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西南民族大学学科建设探索
48538500000055

第55章 教学改革探索(19)

新的格局为综合性艺术院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我们应该着眼于未来发展的可能和路径,不断更新办学理念,突出自身特色,深化办学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尤其是科学的、现代的、人性的办学模式,是高等艺术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保证,当然必须遵循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即是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当代艺术教育。在此基础上,理清以下三个问题:首先是培养目标的定位,综合性艺术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师范类大学的艺术专业以及单科类艺术院校的区别何在,是培养“专才”为主,还是培养“通才”为主,是培养“宋祖英”式的歌唱家,还是普通大众型的艺术工作者,理清此问题才有利于做到拉开距离,确定目标并实现更好的互补发展。其次是资源的合理配置。在确定好培养目标之后,通过各方面的协调规划,达到教育资源合理利用的最大化,为实现培养目标奠定基础。最后是对目前艺术教育的不合理现状予以改革,提出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契合实际,有步骤地、循序渐进地将培养模式贯彻下去。

一、培养目标:专才还是通才?

把专才作为自身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这是单科类艺术院校的特色,它解决的是社会发展对各类专门人才的需求问题。但近十年来,为适应经济体制持续改革与社会生活稳步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学科体制也在持续改革,“宽口径、厚基础”的教学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素质与素质教育,通才与通才教育,逐步进入或回归我们的视野,并越来越受到重视。“通才”教育适应的是我国目前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以培养大众性人才为目标的趋势。当然在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都需要专才和通才,专才与通才的培养并不矛盾,只是侧重不同,通过国家教育部门的合理规划配置,调整好教育格局,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即能调节好这一矛盾,做到统筹兼顾,科学发展。

综合性大学的艺术院校目前也面临着大学扩招后带来的普遍问题:普及与提高之间的关系。是走精英化人才培养的道路,还是立足于普及,走大众化教育的道路,这涉及艺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模式问题。

综合性大学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设置艺术学科可以依托学校的整体资源,让学生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学习氛围中成为通才,适合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艺术人才。而专业艺术院校的特点在于“精”,学校的重点和精髓就在某一专业,学校下大力气,专门发展那一两门专业,能形成比较稳定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深厚的专业积淀和底蕴,如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戏曲学院等。专业性艺术院校在培养精英人才方面更占优势,首先,它的地理位置很优越。专业性艺术院校大都集中在北京、上海、浙江、广东一带,这些地方经济发达,艺术氛围浓郁,艺术单位数量较多,艺术教育历史悠久,天时地利人和,利于吸收全国各地的艺术人才。其次,专业性院校历史积淀深厚悠久,这些积淀包括艺术理念,艺术传统,师资力量,整体环境,艺术实践活动,艺术机会,艺术质量等,而这点是综合性大学相对薄弱艺术专业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专业性艺术院校应该成为诸如“宋祖英”“张艺谋”“朗朗”这样的高水平艺术家的摇篮,而高水平艺术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质量也成为衡量专业艺术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尺度,专业性艺术院校的培养目标与资源投入应该倾向于精英人才的培养。而综合性院校也能培养出精英,但这不是它的根本培养目标,高级艺术人才并不是很多,大部分生源依然是普通型的,同时,艺术院校的逐年扩招又必然使艺术类学生的数量增加,这就需要不断提升艺术教育的普及程度与大众化趋势,综合性大学的艺术院校应该承担起这一社会责任。

西南民族大学作为一所包括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管、医等11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民族高等学校,其艺术院校的发展迄今已整整十年。这风雨十年,使艺术学院由单一的艺术系成长为西部地区规模较大、专业设置较齐全、教学条件优越,集专业教学、创作设计、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于一体的艺术学院。在以后的若干个十年中,艺术学院如何结合自身条件和特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呢?关键的还是目标定位问题,根据艺术学院的现状和可行性,应该走培养“通才”的模式,理由如下:一、生源现状,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的历史已十年,这十年的成就是不言而喻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学校地处西南,本身地理位置上不占优势,学生生源有部分来自西部,质量并不是很高,不可能像专业顶级的艺术院校能招收到像“宋祖英”、“张艺谋”这样很有艺术天分的人才。二、办学规模,经过几年的努力,艺术学院现已形成一定的办学规模。但还无法与专业性院校和历史更悠久的综合性院校比肩而立,艺术理念,艺术传统,师资力量,整体环境,艺术实践活动,艺术机会,艺术质量这些衡量一所艺术院校的“软实力”指标在艺术学校并非来得硬。成长中的艺术学院尚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以培养“通才”为主。

因此对于西南民族大学的艺术学院而言,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方面应该有明确的定义,即定位于通才的培养,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大力开展普及性教育,满足社会对于艺术教育的多层面需求,但同样可以小范围地培养特别有艺术天分的学生,使他们成材后带来良性影响,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纳不同的培养模式,不能完全走同一条路子,按照同一模式培养。

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要实现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寻求突破与创新,必须开拓培育学生的艺术素养之路,转变教师陈旧的教育观念,面向全球与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办学特色是民族高校艺术学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提高教学质量是民族高校艺术学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融入民族艺术是民族高校艺术学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学科交叉融合是民族高校艺术学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办学特色是民族高校艺术学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西南民族大学作为综合性院校,其艺术教育应该实行艺术人才的分层培养,追求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配置。可利用入学考试或其他综合性标准挑选专业水平较高的学生,以不同的学科为单位特别教育,主要是培养少而精、高层次的艺术创作人才,在专业培养上主要还是以各自的专业为主,个别传授,重点辅导。在选修课方面给予较大自由度,允许这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点,在全院范围内选择不同性质的课程选修,允许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之上按自己的需求主动选课,扩充知识面,活跃思维。

除少数学生可接受到特别培养外,大部分的学生还是以普通型的专业学习为主,课程的安排可以适当向专业课倾斜,在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同时,更多地安排实用性、技能性的课程,以满足他们的现实需求与社会的需要。这同样有助于实现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目标。

在学科体系和教学思路更趋合理的基础上,分层培养的实施最终还要落实于培养方案的合理制订(制订不同的培养目标和相应的整体规划)、课程体系的统筹安排(如扩大选修、专业课程的安排以及学分制的实施)以及资源的合理分配(将师资、硬件等各种资源适当倾斜)等措施的制定与推行。但是在专业课的安排上应该避免过于狭隘的问题,正如有学者分析我国影视教育的问题:“欧美发达国家的影视教育没有像我们国家这样细地划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各个专业的专业课都要学习,至于将来做导演还是摄影,则根据个人的兴趣和机遇来定。我们国家的影视教育沿袭了苏联模式,这一模式的缺陷就是学生的专业过于单一,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1]”全方位专业技能的扩展和文化知识的填补,才是艺术学院学生发展的可持续之路。

2.提高教学质量是民族高校艺术学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提高艺术教学质量,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遵循艺术教育规律,建立切实可行的艺术创新教育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大一、大二学生重点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避免急功近利、心态浮躁,对大三、大四的学生可以在艺术创作上多投入一些课时和精力,最大限度地调动知识储备和艺术积累,去从事艺术精品创作,并且以在国内相同艺术门类和领域内领先为目标,鼓励并保障大家尽最大可能接近或达到这个目标。同时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帮助学生树立自尊和自信,形成敢于质疑、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②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建立产学研三位一体教学体系。树立一种“大艺术”的传播教育观念,把艺术传播教育看成是新的思维形态教育、新的文化方式教育、新的知识结构教育……任何有关时代的观念、文化的观念、发展的观念、教育的观念,与艺术传播教育多元运作体系很好地结合起来。在此理念下,整合教师拥有的传统学科知识与本学科前沿动态信息,重建教师自己的知识结构,培育学生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全息视野与方法,创编或重组教学内容,教师要每3~5年更新教学大纲和教材、备课内容,除承担教学科研任务,还强调面向社会,密切与业界联系,加强对业界的了解,增强与业界的互动,鼓励教师积极创作,多出精品。建立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影视教学体系,积极为教师的艺术创作和科研搭建平台,实行教学、科研和艺术创作三结合。

③切忌忽略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艺术专业学生先天文化知识较欠缺,普遍表现为知识面较窄,考虑问题时缺乏思想深度,相对其他专业学生而言文化功底较差,思辨性不强,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西方的优秀文化遗产不能较好地继承和吸收。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艺术教育中,特别是在课程安排和教学艺术上,必须高度重视文化意蕴和文化精神的传播和阐述,这是艺术教育的特殊规律之一。即是说,在对艺术人才的施教中,既着力抓好专业艺能和技巧的传授,又要力求从文化的视角和人文知识的取向上来讲授,阐释和解析艺术。既要教会技法技巧,更要突出此项艺术所包涵、所放射、所应有的文化本色。“这样,即可避免在艺术教学中从单一的技巧技法角度将艺术狭隘化,简单化的倾向,又可避免在文化传播中,将文化知识空洞化、教条化和泛化的倾向。[2]”

④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某种程度上也是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但是学校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更是学校教育内涵不断提升的动力之源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建议学校以现有师资为对象,加大培训力度,拓展培训形式,精选培训内容,建立健全培训制度,鼓励教师深造,大力提倡学习之风。同时教师本人也应该具有主动发展专业知识的意识,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知识,深入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总结教学成败经验,感悟教改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并对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如此使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得到更新,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得到改进,教育教学行为不断受到调控,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升,教育教学思想不断得以完善,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3.融入民族艺术是民族高校艺术学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是最具个性的文化滥觞,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最耀眼的明珠。然而中国高校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已经渐趋式微,这是高校艺术教育者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民族高校的艺术教育应该承担起保护、传承、译介民族艺术,并使之发扬光大的历史使命,这对构建新一代人的文化观念、思维方式、人格定位及各种精神气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也就是文化的民族性。所谓“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通过高校艺术教育传承传播民族艺术,本身是中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题中本义。

西南民族大学作为一所民族高校,其艺术教育内容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民族民间文学、音乐、书法、绘画、舞蹈、雕塑、戏剧、工艺等不同艺术门类创作方式方法、技巧技能,使学生了解其产生的文化背景、时代特征,开发西部区域艺术资源,建立实践研发基地,如此则一方面结合学生专业学习,提升学生专业素养,致力于创造、挖掘和发展西部地区的本土民族文化,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专业,为西部建设发展服务。而少数民族艺术教育也将在西部大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抓住机遇,不断创新,创造出体现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巨大成就,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