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西南民族大学学科建设探索
48538500000031

第31章 人才培养探索(8)

二、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取得的成绩

2008年11月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与华为授权成都培训中心共建了通信工程实习(训)基地,为开创校企合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目前学院通信工程专业与该中心就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专业课程实验、课程实习、毕业实习及就业等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实现双赢的校企合作模式,为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扩大规模,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电信学院在长虹电器集团、华迪公司、青风岭电厂和成都嘉陵电厂建立了长期校外实习(训)基地及课程实习基地,为进一步深入探索校企合作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电信学院拥有包括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在内的五个省部级和校级实验室。在实习基地建设、实践教学改革和建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黄勤珍教授主持的校级重点教改项目“电气信息类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获2008年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高心教授主持的项目“电气信息类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及管理改革的研究”,获第六届校级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在科学研究方面,2008年学院共发表科研论文49篇,被SCI、EI、ISTP收录的论文就达到26篇,在研科研项目5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项目总经费106.4万元。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优异成绩,在2008年四川省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得一个一等奖、两个三等奖。通过开展校企合作我们深刻体会到: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主体是学生,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高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实践与就业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模式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设计型、创新研究型实验,对提高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校企合作可为教师争取高级别的科研项目、大型横向科研项目和拓展学科建设搭建起了平台,以实现学校“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的学科建设目标;通过校企合作能够及时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并使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实现学生就业与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利用企业提供的各种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三、目前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学院电气信息类专业,近几年虽加大了实践教学的力度,在课程设计、课程实习、毕业设计,以及校外实习基地和校企共建实习基地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与国内外重点大学同类专业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尤其是产学研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未形成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产学研合作模式,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还有待加强和提高。

(2)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不完善。基础验证性实验较多,综合设计尤其是研究创新型实验少,学生在实验、实践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的、从属的地位。

(3)课程教学内容与共建实习基地实践教学还存在脱节,甚至教学内容上有欠缺,反映出专业方向、研究方向的不稳定。

(4)课程设计、课程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选题,缺少结合企业技术改造的工程应用和应用性科研课题的背景和支持,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质量亟待提高。

(5)科研性、研究性实验设备不足,实验设备的购置方案缺乏与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沟通和交流,实验室建设需从质的角度加强,以满足建设教学研究性学院的要求。

四、校企合作的研究计划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校企合作的研究计划

第一,明确校企合作的研究目标。(1)校企合作模式目前呈现多元化特点,根据校企合作企业参与的方式和层次,结合西南民族大学电气信息类专业的特点,探索适合民族高校工科专业的多层次校企合作模式。(2)建立完善学分制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体系。体系包括制度、机制、操作和保障等层面上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以及课程、教学层面上的人才培养体系。(3)以共建通信工程实训基地为基础,建立多层次的校企合作基地,共同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完成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衔接,满足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积极探索课程设计、课程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与毕业生就业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使校企合作沿着稳定的轨道健康发展。

第二,继续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广义地说,“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社会上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各种工作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电信学院除与华为、中兴授权成都培训中心共建通信工程专业实习(训)基地外,正积极寻求新的合作企业(目前有合作意向的有: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高新科技园飞思特有限公司、深圳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探索研究多层次校企合作模式。(1)企业引入模式——华为、中兴模式:学校提供场地及其他各种服务,将企业引入到学校,建成校内实训实习基地,利用企业提供的先进设备,为学生提供专业课程实验、课程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场所和就业实训岗位。随着合作的深入,共建双方完全可以实现“设备共享”模式(企业和学校资源共享,建立实训基地)。(2)企业参与模式——飞思特模式:企业提供项目,学院选送学生。即,企业在某一时段内所完成的一个项目任务同学校专业对口或相近,学校选拔学生参与到该项目的研究,并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和论文答辩,学生可获得真刀真枪的实践锻炼。通过参与项目研究,企业从中聘用优秀学生,提供就业岗位,签订就业协议。(3)企业实训模式——深圳模式:企业提供场地、设备、实训计划、师资等资源,学院选送学生。该模式使学生既感受企业文化,又体验生产过程;企业为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实习和培训,并在实习中发现未来适合到该企业工作的优秀学生。实习结束后,签订就业协议。(4)企业产品推广模式——许继模式:由企业提供先进的生产设备(企业产品),为学生开展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培训和实习,学生因此获得最新的技术,掌握设备操作技能,企业由此发展潜在客户以及员工。该模式既扩大了企业产品的影响、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又解决了学生实习和就业等问题,实现校企合作双赢之目的。(5)科研协作模式:校企双方共同建立科研基地,学校利用企业的科研设备和基地,企业利用学校的师资力量,联合申报和承担科研项目,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推动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通过科研协作,科研结合生产,更容易出成果,产生效益,可相互提高知名度,实现双赢。

第三,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研究建立组织机构,统筹和研究学院的校企合作工作;加强审核监督机制,规范合作的全过程,建立相关基础文件、合作协议、与合作企业的经济往来、学生就业保障机制和评价考核机制等。

第四,校企合作模式的教学改革的研究开展教学研究、重点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新课程的开发、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新专业的开发、课程教学的精选和优化、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编写教材或实验讲义。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一是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如何解决学校对企业的监督和监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二是如何保护学生和企业的切身利益、避免纠纷,保证校企合作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的问题;三是如何解决第五种校企合作模式下,教师教学工作量与企业合作从事科研项目的科研工作量的问题;四是如何解决学生参加实践、实习、培训和项目研究与学校课程学分对接互换的问题。

五、结论

本文阐述了国内外校企合作的发展现状以及学院开展校企合作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校企合作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探讨多层次校企合作模式,为提高教学质量,完善学院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学生就业保障体系,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吉红.产学研结合推动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7年第10期.

[2]钮秀山.高校与企业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的研究.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3年第23卷第5期.

[3]胡天明等.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第13期.

民族工科教育与校企合作探讨

文久富 刘琳柳青

摘要:校企合作是民族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民族工科教育与企业自身科学发展、提高民族工科人才核心就业竞争力四个方面阐述了民族工科教育开展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拓展专业方向、改进课程设置;建立长期稳定的共建实验室、实习基地、实训基地、就业基地;推动校企人才互动、资源共享;促进科研合作等方面探讨了民族工科教育开展校企合作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民族,工科教育,校企合作

民族高校工科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为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人民满意的应用型高级工科人才。而校企合作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工程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将专业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企业的实际工作训练相结合的有效手段。因此,民族院校在工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站在培养人民满意的工科人才的高度、从民族工科教育科学发展的角度充分认识开展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切实推进民族工科教育科学发展。[文久富,西南民族大学电信学院教师。]

一、民族工科教育开展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校企合作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现状分析,民族工科教育有责任、有义务培养大量高素质应用型工科人才,客观上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国家不仅为民族地区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而且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不仅为民族地区建设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而且为整个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十五”期间,西部地区发展十分迅猛:国家实施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民族地区有线通信和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以三峡、二滩、紫坪铺为代表的无数水电站的建设,以青藏铁路为代表的一系列铁路、高速公路建设,民族地区一大批外资、合资、独资企业的建设与发展等,快速的建设与发展急需无数的工科人才。大量工科人才仅靠东部沿海地区的人才支持显然是不够的。从目前情况看,从民族院校毕业的工科人才虽然遍布民族地区许多行业第一线,许多人已经成为行业的技术骨干或技术中坚,但他们往往集技术开发、应用、革新、指导、维护于一身,有的地方甚至只有一个人承担全部技术工作。从实际情况看,民族地区更多的、更需要的不仅是对民族地区有感情、能扎根民族地区人才,而且是招之即来,来之能用的应用型人才。

2.校企合作是民族工科自身科学发展的需要

从工程活动类型看,工科教育培养目标有的侧重研究、设计、运筹和规划;有的侧重工业现场和技术服务;也有的侧重生产、销售、经营管理、技术咨询服务、质量管理、决策咨询以及教育培训。不同服务对象的工科院校应该选择不同的培养目标,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民族工科教育起步较晚,与普通高等院校工科教育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大多数民族工科教育是从当初为民族地区培养师资力量的理科专业转型而来的,缺乏必要的工程经历、工程经验,工程意识不够。同时,民族工科教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相对薄弱,很少或没有与工科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的硕士点、博士点,办学层次不高,没有站在学科前沿,引领学科发展实力。而许多办学历史悠久的工科院校,其科研能力往往较强,对工科人才的培养,通常重在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民族工科教育的发展必须有自身的特色,不能走大而全的老路,要详细分析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需求和自身的办学条件,民族工科教育人才培养要注重工程技能的培养与技术的应用。校企合作客观上已经成为民族工科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民族工科教育的校企合作,不应仅限于学生短期的实习与实训,而是要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培养计划的制订、课程设置、项目申报、师资交流、校企教学条件共享、学生创业就业等多方面广泛而深入地全面推进,从而逐步凝练自己的特色,打造民族工科教育品牌,促进民族工科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