模拟等方式强化学员综合素质,使之能迅速融入企业。其中,西方MBA教育强调商业道德与社会责任的教育。

此外,国外MBA教育还有以下一些发展趋势:教材与案例更新速度加快,注重通过评估促进教学质量的改善;师资的要求不断提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