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学科交叉融合是民族高校艺术学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强调:“追求科学与艺术、科技与人文之间的关联和均衡,是人的创造力的本能。如何将青年学生的这种潜在的本能发掘出来,是现代大学的重要任务……实现科学与艺术、科技与人文的完美结合,是现代大学成功的重要标志,也是培养能适应新世纪发展需要之人才的希望所在。[3]”科学家都需要从艺术中获取研究的灵感,艺术教育又何尝不能和其他学科联姻呢?未来中国综合性的大学,学科交叉融合是必然趋势,众多边缘学科的涌现是顺应潮流的。学校作为综合性高校,同样可以发展艺术交叉性学科,比如艺术与经济学的联合,艺术与管理学的结合,艺术与数字技术的结合,艺术与心理学的结合,等等。甚至争取向更高目标的文理渗透,理工结合方向努力,这是培养拔尖创新艺术人才的有效途径。学理工科的一般长于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学人文科学的惯于直觉感受和形象思维。直觉与逻辑是科学思维和创造的两翼,人文艺术与自然科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两轮。当然搞学科交叉融合是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现阶段可以开设一系列选修课,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教育资源,不断拓展学科的边缘界限,为培养“通才”性质人才,拓展学生艺术素质和人文素养奠定雄厚的基础。
当前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艺术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面临难得的大好时机,不同类型的艺术教育之间相互碰撞、交流,提供了一个认识自我、大胆创新、深化发展的广阔平台。只要充分抓住这一机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人为本,就一定能够实现综合类艺术院校的发展与腾飞。
参考文献
[1]魏丽文.影视艺术教育刍议[J].现代传播,2001,(6).
[2]霍平.研究艺术教育规律提高艺术教育质量[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1(3).
[3]谢和平.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交叉融合与新跨越[J].中国大学教学,2004(9).
用科学发展观谋求学校民族预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唐敏
一、学校民族预科教育现状分析
近四年来,学校民族预科学生从2006级的666人,10个教学班,发展到2007级的1629人,25个教学班;2008级的1761人,28个教学班;2009级的1694人,28个教学班。学生来自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44个民族,除了本校预科外,还为33所部委属高校和省属高校承担预科委培任务。目前,学校民族预科存在两类体制的学生。第一类是“民考汉”的学生,学制1年。这类体制的学生,包括一本和二本的,本校和外校的民族预科学生。虽然他们的汉语文、数学、英语基础较好,但程度参差不齐。第二类是“民考民”的学生,学制2年。这类体制的学生全部来自新疆地区。他们在中小学阶段,是以母语为主,汉语为辅的双语教学模式。这类学生除数学水平参差不齐外,汉语文基础普遍较差,有个别学生甚至不能用汉语进行交流;英语基础更差,只有少数学生接触过英语,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有学习过英语。所以,对民族预科学生,加强汉语文、数学和英语的双基尤为重要。根据教育部教民[2005]5号文件精神,按照“突出重点、加强基础、兼顾专业”的民族预科教育课程设置原则,学校民族预科教育近四年的课程设置变化如下:[唐敏,女,西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2006级开设的课程
一年制:汉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概说、体育。
两年制第一学年:汉语文、数学、英语、体育。
两年制第二学年:汉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概说、体育。
2007级和2008级开设的课程
1.必修课
一年制:汉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体育。
两年制第一学年:汉语文、数学、英语、体育。
两年制第二学年:汉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体育。
2.选修课
一年制文科:文化地理。
一年制理科:普通物理、普通化学。
两年制:普通话、公文写作。
选修课作为考查课程,成绩未记入学生档案。学校根据民族预科文理科学科特点,特别是根据民族预科学生升入本科后涉及理、工、农、林、医、哲、经、管、法、文、史等诸多学科门类情况,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的相关规定,结合实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2005年《西南民族大学预科直升管理办法(试行)》的基础上,于2008年11月10日修订、完善并印发了《西南民族大学预科直升管理办法》,对学校民族预科教育课程设置做出了新的调整,新的教学计划从2009级开始执行。
2009级开设的课程
1.必修课
一年制:汉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体育。
普通物理(理科类、工科类、农学类、医药类等专业学生必修),普通化学(医药类、农林类、石油化工类、环保类、生物技术类等专业学生必修)。
两年制第一学年:汉语文、数学、英语、体育。
两年制第二学年:汉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体育。
2.选修课
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学制学生的需求,分别开设普通话、公文写作、普通物理、普通化学等选修课。选修课成绩记入学生档案,并作为各项评优的重要参考系数。
从2007级开始,学校民族预科学生全部使用教育部统编教材。这套教材的问世,是对民族预科教材建设的一大贡献,对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民族预科教育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因这套教材刚试用,所以与之配套的教学大纲、教师教学参考书、电子课件都尚未配齐。各科教材的形式和内容都有待改进,如计算机教材缺少操作实验和作业,英语教材习题没有参考答案等问题。由于各学校、各地区的民族预科学生情况不同,差异明显,所以这套统编教材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无疑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3月16日,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已同意学校成为全国民族预科教育基地。截至目前,全国只有4所高校成为全国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学校是民族高等院校中唯一的全国民族预科教育基地,这使学校民族预科教育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机遇和挑战并存,预科教育学院将面临空前的发展机遇期,同时,也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思路
预科教育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思路是:围绕1个中心,加强2个特色,突出1个地位。即围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加强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工作方法、措施为特色,突出以学科建设与发展为龙头地位,以此全面推动预科教育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研室工作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及教材改革。
1.办学指导思想
预科教育学院党政领导,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三个面向”,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依照学校和学院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正确判断教育发展和改革面临的形势,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和危机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锐意进取,深化改革,谋求发展,抢抓未来几年学校民族预科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转变发展思路,以内涵式发展为主,进一步巩固、深化和扩大已取得的成果。坚持为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坚持既适应民族地区发展要求,又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和本院实际,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和质量观,切实搞好民族预科学科建设与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素质高的少数民族预科生,力争把预科教育学院建设成为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学科齐全、特色鲜明、适应性强的国内一流的预科教育基地。
2.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教育部教民[2005]5号文件精神,对民族预科学生,“教育管理应当遵循生活上关心爱护,校纪校规上严格要求,教学上耐心细致的原则”,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将秉承“以人为本,办人民满意的民族预科”的办学宗旨,以“团结、进取、进步”为出发点的管理理念,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管理精神,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创新教育具有特色,教学管理规范有序。在管理和教学过程中,预科教师要做到热爱学生,深入到学生寝室、教室、食堂等各项活动之中,关心他们的思想、生活、学习,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转变教育思想,改进教学方法。倡导寓德于智、以智促德,德智体全面结合的教书育人理念。要教育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世界观、人生价值观,树立到民族地区建功立业的宏伟志向。培养学生树立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品德和文明风尚。鼓励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改变家乡面貌而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对教师而言,则要树立热爱民族预科教育事业,尊重各民族学生的风俗习惯,无微不至地关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上要耐心细致,因材施教,注重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立足“预”和“渡”,改革传统的“统一规格”,“一刀切”教学模式,灵活运用科学性、直观性、启发性等教学原则,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策略上,坚持6个转变:由重知识传授转变为重学生发展,加强综合素质教育;由重“教”转变为重“学”,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由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体现过程管理;由统一规格的教育转变为差异性教育,对学生因材施教;由单一性教学目标转变为多维性教学目标,实行学科交叉渗透;由“灌输性”学习转变为“创新型”学习,注重创新教育。在教学实施时,坚持4个结合:复习旧知识和讲授新知识紧密结合,抓双基训练和提高能力紧密结合,一般讲授和重点讲授紧密结合,查漏补缺和拓展延伸紧密结合。在教学手段上,实现多媒体教学和黑板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工具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方法上,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即对优生个别进行指导,鼓励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学,先行一步。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加强辅导,让他们树立自信,学习不掉队。其余的学生跟着教学进度走。以前,有些基础好的学生觉得预科阶段的教育是“炒陈饭,吃不饱”,而有些基础差的学生却感到预科阶段的教育“消化不良,吃不了”。教学改革后,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教师教得轻松愉快,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通过教改,扎扎实实地建设好现有的5门主干学科,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3.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49人,其中正高2人,副高13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含在读)26人,专职班主任4人,兼职班主任12人。随着学院的发展,根据需要,学院将与学校有关职能部门一起考核录用硕士及硕士以上研究生,或聘请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教学及管理工作,进一步壮大师资队伍。学院党政领导班子重视学科梯队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和规范教师从事教学科研的基本素质和技能的培训,将对现有师资队伍作进一步的规划,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做国内访问学者,脱产进修或在职进修,对青年教师都要安排指导教师进行传帮带,指导教师都要制定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和措施。要求30岁以上教师向高一级职称发展,30岁以下教师攻读硕士或博士,进一步提高职称、学历、学位,力争师资队伍建设有实质性成效,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科建设与发展储备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