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西南民族大学学科建设探索
48538500000035

第35章 人才培养探索(12)

笔者担任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2008级新闻专业班主任将近一年,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了很多相关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积累了一些经验。在全校师生深入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当前,笔者认为,科学发展观体现在新生班主任的工作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凡事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多为学生考虑,着力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寻求到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方法,我们的工作才会卓有成效。

一、提出问题

大学生活的显著特点是学生必须自主独立,无论衣食行还是学习、交友乃至认识社会和人生,都需要更多地依靠学生自己的知识、能力去思考、判断、选择和行动。我与学生交流时,学生普遍反映大学生活和高中教条式生活有很大的差距。课少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学习方式变了,人际交往圈子大了,他们从高中繁忙的课业中解放出来反而不适应。概括起来讲,2008级新生遇到的主要问题是: 茫然,包括人生目标的缺失、对专业的困惑、思而不学的殆、碌碌无为的累、人际关系的惧。②高考失利的耿耿于怀。③找不到集体归属感。这三个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大一新生尽快地转变角色、适应大学生活,对其他问题的解决起着基础性作用。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

新生入学后不久,问题开始出现,大一新生迫切希望老师或学长学姐能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这时,以学校或学院为单位组织一系列相关专题讲座就显得尤为必要,它能在较大范围内权威地回答新生的种种疑惑,无论是在学校环境、衣食住行,还是专业学习、交友恋爱上起到一个导向作用。比如学校为新生开展了《走进象牙塔》《鱼和熊掌如何兼得》《我的大学我做主》等一系列讲座。但这些讲座往往立意比较高,内容较笼统,学生可能一时感觉茅塞顿开,但下来操作性不强。这时,就需要我们班主任有所作为,一方面,召开班会,在问题出现初期,明确地提出这些问题,并结合自身经验和查找的资料,给学生讲解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特别是一些两难的问题,比如要不要参加社团、要不要兼职,指导学生如何把握其中的度。同时要反复给学生强调,大学学习与中学教条式、填鸭式的被动学习有明显的不同,但学习仍是大学四年的主业。指导新生正确认识大学学习的特点,逐步转变学习方式,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学会管理支配时间,学会使用工具书和图书馆。另一方面,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去,了解他们实际遇到的问题,和他们一起寻求问题的解决,善于观察,及时进行个别指导。比如老师上课不用普通话,完全听不懂怎么办;证件掉了,如何挂失并补办。你不能把这些问题看做是学生的他们的问题,应该看做是我的学生的问题、我的问题,去理解因为语言障碍而无法学习的学子的那份焦躁落寞,去体谅正在学着独立的孩子掉了证件的那份惊慌失措。只有这样以学生为本,想之所想,急之所急,学生体会到了你的用心,就会更积极地配合你的工作,也愿意和你交流,愿意采纳你的意见,即使你不小心的工作失误,他们也能站在你的角度体谅和理解你。第一学期,我就曾有一个失误,那是在开学后不久的一次考试,一个学生作弊,当时我很生气,因为我们几天前才一起学习了学生手册,而且那个学生还是刚刚当选的班委,于是我要求我三个班的所有学生抄写学生手册,并打算撤换班委。当我气呼呼地走出教室的时候,我收到了很多同学的短信:老师,我们错了,你别生气。我很感动,然后静下来,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并请教办公室其他老师,努力寻求最佳的处理方式:通知各班班委,结合班级具体情况,选择性地抄写学生手册,主要是纪律。最后我也没有撤换这个班委,并不是因为其他同学的求情,而是考虑到那样做不利于这个学生的长远的发展。

随着大一下学期到来,第一学期期末成绩排名、第二学期英语四级等考试压力,促使很多学生开始反思,我高中很优秀的,现在怎么了?考得不好,口才比别人差,能力得不到认同……随着这些思考,很多同学开始困惑,以上问题更大范围地显露出来。有学生开学第一天发短信给我:老师,我们谈谈好吗?也有学生给我电话:老师,可以给我介绍一个心理老师吗?

第一个问题是大一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十载寒窗苦读,目标很明确,就是要通过高考,就是要考上心仪的大学,而踏进大学校园,不少学生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想不起来要去设定新的人生坐标体系,对自己今后的发展一片茫然。常常表现出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或转移到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比如过分热衷于社会性工作或文体活动。这样的直接后果往往是学生自己不断地否定自己,加之虚度的时间太多,很多学生产生负罪感。但深深地自责以后,又重蹈覆辙,由此陷入恶性循环。帮助学生重新树立人生目标,是新生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学生对自身专业有一点认识之后,我选择第一学期期末,给学生布置了寒假作业《我的职业规划》,引导学生建立一个总体目标,以及大学四年的分阶段目标,要求字数不超过200字,但必须写清楚四个方面: 我想从事的职业。②这个职业需要我具备什么条件。③我现在有哪些优势,有哪些劣势?由此得到差距。④大学四年,我每一年要实现什么目标来消除这个差距。开学后,我认真审阅了交上来的作业,有部分同学目标开始明确,这部分同学需要我做的,是监督,是日常自我管理的指导。也有相当数量的同学表述很混乱,或者模棱两可,可以看出他们关于自己人生的目标,至少大学四年的目标是不清晰的,这部分同学需要单独谈话,引导他们清晰地制定一个大学四年学习生活的规划。

无论所学的专业是不是自己高考的第一志愿,很多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对自身专业产生困惑。新闻究竟是什么?怎样学好这个专业?我学四年这个专业能做什么?能找到好工作吗?于是开始有同学得出结论:我不适合这个专业。于是不好好学习就有了很多托词。记得刚开始做班主任时,我很害怕面对这个问题,特别是当学生凿凿有辞地告诉你:我想转专业。这也是新生班主任不可避免地将遇到的问题。带领学生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专业,指导学生展开专业学习在这一时期尤为重要。通过我们的共同学习,特别是与大四学长学姐们关于专业学习中得失感悟的讨论交流,学生触动很大。很多同学开始以这些优秀的高年级同学为模板,调整自己的目标,并由此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对于少数还是想转专业同学,我只问两个问题: 你认真学过新闻学吗?如果不了解,何谈不适合!②你想转什么专业?你得确定自己适合这个新专业,或者说能在这个新专业上好好学习,有所作为!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学生肯定地回答我这两个问题,往往是第一个问题就卡了壳,那回去好好学习吧,能说出个所以然来我们再谈,等他们真正学进去了,才发现原来这个专业是很好的,是很适合自己的。我也告诉自己,如果真有学生肯定地回答我这两个问题,我也可以预见他在另一个专业领域可以走得更远,我愿意帮他转专业,因为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朝着梦想的方向步步渐进,而不要在乎他以后一段时间不再是你们学院你的学生。此外,一次意外事件启发我处理这个问题的另一种方法,有一个学生从入学第一天,就抱怨自己被调到不适合的新闻专业,因为她擅长理化,我跟她单独谈话很多次,但仿佛她的这种观点早已根深蒂固。但第二学期开学后,她好像变了一个人,学习极为积极认真,集体活动也很活跃,我很惊诧于她的变化,后来我了解到,她寒假回家,见了自己的高中老师,老师告诉她,新闻学是如何的有意义,所以她下定决心一定学好这个专业。我想,也许那个高中老师说的,并不见得比我整理的厚厚的讲稿好,但换了一个人,差别如此之大,是否意味着对学生而言,本专业以外的人可信度更高一些。于是我开始收集整理新闻专业以外的人对其的看法,并鼓励学生多和本专业以外的老师或者同学或者朋友交流。

思而不学的殆、碌碌无为的累、人际关系的惧也是新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集体讲座和个人单独谈话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心理健康知识循序渐进地因地制宜地指导学生做好自身调节,从不好的状态中走出来。针对这些问题,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并按学院要求做到本学期每人单独谈话至少一次,也有计划、有步骤地将第二学期的形势政策课确定为心理学知识讲解,做好新生心理健康辅导。

相对于第一个问题的可预见性,第二个问题是我始料未及的,但当越来越多的同学对我谈起这个话题,语气之中的那份沉重,让我不自主地想起了自己的大学四年,我的高考又何尝不是留下深深的遗憾,我已记不清楚何时才从那种极度压抑的状态中走出来,但我分明记得有那样一段时间,我深深地自责,并徘徊在继续读下去还是有骨气地回去复读重考,或者半睡眠状态地做着虚幻的梦:如果没有那个失误,我现在已经在心仪的大学,愉快地学习着,并有着灿烂的未来。现在回过头去看,觉得真的很不值得。既然已经是遗憾,为何还要再赔上四年?于是在给学生上形势政策课时,我重点提出了这个问题,我告诉学生三点: 如果你觉得自己足够优秀,具有比其他同学更大的潜力,具有上更好的学校的能力,那么表现出来,让我看到,让周围的人认同。②忘不掉这个遗憾也没什么,把它转化为这四年新一轮征程的动力,绝对不可以是阻力。否则你将付出更大的代价,留下更多的遗憾。③还有机会,考研或者找工作,都有机会让你再一次证明自己。而减少再次失误的唯一途径就是好好把握这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