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报纸头版版面的语篇功能解析
1.引言
通常情况下,人们的言语交际活动是“多语式化的(multimodal)”(Kress &; van Leeuwen,1998:186)。除使用语言外,口头语交流中大量运用声音、节奏、语调、面部表情、手势、姿势等非言语交际方式,而书面语交际中常使用视觉符号系统等来传递信息。因而,包括报纸头版在内的报纸新闻语篇不仅仅是用语言文字书写出来的,而且是通过版面设计、字体、颜色、图片等视觉符号系统被精心地“设计”出来的,是由多种语式表达出来的。语言文字系统和视觉符号系统所表达出来的语义相互补充、相互衬托,甚至相互矛盾、相互冲突,使报纸新闻语篇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吸引力。
书面语交际形式的多样化势必促使语篇分析模式的完善。对书面语的分析不应仅仅局限于对语言系统本身的描写,而应充分解读视觉符号系统所体现的丰富内涵,充分阐释语言文字系统和视觉符号系统的有机融合。报纸头版不仅引导读者洞悉世界,向读者体现世界,实现其概念功能;而且还能吸引读者的注意,逐渐培养报纸自身所拥有的读者群,构建“媒体-读者-新闻事件参与者”关系网络中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关系,实现其人际功能;同时,还能通过自身独特的版面设计,将报纸头版、乃至整份报纸中的信息融为一体,形成连贯的语篇体系,实现其语篇功能(Halliday,1985,1994;Fairclough,1995,2003)。对报纸头版版面的分析在整个报纸新闻语篇的批判性研究中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Kress &; van Leeuwen(1998)在对英国和奥地利发行的报纸头版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报纸头版为例的报纸版面分析模式。我们将应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纯理功能理论(Halliday,1985,1994),依据Kress &; van Leeuwen(1998)提出的报纸头版版面的分析模式,通过英汉两种语言的报纸头版的实证对比,着重探讨实现报纸头版版面的语篇功能的途径与手段,对Kress &; van Leeuwen(1998)的报纸头版分析模式作进一步的修正与完善,并试图探讨报纸头版版面设计所蕴含的文化差异性。
2.报纸头版版面的分析模式
报纸头版是通过同时起作用的信息价值系统(information value)、突现系统(salience)和版面布局系统(framing)来组建新闻语篇,将整版的不同信息成分(如图片、标题、书面文字等)融入完整而有意义的有机整体(Kress &; van Leeuwen,1998),实现报纸头版版面的语篇功能。
2.1信息价值系统
报纸头版版面中的不同信息板块处于不同的视觉空间位置,被赋予不同的信息价值,同时又位于不同的信息结构之中(Kress &; van Leeuwen,1998)。这些信息结构主要包括:(1)已知信息-新信息结构(Given-New);(2)理想信息-实质信息结构(Ideal- Real),(3)中心信息-边缘信息结构(Centre-Margin);(4)三联式信息结构(Triptych)。
(1)已知信息-新信息结构:如果报纸头版版面是左右布局,左面部分为“已知信息”,右面部分为“新信息”。一般情况下,左面的信息被视为是读者已知的或者熟悉的,成为整版信息的出发点;而右面的信息被认为是读者未知的,因而是整版信息的关键,值得读者特别注意。被视为已知的信息是常识性的,而被视为新信息的是人们争议的焦点(当然,这与文化有关,与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的书写方式有关。书写系统是由上至下或从右至左的例外)。
(2)理想信息-实质信息结构:当报纸头版版面是上下布局时,上版的信息为“理想信息”,下版的为“实质信息”。上版的信息是具有归纳性和理想化的信息,具有突出的特性;下版的信息则是更为实质性的具体信息。这种上下版为“理想信息-实质信息”的对应常常体现出书面文字语篇与图片形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上版为书面文字,下版为图片,则上版对所报道的信息进行抽象或归纳,下版通过图片、图表等具体细节来提供佐证。反之,如果上版为图片,下版为书面文字,则理想化信息通过视觉形象来传递,下版的文字起着进一步阐述和说明的作用。
(3)中心信息-边缘信息结构:如果核心信息位于整个报纸头版版面的中心,称为“中心信息”,其他信息位于周边,属于从属性、辅助性的信息,称为“边缘信息”。在许多情况下,“边缘信息”在某些方面是相同的或者相似的,没有明显的“已知信息-新信息”和/或“理想信息-实质信息”的区分;而在另一些情况下,也可以发现“中心信息-边缘信息”同“已知信息-新信息”和/或“理想信息-实质信息”结构相融合的情况。
(4)三联式信息结构:报纸头版的“三联式信息”结构是“已知信息-新信息”结构同“中心信息-边缘信息”结构的有机结合。左版为“已知信息”,右版为“新信息”;中间部分为“过渡信息(Mediator)”,起着连接“已知信息”和“新信息”的桥梁作用,是从左版的“已知信息”向右版的“新信息”的一种“过渡”,从而形成一种从左至右为“已知信息-过渡信息-新信息(Given- Mediator-New)”的信息体系。
“三联式信息结构”也是“理想信息-实质信息”与“中心信息-边缘信息”结构的融合。上版的“理想信息”通过中间的“过渡信息”向下版的“实质信息”转化,形成从上至下的“理想信息-过渡信息-实质信息(Ideal-Mediator-Real)”的信息网络。
2.2突现系统
报纸头版的版面不仅赋予不同信息成分的信息价值,而且还不同程度地突现各个信息成分。通过突现手段使各信息成分具有不同的重要程度。一些信息可能比其他信息更为重要,更能直接引起读者的注意,因而处于更为突出的位置。这些突现手段主要包括:前景化、版面空间、色彩对比以及在视域中所处位置等。
人们对版面中不同信息成分的突现性判断主要基于视觉效果,并非完全客观一致,具有一定的文化差异性,同时也融入了个人爱好、偏见等主观性因素。报纸头版版面设计中使用不同的突现方式,其目的是获得一种平衡,达到各信息成分之间的一种和谐,使整个版面具有美感,抓住读者的视线。突现系统在实现其美学功能的同时,也构建了报纸头版的连贯的语篇体系,实现其语篇功能。
2.3版面布局系统
报纸头版中各信息成分之间要么相互分离,要么互相衔接。相对而言,衔接与分离只是程度上的差异。从视觉上看,各信息成分之间分离性越强,就越会被认为是不同的信息板块;相反,各信息成分之间衔接性越强,人们就越会认为是同一个信息整体。信息分离主要通过框边(其厚度与色彩可显现信息板块之间的分离程度)、颜色和板块形状的改变、或者各信息板块之间的空白空间等手段来实现。而信息衔接的实现则主要通过重复相同的形式特征,比如,相同板块形状的重复,相同色彩的重复等。
报纸头版版面的布局与读者的阅报方式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人们的阅读习惯是按语码顺序从左至右、由上到下、一行又一行地进行阅读。而报纸头版的阅读方式有所不同。首先,读者会对报纸头版进行全方位扫描,确立不同信息成分之间的关联性、重要性以及不同的信息价值(如前所述),并对报纸头版产生整体的视觉印象。然后,读者会决定是否继续阅读头版中具体的报道文章,并根据头版中出现的标题(有时头版中只出现标题,相关的具体报道内容在其他版面中)或根据其他阅读提示决定是否继续阅读相关信息。一般情况下,读者往往会从最突出的信息成分(如色彩鲜明的图片、醒目的新闻标题等)阅读到不太突出的信息成分(如具体的报道内容等)。当然,报纸头版的阅读模式也存在着文化差异和个性化特点。
综上所述,报纸头版基于同时起作用的信息价值系统、突现系统和版面布局系统,根据版面空间逻辑,按照“已知信息-新信息”、“理想信息-实质信息”、“中心信息-边缘信息”以及“三联式信息”等信息体系的脉络,向读者展示出不同的信息成分,组建起连贯的新闻语篇。但是,只有通过读者自己才能能动地使展现在他们眼前的各种信息成分具有有序性和关联性,也才能实现读者与媒体动态性的互动,达到媒体通过报纸头版构建读者,并使报纸头版成为读者了解世界的窗口。
3.英汉报纸头版版面的实例分析
本节依据上述的报纸头版版面的分析框架(Kress &; van Leeuwen,1998),在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报纸头版版面进行实例对比的基础上,阐释英汉报纸在头版版面设计中所存在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并试图追溯其文化根源。语料取自英文“严肃性”报纸《泰晤士时报》(the Times)和大众化小报《太阳报》(the Sun)、《每日镜报》(Daily Mirror);中文“严肃性”报纸《中国青年报》和大众化报纸《成都晚报》、《华西都市报》。
3.1信息价值系统分析
(1)“已知信息-新信息”结构与“理想信息-实质信息”结构
就中、英文报纸头版而言,无论是“严肃性”报纸,还是大众化报纸,信息系统不仅体现为清晰的左右版布局的“已知信息-新信息”结构,上下版布局的“理想信息-实质信息”结构,而且更多的情况是体现出二者的融合。我们以《太阳报》与《华西都市报》为例。
英国的大众化小报《太阳报》的头版版面(2004年5月19日,图3-3)常常体现为左右版结构。左版的两则消息所占版面较少,涉及医患纠纷和体育明星的报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关,是读者经常谈论的话题,因而被体现为“已知信息”,成为整个头版信息结构的出发点。右版的“新信息”占了绝大部分版面,又分为由“理想信息-实质信息”组成的上下版结构。“理想信息”由黑底白字的醒目标题“DRUNK AS A LORDAN”组成,所报道的信息内容通过高度抽象、浓缩后归纳在标题之中;而“实质信息”是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片,并附有一小块文字报道,对上版的“理想信息”做出生动的解释,使之更加实质化和具体化。这样,由醒目标题和彩色图片构成的右版的“新信息”便成为当天《太阳报》和其读者所关注的焦点,成为人们议论的中心。同时,右版的这一消息在这份《太阳报》的第4、5两版中还有详尽报道,并附有编者按,主要讲述“阿森纳队获得英超冠军之后,在庆祝活动中,一位怀有身孕的女影星球迷Elaine Lordan在醉酒后的失常表现”。
而在成都发行的大众化报纸《华西都市报》的头版版面(2004年6月18日)却呈现出清晰的“理想信息-实质信息”的上下版结构。上版的“理想信息”属于“已知信息-新信息”的左右版信息框架。编辑将读者较为熟悉的“巴格达爆炸”、“枪决马加爵”等三则阅报提示作为信息的出发点,而把欧锦赛上英格兰3∶0胜瑞士的彩色图片信息“‘英’雄鲁尼”和成都市严令“地下管线不明、开挖禁用挖掘机”等六条消息作为“新信息”展现给读者。尤其是彩图信息“‘英’雄鲁尼”更是成为读者关注的中心。下版的“实质信息”则完全是市民所关注的商务广告和有关“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公告”,更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与《太阳报》相比较,《华西都市报》的“理想信息-实质信息”的版面结构并不是明显的图片与文字之间的相互解释、相互说明的关系。两份报纸的头版都是通过“已知信息-新信息”和“理想信息-实质信息”的有机结合,不仅使头版本身达到了信息的连贯,还使整份报纸融入一个完整的信息体系;而且,这两份大众化报纸更关注的都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民情报道。
(2)“中心信息-边缘信息”结构与“三联式信息”结构
报纸头版的信息结构既可体现为清楚明了的“中心信息-边缘信息”的“同心圆周”的信息格局,也更多地体现为“中心信息-边缘信息”结构与“已知信息-新信息”和/或“理想信息-实质信息”的极向性信息系统的结合,从而形成“已知信息-过渡信息-新信息”和“理想信息-过渡信息-实质信息”的有机的信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