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双版纳,菩提树随处可见,但其中有两株却特别值得一提。一株在景洪市勐龙镇曼达赫村,胸径近2米。人们通常所见的菩提树都是青枝绿叶,而这株菩提树则在生长青枝绿叶的同时,还会长出一种白色枝条,白如霜雪,毫无青绿之色,且每年都长,每次仅长出一至二枝,决不超额。据当地民间传说,当年佛祖释迦牟尼出游传教时,曾在这株菩提树下小憩,于是,此树感佛祖厚爱之恩,特长出白色枝条作为回报。当地傣族群众视此树为“神树”,在其四周砌起砖墙进行保护。每年此树长出白色枝条时,膜拜者、参观者纷至沓来,络绎不绝。另一株在景洪市郊曼厅公园的旁边,树干十分粗大,要5个成年人张开双臂才能合围,据说其树龄已有800多年,但长势依然旺盛,枝叶成荫。据说,此树与泰国的一株同龄菩提树是“兄弟树”,系当时中泰两国两位身居王位的挚友互植。这两位挚友原来都是有志的平民,经过艰苦努力,奋发拼搏,分别在泰国和西双版纳获得王位,那位泰王前来西双版纳亲手种下这株菩提树,西双版纳王也远赴泰国种下一株菩提树。他们共同的愿望是让两株菩提树同生共长,中泰两国人民永远和平共处,友谊长存。至今,西双版纳的傣族群众仍然十分爱护这株菩提树。
菩提树不仅身世丰富,且实际用途十分广泛。它树干粗壮雄伟,树冠亭亭如盖,既可做行道树,又可供观赏;叶片心型,前端细长似尾,在植物学上被称作“滴水叶尖”,非常漂亮,如将其长期浸于寒泉,洗去叶肉,则可得到清晰透明、薄如轻纱的网状叶脉,名曰“菩提纱”,制成书签,可防虫蛀;枝杆富含白色乳汁,取出后可制硬性树胶;用树皮汁液漱口可治牙痛;花入药有发汗解热、镇痛之效;枝干上会长出气生根,形成“独树成林”景观。
对自己行为负责的男孩
有一个小男孩正与他的伙伴们玩足球,正玩到兴头上,一不小心,小男孩将足球踢到了邻近一户人家的窗户上,一块窗玻璃被击碎了。
这时,一位老人立即从屋里跑出来,勃然大怒,大声责问是谁干的。伙伴们纷纷逃跑了,小男孩却走到老人跟前,低着头向老人认错,并请求老人宽恕。然而,老人却十分固执,小男孩委屈地哭了。最后,老人同意小男孩回家拿钱赔偿。
回到家后,闯了祸的小男孩怯生生地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父亲。父亲并没有因为男孩年龄还小而拿钱给他,却是板着脸沉思着一言不发。坐在一旁的母亲总是为儿子说情,开导着父亲。过了不知多久,父亲才冷冰冰地说道:“家里虽然有钱,但是他闯的祸,就应该由他自己对过失行为负责。”停了一下,父亲还是掏出了钱,严肃地对小男孩说:“这钱我暂时借给你赔人家,不过,你必须想法还给我。”小男孩从父亲手中接过钱,飞快跑过去赔给了老人。
从此后,小男孩一边刻苦读书,一边用空闲时间打工挣钱还父亲。由于他人还小,不能干重活,他就到餐馆帮别人洗盘子刷碗,甚至有时候还捡捡破烂。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终于挣到了借的钱,并自豪地交给了他的父亲。父亲欣然拍着他的肩膀说:“一个能为自己的过失行为负责的人,将来一定会是个有出息的人。”
佛缘悟语
佛教我们放下烦恼和欲望,但是,从不是教我们放下责任,佛性并不能成为我们逃避责任的借口,勇于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任才是人生该有的态度。
参禅悟道
有一天,小沙弥为了寻找一本很喜欢的书,把书房弄得乱七八糟,结果还是找不着。突然书柜上的书一股脑的都掉下来了,他才发现书房已经被他弄得一团乱。“啊!怎么办?都弄乱了!”
小沙弥不知所措地跑去找师父:“师父!书房被我弄得一团乱,怎么办?”
师父说:“凡事不怕纷乱,重要的是你懂得乱中求序。事情和问题都有解决的方法。你看寺院以正殿为中心,其它的殿堂就能按照顺序建盖起来。道路如果有,车辆自然就能依序前进,圆形也有中心,依着圆周,就可以绕成圆圈。而方正的房间,只要四平八稳,就能依序排列了。所以啊,做人处事应该要求正求实,有方有圆。这样在纷乱的社会中,才能成为大众学习的榜样,家人依靠的力量,团队领导的中心。”
“嗯!我知道了!只要我把书按照分类整理,排列整其,就容易找书,也不会把书房弄得一团乱了。”
佛门术语
娑婆
“娑婆”是梵语的音译,也译作“索诃”、“娑河”等,意为“堪忍”。它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娑婆世界”的众生罪业深重,必须忍受种种烦恼苦难,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译为“忍土”,被称为“五浊世间”,是“极乐世界”“净土”的对立面,这里容易产生各种罪孽,因此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另一层意思,是说释迦牟尼等佛菩萨堪能忍受劳累,难说能说,难化能化,在污浊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众生,表现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经典典籍
《起世经》
《起世经》是佛陀说的一部关于宇宙的经,佛陀在此经阐述了世界的成(形成)、住(住世)、坏(坏灭)的过程。依《起世经》内容的次序,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劫前、世界、住世的状况;第二部分阐述了世界坏灭时世间经历的惨不忍、难以想象的刀兵中劫、饥馑中劫和瘟疫中劫,以及世界要遭受的大火灾、大水灾和大风灾;第三部分阐述了新的世界成立的状况;第四部分阐述了众生的诞生,而世界众生却仍在循劫前的轨迹发展,走的是同一道路。
妮妮的花
妮妮今年四岁半了,在上幼儿园,最近她在学习有关植物方面的知识。妮妮迷上了植物,她觉得那些花草实在是太美了,便苦苦地哀求爸爸给她买一盆鲜花。
爸爸同意了妮妮的请求,趁周末带着妮妮到花卉市场买了一盆小花。父亲希望妮妮看到小花生长的整个过程,并且能够自己照顾它。于是,父亲和妮妮约定,由妮妮负责照顾鲜花,给它浇水和施肥。
最初几天,妮妮非常兴奋,每天耐心地给小花浇水,还根据日照的情况,不断给花盆挪动位置,并拿出本子,歪歪扭扭地在上面画出花卉生长的情况。父亲看到妮妮这么有责任心,十分满意。可是,没过多久,父亲发现妮妮给花浇水的次数越来越少了,甚至好多天都不给小花浇水,也不做记录,似乎她已把养花的事给忘了。结果,小花慢慢枯萎了,叶子也开始泛黄,生长的速度减慢了,再过几天,盆花快死了。
吃过晚饭,父亲把妮妮叫到阳台,说:“你给花浇水了吗?”妮妮低着头说:“没有。”“为什么没有?”“我……”“我们在买这盆花的时候,是怎么说的?由谁负责给这盆花浇水?”妮妮沉默不语。“你看,这盆花多么地伤心、悲哀!她失去了美丽的叶子变得枯黄,而这都是因为你。”
以后的日子里,妮妮每天坚持给花浇水。不久,小花又恢复了以往漂亮的颜色。
佛缘悟语
如果一个人做什么事情都不负责任的话,那么,他是不会得到任何人的信任的。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责任感,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信赖和支持,才会得到鲜花。
经典典籍
《观无量寿佛经》
《观无量寿佛经》,又称《观无量寿经》,简称《观经》,与《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共为净土宗所依据的主要经典,合称“净土三经”。此经一开始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古印度王舍城中的故事:王舍城太子受提婆达多调唆,幽闭其父王频婆娑罗于七重密室,并将千方百计帮助父王的母后韦提希夫人幽禁在王宫中。看见儿子如此不孝,韦提希夫人痛不欲生,求告于佛,希望佛能救她出苦难,往生佛国净土。佛即为她宣说西方净土的无限美妙庄严和往生净土的十六种观想法门,即日观、水观、地观、树观、八功德水观、总想观、花座观、佛像观、色身观、观音观、势至观、上辈生观、中辈生观、下辈生观。前十三观是从“依报”和“正报”去观想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这西方三圣的功德妙相;后三观讲的是依据个人的信仰程度及修为对往生西方净土者所分的三品九等。
经文为我们描绘了西方极乐净土的殊胜美妙,教主阿弥陀佛、左右胁侍观世音和大势至的殊胜功德以及往生净土的十六观想法门。奉劝众生信仰净土,受持观想法门,以便死后往生此极乐世界,永离苦海。
经中所宣讲的净土信仰,也就是大乘佛教所谓的彼岸世界信仰。所谓净土,是相对世俗有情众生居住的所谓“秽土”、“秽国”而言的。净土思想起源很早,在古印度婆罗门和小乘佛教中,都可找到渊源。然而直到大乘佛教产生之后,才成为系统的思想。但在印度并不流行,而一经传入中国,则大受欢迎,很快流传起来。所以,对净土的信仰成为中国大乘佛教的一大特色。
佛门术语
六道
六道又称六趣,是众生因业的因缘差别而趣向的六种处所和生命形式,包括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
天道。天有光明、自然、清净、自在、最胜等含义,天人有自然报得的殊胜身心与国土,一切欲乐之物随念即至,幸福快乐,寿命很长。天道包括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
人道。人有意想思维之义,犹如一般说的理性,也有忍的含义。人的思维强、疑虑多,又能忍受种种苦难,甚至以苦为乐。人类居所有四大州,即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但四大洲隔离,四大洲人有不同的身形和福报,没有由禅定等而来的神通力不能相见。我们住的南赡部洲苦难最多,佛教又称之为娑婆世界。娑婆为堪忍之义,此界众生堪于忍受自身的贪欲、嗔恨、愚痴等种种烦恼以及由烦恼带来的苦难。北俱卢洲人最幸福。北俱卢洲人寿命千岁,衣食自然,不需劳作,但因无佛法,被佛教列为八难之一。南赡部洲人却有三事胜过其他洲,甚至胜过天人,“一者勇猛强记,能造业行;二者勇猛强记,能修梵行;三者勇猛强记,佛出其土。”因为寿命再长,享受再好,也有福尽命终轮回的时候,没有佛法就无法出离,而南赡部洲人因为有以上三事的优越,又有苦难的刺激,容易发起出离心,大悲心,菩提心,勇猛修行,成就道果。因此修行成佛都要到这个世界进行磨练,也在这个世界成佛,佛菩萨也以种种身形角色在这个世界示现,度化善根因缘成熟的众生,为无缘众生广种将来成道的因缘。
阿修罗,译为非天,为大力神,常怀嗔心而好战,有天之福无天之德,被赶出天界,以深山幽谷为依,常与欲界天人战斗。
畜生。即禽兽类,多以人界为依,肉眼可见,也有肉眼看不见而有大威德的,如龙、迦楼罗即金翅鸟、摩睺罗伽即大蟒神。据说三国时期以忠义闻名的关羽因为杀戮多,嗔恨心重而投生为蟒神,后被中国天台宗祖师智顗教化,成为中国佛教中有名的护法神。
饿鬼。鬼类众生很多,有福德能力的鬼为山林冢庙之神或为鬼王,也有能力大害人的鬼,如夜叉、罗刹类。鬼常与人杂处而不可见,从人处得食,有时也因与人有前世的爱恨等等因缘而发生某种关系。鬼道以饿鬼为代表,数量很多,他们常为饥渴所逼不得饮食,佛教仪轨中的开焰口就是为这类众生施食的。鬼者,畏也,此类众生常怀畏惧,多恶少善,被天人驱役驰走,受刀杖之苦。
地狱。地狱是造作恶业且业果成熟的众生死后所生之道。地狱名目很多,较大的如十八地狱、十六地狱等,小地狱无量。地狱众生下劣惨苦,随业的轻重,苦难的性质和轻重,寿命长短也有所不同,极恶众生所生的无间地狱最惨最苦。
佛教旅游圣地
陕西――天灯寺
天灯寺位于勉县城北四公里,天荡山之南麓。前俯汉水、遥望定军,环山抱水、佳境天成。始建不可考,相传明、清时期,寺院周围古木参天,清净幽雅。
寺旁有一喷泉,常年喷水,寺院山门外有一巨石,传为黄忠斩夏侯渊回营下马的脚踏石,每当夜幕寺院上空有光如昼,故名天灯寺。
清嘉庆八年常禅师心遇和尚任该寺方丈,传法戒、守清规,化瑙珠、修殿宇,补文峰、成宝塔,沐雨(木加节)风,辛苦备尝;历时三十九年,一切工程告竣,形成了金碧交辉、硫璃争耀的雄伟建筑。同治二年(1863)春发逆一炬,可怜寺院变为焦土。同治十三年冬,始治佛殿三楹,布局严谨,气势雄伟。悠悠岁月,几经沧桑,天灯寺面目全非。
1996年12月23日勉县人民政府根据广大佛教徒的愿望,批准开放了天灯寺佛教活动场所。在广大信众的努力下,相继建成了三圣殿、药师殿、僧舍楼、财佛殿等建筑,并对寺院作了整体规划。