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西南民族大学学科建设探索
48538500000049

第49章 教学改革探索(13)

我国自2002建立国家统一的司法考试制度后,作为国家法律人才的选任考试,确立了一种衡量标准,对法学教育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完善法学教学的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诉讼法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越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法学教育的目标已悄然由知识型向素质型转变,相应的法学教学方式也应当适应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二、诉讼法教学改革的方向与思路

以上我们谈到诉讼法学课程的特点以及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但要如何进行改革,我们不能盲目的就教学方法而改方法,而要在整个法学教育的目的与方向下,结合诉讼法学课程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司法考试制度的任务是为社会输送合格法律人才,一个合格法律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法律理论素养、人文素养和法律实际应用能力。而法律人才造就离不开法律素质教育。所以诉讼法教学改革方向应当把握法学教育的目的,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诉讼法学改革的方向与思路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人文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法律职业是维护公平正义的事业,高等法学教育不仅仅是法学理论和职业技能的灌输与培养,而且还必须承担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和伦理,以及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人文教育。一方面法的人文精神凝结在法律的基本原则之中,诉讼法学中国家监督原则,审判公开原则,保障诉讼参与人权利原则、有权获得辩护原则等都体现对人权尊重,正义是诉讼法学的核心价值,教师讲授这些基本理念与原则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另一方面在讲授诉讼机关与诉讼参与人时,对于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人,我们不仅要阐述其基本的权利与义务,还要结合其职业伦理进行教育,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伦理观。

健全的人格是法律人才的基础条件,法律职业教育是在基础上进一步的要求。法律职业教育培养离不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应用的能力。在诉讼法教学中其法律专业知识的传授依然离不开教师讲授,诉讼法学基本概念及法律理论阐述与论证能够培养学生基本法律思维,懂得其法言法语。讲解这些内容,必须与特定的文化背景、法学原理相结合,防止刻板的介绍一些条文和基本理论。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其次还要培养学生的法律专业能力。法律专业能力包括法律概括能力、法律分析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在进行诉讼法学教学中,证据的采纳与应用是非常重要一环,俗话说“打官司就是打证据”,各种案件都是由不同的证据材料来说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将种种证据通过思维形式加以综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锁链,这就是概括能力的具体体现。诉讼法是以实体法为内容的,司法机关如何追究犯罪,法官如何裁判、都离不开对法律规范的准确理解以及对法律的正确适用,这需要法律的分析与判断。只有具有分析能力,才能对案件具体事实与证据材料进行完整的把握,从而正确地适用法律。法律概括能力与分析能力可以说是一种人的思维活动,而法律职业是一个需要与社会上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职业。其次,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至关重要。无论是法官、律师还是检察官,用流畅的文字形式表达主张,申明其理由,说服他人,是其必需的基本素质。所以在诉讼法学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法律专业能力,通过模拟法庭、课堂讨论等形式,或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来实现。

第二,理论素养培养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诉讼法学所包含丰富的法律价值与理念,这些基本理论概念是诉讼法立法的出发点,要使学生真正地掌握诉讼法律条文本身所包含的基本精神和立法旨意,就必须全面阐述诉讼法的基本原理。因为只有掌握了诉讼法律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学生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正确运用与实施法律。司法考试改革后,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题型设置都以案例为主,如何正确回答问题,仅凭死记硬背已经不能全面有效地应付司法考试。当然我们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掌握法律法规并正确地运用和实施它。因为案例的分析,必须运用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同时结合法律条文的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在讲授课程中不能平铺直叙,讲理论的时候须结合案例与法条,讲程序和实务的时候结合理论。同时可采用问题授课法、互动教学,使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这种穿插贯通的方式才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同时教师应当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不应受到教科书内容的局限,应当及时将诉讼法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学科动态,使之受到启发,知识不断更新。对法律人才培养不是仅以知识的获取为目标,而主要使以获取专业能力为目标。诉讼法学教学改革应当把培养法律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结合司法考试的内容来组织教学,由于司法考试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侧重于案例分析,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批判性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和研究现有案例。

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创造硬件和软件环境,比如学校创建专门的模拟法庭室和实验室,将诊所教育带入课堂,带学生观摩真实的法庭审判,实践性教学还采取课堂讨论、邀请诉讼法学专家以从事实务法官与检察官举办讲座及论坛,与学生互动答疑等,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让学生与教师平等讨论,充分发表意见,推进理论探索的深入。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不仅顺利完成本科生阶段扎实法律基础,熟知法律条文,知道具体法律是什么样的学习任务,还可以超越本科生授课范围,培养学生对法学热点和难点问题的探索和求知欲望,形成职业兴趣,有利于学生完成继续从事法律专业的科研和实践任务,培养真正的法学精英人才。

三、诉讼法教学方法的转变与创新

第一,多种教学方法分阶段使用。

诉讼法学研究的内容大致包括三个部分: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诉讼法律的基本制度和诉讼程序。这三个部分既有理论也有实践,既有法理也有法律规范。在教授诉讼法学课程时不能单一采用某一种方法,要根据教学计划与内容,分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完全采用学院式教学法,或者全部采用美国式的案例教学的方法都是存在缺陷的。因为对于理论部分,概念的阐释和理论的论证是需要教师讲授的,当然为启发学生,辅之必要的精选案例分析将会使课堂更为生动。但对于程序部分如果还采用学院式教学方法,规则性程序自身的单调必将会导致课堂的乏味。所以诉讼教学方法不能是单一的,应该是多种教学方法交叉并用。比说在理论阐述阶段就应当采用学院式教学方法加案例分析,程序阶段的学习就可以通过模拟审判、庭审观摩、典型案例讨论来进行。

第二,图表式教学在诉讼法学教学中的应用。

诉讼程序都有一个具体运行的线性流程,无论是刑事诉讼还是民事诉讼都有其独特运行程序及非常明显的内部结构,同时诉讼法学内容较多,涉及的机关、职权、权利、时效很多,零乱而不便于掌握。如果通过图表式的总结,抓住其中重点脉络进行条理化,就可以使整个内容自成体系,一目了然。下面以民事诉讼程序为例来阐述图表式教学的作用。

通过流程图就会对民事诉讼整个程序有大致认识。教师可以根据内容,自己设计图表,采用表格式进行对比,通过流程图来演示各种程序,或者采用概括式对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三,互动式与实践性教学方法在诉讼法教学中的应用

大力尝试运用各种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充分利用模拟法庭、法院和律师事务所等实践平台,开展丰富的模拟审判、庭审观摩、义务法律咨询、典型案例讨论和法律辩论等实践教学活动。

1.组织模拟法庭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由教师选择适合的案例,这种案例最好包含所有的诉讼参与人,基本上应做到绝大多数的诉讼主体和诉讼参与人都能从案例中找到,让更多的学生参加到模拟法庭审判的活动之中。由学生自愿和老师指定相结合,确定诉讼中的各种角色。法官、律师、检察官、当事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等诉讼中的各种角色都应由学生来扮演。在进行模拟法庭审判之前,应让每一个学生都认真地阅读案例,了解案情,从自己扮演的诉讼角色入手,准备材料,拟定诉讼文书。在模拟法庭审判中,教师以旁观者身份观看整个过程,由学生演绎审判的所有的诉讼活动,教师可以观察和记录下学生的可能出现的失误和不足。在模拟法庭审判结束之后,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提出看法和问题。最后再由教师对整个模拟法庭审判活动作出客观的评价,既要充分肯定他们的长处,也应明确指出他们的缺点和不足,以便他们引起思考和重视。通过模拟法庭的教学,由教师提供案例,学生组织实施模拟法庭,再由教师点评、指导,可以较为生动地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我国及其他国家诉讼程序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课堂提问和案例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比如在每个教学章节设计好该知识点问答题和案例,在教授完基本理论和知识点后,留一点时间给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比如法律上典型案例,鼓励学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当堂回答有关问题,有利于培养其反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或者展开形成辩论的形式,你来我往争辩形成观点的交锋,最后由老师来点评。课堂提问可以在讲授新课之前,对以往知识进行的复习性的提问,这样可督促学生课前复习与预习并积极思考问题。将课堂表现纳入考查的范围,作为期末分数一部分,让学生对学习保持高度的积极性。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改变课堂上的呆板气氛,使课堂教学相对活跃。

第四,传统教育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

现在很多大学都有比较完善的网络教学环境和先进教学设施,多媒体教学实施应用广泛,课程教案也大多采用PPT教案,电子课件的制作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相关链接方便学生查询知识点,将现代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增强学生的感观认识,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诉讼法学中有很多法庭审判可以通过视频直接播放,法庭审判的录像可以选择权威机构制作的,比如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为规范法庭审判,专门制作了刑事与民事诉讼普通程序审判录像,在讲授相关内容中直接播放此录像,可以达到与现场观摩法庭审判一样的效果,同时还省去了现场观摩来回时间,联系安排等诸多实际问题。

同时,在校园网络环境实施完善的学校,可逐渐开展校园网上教学环节,通过校园网络,借助网络平台,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刑事诉讼法学的专题讲座和论坛,并进行交流与互动,通过网络发布作用,探讨案例。通过完善教学方法,拓展新型的教学手段,真正实现交互式教学。

参考文献

[1]申君贵.诉讼法教学方法研究.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6月第2期.

[2]卫守宇.建立司法考试制度后法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9期.

[3]易志华.模拟法庭审判在刑事诉讼法教学中的应用.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3月第8卷第1期。

[4]王晓昕.刑事诉讼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法制与社会,2009年1月(下).

自动化专业建设和实践教学的探讨

汪华章 黄勤珍高心张传武彭安金马波龙玲王丹

摘要:针对自动化专业建设和实践教学环节,结合学院自身发展的特点,对自动化专业建设和实践教学进行了探讨。从专业建设的培养目标入手,提出了需要构建工程应用性的课程体系,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出了构建“实验、实践、实训”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同时需加强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实验队伍的建设以及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的建议。

关键词:实践教学,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研活动

工科本科教学的基本目标可以定位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实践入门水平的工程师”,即工程师的毛坯。因此在本科学习阶段,学生不仅仅是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工程教育的培养,加强工程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跟踪现代化的教学理念,设计新的培养方案,更新教学计划,加强课程建设。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适应快、上手快、进入角色快。因此针对这一特点,结合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感想,提出了自动化专业建设和实践教学的一些想法。[汪华章,西南民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